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2011学年第 一 学期
实 验 报 告
实验课程名称 建模练习一
专 业 班 级
学 生 学 号
学 生 姓 名
实验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 建模练习 一 指导老师 成绩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实验目的
目的:
一、学会使用Eviews软件,包括软件安装、建立文档、输入数据等熟悉软件的功能,先利用课程资料中所提供的数据对上课所讲的案例进行操作练习;
二、每位同学根据自己所选择的研究对象,结合理论与实践经验建立理论模型,注意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和函数形式的选择;
三、根据选题收集相应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基本的分析和整理;
四、利用Eviews进行回归,估计模型的参数;
五、对Eviews输出结果进行最基本的解读,同时进行经济理论检验和统计学检验,包括拟合优度检验、t检验和F检验。
六、进行最基本的修正,建立初步的模型。
步骤:
一、安装和熟悉软件;
二、利用例题数据进行操作,练习使用软件;
三、最基本的建模练习 :
1、确立选题,建立理论模型
2、收集数据
3、分析数据
4、经济理论检验、统计学检验
5、修正模型,进一步检验和修正
6、确定回归模型
二、实验步骤
一、安装和熟悉软件;
二、利用例题数据进行操作,练习使用软件;
三、建模练习 :
(一)建立理论模型
1、选定研究对象(被解释变量)
被解释变量:历年农村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水平
研究的对象是(自1980起)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农村经济也蓬勃发展起来,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水平也相应提高。农村居民消费增加的基础是什么,所占的比重又如何。
选用历年农村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从统计年鉴中获得该数据的变量。所以模型的被解释变量Consum选定为“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因为研究的目的是历年消费水平,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存在些差异,因此建立自1980年到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模型。
2、确定解释变量,尽量完备地考虑到可能的相关变量供选择,并初步判定各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方向。
解释变量:农村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
影响历年农村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有多种,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应是居民收入,其他因素虽然对居民消费也有影响。但是相关性较小,因此这些其他因素可以不列入模型,即它们对居民消费有某些影响可归入随机干扰项中。“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相对应,并在统计年鉴中可以获得,其作为解释变量Inc。
3、确定理论模型或函数式
设农村居民,支出为Consum,收入为Inc
函数式为,
(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1、数据来源说明
《中国统计年鉴》2009版
2、数据列表
年 份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元,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元,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
1980 | 191.3 | 178 |
1981 | 223.4 | 201 |
1982 | 270.1 | 223 |
1983 | 309.8 | 250 |
1984 | 355.3 | 287 |
1985 | 397.6 | 349 |
1986 | 423.8 | 378 |
1987 | 462.6 | 421 |
1988 | 544.9 | 509 |
19 | 601.5 | 549 |
1990 | 686.3 | 560 |
1991 | 708.6 | 602 |
1992 | 784 | 688 |
1993 | 921.6 | 805 |
1994 | 1221 | 1038 |
1995 | 1577.7 | 1313 |
1996 | 1926.1 | 1626 |
1997 | 2090.1 | 1722 |
1998 | 2162 | 1730 |
1999 | 2210.3 | 1766 |
2000 | 2253.4 | 1860 |
2001 | 2366.4 | 1969 |
2002 | 2475.6 | 2062 |
2003 | 2622.2 | 2103 |
2004 | 2936.4 | 2301 |
2005 | 3254.9 | 2560 |
2006 | 3587 | 2848 |
2007 | 37.4 | 3167 |
2008 | 4015 | 3343 |
1、数据关系初步观察,散点图
从散点图可以看出历年农村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大体呈现为线性相关关系。
2、选择相应的变量关系式进行OLS回归
Dependent Variable: CONSUM | ||||
Method: Least Squares | ||||
Date: 10/27/10 Time: 20:54 | ||||
Sample: 1980 2008 | ||||
Included observations: 29 | ||||
Variable | Coefficient | Std. Error | t-Statistic | Prob. |
C | 31.05461 | 14.27428 | 2.1755 | 0.0385 |
INC | 0.805134 | 0.007273 | 110.7002 | 0.0000 |
R-squared | 0.997802 | Mean dependent var | 12.931 | |
Adjusted R-squared | 0.997720 | S.D. dependent var | 973.0440 | |
S.E. of regression | 46.46062 | Akaike info criterion | 10.58156 | |
Sum squared resid | 58281.92 | Schwarz criterion | 10.67586 | |
Log likelihood | -151.4326 | F-statistic | 12254.54 | |
Durbin-Watson stat | 0.966301 | Prob(F-statistic) | 0.000000 |
1、回归结果的经济理论检验,方向正确否?理论一致否?
所估计的参数(2)= 0.805134,说明历年农村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80.51%为消费支出。这与经济学中消费与储蓄的比重相符,方向正确,理论一致
2、统计检验,t检验 F 检验 R2— 拟合优度检验
F检验:
H0:C(2)=0,由OLS回归结果中还可以看出,F=12254.54,取,自由度为n-2=27查F分布表,其临界值,因为,所以拒绝H0:C(2)=0。这说明明,农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与人均年消费支出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无显著差异。
t检验:
H0 :C(1)=0和H0:C(2)=0,由OLS回归结果中还可以看出, t((1))= 2.1755,t((2))= 110.7002。取,查t分布表得自由度为n-2=27的临界值。因为t((1))= 2.1755>,所以拒绝H0 :C(1)=0,C(1)为农村居民储蓄额。因为t((2))= 110.7002>,所以应拒绝H0:C(2)=0。这说明,历年农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对人均年消费支出有显著影响。
R2— 拟合优度检验:
由OLS回归结果可知,R2— =0.997802,相当接近1,说明所建模型整体上对样本数据拟合非常好,即解释变量历年“农村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对被解释变量“农村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的99.78%差异作出了解释。
残差分析:
通过残差图,大部分残差落在了正负一个标准差之内。
obs | Actual | Fitted | Residual | Residual Plot |
1980 | 191.300 | 185.547 | 5.75331 | | . |* . | |
1981 | 223.400 | 214.051 | 9.34943 | | . |* . | |
1982 | 270.100 | 241.315 | 28.7848 | | . | * . | |
1983 | 309.800 | 274.776 | 35.0238 | | . | * . | |
1984 | 355.300 | 320.630 | 34.6697 | | . | * . | |
1985 | 397.600 | 397.467 | 0.13313 | | . * . | |
1986 | 423.800 | 433.407 | -9.60655 | | . *| . | |
1987 | 462.600 | 486.696 | -24.09 | | . * | . | |
1988 | 544.900 | 595.755 | -50.8548 | | .* | . | |
19 | 601.500 | 5.327 | -43.8267 | | . * | . | |
1990 | 686.300 | 658.959 | 27.3410 | | . | * . | |
1991 | 708.600 | 711.010 | -2.40960 | | . * . | |
1992 | 784.000 | 817.5 | -33.53 | | . * | . | |
1993 | 921.600 | 962.587 | -40.9874 | | . * | . | |
1994 | 1221.00 | 1251.34 | -30.3441 | | . * | . | |
1995 | 1577.70 | 1592.15 | -14.4514 | | . *| . | |
1996 | 1926.10 | 1980.05 | -53.9521 | | .* | . | |
1997 | 2090.10 | 2099.02 | -8.92485 | | . *| . | |
1998 | 2162.00 | 2108.94 | 53.0608 | | . | *. | |
1999 | 2210.30 | 2153.55 | 56.7460 | | . | *. | |
2000 | 2253.40 | 2270.05 | -16.82 | | . * | . | |
2001 | 2366.40 | 2405.13 | -38.7318 | | . * | . | |
2002 | 2475.60 | 2520.39 | -44.7866 | | . * | . | |
2003 | 2622.20 | 2571.20 | 51.0021 | | . | *. | |
2004 | 2936.40 | 2816.58 | 119.821 | | . | . * | |
2005 | 3254.90 | 3137.56 | 117.342 | | . | . * | |
2006 | 3587.00 | 3494.48 | 92.5241 | | . | . * | |
2007 | 37.40 | 38.81 | -125.412 | |* . | . | |
2008 | 4015.00 | 4107.93 | -92.9291 | | * . | . | |
通过上述检验可得,模型的原假定是正确的。
由OLS回归结果:
(六)模型的确定
三、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并对其检验后。
得出农村居民,消费的增加基于收入的增加,两者成正线性相关。并且收入的增加会引起储蓄的相应增加。消费比重大于储蓄。
即历年农村居民收入对消费支出有显著影响,且可以用模型来表示。
参考文献:
一、中国统计年鉴
二、统计学
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