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 九年级 | 学科 | 语文 | 主备人 | 张兆宏 | |
学习内容 | 九年级下册《山水画的意境》 | |||||
学习目标 | 一、识记和运用生字新词。 二、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三、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 四、学习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 |||||
学习方式 | 学习内容呈现方式 | 1.看发在微信群里的导学案。 2.观看自建群(QQ,钉钉)中的课程视频。 | ||||
学习任务单设计 | 一、课前预习,读熟课文(读3遍课文) 二、认识作者,加深理解 李可染(1907—1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 、 ,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代表画作有《 》《 》《井冈山》等。 三、细读深思,鉴赏文本 1.整体把握:课文可以讲了几层意思? 层: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2. 什么是意境? 。 3. 意境对于山水画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 4. 怎样获得意境?
5. 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做简要说明。
6.本文论点是什么? 。 7.课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例说明) 举例论证 ; ; ;《沁园春雪》;画松树以及苏州四棵古柏; 道理论证 ; 对比论证 8.作者举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例子意在说明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 9. 说明第5段在文中的作用。 。 10. 作者引用四川人的话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 四、试题练习,对接中考 A.惆怅(chóu) 赋予(yǔ)夔门(kuí) B.渲染(xuàn) 柏树(bǎi) 颐和园(yí) C.暮霭(ǎi)真挚(zhì) 掠影(lüě) D.朝霞(zhāo) 熟悉(shú) 沁园春(qìn) 2. 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却多以诗词为例;行文中,还引用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词句。分别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引用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说明 。 引用毛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论证 。 引用四川人的话:“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说明 引用杜甫“意匠惨淡经营中”“语不惊人死不休”词句,说明 。 A.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的是送别友人时的自然景象,没有直接抒写情感,而是寓情于景,使读者能够体会到诗人深厚的友情。 B.齐白石对虾的神态和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他的笔下活起来,可见,画家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感悟越是深刻,画出的画越是传神。 C.中国画并不强调“光”,而注重准确表现景物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木然地画画,客观景物就会成了标本。 D.五代画家荆浩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有位画家写生十几天就画了一百多张,可见,画作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 4.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意境是景与情的结合,是山水画的灵魂。 B.要深刻认识观察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情感,才能获得意境。 C.中国画不强调“光”,这是不科学的,因为画家要进行长期的观察,时间会影响观察对象的精神实质的表现。 D.画画光有意境还不够,还要有意匠。 | |||||
作业布置 | 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题目 | |||||
学生作业反馈 | 1.通过微信或QQ发给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