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 基础工程 | 课程类别(必修/选修): 必修 | ||||||||
课程英文名称:Foundation Engineering | |||||||||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32/2/2 | 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0 | ||||||||
先修课程:土力学、材料力学、混凝土结构等 | |||||||||
授课时间: 星期三、星期四1-2节1-16周 | 授课地点:松山湖校区/6D101 | ||||||||
授课对象:2014级土木工程专业 | |||||||||
开课院系: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 |||||||||
任课教师姓名/职称:孙成访/教授 | |||||||||
联系电话: | Email: | ||||||||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 分集体答疑与个别答疑的形式。集体答疑的时间、地点在上课前、课间进行;也可课后通过电邮与电话联系等方式。 | |||||||||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 ) 闭卷( √ ) 课程论文( ) 其它( ) | |||||||||
使用教材: 基础工程,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教学参考资料: [1] 《基础工程》,赵明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第2版。 [2] 《基础工程》,周景星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第2版。 [3] 《地基基础工程》,王广月等.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4]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课程简介: 《基础工程》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其特点是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通过学习浅基础、桩基础、沉井基础等基础型式的基本概念,以及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实用设计计算方法,使学生具有进行地基基础工程的一般设计和施工管理能力;能根据工程实际正确选择地基基础类型,并能对常见基础工程事故做出合理的分析和评价。 | |||||||||
课程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地基的工程性质;掌握并能运地基及基础工程的设计原则、设计依据和设计内容。 2. 理解并能运用刚性基础、扩展基础、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桩基础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熟悉并理解高层建筑筏板、箱形基础的设计概念;熟悉并理解连续基础的计算原理;熟悉并理解基坑工程支护结构的设计概念;熟悉并理解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 3. 了解土工合成材料;理解特殊土地基的工程性质;理解地基基础抗震设计的一般方法;理解桩基础施工技术、基坑支护常用形式等。 | 本课程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之间的关联(可多选): ■C1. 具有运用数学、物理学、化学及力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和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的能力; ■C2. 具有发现、表达、分析复杂土木工程问题,并得出有效结论的能力; ■C3. 具有针对复杂土木工程问题开展分析、设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C4. 具有通过实验设计与实施、数据分析与解释、信息综合等科学方法,研究复杂土木工程问题并获得合理有效结论的能力; □C5. 具有恰当地选择、应用计算机网络及信息技术、土木工程常用软件,模拟或计算分析复杂土木工程问题的能力; ■C6. 具有良好的环保及可持续发展意识,关注土木工程行业发展与动态,了解土木工程实践、技术及问题解决方案对环境、社会及全球的影响; □C7. 具有良好的项目管理与经济决策、沟通交流与表达、团队领导与协作、创新与创业的能力; □C8. 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 ||||||||
理论教学进程表 | |||||||||
周次 | 教学主题 | 教学时长 |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 教学方式 | 作业安排 | ||||
1 | 绪论 | 2 | 重点: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 无难点 | 课堂讲授与讨论 | |||||
2 | 浅基础类型、基础构造要求、基础埋深的选择 | 2 | 重点:基础构造要求、基础埋深的选择; 难点:基础埋深的选择。 | 课堂讲授与讨论 | |||||
3 | 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基础底面尺寸确定 | 2 | 重点: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和基础底面尺寸确定。 难点:偏心受压基础设计、软弱下卧层验算。 | 课堂讲授与讨论 | 2.1 | ||||
4 | 基础底面的确定、扩展基础和联合基础的设计,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 | 2 | 重点:扩展基础和联合基础的设计,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 难点:扩展基础和联合基础的设计。 | 课堂讲授与讨论 | 2.4,2.6 |
5 | 地基计算模型 文克勒地基梁 | 2 | 重点: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概念,文克勒地基模型及地基梁计算 难点:文克勒地基梁计算 | 课堂讲授与讨论 | |||||
6 | 柱下条形基础、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结构设计和构造 | 2 | 重点:柱下条形基础、柱下交叉条形基础 难点:柱下条形基础和柱下交叉条形基础内力计算 | 课堂讲授与讨论 | |||||
7 | 筏板基础、箱形基础的结构设计和构造 | 2 | 重点:筏形基础的结构、构造、内力计算。箱形基础的结构、构造、内力计算。 难点: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的内力计算。 | 课堂讲授与讨论 | |||||
8 | 桩的类型、桩的竖向承载力 | 2 | 重点:桩的类型;桩基设计原则;桩的荷载传递规律;单桩破坏模式;桩的竖向承载力 难点:桩的竖向承载力确定 | 课堂讲授与讨论 | 4.2 | ||||
9 | 桩基础沉降的计算、桩的负摩擦问题、桩的水平承载力 | 2 | 重点:桩基础沉降的计算、桩的负摩擦问题、 难点:桩的负摩擦力 | 课堂讲授与讨论 | 4.1 | ||||
10 | 桩的平面布置原则,桩承台的设计,桩基础设计的一般步骤 | 2 | 重点:桩的平面布置原则,桩承台的设计,桩基础设计的一般步骤 难点:桩的平面布置原则,桩承台的设计 | 课堂讲授与讨论 | 4.3 | ||||
11 | 地基处理 | 2 | 重点:软弱地基概念、地基处理的目的;复合地基理论和基本概念,换土垫层法、排水固结法、深层搅拌法、砂石桩法、强夯法等简介、换填法设计。 难点:换土垫层法设计 | 课堂讲授与讨论 | 5.3 | ||||
12 | 土工合成材料 挡土墙的类型、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土压力 | 2 | 重点:加筋挡墙、地基加筋的原理和方法。挡土墙的类型、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土压力。 难点: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土压力。 | 课堂讲授与讨论 | 6.1 | ||||
13 | 挡土墙的设计 | 2 | 重点:重力式、悬臂式、扶壁式三类挡土墙的设计计算原理。 难点:重力式挡土墙的选型和计算、悬臂式挡土墙计算、扶壁式挡土墙计算。 | 课堂讲授与讨论 | 7.1 | ||||
14 | 基坑工程 | 2 | 重点:基坑工程特点、基坑围护结构形式、悬壁及单锚式围护结构的计算。 难点:悬壁及单锚式围护结构的计算。 | 课堂讲授与讨论 | |||||
15 | 特殊土地基、地基基础抗震 | 2 | 重点:特殊土地基的工程性质;了解振动对地基的影响以及地基基础抗震设计原理。 | 课堂讲授 | |||||
16 | 机动 | 2 | 复习、答疑 | ||||||
合计: | 32 | ||||||||
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 |||||||||
考核内容 | 评价标准 | 权重 | |||||||
平时成绩 | 包括到堂情况、课堂讨论、完成作业情况,得分为30%⨯作业的平均成绩。无故缺课一次,直接扣除平时总成绩的5分,请假为2分,扣完为止。 | 30% | |||||||
期末考核(闭卷) | 按照期末考试成绩进行评分 | 70% | |||||||
大纲编写时间:2017.3.15 | |||||||||
系(专业)课程委员会审查意见: 我系(专业)课程委员会已对本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审查,同意执行。 系(专业)课程委员会主任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
2、学生核心能力即毕业要求或培养要求,请任课教师从授课对象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应部分复制()
3、教学方式可选: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实验/实训
4、若课程无理论教学环节或无实践教学环节,可将相应的教学进度表删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