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21:38:56
文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怀集县怀城镇城南初级中学敬祖涛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张。2、熟读、背诵课文。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3、体味人物对话的语气,理解课文中两则寓言阐述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1、.诵课文。积累常用文言词语。2、理解课文中两则寓言阐述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庄子二则》中的《北冥有鱼》,已经初步了解了庄子的思想特点,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庄子二则》中的第二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加深对庄子的了
推荐度:
导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怀集县怀城镇城南初级中学敬祖涛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张。2、熟读、背诵课文。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3、体味人物对话的语气,理解课文中两则寓言阐述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1、.诵课文。积累常用文言词语。2、理解课文中两则寓言阐述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庄子二则》中的《北冥有鱼》,已经初步了解了庄子的思想特点,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庄子二则》中的第二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加深对庄子的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怀集县怀城镇城南初级中学 敬祖涛

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张。

2、熟读、背诵课文。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3、体味人物对话的语气,理解课文中两则寓言阐述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诵课文。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理解课文中两则寓言阐述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庄子二则》中的《北冥有鱼》,已经初步了解了庄子的思想特点,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庄子二则》中的第二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加深对庄子的了解。

二、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姓庄,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人(今河南省商丘),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3、研习新课

1、出示教学目标。

2、学生朗读教学目标。

3、学生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注意字音、节奏和感情。

4、教师点评,指出学生朗读的不足之处。播放课文录音。

5、学生再读课文。

6、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把课文翻译出来,然后叫学生对词语进行解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梁”是什么意思?

 “鲦鱼出游从容”的“从容”是什么意思?

 “是鱼之乐也”的“是”是什么意思?

 “安知鱼之乐”的“安”是什么意思?

 “固不知子矣”的“固”是什么意思?

 “子固非鱼也”的“固”是什么意思?

 “不知鱼之乐全矣”的“全”是什么意思?

 “请循其本”的“循”是什么意思?

 “汝安知鱼乐”的“汝”是什么意思?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的“既已”是什么意思?

7、以“开火车”的形式,点名一些学生,翻译一个句子。其他学生看看他翻译得对不对。

8、总结文言文语言现象。

通假字、一词多义、词性活用、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安知鱼之乐。(古义:怎么;今义:安全。)            

一词多义: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副词,固然)

子固非鱼也(副词,本来)

子之不知鱼之乐(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可不译)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助词,的)

我知之濠上也(代鱼,鱼之乐)

文言句式:是鱼之乐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9、疏通文意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说 ‘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10、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11、二人辩论了很久,你认为在这场辩论中谁占据了上风?

(1)从故事本身看,庄子占据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在哪里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说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12、写作特色

(1)精彩的论辩艺术。

通篇采用对话形式,两人一句接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这场辩论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

(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与幽默。

围绕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小辩论,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论辩过程笔调轻松、闲适,二人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的诗意。

13、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的论辩,表现了庄子的机智与巧妙的论辩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四、小结

本文通篇采用对话形式,两人一句接一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完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五、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完成练习册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庄子:安知——偷换概念(胜)   机智巧妙

惠子:安知——发难,咄咄逼人   轻松闲适

教后反思:

    本文的的文言知识不算难,所以我把对课文的解释和翻译主要交给学生完成,让他们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把课文翻译出来。我问一些词语的解释和让他们一人一句把课文翻译出来。把重点放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特别是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上。引导他们不能用庄子与惠子谁对谁错来判断,庄子对于外界的认识,常带着观赏的态度。他把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惠子则不同,他只站在客观的立场,来分析事理意义下的实在性。语文没有唯一的答案,我们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只要有理有据,你就是对的。认知事物的角度不同,认知世界的结果也就不同。

文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怀集县怀城镇城南初级中学敬祖涛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张。2、熟读、背诵课文。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3、体味人物对话的语气,理解课文中两则寓言阐述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1、.诵课文。积累常用文言词语。2、理解课文中两则寓言阐述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庄子二则》中的《北冥有鱼》,已经初步了解了庄子的思想特点,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庄子二则》中的第二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加深对庄子的了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