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陕西省理科高考试题第14题。题目是:植树节某班20名同学在一段直线公路一侧植树,每人植一棵,相邻两棵树相距10米,开始时需将树苗集中放置在某一树坑旁边,使每位同学从各自树坑出发前来领取树苗往返所走的路程总和最小,这个最小值为 米。该题考查了求绝对值函数的最小值问题,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小值问题。另外2009年上海高考有一道数学试题;其题目是:某地街道呈现东—西、南—北向的网络格状,相邻街距都为1。两街道相交的点称为格点。若以互相垂直一两条街道为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现有下述格点(-2,2),(3,1),(3,4),(-2,3),(4,5)(6,6)为报刊零售点,请确定一个格点(除零售点外) 为发行站,使6个零售点沿街道发行站之同路程的和最短。该题也需要转化为求绝对值函数
的最小值问题。那么如何求这种多个绝对值和的函数的最小值问题呢?对此,笔者运用以下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得出了解决这种问题的基本方法,以此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利用函数图象研究这类函数的值域,从而达到求函数的最值:由于含绝对值函数可以等价化为分段函数,因此运用函数的图象求函数的最值。
例1求函数的最小值。
解:由于函数,
作出其图象如右图:由图象可知其当时,
原绝对值函数的最小值为0。
例2求函数的最小值。
解:由于该函数
,作出其
图象如右图所示。则当时,其函数的最
小值为3:
例3、求函数的最小值。
解:由于该函数可化成分段函数,则
=
作出其图象如右图:
结论1:对于函数,当且仅当时,函数有最小值。
证明如下:由于函数
该函数等价于:
,
作出其图象如右图:从图象可知,当时,
该函数的最小值为。
结论2:对于函数,当且仅当时,函数有最小值为。
证明如下:由于函数
该函数等价于
该函数的图象如右图所示:
由图象中知:当且仅当时该函数的最小值为。
以上两个结论可推广到任意个绝对值的和的最值问题。结论如下:
推论1:对于函数
当且仅当时,函数有最小值为
()。
推论2:对于函数()当且仅当
时,函数有最小值()
二.运用以上推论,达到求函数最值的目的:
下面我们来解以下高考试题:
例1:(2011年陕西省理科高考试题第14题)植树节某班20名同学在一段直线公路一侧植树,每人植一棵,相邻两棵树相距10米,开始时需将树苗集中放置在某一树坑旁边,使每位同学从各自树坑出发前来领取树苗往返所走的路程总和最小,这个最小值为
分析:该题是一个实际应用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绝对值求和的最值问题。先将该题放在数轴上来研究。即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此问题。
解:以一段直线公路为轴,建立如图所示的数轴坐标系。
设领取树苗的坐标为
时,每位同学前来
领取树苗往返所走的
路程和为米,则,根据推论1可知:当且仅当米时,函数有最小值:
=2000(米)
或
+=2000(米)
例2:(2009年上海高考数学试题)某地街道呈现东—西、南—北向的网络格状,相邻街距都为1。两街道相交的点称为格点。若以互相垂直一两条街道为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现有下述格点(-2,2),(3,1),(3,4),(-2,3),(4,5)(6,6)为报刊零售点,请确定一个格点(除零售点外) 为发行站,使6个零售点沿街道发行站之间路程的和最短。
分析:该题是一个实际应用题;考查的知识点也是求绝对值和的最值问题。该题已经将格点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于发行站与各报刊之间只能沿轴与轴两个方向穿越,因此可将该问题转化为求轴与轴两个方向上含绝对值和的最值问题。
解:设发行站格点为P时,使6个零售点沿街道发行站之间路程的和为,则
要求以上含绝对值和的最值问题,可分别求函数
与函数
两个函数的最小值。
根据以上推论1可知当且仅当即时,有最小值
=14;当且仅当时,由于即或时,有最小值为:,所以
的最小值为14+9=23此时,发行站应设在点(3,3)或(3,4 )处,但是由于题意,发行站不能作为零售点,因此,发行站只能为(3,3)处。
根据以上两种求函数最值的方法:图象法和推论法,它们的本质都来源于去掉绝对值符号;当然对于简单的绝对值函数值域问题(两个或三个绝对值符号),可直接运用图象法比较直观;对于多个含绝对值最值问题,可运用推论来解决,相对简单;当然,对于绝对值求最值问题方法很多,以上方法仅与各位同仁探讨。
陕西省西乡县第二中学:王仕林
2011-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