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运动的快慢 | ||
学习目标 | 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3、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 ||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生活的意义。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2、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有珍爱生命,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 |||
学习重点 |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 ||
学习难点 | 建立的速度概念。 | ||
教具 | 小国旗、多媒体课件。 |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引 入 新 课 | 1、学生活动:小游戏——传递国旗,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把国旗传递得快?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2、板书课题:运动的快慢。并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3、改变游戏规则,必须传完整个路程,再次比较哪组把国旗传递得快? | 1、回答:某组快,相同时间比路程。 2、学生积极思考。 3、回答:某组快,相同路程比时间。 | 1—3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从生活走向物理。 |
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 1、播放2004年雅典奥运会刘翔比赛视频。 2、选择比赛中某一时间暂停,提问:谁快?你是怎么比的? 3、比赛结束,谁是冠军?你又是怎么比的? | 1、观看视频,积极思考。 2、回答:刘翔快,相同时间比路程。 3、回答:刘翔,相同路程比时间。 | 1——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物理学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 1、教师小结提问:若物体运动的路程、时间都不相同,我们又将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2、课件展示例子: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2秒内能跑80米;海里游得最快的旗鱼3秒能 游84米;天空中飞得最快的雨燕6S能飞288米。 3、总结: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 1、思考并回答问题。 2、学生讨论回答。 3、学生积极思考。 | 1、自然过渡,承上启下。 2、互动合作精神的体现。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
速 度 |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 4、单位:米/秒(m/s)、千米/时(km/h)
5、1m/s和1km/h谁大谁小?你能将1m/s转化成km/h吗? 单位换算: 1m/s=1×=3.6km/h 1 m/s = 3.6 km/h 练习:1、请完成下列单位之间的换算 2)下列速度中最大的是 6、小资料:一些物体的运动的速度及物理意义。 | 1——4学生自学教材,踊跃回答。 5、学生积极与老师讨论,思考练习。 6、学生阅读、思考、回答。 | 1——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熟悉速度单位换算。 6、拓展知识。 |
度 | 7、速度表:采用的单位,读出此刻行驶速度 8、课件展示:交通标志牌。你知道这些数据的含义吗?请选择一幅图说说看。 9、提问:在交通上,为什么要对车辆进行限速呢? 10、视频展示:交通事故数据,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 7、学生观察回答。 8、学生观察回答:限速等。 9、回答:这样更安全,车速太快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等。10、学生观看数据及视频,回答:遵守交通规则、不要超速行驶、珍爱生命等。 | 7—8拓展知识,从物理走向社会。 9—10情感教育,让学生有珍爱生命,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
达标测评 与收获小结 | 11、骑自行车的速度约多少?表示的物理意义。和比较两个不同的速度。 1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对收获进行小结。 | 11、学生积极思考、回答。 12、学生静思考本节课所学知识,积极抢答展示。 | 11—12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