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改革,贯彻新课程理念,提高本教研组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成长,特制定本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校长室提出的“强化职业”为指导,以“聚焦课堂研究”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继续以促进教师成长为出发点,以提高教师的学习研究能力,教育教学水平为最终目标,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切实加强我校教师培养和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性。努力提升校本教研工作的内涵,初步形成具有梅苑特色的教研氛围,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促进教师成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对校本教研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管理。定期检查教研组教研活动开展情况,及时进行评比监督。
2.继续完善已有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本学期重点抓实50岁以下教师的开课活动即:50岁以下教师每学期完成面向全校开课一节公开课。有效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努力使青年教师在传承经验的基础上,快速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
3.深入开展“同课异构”等主题教研活动。在提升教研活动品质的基础上,提升主题活动效率,发掘已有的教研组的特色,体现团队成长的发展思路,创建市级优秀教研组。
4.继续抓实抽课听课活动,加强常态课调研工作力度,组织学校领导、业务领导、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和教学骨干开展不定期抽课听课活动。
5.进一步规范教研组活动,完善落实教研组课堂教学研讨、常规检查、校本培训三项职能。
6.在初中七、八年级年级推行“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实施符合三中教学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7.继续对扬州市市级课题《小组合作有效性研究》和仪征市级课题《城区薄弱初中减轻学生过重课外作业负担的对策研究》的课题研究进行监督指导;督促完成其他课题研究的开题工作。
8. 组织教师做好“城乡结对网络教研“的资源共互享和异地网络远程教研活动的对接工作,推进我校教学信息化建设进程。
9. 做好学校教育科研资料的档案整理工作,努力完成学校和上级布置的目标和任务,配合其它科室做好相关工作。
三、具体措施
(一)推行新课程改革,打造和谐高效课堂
本学期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是推行“自主、探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2月初,组织召开“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试行)实施方案动员会,使参与课改教师认识到课堂教学变革的必然性。组织教师学习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特征。
2.明确“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每一环节后,由教导处牵头组织参与课改学科骨干教师按照“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要求上好观摩课,课后组织教师研讨,对照本次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任务进行案例分析,找优劣,补不足。反思再设计,再观摩,形成模式。
3.参照观摩课,以研讨后形成的教学模式为基准,以各学科教学目的为目标,结合各学科教学实际展开全面实施教学模式演练。教研组利用教研活动要共同备好一节课,一人演练,组内共同研讨,评价,修改完善后,全组教师分别操练,组内评课,反思。有主持、记录、有心得。并根据实际操作逐步完善。
(二)规范教科研流程管理,扎实做好常规工作
1.抓好计划的制定、措施的落实。
各教研组、备课组和教师必须做到每一步工作都认真计划,及时进行总结反思,力求扎实,及时改进优化提高。教研组计划、备课组计划都必须以电子文本发送或拷贝到教科室。(邮箱:yzxychun@126.com)教研组计划应明确教研活动的时间、地点、主题、具体内容。
2. 加强校本教研管理。
继续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教学例会制度,布置教研任务和近期工作,商讨教科研管理及教学中带有普遍性和关键性的问题。
3.规范教研组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本学期教研组活动必须做到“五有”即“有组织、有地点、有时间、有内容、有督导”。
2组织就是要健全组织:有成员,有组长。
②有地点就是指要有确定的活动地点:三楼会议室。
③有时间就是要有固定的教研组活动时间,各教研组活动时间是:
时间 | 星期二 | 星期三 | 星期四 | |
上午 | 体艺组 | 语 文 | 数学 | |
时间 | 星期二 | 星期三 | 星期五 | |
下午 | 政、史、地组 | 英 语 | 理、化、生 |
⑤有督导就是落实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督促教研组活动制度,业务校长检查验收教研组活动记录表。(教研组长及时将教研活动签到记录表上交教科室后交业务校长检查签字验收)
(三)开展多样化校本教研活动,以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采用集中学习、教师自学、网络学习、网络教研的方法,使教师及时了解教改信息,扩展教师知识视野,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教研水平。
2.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通过骨干教师观摩课、研究课、优秀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四课活动”,紧抓课堂改革不放松,强化“五个尽量”。尽量让学生自己观察、尽量让学生自己思考、尽量让学生自己表述、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尽量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根据备课要点,加强集体备课,努力发挥集体的力量,探讨教法、交流经验、提高备课的质量,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
4.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实行定期集中研讨制度,及时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要达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的要求,并及时做好教研活动记录。学校业务校长进行检查指导和考勤。
5. 主题教研:以教学中的问题或困惑为研究内容,确立一个教研主题进行研究,教研组内每人至少围绕主题选择一单元进行备课,要求结合教学实际立足于教师的成长需要,完成后依据上学期的要求上交活动材料,学校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参与活动进行检查指导
6.进一步依托我校现有网页,发挥网络资源平台的作用,积极建立网站,积极组织开展校际间网上教研、网上备课等教学交流研讨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共用,促进教研手段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提高教研工作效率。
(四)加强课题研究,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1.对于立项的各级课题,跟踪管理,做好课题研究各方面的指导,促进课题研究向着规范有序、高效优质的方向发展。课题研究要重成果体现,本学期将围绕学校研究课题,组织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和研究论文,积极参加省市级论文评比。
2.继续深入推进本校小课题的研究工作。通过组织培训、学习来提高课题成员的思想认识,达成共识。在继承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继续深入,将课题研究做实做细。整理保存第一手的研究资料。
3.引导青年教师写好教学反思。在保证每周认真完成2-3篇教后小节的基础上,还鼓励教师将参加校本教研活动中感触最深的事、教育教学片段,通过案例的形式撰写出来,并和全组老师一起分享。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就是想让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使教师能够在总结中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在借鉴中创新课堂教学实践。
四、工作安排
二月份:
1. 根据学校整体工作计划制定本学期教科室工作计划。
2. 教研组长制定本学期教研组教研活动计划。(同时上交纸质计划及电子版计划)
3.召开“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试行)实施方案动员会。
4.召开教研工作例会。
三月份:
1. 制定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2. 教研组对青年教师培养对象进行教学诊断。
3. 教科室组织新课改教师“小组合作”高效教学模式研讨活动。
4. 召开教学工作例会。
四月份:
1. 对小课题研究进行调查监督。
2. 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
3. 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周”活动。
4. 教科室进行听课笔记集中检查。
五月:
1. 进行小课题研究案例评选活动。
2. 青年教师培养对象上交1份典型课例教案,青年教师培养对象上交优秀教学课件。
3. 教科室组织开展 “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观摩课活动。
六月:
1. 检查课题组的课题档案。
2. 收取青年教师培养对象试卷(每学期出一份合格试卷)
3. 教研组进行教师各项检查(观课议课、集体备课、教学反思等),教科室、教务处进行复查。
4. 整理各种材料和考核资料,收集统计年度内各类获奖证书,做好获奖情况统计工作。
教科室 20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