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模拟试卷及答题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21:26:34
文档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模拟试卷及答题卡

人教版小学语文毕业模拟测试卷一、选择题。(8分)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一身正气临危不惧决处逢生B.化险为夷面不改色光明磊落C.急中生智刻不容缓惊心动魄D.川流不息汹涌澎湃惊涛骇浪2.下列各组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A.翠绿的树枝繁华的城市清脆的叫声B.铺上地毯抖动翅膀表演节目C.温馨的灯光凛冽的春风清新的空气D.认真地写甜甜地笑伤心地哭3.“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出自()。A.《水浒传》B.《红楼梦》C.《三国演义》D.《西游记》4.根据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句是()A、
推荐度:
导读人教版小学语文毕业模拟测试卷一、选择题。(8分)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一身正气临危不惧决处逢生B.化险为夷面不改色光明磊落C.急中生智刻不容缓惊心动魄D.川流不息汹涌澎湃惊涛骇浪2.下列各组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A.翠绿的树枝繁华的城市清脆的叫声B.铺上地毯抖动翅膀表演节目C.温馨的灯光凛冽的春风清新的空气D.认真地写甜甜地笑伤心地哭3.“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出自()。A.《水浒传》B.《红楼梦》C.《三国演义》D.《西游记》4.根据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句是()A、
人教版小学语文毕业模拟测试卷

一、选择题。(8分)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一身正气 临危不惧 决处逢生  B.化险为夷 面不改色 光明磊落

C.急中生智 刻不容缓 惊心动魄  D.川流不息 汹涌澎湃 惊涛骇浪

2.下列各组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翠绿的树枝 繁华的城市 清脆的叫声 B.铺上地毯 抖动翅膀 表演节目

C.温馨的灯光 凛冽的春风 清新的空气 D.认真地写 甜甜地笑 伤心地哭

3.“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出自(  )。

A.《水浒传》  B.《红楼梦》  C.《三国演义》  D.《西游记》

4.根据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句是(     )

A、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B、“高山流水”一词源自于钟子期和俞伯牙的故事。

C、《北京的春节》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春节从腊八开始,到正月十九结束。

D、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这句话是华罗庚说的。

二、看拼音,写词语(8分)

三.比一比,组成词语写下来。(6分)

殖(      )  峻(        )  澄(        )  假(        )

值(      )  骏(        )  瞪(        )  暇(        )

植(      )  俊(        )  蹬(        )  瑕(         )

四、请将左右两边相对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起来,并完成填空(14分,连线4分)

大漠沙如雪            轻烟老树寒鸦            李贺

孤村落日残霞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

玉颗珊珊下月轮        殿前拾得露华新          白朴

粉骨碎身全不怕        燕山月似钩              皮日休

1.当看到兄弟不和,骨肉相残的现象时,我们常会想起曹植《七步诗》中的名句“                     ,                      。(2分)

2、多实践才能出真知,正如《文心雕龙》中所说              ,              。(2分)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请于鸿毛。”这句话是我国古代文学家_______说的,“固”的意思是________;“或”的意是________,“于”的意思是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                                         (3分)

4、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1分) 

5、回顾课文,请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四字词语。

    在本学期的语文之旅中,我们认识了             的居里夫人,走近了

            的周总理,欣赏了            的民居,感动于中国千年飞天梦所展现出来的              的精神……(2分)

五、按要求写句子。(14分)

1、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改为反问句)

                                                                  

2、教室里真静啊。(改夸张句)

                                                                    

3、妈妈对我说:“明天我要出差,这几天只好你自己照顾自己了。(改为间接引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端正了学习目的。(修改病句)

                                                  

5、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双重否定句)

                                              

6、乡下的老屋旁种着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的桃花心木。(缩句)

                                                             

7、老师批改作业。(扩写句子,至少扩写两处。)

                                                                     

六、阅读。(20分)

(一)课内阅读(8分)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写出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弈:          通国:           善:              

诲:           援:            俱:                  

2、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3、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1分)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2分)

                                                   

(二)、课外阅读。(共12分)

孟母三迁

   孟子名叫孟轲,是战国时期的大教育家。他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在历史上有“亚圣”的称号。

     孟子的父亲去世很早,对孟子的教育,可费了他母亲不少心血。

     孟子五岁时,跟他母亲住在城外公墓的旁边。这里经常有人送葬、筑坟、祭吊、哭泣……起初,他和小朋友站得远远地看热闹,时间一长,也就看熟了。孟子和他的小朋友也做起了送葬的游戏:用泥巴做棺材,再做个泥人放在里面,两个小朋友在前面抬,孟子和另外几个跟在后面哭,咿咿唔唔地唱起丧歌……孟子的母亲看到他们的这种游戏,心里很发愁:这可怎么得了,将来能成个什么样的人哪!于是,决定搬家。

    孟子的家搬到城里来了,在一个市场的旁边。市场可热闹了,从早到晚,人来人往,买的、卖的,男的、女的,什么人都有。粮食、蔬菜、水果、器皿、鱼、肉……各种东西都有。孟子高兴极了,成天在人群里转来转去,骗人的、打架的、偷东西的、投机取巧的,什么样的新鲜事他都看到了。没过几天,孟子对这一切就熟悉了。他母亲见此状况心里又很难过:孩子成天不学好,可怎么得了,将来会变坏的。于是,决定再搬家。

    这次孟子的家搬到了学堂旁边,他渐渐地对学堂发生了兴趣。每天看到学生很早就来上学,见了老师还鞠躬。有时,老师领着学生演习各种礼节和仪式,孟子看会了,也就跟着做起来,见了老师便鞠躬。学生演习礼节和仪式,他就模仿;学生唱歌,他也跟着唱……孟子成了一个彬彬有礼的儿童了。

    孟子的母亲看到儿子的进步,情不自禁地笑了。

1、孟子总共搬了三次家,第一次住在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住在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次住在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给短文第3至第5自然段加上小标题。(3分)

第3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第4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

第5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

3、能恰当地概括短文主要内容的词语是:(   )(1分)

[ A ] 事不过三    [ B ] 知错就改    [ C ] 投机取巧    [ D ] 择邻而居

4、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2分)

彬彬有礼:                                        

情不自禁:                                        

5、你认为孟母是个怎样的人?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请你写一写。(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新天地(任选一题)(30分)

    1、提示与要求:六年的小学生活匆匆而过,你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长成一个翩翩少年.回顾六年的小学生活,有多少难以忘怀的往事历历在目,有多少心里话想要倾吐,请你选择一件或几件发生在你和老师或者你和同学之间的的事,围绕一个中心,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成一篇文章。题目、题材不限。不少于400字。要求:(1)题目自拟 (2)内容要真实、具体。但文中一律不出现真实校名和姓名,可以另编姓名代替。

    2、 《留在我记忆深处的一个人》

   (要求抓住要点,把文章写具体、生动,不少于400字)                                

文档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模拟试卷及答题卡

人教版小学语文毕业模拟测试卷一、选择题。(8分)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一身正气临危不惧决处逢生B.化险为夷面不改色光明磊落C.急中生智刻不容缓惊心动魄D.川流不息汹涌澎湃惊涛骇浪2.下列各组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A.翠绿的树枝繁华的城市清脆的叫声B.铺上地毯抖动翅膀表演节目C.温馨的灯光凛冽的春风清新的空气D.认真地写甜甜地笑伤心地哭3.“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出自()。A.《水浒传》B.《红楼梦》C.《三国演义》D.《西游记》4.根据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句是()A、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