摘要:要造就“四有”新人,教师要率先树立远大理想,抵制腐朽思想,给学生以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境界,带头艰苦奋斗,发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传统,树立优良道德风尚;增强法制观念,反对无主义与极端个人主义;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基础,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有关。
一、内涵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评价和维系的,用以调整人们相互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二、教师职业道德现状
(一)教学质量低下,缺乏敬业精神
个别教师更是投身市场赚钱更大利益,不再致力于专研学术,直接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综合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影响,教师价值取向产生偏差,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直接影响到教书育人的质量,同时,对学生的人生观及世界观也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影响社会的进步。
(二)不能履行教育义务
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人民教师应该表里如一,言传身教。如果教师言行不一,说得漂亮,做得很差,这样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没有威信的,而且会对他们心灵产生极坏的影响。每个优秀的人民教师应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在政治觉悟、思想境界、道德情操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楷模。南京市特级教师斯霞说得好,“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要使学生遵守纪律,热爱集体,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教师首先要身体力行。”每位人民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这是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要求。
(三)缺乏公平公正的教学态度,缺乏专业服务精神
公众普遍认为教育职业是值得信任的,具有高度责任感,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最高的专业服务理想。
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的师德素质必须遵循的要求是: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工作中探索创新;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现在许多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不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在课下开补课班,而且价格昂贵,大多数家庭承担不起。这不仅影响学生的成绩,而且影响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学生正常成长。
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策略
(一)加强道德建设
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能力表现在它明确区分教育活动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从而使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辨别哪些教育观念是正确的、符合人性的,哪些教育观念是违反人性的;哪些教育行为是有利的、应该做的,哪些是教育行为是不利的、不应该做的;什么样的职业生活是幸福的,什么样的职业生活是低级庸俗的等等。
(二)提高教师的终身学习意识
学习理论、读书、反思、教育叙事、案例。创新、个性化,挑战自我。德才学识。专业知识与操作知识。
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意识,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同时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才能在教育工作做到随心应手、游刃有余,不断提高其教书育人的能力,提高人才质量。提高学习意识是高校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学习意识,掌握新的知识与方法,才能更好的完成自身的工作,更好地为促进高校教育工作的发展。
(三)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
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和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质量标准。要在执行落实过程中不走板、不变味,教师必须做到师德纯正崇高。
要造就“四有”新人,教师要率先树立远大理想,抵制腐朽思想,给学生以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境界,带头艰苦奋斗,发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传统,树立优良道德风尚;增强法制观念,反对无主义与极端个人主义;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基础,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有关。
参考文献:
[1]试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研究.刘德铭,233网校论文中心
[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莲山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