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答案解析
第一部分
一、
1.【答案】C
【解析】A.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构成的,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C.液氧是氧气的液体,属于单质,符合题意;
D.生铁是铁合金,主要有铁、碳、硫和磷等,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故选C。
2.【答案】C
【解析】A.柏油路面曝晒变软,是由于柏油受热熔化导致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水放冰箱结成冰块,只是水从液态变为固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铜器锈蚀颜色变绿,是由于铜与空气中的水、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电流过大灯丝熔断,是由于电流产生热量,温度过高,达到灯丝的熔点,使灯丝熔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
3.【答案】B
【解析】A.新能源的推广利用,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节约了化石燃料,A正确。
B.新材料应用于航空制造,利用的不都是其物理性质,还有化学性质如抗腐蚀性等,B错。
C.煤炭的脱硫处理,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能有效减少酸雨的形成,C正确。
D.新药品的研发,加大了疾病的治愈率,可为生命健康提供保障,D正确。
故选:B。
4.【答案】A
【解析】A.塑料瓶属于可回收垃圾,不能放入厨余垃圾桶,A错,符合题意。
B.软水加肥皂水,起泡多,浮渣少,硬水加肥皂水气泡少浮渣多,可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B正确。
C.氧气不足,煤燃烧生成有毒气体一氧化碳,故使用煤炉时打开窗户保持空气流通,C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D正确。
故选:A。
5.【答案】A
【解析】A.量取液体读数时,要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仰视读数,读数偏小,实际液体偏多;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实际液体偏少,选项正确;
B.加热试管中的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低于试管底,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选项错误;
C.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应将导管伸到接近瓶底,以排净空气,使收集气体较纯,选项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及时扩散,防止酸液飞溅,切不可将水倒入硫酸中,选项错误。
故选A。
6.【答案】D
【解析】A.碳元素能形成多种单质和化合物,但其化合物不都是有机物,如、、等含碳化合物具有无机物的特点,一般把它们看作无机物,选项A不正确;
B.氧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一个氧原子易得到两个电子形成氧离子,因此氧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符号是,选项B不正确;
C.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水,比如过氧化氢(双氧水)也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双氧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选项C不正确;
D.碳、氢、氧、氮这四种元素可以组成铵态氮肥碳酸氢铵,化学式是,铵态氮肥遇碱性物质会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因此其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选项D正确。故选D。
7.【答案】D
【解析】A.三种反应物均可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碳酸氢钠、碳酸氢铵既能在加热条件下分解,又不生成有毒或有腐蚀性物质,碳酸钙分解生成的氧化钙是对人健康不利的物质,选项错误;
B.用加热的方法可以区分和,产生刺激性气味,最后无固体剩余的是碳酸氢铵,有固体剩余,且生成无色无味气体的为碳酸氢钠,选项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需要100份质量的碳酸钙、168份质量的碳酸氢钠、79份质量的碳酸氢铵,充分加热等质量的三种反应物生成的质量不相等,选项错误;
D.三个反应都由一种物质生成几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选项正确。
故选D。
8.【答案】B
【解析】A.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向硫酸铜溶液和银溶液中各放入一根镁条,观察现象,镁和硫酸铜溶液、银溶液都反应,说明镁比铜、银的活动性都强,但不能证明铜、银的强弱,选项错误;
B.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检验黑色固体中含有碳和氧化铜,高温加热固体,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固体颜色由黑色变成红色,石灰水变浑浊,可证明固体中含有碳和氧化铜,选项正确;
C.除去中的,加入过量溶液,会将需要保留的碳酸钠反应掉,不符合除杂要求,选项错误;
D.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铁钉在盛有干燥空气的试管中,因没有水不能生锈,证明铁生锈需要水,在盛满水的试管中没有氧气,铁钉不生锈,证明铁生锈需要氧气,但缺少铁、氧气、水三种物质接触,铁生锈的对照试验,不能得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论,选项错误。
故选B。
9.【答案】C
【解析】A.由图象可知,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过程中,开始时没有沉淀产生,滴加一定量时才有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有酸,且不可能是稀硫酸,因为硫酸与氢氧化钡能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沉淀,反应开始就会有沉淀生成。则溶液中含有盐酸和氯化铜,而盐酸不能与碳酸钠共存,所以原溶液中一定没有和,A正确;
B.b点对应的是氢氧化钡与氯化铜刚好反应完,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钡,盐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也是生成氯化钡,故烧杯内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氯化钡,B正确;
C.c点对应的是加入了过量的氢氧化钡,故溶液中含有氯化钡和氢氧化钡,故烧杯内溶液中的阴离子有氢氧根离子和氯离子,C不正确;
D.沉淀出现前,滴加的氢氧化钡与盐酸反应,使烧杯内的盐酸逐渐减少,溶液酸性变弱,故烧杯内溶液的不断增大,D正确。故选C。
第二部分
二、
10.【答案】(1)有机合成材料
(2)价
(3)汞或或水银
(4)B
【解析】(1)聚丙烯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有机合成材料。
(2)成分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故,故填:价。
(3)体温计中的液态物质是汞,故填:汞或或水银。
(4)水果蔬菜中富含维生素,黄瓜含维生素,故选:B。
11.【答案】(1)燃烧(点燃、灼烧)闻气味或燃烧(点燃、灼烧)
(2)稳定
(3)B
(4)难溶
【解析】(1)羊毛、兔毛中含有蛋白质,灼烧时产生烧焦的羽毛味。制作毛笔常用羊毛、兔毛等,检验笔毛是动物毛发的简易方法是点燃,能闻到烧焦羽毛气味;
(2)用墨汁写绘的字画能从古代保存至今而不褪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3)宣纸制作过程中有道工序是从纸浆中用竹帘捞纸,该操作是将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相当于过滤;
(4)砚台产地不同,成分也有差别,根据其用途可知其中的主要成分都难溶于水。
12.【答案】(1)⑤
(2)氮分子或氮气分子
(3)
(4)1个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
【解析】(1)表示2个氮气分子,只能表示微观概念,表示铝离子,表示2个氢原子,只能表示微观概念,表示硫酸根离子,只能表示微观概念,表示甲烷这种物质或1个甲烷分子,故能表示宏观物质的是⑤。
(2)①表示两个氮分子或氮气分子。
(3)由②和④构成的物质是硫酸铝,硫酸根离子的化合价为价,铝元素的化合价为价,故化学式为。
(4)⑤中数字“4”的含义是1个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
13.【答案】(1)饱和
(2)
(3)
(4)a
【解析】(1)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就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因为丙中有固体溶质析出(即不能被溶解),所以丙中溶液为室温时氢氧化钠的饱和溶液。
(2)乙中溶液是将固体加入水中溶解得到的,因为固体全部溶解,所以溶质质量为。又因为溶液质量等于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和,所以溶液质量为。
(3)丙中溶液为室温时氢氧化钠的饱和溶液,此时溶液中含有溶剂水的质量为,由于乙中溶液恢复至室温变成丙中溶液过程中析出固体,故丙中溶液含有溶质氢氧化钠的质量为:。固体的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因此根据丙中溶液的组成可以推出,室温时的溶解度是。
(4)因为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所以乙中溶液温度高于室温。从乙中溶液变成丙中溶液过程中有固体析出可知,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题干提供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该实验说明的溶解度曲线与溶解度曲线图中的a相似。
14.【答案】(1)纯铜片
(2)
(3)
【解析】(1)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硬度大于其组成的纯金属。相互刻划比较硬度时,纯金属会留有明显的划痕。黄铜片是铜的合金,硬度比纯铜片大,因此有明显划痕的是纯铜片。
(2)黄铜片是铜锌合金,将黄铜片放入稀硫酸中,锌与稀硫酸反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在反应中,反应前含有4个铁原子、8个硫原子和22个氧原子,反应后已知的化学式中含有4个铁原子和6个氧原子,因此8X含有8个硫原子和16个硫原子,因此X是,故填:。
15.【答案】(1)
(2)或
(3)产生白色沉淀(或溶液变浑浊或产生沉淀)
【解析】(1)反应②是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由上述分析知道,Y可以是氢氧化钡或氢氧化钙,化学式为:或;
(3)X的溶液与Y的溶液反应,即可溶性碳酸盐与氢氧化钡或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物中得到难溶性的碳酸盐,一定能看到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或溶液变浑浊或产生沉淀)。
三、
16.【答案】(1)锥形瓶
(2)A
(3)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n口处,小木条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4)④
【解析】(1)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
(2)利用过氧化氢溶于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不需加热,故选发生装置A,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方程式是:。
(3)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从m口进,n口出。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n口处,小木条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4)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当二氧化碳气体从长管进,短管出,即m口进,n口出时,C中盛澄清石灰水时,可以检验实验室制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可行。
②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和一氧化碳不反应,所以C中盛烧碱溶液时,从长管进,短管出,即m口进,n口出时,可以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可行。
③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C中盛浓硫酸时,从长管进,短管出,即m口进,n口出时,可以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可行。
④C中盛适量冷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时,不可以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因为没有对比试验,不可行。故选④。
17.【答案】【分析讨论】新物质生成或新物质出现或生成物出现
【实验结论】(1)水或
(2)仍为无色或不变色或不变
不合理
(3)
【拓展应用】
【解析】【分析讨论】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思路一:验证新物质生成或新物质出现或生成物出现,思路二: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故填:新物质生成或新物质出现或生成物出现。
【实验结论】(1)观察到试管内液面升高,认为溶液与发生了反应。但有同学指出,是和水发生了反应,故还应进行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的对比实验才能得出这一结论。,故填:。
(2)第二组的小文同学向丙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观察到溶液颜色仍为无色,说明溶液酸碱性发生改变,得出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的结论。小亮同学向丁中滴入溶液后,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他认为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小亮的结论是不合理的,因为,稀盐酸和银生成氯化银沉淀和,也会生成白色沉淀,故填:仍为无色或不变色或不变;不合理。
(3)将乙中的溶液蒸发结晶,再将得到的晶体溶于水,如果生成氯化钠的话,晶体肯定含有氯化钠,氯化钠溶于水溶液呈中性,,等于7说明有氯化钠生成,故填:。
【拓展应用】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氯化钙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有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与发生了反应,故填。
四、
18.【答案】(1)2
(2)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1)根据题意,赤铁矿石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剩余固体(即杂质)的质量为,氧化铁的质量是;
(2)具体解题过程参照答案。(其它合理的解法均照上述标准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