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初探
葛亚琴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贸易经济系,江苏 南京 211168)
摘 要:目前中国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呈增多趋势,众多诱因导致大学生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大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成长,而且对整个社会未来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重视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大学生排解心理障碍、培养健康心理素质,是高校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604(2009)01-0079-03
近年来,频繁发生在高校的一系列大学生恶性案件,引发了全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联合国专家预言:“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严峻的现实呼唤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几年,高校各项工作得到了蓬勃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连年攀升,学校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环境、好机遇。但也面临着新时期、新形势所带来的新任务和新挑战,需要我们及时把握新形势下学生心理层面的基本情况,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一)人际关系问题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必备条件。然而,由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复杂性与学生心理的单纯性不一致,使得大学生常常在人际交往中受挫。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从校门到校门,缺乏人际交往经验,缺乏在公众场合表现自己及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勇气。因此,在与陌生人交谈时经常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时,交友范围狭窄,部分同学的交往仅仅限于老乡和宿舍成员,并不注意在各种活动中拓宽自己的交往面,当小范围的交往出现矛盾时,不能很好地调节和处理。另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很少了解公关礼仪方面的知识,在交往过程中较少注意自己的外表、语言、行为举止,没有标准,盲目交往;对各种各样的活动,既充满了兴趣又担心失败,久而久之,甚至回避参与,妨碍了良好的人际交往圈的形成。而正常人际交往的缺乏,又易引发猜疑、嫉妒等,极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情绪起伏问题
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暴风雨时期”,生理发育极为迅速,已基本趋于成熟,但由于阅历较浅,社会经验不足,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往往飘忽不定,有时正确深刻,有时错误肤浅。加之青年特有的任性和理想的困惑交织在一起,极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很容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会因一点小小的胜利而沾沾自喜,也容易为一次小考失利而一蹶不振,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能力较低,并由此导致其心理偏差和行为怪僻。部分学生出现焦虑和恐惧情绪,情感过于压抑,整日焦虑不安;部分学生则易于感情用事,喜怒无常,情绪好时待人处事入情入理,情绪差时则拒人于千里之外。群体性的这种负性情绪还是校园事端的直接制造者,学生的群体情绪一旦激发,很难受到理性与校纪校规的约束,而情绪稳定下来后,又多是后悔不已。
(三)学业问题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学业成就,而环境与地位的变化、给学生带来了不少的心理负担。相当一部分学生发现自己在高中时的那种优势不再存在,面临的是一种重新分化组合的
—
9
7
—
收稿日期:2008-10-12
作者简介:葛亚琴(1982—),女,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贸易经济系教师。
严峻局面,尤其是那些中学时的尖子学生,其反差更加明显。进大学后,可以说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或多或少会有一种失宠感。部分同学为了保住自己在中学时的优势,废寝忘食,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课,还自学一些社会急需的课程,再加上辅修专业的学习,计算机、英语过级考试的重压,他们处于超负荷的运转中,长期处于紧张的临战状态,压力很大,学习效果不佳,久而久之,神经紧张、失眠、考试怯场等多种焦虑并发症就相继出现;部分学生则感到考入大学“如释重负”,认为船已靠近码头,因而即使感受到竞争的危机、就业的压力,也提不起真正努力学习的劲头;部分学生还持有“现在学习,以后未必会用得上”的观点,对以后的出路感到很迷茫,看不到未来,没有理想;还有一部分同学不善于合理分配时间,“将大多数时间花在专业课上,不想在考试中挂课”,并且缺乏学习耐心,不能长期坚持学习,或者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认为学习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毕业。
(四)恋爱问题
学生既向往、又很难正确处理的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恋爱,是五彩斑斓的大学生活中的亮点。所谓“爱情”,是男女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中形成的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最强烈、稳定、专一的感情。大多数学生认为“爱情是神圣的,是催人奋进的,应该慎重”,但是有一批学生的恋爱动机简单,很少考虑将来。部分学生谈恋爱的动机是为了消除寂寞,或者认为恋爱的目的并不在婚姻,只是因为需要爱和被爱,对恋爱也没有明确态度,只为追求一份年轻时的浪漫。部分同学恋爱抱着“从众心理”,认为“别的同学都有,自己没有会觉得抬不起头”,分不清友谊和爱情,往往误把好感当作爱情。选择恋爱对象时多持“漂亮(帅气)第一”的观点,交往注重外貌,感情基础不深厚,这也表明大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恋爱观。还有的因理想的恋爱观与现实的具体问题发生矛盾和冲突,便陷入痛苦、迷惘、消沉之中,不能自拔,甚至出现轻生的念头。
此外,因就业和竞争压力过大、家庭经济困难、生理缺陷等原因造成的心理问题也很多,有些是因一些突发性的因素造成的,有些则是长期困扰造成的,有些是单一因素影响的结果,有些则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二、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圈
首先,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应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和情绪,及时加以耐心引导和帮助,使他们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去面对新的人际交往和复杂的人际环境,既能客观认识自己,又能客观认识他人。其次,要教给学生人际交往的正确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良好品德,教育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学会信任、尊重、宽容,以诚相待,用真诚去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获得真诚的友谊。另外,学校要经常组织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同学们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培养积极的人际交往心理,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提高情绪调适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
在改革开放、人才竞争的时代,如果一个人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稍遇挫折就产生心理障碍,情绪消沉,精神不振,这根本不是一个合格的人才。磨炼意志,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解决心理疾病的根本途径。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从中接受锻炼,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面对困境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把握与调节,豁达大度、遇事冷静,常能做到正确的自我安慰,能合情合理地对待自己的各种需要,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学习和生活上的不愉快当然时有发生,但应自觉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要能够正视现实;对周围事物有清醒客观的认识,能很好地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困难、矛盾,为实现理想处处能表现出进取精神。如果学生加强了这些方面的锻炼,他们将能获得较为过硬的心理素质。同时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也将随之增长,感情沉稳,自制力增强,在很多情况下都能自己摆脱心理负担,除掉精神障碍。
(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在我国,学习、读书向来居于很高的地位。大多数家长和学生都把学习视为一种提高实力、改变现状、为将来职业做准备的重要手段。在学校这个群体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与其在同学中的地位和印象紧密联系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学业的关注是与对自我关注紧密联系的。因此,应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根据现实条件来调整个人需要和心理期望,避免由于对自己学业上的期望过高或过低而造成心理上的焦虑不安或松懈情绪。
—
8
—(四)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首先,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个人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恋爱应该是理想、道德、义务、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其次,摆正爱情与学习的关系。大学生应该把学习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学习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而放松学习,因为学业是大学生价值感的主要支柱。再次,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大学生的恋爱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而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遇到各种波折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承受能力较强,就能较好地应对挫折,否则就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因此,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当代大学生满怀激情,富于理想,勇于追求美好事物,迫切想了解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并找到解决的答案,也想了解人生的意义及度过人生的方法,因此,常常会对社会、对国家、对自己进行种种美妙的设计。但是因为他们的激情尚不稳定,感情强烈而脆弱,知识经验积累不足,在认识上常常具有很大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肤浅性,往往求得想象中的心理满足或者用错误和片面的选择来对待理想和现实。因此,要因势利导,促使大学生在关注自我和关注社会发展之间达成一种平衡,不脱离社会实际,不逃脱社会责任而单纯地沉溺于自己对未来的设计之中。同时,要注意缓解由于不满现实引起的过度的焦虑、无助等不良情绪,以及由此产生的不良行为,避免他们对社会产生敌意,甚至厌世等不良的态度和行为。
(六)加大高校心理辅助工作力度
某校曾针对寻求帮助对象、模式在大学生中作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咨询却成为他们首选的帮助模式。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存在于以下两方面:一是现存的专业咨询机构可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二是现有咨询机构中的咨询人员认同或采用的咨询方式可能并非是学生可接受或理想中的咨询方式。作为一种以学生为服务对象的服务机构,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应主动发现学生的问题,而不能等待问题的出现,应主动走到学生中去,向学生提供服务。
另一方面,在现有可利用的学校专业咨询机构和咨询人员不足的情况下,班主任和辅导员应承担起部分咨询任务。尽管一般的高校班主任和辅导员与专业咨询人员相比,所掌握的专业咨询知识相对不足,但在动态地把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深入了解学生特点方面却优于专业咨询人员。如果能够具备一定的专业咨询知识,班主任和辅导员是能胜任一部分咨询工作的,这些咨询任务主要包括针对困扰学生的各种问题提供指导和建议。现在,一些有条件的高校已经开始对班主任和辅导员进行咨询方面的在职培训,并在任用班主任和辅导员时开始配备一定比例的专业咨询人员,这些无疑是将来高校班主任和辅导员任用方面的一种发展趋势。
[责任编辑:顾坤华]
On Psycholog i ca l Problem s of College Studen ts
GE Ya-qin
(D epart m ent of Trade and Econo m ics,J iangsu V 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e of Econo m ics and Co mm erce,
N anjing211168,J iangsu,China)
Abstract:A t p resent,it is an increasing trend that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have p sychol ogical p r oble m s.Numer2 ous p sychol ogical fact ors make students become the vulnerable gr oup s in p sychol ogy,college students’the mental health not only relates t o the pers onal gr owth,but als o has great effects on the future devel opment of s ociety.So the attenti on and p sychol ogical study of college students’p sychol ogical status,guiding college students t o settle the p sychol ogical bl ocks,and cultivating a healthy p sychol ogical diathesis are the significant task f or higher educati on.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p r oble m s;counter measures
—
1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