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制造技术专业
(二0一七年—二0一九年)
乐昌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发展规划
专业:模具制造技术应用
专业发展规划名称 |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三年发展规划 | |||||
单位 | 乐昌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 编制日期 | 2017年4月 | |||
专业创办时间 | 2001年 | 经费预算 | 400万 | |||
规 划 部 分 | ||||||
专业建设目标 | 本专业主要面向模具制造行业及与模具产品相关企业,培养在生产第一线能从事冷冲压与注塑成型模具制造、模具维修、模具品质管理、数控机床操作、冲压设备操作、注射成型设备操作及模具销售等工作,具有公民基本素养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 一、构建“引产入教、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先导,以探索校企合作的为突破口,构建“引产入教、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项目化,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立足当地,办出专业特色,为当地经济服务。 二、建设集教学、生产、科研于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 围绕新的课程体系的实施,建设校内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为新课程体系的实施提供保障。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等,使本专业的教学环境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打造一支“双师型”、“工程师级”教师队伍。 师资是专业建设的根本,通过引入名师、企业技术骨干和优秀应届毕业生,壮大师资队伍力量,同时加大师资培训的力度,通过派送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及各种技能培训,培养专业骨干教师,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力量。 四、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建立一种新型的中职教育的教学模式。 | |||||
教学计划、大纲、课程标准等教学文件的建设、改革规划 | 一、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旧的课程体系仍然没有摆脱普通教育的知识体系,即学科体系。强调系统性、科学性,重理论,轻技能,培养出来的学生职业能力低下,就业适应性差;学科型课程作为我校课程主体、偏深偏难,不适合我校学生基础差、学习品质存在缺失的特点。学生理论课程学习困难,无自信心。“学生为本”成为空话;课程内容与就业岗位偏离,严重滞后企业技术进步对技能的要求,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偏离;课程设置,脱离企业需求,学而无用,学而无趣;现行教学体系过于强调同步性,缺乏选择性。不利于不同层面、不同基础的学生学习,影响学生个性发展。 根据我们目前的现状,必须改革。为了使我校的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广东省的经济发展,使学生的应职能力与当地就业岗位或岗位群更加吻合,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先导,以探索校企合作的为突破口,构建“引产入教、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项目化,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课程体系的构成 1、建立专业建设工作机构。以学校行政领导组成的专业建设领导小组为中心,下设专业建设委员会和专业建设骨干小组,三个工作机构制定具体的章程,使得课程体系改革有制度上的保障。 2、以专业建设骨干小组为工作核心,开展专业设置和建设的社会调研与论证工作,制定《模具制造技术专业设置和建设的社会调研与论证报告》,调研报告包括四个表:人才登记需求表、企业岗位流程图、岗位技能要求表、岗位与课程设置对应表。 3、制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由专业建设骨干小组进行研讨,制定《模具制造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根据方案总体指导思想,构建“引产入教、工学交替”的人才培训模式,做到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项目化,推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课程的整合开发工作由专门成立的专题研究小组进行研发,并制定相关的研究方案,研究进程表,要有(阶段性、全阶段性)工作总结,编制教学大纲和校本教材,并进行试验修订,召开成果报告会。 4、制定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 三、课程体系的实施。 1、专业教学以能力为本位,突出技能训练。 2、推行综合性训练课程及其考核(课程整合)。 3、开拓任意选修课。 | |||||
师资建设规划 | 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切实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采取有力措施,通过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等措施,提高现有师资队伍的“双师”素质;二是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的教育工作,通过传帮带、集体备课、观摩教学、集体评教等活动增强青年教师的敬业意识、教学意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师素质和工作水平。 师资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教育和进行专业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本专业师资建设规划如下: ①继续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 ②与本科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③安排教师轮流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 ④聘任一批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兼职教师;聘请有关专家到校短期任教,进行教学与科研指导; ⑤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为人师表、敬业爱生、教书育人的自觉性;转变教育观念,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 |||||
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规划 | 一、实训基础建设目标规划 1.金工实训室 功能:适用于模具零件加工、模具机械基础等课程教学中技能实训,相关项目教学和岗位培训 说明:主要设备装备标准(以一个标准班50人配置):建议面积 800 m2左右 序号 | 设 备 名 称 | 用途 | 单位 | 基本配置 | 适用范围(职业鉴定项目) |
1 | 普通车床 | 车削加工实训 | 台 | 20 | 模具制造工(四级) | |
2 | 普通铣床 | 铣削加工实训 | 台 | 3 | ||
3 | 钳工操作台 | 钳工加工实训 | 张 | 30 | ||
4 | 台虎钳 | 装夹工件 | 只 | 60 | ||
5 | 台式钻床 | 孔加工实训 | 台 | 6 | ||
6 | 砂轮机 | 刃磨刀具实训 | 台 | 20 | ||
7 | 平面磨床 | 加工、演示 | 台 | 1 | ||
8 | 锯床 | 加工、演示 | 台 | 1 | ||
9 | 常用量具 | 检测零件 | 套 | 若干 |
功能:适用于模具拆装、模具装配实训及相关项目教学和岗位培训
主要设备装备标准(以一个标准班50人配置)面积 300 m2
序号 | 设 备 名 称 | 用途 | 单位 | 基本配置 | 适用范围(职业鉴定项目) |
1 | 钳工操作台 | 钳工加工实训 | 张 | 20 | 模具制造工(四级) |
2 | 台虎钳 | 只 | 40 | ||
3 | 冷冲压模具 | 模具拆装实训 | 付 | 20 | |
4 | 注塑成型模具 | 付 | 20 | ||
5 | 台式钻床 | 孔加工实训 | 台 | 5 | |
6 | 砂轮机 | 刃磨刀具实训 | 台 | 6 | |
7 | 研磨工具 | 加工、演示 | 套 | 若干 | |
8 | 摇臂钻床 | 台 | 1 | ||
9 | 合模机 | 模具调试演示 | 台 | 选配 | |
10 | 常用量具 | 检测零件 | 套 | 若干 |
功能:适用于数控铣床、电火花脉冲成型机床、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加工技能实训及相关项目教学和岗位培训
主要设备装备标准(以一个标准班50人配置):面积300 m2
序号 | 设 备 名 称 | 用途 | 单位 | 基本配置 | 适用范围(职业鉴定项目) |
1 | 数控铣床 | 数控铣 加工实训 | 台 | 20 | 模具制造工(四级) |
2 |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 | 电加工实训 | 台 | 6 | |
3 | 数控车床 | 质量检测实训 | 台 | 24 | |
4 | 常用量具 | 零件精度检测 | 套 | 若干 |
功能:适用于CAD绘图与CAD/CAM课程学习、实训及相关项目教学和岗位培训
主要设备装备标准(以一个标准班50人配置):
序号 | 设 备 名 称 | 用途 | 单位 | 基本配置 | 适用范围(职业鉴定项目) |
1 | 计算机 | 操作系统平台 | 台 | 50 | 《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四级) |
2 | CAD软件 | CAD绘图 | 节点 | 50 | |
3 | 数控仿真加工软件 | 数控 仿真实训 | 节点 | 50 | |
4 | CAD/CAM软件 | CAD/CAM实训 | 节点 | 50 | |
5 | 服务器 | 数据存储 | 台 | 1 |
功能:适用于测量技术、模具零件检测实训及相关项目教学和岗位培训
主要设备装备标准(以一个标准班50人配置):面积50 m2
序号 | 设 备 名 称 | 用途 | 单位 | 基本配置 | 适用范围(职业鉴定项目) |
1 | 三坐标测量机 | 测量、演示 | 台 | 1 | 模具制造工(四级) |
2 | 高度测量机 | 测量实训 | 台 | 1 | |
3 | 粗糙度测量仪 | 测量实训 | 台 | 1 |
功能:注塑成型模具安装与调试实训及相关项目教学和岗位培训
主要设备装备标准(以一个标准班50人配置):面积200 m2
序号 | 设 备 名 称 | 用途 | 单位 | 基本配置 | 适用范围(职业鉴定项目) |
1 | 注射成型机 | 模具安装与 调试实训 | 台 | 2 | 模具制造工(四级) |
2 | 模具温度控制器 | 模具安装与 调试实训 | 台 | 2 | |
3 | 塑料干燥箱 | 模具安装与 调试实训 | 台 | 1 | |
4 | 机械手 | 自动生产演示 | 台 | 选配 | |
5 | 塑料粉碎机 | 模具调试演示 | 台 | 选配 |
功能:气动与液压传动实验及相关项目教学和岗位培训
主要设备装备标准(以一个标准班50人配置):面积50 m2
序号 | 设 备 名 称 | 用途 | 单位 | 基本配置 | 适用范围(职业鉴定项目) |
1 | 气动传动实验台 | 气动传动演示 | 台 | 1 | |
2 | 液压传动实验台 | 液压传动演示 | 台 | 1 | |
3 | 气动液压仿真软件 | 气动液压传动演示及回路设计 | 节点 | 40 |
1、2017年,投入80万元,补充模具制造所需耗材、工量刀具、计算机辅助制造软件(MasterCAM2017)20节点、师资培训。
2、2018年,投入200万元,补充数控铣床、数控车床、三坐标测量及逆向工程实训室、师资培养。
3、2019年,投入120万元,建设数字化数控实训中心与模具调试实训室、师资培养。 | ||||
教材建设规划 | 在教材的使用上,做到精选内容、深度适中,注意其实用性、科学性、先进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对原有教材知识体系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当今技术的发展,及时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重视自编教材建设,特别是实践教学教材和实践教学讲义的编写,争取用三年的时间形成实训教材系列化、规范化。 | |||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 加强课程建设,及时促进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及教学条件的全面建设,提高办学水平。树立课程建设必须与时俱进的观念,确保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和支持,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专业课程建设取得新突破,合格课程达100%,优质课程达30%,精品课程达10%。 | |||
题库建设规划 | 1、组织教师认真编写各门课程试题库; 2、收集每学期考试试题,充实试题库; 3、与兄弟学校交流试题库。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试题库质量。 5、对试题库进行动态管理,根据教学需要,定期更新试题。 采取以上措施以补充和完善试题库建设。 | |||
其它方面 | 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对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改革工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特制定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 (1)思想保障 学校领导重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以保障专业教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由此形成了以教务处、专业教研组为重点,教师积极支持和配合,共同参与的工作局面。 (2)组织保障 为加强对专业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我校成立了专业建设领导机构、专业建设骨干小组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3)保障 为稳步推进建设,我校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性文件以及激励措施,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的意见;建立中青年教师奖励、教材开发奖励。 (4)资金保障 三年内,学校将投入400万元,用于建设本专业实验室;补充完善实训车间及数控实训中心。 | |||
专业教研组讨论论证意见 | 签名: 日期: | |||
专业指导委员会意见 | 签名: 日期: | |||
学校领导审批意见 | 签名: 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