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及意义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21:45:10
文档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及意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及意义?[经济]长期以来,基于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及整体技术水平的,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物质消耗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因此一贯呈现出高投入、高增长、低效益、高污染的典型粗放式增长特征。以2006年为例,那年我国以占世界总量15%的能耗、30%钢材消耗、54%的水泥消耗的巨大投入和消耗仅产出了占全球产值总量的5.5%国内生产总值。而同期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未达到“十一五”限定的年均目标,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根本好转。为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推荐度:
导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及意义?[经济]长期以来,基于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及整体技术水平的,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物质消耗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因此一贯呈现出高投入、高增长、低效益、高污染的典型粗放式增长特征。以2006年为例,那年我国以占世界总量15%的能耗、30%钢材消耗、54%的水泥消耗的巨大投入和消耗仅产出了占全球产值总量的5.5%国内生产总值。而同期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未达到“十一五”限定的年均目标,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根本好转。为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及意义? [经济 ] 

长期以来,基于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及整体技术水平的,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物质消耗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因此一贯呈现出高投入、高增长、低效益、高污染的典型粗放式增长特征。 以2006年为例,那年我国以占世界总量15%的能耗、30%钢材消耗、54%的水泥消耗的巨大投入和消耗仅产出了占全球产值总量的5.5%国内生产总值。而同期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未达到“十一五”限定的年均目标,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根本好转。为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降低增长成本,提高和保持经济增长方式的可持续性,早在1987年即提出要将粗放经营逐步转变为集约经营。1995年更在提出实现经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同时,明确提出要实现国民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力求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高投入、低产出,高增长、低效益的状况。由此,伴随着经济的根本转变,国民经济的增长方式逐步开始了从粗放到集约的第一个历史性转变。 直到今天,在我国经济迄今为止的快速增长过程中,原有的以高投入、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多占地为特征的“四高一多”式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仍得到根本的改变,而且也积累了较多值得高度重视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不仅表现为以投资消费关系不协调、“一二三产业”发展比例不协调、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不协调、国际收支不协调和自主创新能力低下为表征的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也表现为以收入差距的扩大及其所引发致一系列经济、社会矛盾和问题为特征的经济发展中不和谐因素的存在;不仅使我们为经济增长所付的代价日益增大,使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也使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内在的结构性的矛盾。 显然,当前影响我国国民经济未来发展的因素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经济增长模式,而是已扩大和涉及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各个方面。因此,只有在宏观上加强对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干预,才能实现和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即高质量)又快(即高速度)地发展。因此,及时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具有第一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近30年的改革和发展也已为实现这一转变提供了包括经济、市场供求格局、经济运行环境和物质基础在内的良好的基础条件。简言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因此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建议》提出的总体要求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一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长期坚持和实施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领域都要把节约资源放在突出位置,努力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损失浪费,提高利用效率。节约优先要体现在制定和实施发展规划、产业、投资管理以及价格、财政、税收和金融改革中,并认真加以实施。二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明确重点、扎实推进。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减少资源消耗;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或避免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和若干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三要加快资源节约技术进步。加快开发和推广应用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大以节约降耗为主要内容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突破资源节约的技术瓶颈。四要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机制。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市场化改革,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的价格形成机制。五要健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强制淘汰高消耗、重污染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实行重点行业新建项目、重点产品和新建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六要强化节约意识。在全社会倡导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使节约资源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逐步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 

经济发展方式,关系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局,是是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评判的标准之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是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打造合格的市场主体,推进科技创新市场化,创造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环境,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推进:

  (1)深化投资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这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前提。一是加快投资改革。二是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

   (2)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造合格的市场主体。

  (3)推进科技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动力。

  (4)加强环境资源制度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强节能环保,构建能源资源等 生产要素投入的约束机制,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条件。

  (5)深化财税、金融改革,提供制度与环境。优化财税等设计与制度安排,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优良的环境。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要要走"优质,高效,高产"的新型农业道路,发展生态安全农业.努力做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发展是第一要义,同时做到统筹兼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要做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者的统筹兼顾.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保证农业生产的前提下,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合理调节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国家的惠农.走集约化经营道路,提高资源利用率,努力做到可持续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的意义:

  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遏制城乡差距拉大趋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

  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扩大农村市场需求,消化富余的工业生产能力的根本出路。

  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新型的城乡关系的一个实际步骤。

  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我们党执政为民和代表最大多数人利益的集中体现。

统筹区域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所谓统筹区域发展,就是从区域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运用宏观手段将不断扩大的区域差距重新回归到民众能够普遍接受的范围,从而逐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目标的动态努力过程。

  ①统筹区域发展是抑制区域经济差距负面效应的需要。

  ②统筹区域发展是联动解决各类区域存在和潜在的各种区域病的需要。                                                    

③统筹区域发展是谨慎渡过“矛盾突显期”的需要。

抓好资源节约工作:

  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特别是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促进节约使用和合理利用资源。

  二要抓紧制定和完善各行业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标准,推进节能降耗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土地集约利用。鼓励发展节能降耗产品和节能省地型建筑。

  三要大力推动以节能降耗为重点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淘汰高耗能、高耗水、高耗材的工艺、设备和产品。

  四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重点行业、产业园区、城市和农村实施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的税收优惠,推进废物综合利用和废旧资源回收利用。

  五要全面加强管理,把节能降耗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评价考核体系,建立信息发布制度。

  六要在全社会广泛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活动,使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深入人心,蔚成风气。

要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对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重点搞好“三河三湖”(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南水北调水源及沿线、三峡库区、松花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工业废水治理工程建设。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和重点城市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综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继续实施自然生态保护工程。强化环境和生态保护执法检查,健全环境保护的监测体系、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途径:答: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车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文档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及意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及意义?[经济]长期以来,基于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及整体技术水平的,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物质消耗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因此一贯呈现出高投入、高增长、低效益、高污染的典型粗放式增长特征。以2006年为例,那年我国以占世界总量15%的能耗、30%钢材消耗、54%的水泥消耗的巨大投入和消耗仅产出了占全球产值总量的5.5%国内生产总值。而同期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未达到“十一五”限定的年均目标,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根本好转。为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