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若春和景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节选)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云归而岩穴暝 暝: (2)野芳发而幽香 芳:
(3)而或长烟一空 一: (4)把酒临风 把: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17.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容。(4分)
《醉翁亭记》(节选):
《岳阳楼记》(节选):
18.依据选文,填写下表。(3分)
篇目 | 写人的活动的语句 | 相同的内心感受 |
《醉翁亭记》(节选) | ||
《岳阳楼记》(节选) |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属予作文以记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5.与“而或长烟一空”中的“或”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或异二者之为 B.或王命急宣
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D.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16.翻译下列语句:(4分)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7.“古仁人之心”指的是什么?结合现实生活评价一下“古仁人之心”。 (3分)
《醉翁亭记》
已而夕阳在山,……庐陵欧阳修也。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 树林阴翳 翳: (2) 太守谓谁 谓:
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3分)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1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体现了太守的什么思想?(2分)
15.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小石潭记》选择题阅读(一)
2、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走送之 心乐之 B、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C、全石以为底 以其境过清 D、朝而往,暮而归 泉香而酒洌
4.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伐竹取道:开辟; 影布石上:散布 B.心乐之:高兴; 鱼可百许头:大约
C.水尤清冽:特别; 皆若空游:好像 D.明灭可见:或现或隐;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6.下面四个“以”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以其境过清 B卷石底以出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以中有足乐者
7.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这两句,明写鱼,暗写水的清,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
C.本文抒发了柳宗元寄情山水的心境,表现了他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D.作者在文中的情感变化是先乐而后悲。
9.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文章第①段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多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B.本文第②段作者采用“定点特写”的描写方法,对鱼儿的描写,极具美感,并使读者联想到作者的欢悦心情。
C.本文第③段作者成功使用比喻手法来形容溪流的形状和小溪两岸的景物,使我们倍感形象逼真。
D.本文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借景抒发了自己寄情山水的情感。
《岳阳楼记》选择题阅读(二)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在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之”意为“的”,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不是“的”的意思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前人之述备矣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2.对第一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简要记述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
B.“越明年”的意思是“到了第二年”。
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写滕子京虽为“谪守”亦政绩显著。
D.“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予”即范仲淹的朋友膝子京。
13.对第二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详细描写了洞庭湖及其周围的景色。
B.“前人之述备矣”是对“岳阳楼之大观”的小结,简洁不繁。
C.“然则”轻轻—转,引出“迁客骚人”可能有的不同的情怀。
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反问,引出下文的写景抒情。
《醉翁亭记》选择题阅读(二)
16.选出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A.朝而往,暮而归 B.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C.水落而石出 D.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19.下列几项都是对本文内容的理解,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 )
A.文章写了三种“乐”——“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B.第三段写宴饮之乐,意在夸耀滁地的富足,表明酒宴之丰盛豪华。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D.“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寥寥八个字,写出了醉罢晚归的情景。
20.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
A.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典型特征,以极其精炼的语言刻画出来。如“佳木秀而繁阴”写春,“野芳发而幽香”写夏,“风霜高洁”写秋,“水落而石出”写冬,句句落实,一字不虚。
B.本文很注意事物的动静变化,其中有景物和景物之间的动静对比,如“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有景物和人物之间的动静对比,如“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有人物和人物的动静对比,如“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本文时而山色露布卷面,时而水流泻进画幅,时而人情喧于纸上,看似散,其实一点儿都不乱,主要原因就是作者手中有一条线,那就是滁州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安乐。
D.文中善用对偶句描写,抑扬顿挫,音韵谐美。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一写早,一写晚,各尽其妙而又互为照应。
二、解释加点词(10分,每空1分)
1、伐竹取道( ) 2、蒙络摇缀( ) 3、四面竹树环合( )
4、增其旧制( ) 5、衔远山,吞长江( ) 6、前人之述备矣( )
7、浊浪排空( ) 8、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9、云归而岩穴暝( ) 10、颓然乎其间者( )
(9)生活有悲喜,人生有起伏。我们面对这些悲喜交加、起伏不定的生活应该淡定,泰然处之,就像范仲淹所言: , 。
5、与“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这一句中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不能以游堕事 B、全石以为底 C、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D、属予作文以记之
10、《饮酒》一诗中最能体现使人隐居生活闲适的诗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
能解释诗人安然隐居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
11、《行路难》中相信自己终有一天能舒展自己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
1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现诗人宁愿自己冻死,也希望立即看见之屋就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 。
最能体现诗人那种推己及人的博爱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
阅读《岳阳楼记》,回答问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7、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1分)
A、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前人之述备矣
C、南极潇湘 感极而悲者矣 D、政通人和 至若春和景明
19、翻译下列句子:(每题2分,共4分)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2、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该有“ _____________” 的心态 。(用原文回答 )(2分)
23、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许多政治家的抱负,请分析这一句话的含义 。(3分)
(二)(12分)
阅读《醉翁亭记》,回答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7、翻译下列句子:(每题2分,共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28、“乐”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综观全文,太守到底都在“乐”些什么?(3分)
(三)(12分)
阅读《小石潭记》,回答问题。(12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0.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2分)
①写鱼儿自由轻灵的游动姿态的句子是:
②表现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31.作者在发现小石潭的过程中用了一连串的准确动词,请依次列举出来。(2分)
3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这一句写了潭水之源的神秘莫测,其中有何深意?(2分)
33.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概括小石潭的独特之外,试分析作者为它作记的原因。(2分)
34.郦道元在给《水经》作“注”时,亦不乏优美的描绘山水文章,如《三峡》,柳宗元的山水之作更为后人称绝,请谈谈他们山水文章的各自特点。(2分)
一.积累运用(14分)
3、根据要求填写。(2分)
(1)李商隐的《无题》中常被后人用来形容“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精神的诗句是
, 。
(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怀,表达自己满怀信心,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 , 。
5、《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 ,他以科幻小说的卓越贡献被公认为是“ ”。(2分)
二.阅读理解(56分)
一、(16分)
①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②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③在昆明乡下,一年四季,早晚都可以听到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
9、第③段的主要内容是( )(2分)
A、山野对歌 B、山路漫歌 C、村寨传歌
10、写赶马女孩的歌唱之美时,运用了大山里哪些背景作映衬?(2分)
11、第③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12、文中写云雀敏捷的身姿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效果?(2分)
13、文章重点写唱歌人所处的环境有什么作用?(2分)
二、(13分)
……①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②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14、(1)高邮咸蛋的特点是什么?(2分)
(2)用袁枚的话说高邮咸蛋的特点是什么?(2分)
17、画线句③“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吱”字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