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H网络系统的光接口位置如图1-1所示。
图1-1 光接口位置示意图
图中S点是紧挨着发送机(TX)的活动连接器(CTX)后的参考点,R是紧挨着接收机(RX)的活动连接器(CRX)前的参考点,光接口的参数可以分为三大类:参考点S处的发送机光参数、参考点R处的接收机光参数和S—R点之间的光参数。在规范参数的指标时,均规范为最坏值,即在极端的(最坏的)光通道衰减和色散条件下,仍然要满足每个再生段(光缆段)的误码率不大于1×10-10的要求。
1.光线路码型
前面讲过,SDH系统中,由于帧结构中安排了丰富的开销字节来用于系统的OAM功能,所以线路码型不必象PDH那样通过线路编码加上冗余字节,以完成端到端的性能监控。SDH系统的线路码型采用加扰的NRZ码,线路信号速率等于标准STM-N信号速率。
ITU-T规范了对NRZ码的加扰方式,采用标准的7级扰码器,扰码生成多项式为1+X6+X7,扰码序列长为27-1=127(位)。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码型最简单,不增加线路信号速率,没有光功率代价,无需编码,发端需一个扰码器即可,收端采用同样标准的解扰器即可接收发端业务,实现多厂家设备环境的光路互连。
采用扰码器是为了防止信号在传输中出现长连“0”或长连“1”,易于收端从信号中提取定时信息(SPI功能块)。另外当扰码器产生的伪随机序列足够长时,也就是经扰码后的信号的相关性很小时,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减弱各个再生器产生的抖动相关性(也就是使扰动分散,抵消)使整个系统的抖动积累量减弱。例如一个屋子里有三对人在讲话,若大家都讲中文(信息的相关性强),那么很容易产生这三对人互相干扰谁也听不清谁说的话;若这三对人分别用中文、英文、日文讲话(信息相关性差),那么,这三对人的对话的干扰就小得多了。
2.S点参数——光发送机参数
1)最大-20dB带宽
单纵模激光器主要能量集中在主模,所以它的光谱宽度是按主模的最大峰值功率跌落到-20dB时的最大带宽来定义的。单纵模激光器光谱特性,如图1-2所示。
图1-2 单纵模激光器光谱图
2.最小边模抑制比(SMSR)
主纵模的平均光功率P1与最显著的边模的平均光功率P2之比的最小值。
SMSR=10lg(P1/P2)
SMSR的值应不小于30dB。
3.平均发送功率
在S参考点处所测得的发送机发送的伪随机信号序列的平均光功率。
4.消光比(EX1)
定义为信号“1”的平均发光功率与信号“0”的平均光功率比值的最小值。EX=10lg(EX1)ITU-T规定长距离传输时,消光比为10dB(除了L-16.2),其它情况下为8.2dB。
3.R点参数—— 光接收机参数
1.接收灵敏度
定义为R点处为达到1×10-10的BER值所需要的平均接收功率的最小值。一般开始使用时、正常温度条件下的接收机与寿命终了时、处于最恶劣温度条件下的接收机相比,灵敏度余度大约为2—4dB。一般情况下,对设备灵敏度的实测值要比指标最小要求值(最坏值)大3dB左右(灵敏度余度)。
2.接收过载功率
定义为在R点处为达到1×10-10的BER值所需要的平均接收光功率的最大值。因为,当接收光功率高于接收灵敏度时,由于信噪比的改善使BER变小,但随着光接收功率的继续增加,接收机进入非线性工作区,反而会使BER下降,如图1-3所示。
图1-3 BER曲线图
图中A点处的光功率是接收灵敏度,B点处的光功率是接收过载功率,A—B之间的范围是接收机可正常工作的动态范围。
常用光纤的种类。
1.光接口的分类。
2.与光接口有关的常用参数及其具体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