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1-2022学年-有答案-上海市某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3)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21:30:09
文档

2021-2022学年-有答案-上海市某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3)

2021-2022学年上海市某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一本八年级物理书的质量约为()A.克B.克C.千克D.千克 2.如图在飞机旁边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耳罩的作用是(    )A.防止噪声的产生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防止风吹到头部 3.口技是民间表演技艺,演员表演时主要模仿声音的()A.音色B.音调C.响度D.振幅 4.“尺子”让手机变成刻度尺,如图,用“尺子”测量的矿泉水瓶高度,显示为“”。请判断此时所选择的长度单位
推荐度:
导读2021-2022学年上海市某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一本八年级物理书的质量约为()A.克B.克C.千克D.千克 2.如图在飞机旁边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耳罩的作用是(    )A.防止噪声的产生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防止风吹到头部 3.口技是民间表演技艺,演员表演时主要模仿声音的()A.音色B.音调C.响度D.振幅 4.“尺子”让手机变成刻度尺,如图,用“尺子”测量的矿泉水瓶高度,显示为“”。请判断此时所选择的长度单位
2021-2022学年上海市某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  一本八年级物理书的质量约为( ) 

A.克    B.克    C.千克    D.千克

 

2.  如图在飞机旁边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耳罩的作用是(        )

 

A.防止噪声的产生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防止风吹到头部

 

3.  口技是民间表演技艺,演员表演时主要模仿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振幅

 

4.  “尺子”让手机变成刻度尺,如图,用“尺子”测量的矿泉水瓶高度,显示为“”。请判断此时所选择的长度单位是( )

 

A.米    B.分米    C.厘米    D.毫米

 

5.  智能机器人可以用简单语言与人交流。关于机器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D.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米/秒

 

6.  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 

A.水中“弯折”的笔

B.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C.日食美景

D.湖面倒影

 

7.  某音乐小组的同学制作了三种不同的乐器,用它们演奏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分别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②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③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8.  如图所示,一束光照射到一个空的烧杯的底部,形成的光圈用虚线表示,若往烧杯中注满水,烧杯底部的光圈会变为(          )

 

A.    B.    C.    D.

 

9.  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一些科学研究方法。下列事例中运用相同科学研究方法的是( )

(1)探究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

(2)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线

(3)将敲击后的音叉插入水中,水波的振动反映音叉的振动

(4)探究发声体振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A.与    B.与    C.与    D.与

 

10.  下列各图是光通过透镜前后的光路图,据此判断图中的透镜不属于凸透镜的是( ) 

A.    B.    C.    D.

 

11.  小林做研究摆的周期与摆线长度关系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根据表中数据,若要使摆的周期为秒,则摆线的长度应为( )

实验次数
摆线长度(米)
周期(秒)
A.米    B.米    C.米    D.米

 

12.  光在某介质表面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若某两束光线之间夹角为度、另两束光线之间夹角为度。则反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分别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

 

  测量首先必须有一个公认的比较标准,叫做________,其次要有合适的测量工具。下列测量工具中,可用来测量时间的工具是________;可用来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____。(均选填字母)沙漏天平磅秤皮卷尺打点计时器刻度尺 

 

  质量的国际主单位是________。冰的质量为毫克,合________千克,若有一半的冰融化成水,则冰和水的总质量将________毫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请给以下各数据补上合适的单位:  

(1)物理教科书的宽度大约是________

 

(2)八年级学生步行五米的时间约为________

 

(3)一台电冰箱的体积约为________

 

  悦耳动听的钢琴声是在空气中以________相间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形成声波,越远声音的________越小(填写声音的特征)。钢琴中,中音调“”的频率是赫兹,调“”的频率是赫兹,由此可知调“”比调“”的音调________。当声音的频率大于________赫兹称为超声波,此时人耳就听不到了。 

 

  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三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有________(选填“”、“”或“”),因为它们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我们用这类透镜制成________眼镜(选填“近视”或“老花”)。

 

 

  在岸上看到水中有一条鱼在游泳,看到鱼是光的折射现象所产生的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如图所示是眼睛看到鱼的示意图,此时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深海需要用声呐探测鱼群的深度,向海底竖直发射声波,经过秒收到回波信号,则鱼在海水深________米处(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米/秒)。

 

 

  竖直放置的平面镜高米,宽米,小明身高米,站立于镜子正前方米处,他在镜中的像与人距离为________米,若他向镜面移动米,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当他沿着与镜面平行方向水平移动米后,如图所示,他在镜中的像会________(选填“消失”或“依然存在”)。

 

 

  一束与墙面成角的平行光线射到墙面上,如图所示,光在凹凸不平的墙面上发生的是________反射,此时反射角的大小________是(选填“一定”、“一定不”或“可能”)。若这束光与镜面成角射到镜面上,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改变了________。

 

 

 实验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多次实验,例如:  

(1)“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时,一般先用刻度尺多次测量张纸的总厚度;

 

(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多次改变物体位置,测量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3)“探究尺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多次改变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上述实验中多次测量目的相同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选填“减小误差”或“得到普遍规律”)

 

 为了研究声音传播速度的影响因素,小郁同学通过实验并查阅资料得到下表数据。仔细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填写下列空格:

(在空气中)(在的空气中)

温度

声速(米/秒)

频率(赫)声速(米/秒)

 

(1)分析表格中第一列和第二列,研究的是________的关系。

 

(2)分析表格中声速与频率的相关信息可得:________。

三、作图题(第23、24、25题每题3分,第26题4分,共13分)

 

  请在如图中,根据给出的反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度数。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如图,从点光源射出两条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请根据入射光线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画出图中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四、实验题(第12、17空和第32题空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7分)

 

  如图中,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如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___,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厘米。

 

 

  在“测量水的质量”的实验中,小华填写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完成空格处内容:

实验目的:________;

________:电子天平、烧杯、水等。

实验步骤:将电子天平放水平桌面,通电后,按键进行清零。

将空烧杯放于天平上,读出空烧杯的质量为克。

取下烧杯,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再测出此时的质量,如图。

计算出烧杯内水的质量为________克。

 

 

 如图所示,甲、乙为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时间时打出的两条纸带中的一段。打点计时器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秒。

  

(1)在甲图中,从点到达点,所用的时间________秒,从点到点的过程中,纸带是________拉动的(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

 

(2)在乙图中,点到点所用的时间________从点到点所用的时间(“大于”、“等于”或“小于”)。

 

  某小组同学探究弦的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选用同种材料、松紧相同、粗细不同的琴弦进行实验,如图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该实验中所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若研究弦的音调与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_______(选填“”、“”或“”);若拨动琴弦和,发现琴弦的音调高,可初步得出结论________。

 

 

 如图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的情景。

  

(1)图中器材的名称为________。使用它的目的是便于________。

 

(2)在的一侧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在的另一侧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当寻找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________(选填“”或“”)蜡烛这一侧通过镜面观察。

 

(3)为了检验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下列方案可行的是________(填合理选项)。

.在平面镜后放一张白纸,从镜前观察平面镜有没有成像。

.在蜡烛处放一张白纸,绕过平面镜,在镜后观察白纸上有没有像。

 

(4)小红同学的蜡烛与蜡烛的像无法重合,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可能有哪些?________。

 

 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中,并记录了数据,(如表一、表二)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或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到另外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___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与或、与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________;分析表中数据猜想,光从空气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________(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达到。

 

(3)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用塑料薄膜和水制成一个“水凸透镜”,与外观尺寸相同的玻璃凸透镜相比,“水凸透镜”的焦距更________(选填“大”或“小”)。

表一

实验

序号空气中的

入射角

水中的

折射角

实验

序号空气中的

入射角

玻璃中的

折射角

表二

参与试题解析

2021-2022学年上海市某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

【答案】

B

【考点】

质量的估测

【解析】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

八年级物理书的质量约;故错误;正确;

2.

【答案】

C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

噪声的防治的途径有三种,即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解答】

解: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它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故选.

3.

【答案】

A

【考点】

音色

【解析】

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响度的大小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但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演员表演口技时就是模仿不同发声体的音色。

【解答】

口技是民间表演技艺,演员表演时主要模仿声音的音色。

4.

【答案】

C

【考点】

长度的测量

【解析】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

【解答】

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矿泉水瓶的高度略大于此数值,在左右,故正确。

5.

【答案】

C

【考点】

声音的产生

声速

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

(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且声速与温度有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在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

、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故错误;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错误;

、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故正确;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在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故错误。

6.

【答案】

D

【考点】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解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

、从水中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错误;

、树荫下的地面上出现的圆形光斑,是太阳光通过浓密的树叶中的小孔所成的太阳的像,是实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错误;

、日食美景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错误;

、平静水面上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正确。

7.

【答案】

A

【考点】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音色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解析】

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搞清影响它们的因素。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有关。

【解答】

①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它决定了声音的响度。观察图示可知振幅相同,所以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故①正确。

②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的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观察图形,相同时间内,经过的周期越多,频率越大。振动物体往返一次叫一个周期。观察图示可知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故②正确;

③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所以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的各自的乐器音色不同,故③错误;

8.

【答案】

B

【考点】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解析】

光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通过最左边和最右边的两条折射光线我们可以想象出光圈的变化。

【解答】

解: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下图为最左边和最右边折射光线的光路(注意黑色光线表示没有折射时的光线,红色表示折射后的光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折射光线在原来光线的内侧,由此可以联想都周围光线都是如此,故图为正确图形.

故选.

9.

【答案】

D

【考点】

物理学方法

【解析】

对基本的物理研究方法熟悉其本质特征,然后进行判断。

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某一物理量往往受几个不同物理量的影响,为了确定各个不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控制某些量,使其固定不变,改变某一个量,看所研究的物理量与该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模型法: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称为模型法;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解答】

(2)在研究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时,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线,引入“光线”的概念,采用的是模型法(1)(3)发声体都在振动,但不易直接观察,将敲击后的音叉插入水中,水波的振动反映音叉的振动,采用的是转换法(2)(4)发声体振动的快慢与多个因素有关,在研究发声体振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所以(1)和(4)采用的都是控制变量法。

故选:。

10.

【答案】

C

【考点】

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

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通过图中光线的折射情况来确定是什么透镜。

【解答】

、据图可知,此时平行光线经过透镜后会聚,所以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是凸透镜,故不正确;

、据图可知,此时入射光线经过透镜后与原来光线相比会聚,所以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是凸透镜,故不正确;

、据图可知,此时入射光线经过透镜后与原来光线相比发散,所以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是凹透镜,故正确;

、据图可知,此时入射光线经过透镜后与原来光线相比会聚,所以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是凸透镜,故不正确;

11.

【答案】

B

【考点】

超纲知识

【解析】

分析表中实验数据,找出影响摆的周期的因素,然后分析答题。

【解答】

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是:周期与成正比;

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解得:;

12.

【答案】

A

【考点】

光的折射规律

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解析】

要解决此题,首先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同时要掌握光的折射的规律,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解答】

由此可知,若某两束光线之间夹角为度,即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另两束光线之间夹角为度,即=,

则反射角=,

反射光线与介质表面的夹角为=,

则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

折射角==。

故选:。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

【答案】

单位,、,、

【考点】

时间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

【解析】

①在物理学中,要想进行比较就必须有一个共同的比较标准--国际单位制,故每个物理量都有各自的单位;

②根据我们对于长度、时间测量工具的了解来作答。

【解答】

为了比较不同物体的一些物理性质,进行可靠的定量比较,人类引入了比较标准,而国际单位制是大家公认的比较标准,因此在国际单位制中每一个物理量都有它自己合适的单位;

测量时间的是沙漏、打点计时器;测量工具中测量长度的是皮卷尺、刻度尺;测量质量的是天平、磅秤。

【答案】

千克,,等于

【考点】

质量的单位

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如果只是改变了形状、状态、位置或温度则不会发生改变。

【解答】

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的国际主单位是千克,用字母表示;

冰的质量为==;

若有一半的冰融化成水,状态改变了,但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变,则冰和水的总质量不变,仍等于毫克。

【答案】

【考点】

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解析】

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及对物理量单位的理解,得出物理量的单位。

【解答】

物理教科书的宽度大约是=;

八年级学生步行的速度为,五米的时间约为;

一台电冰箱的体积约为。

【答案】

疏密,响度,低,

【考点】

响度

超声波与次声波

音调

【解析】

(1)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声音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大;响度的大小与距离发生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即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3)人的听觉范围是。

【解答】

悦耳动听的钢琴声是在空气中以疏密相间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形成声波,越远声音的响度越小;

在音乐中,中音调“”的频率是,调“”的频率是,即调“”的频率比调“”的频率高,所以调“”的音调高;

当声音的频率大于时称为超声波,此时人耳就听不到了。

【答案】

、,会聚,老花

【考点】

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

凸透镜有会聚作用故又称聚光透镜。

正常的眼睛可以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近视眼会将物体的像呈在视网膜之前,应该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眼会将物体的像呈在视网膜之后,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

如图所示,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有,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

远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我们平时所说的老花镜属于凸透镜,用于矫正远视眼。

【答案】

虚,大于,

【考点】

回声及其应用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解析】

(1)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水的深度。

【解答】

当眼睛在空气中斜向下观察,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位置稍高的鱼的虚像;

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

由得该处海水的深度:

===。

【答案】

,不变,依然存在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解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来解答此题。

【解答】

因平面镜成像时物距等于像距,所以小明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处,此时像距也为,则他在镜中的像与本人距离为=。

因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所以身高为的小明同学,则他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高度仍为;

当他沿着与镜面平行方向水平移动后,他在镜中的像依然存在,不会消失。

【答案】

漫,可能,

【考点】

光的反射定律

漫反射

【解析】

表面粗糙的反射是漫反射,它可以把平行光向各个方向反射出去,人在各个角度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而且接收的反射光不太强。

反射角是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解答】

(2)光在凹凸不平的墙面上发生漫反射后发射光线向着四面八方,所以此时反射角的大小可能是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所以入射角为=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故答案为:漫;可能;。

【答案】

“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时,多次测量  张纸的总厚度,多次测量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多次改变物体位置,测量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多次测量目的是寻找规律;

(2)(3),得到普遍规律

【考点】

物理学方法

【解析】

解决此题要知道初中物理实验进行多次测量目的是什么,一是为了求平均值,提高准确度,减小误差;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解答】

“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时,多次测量  张纸的总厚度,多次测量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多次改变物体位置,测量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多次测量目的是寻找规律;

“探究尺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多次测量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

所以(2)(3)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得到普遍规律。

故答案为:(2)(3);得到普遍规律。

【答案】

声速与温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声音的频率无关

【考点】

声速

【解析】

(1)声音需要靠介质来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同一种介质中,温度对声音的传播速度有影响;

(2)需要结合表格中的具体数据,对其规律进行分析。

【解答】

分析表格中第一列和第二列,传播声音的介质不变(空气),介质的温度改变时,声音传播的速度改变,发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研究的是声速与温度的关系;

分析表格中声速与频率的相关信息可知,声音振动的频率从赫兹减小到赫兹,对应的声速数值没有变化,可得出结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声音的频率无关。

三、作图题(第23、24、25题每题3分,第26题4分,共13分)

【答案】

图中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因此反射角为=,可得入射角也为,在法线左侧画出入射光线,根据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就可以画出入射光线,如下图:

【考点】

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解析】

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度数。

【解答】

图中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因此反射角为=,可得入射角也为,在法线左侧画出入射光线,根据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就可以画出入射光线,如下图:

【答案】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的像。

【解答】

分别作出物体端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用虚线连接、即为在平面镜中的像。

【答案】

【考点】

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

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解答】

首先分别过入射点画出法线,然后根据折射规律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所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答案】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考点】

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

在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解答】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第12、17空和第32题空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7分)

【答案】

,,

【考点】

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读数时视线与物体末端所对刻度线相垂直,最终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

、测量物体左侧贴近有刻度线的一侧,刻度尺放置正确,故正确(1)、测量物体左侧既没有贴近有刻度线的一侧,故错误(2)故选。

②刻度尺上之间有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物体左侧与刻度线对齐,右侧在一侧,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故答案为:;;。

【答案】

测量水的质量,实验器材,

【考点】

质量的测量

【解析】

、“用天平测质量”的实验目的是用天平测水的质量。

、烧杯内水的质量等于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减去空烧杯的质量。

【解答】

本实验是“用天平测量水的质量”,所以用天平测量水的质量是本实验的目的;

实验器材:电子天平、烧杯、水等。

实验步骤:将电子天平放水平桌面,通电后,按键进行清零。

将空烧杯放于天平上,读出空烧杯的质量为克。

取下烧杯,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再测出此时的质量,如图为。

烧杯内水的质量等于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减去空烧杯的质量,即==。

【答案】

,匀速

大于

【考点】

时间的测量

【解析】

(1)先数出点间有几个间隔,然后求出从到的运动时间;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相等,根据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判断纸带的运动特点。

(2)根据图示情景求出到的运动时间、到的时间,然后答题。

【解答】

由图甲可知,从到的间隔数是,时间间隔是=;

由图甲可知,从到,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相等,时间间隔相等,

由可知,物体的运动速度相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乙可知,==,

==,因此到的时间与到的时间相等。

【答案】

控制变量法,、,当弦的材料、松紧、长度相同时,弦越细,音调越高

【考点】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解析】

弦乐的音调跟弦的长度、材料、松紧、粗细有关,在探究琴弦和一个因素的关系时,控制其它量不变。

实验中琴弦的松紧一定,

要探究音调高低跟长度的关系,保持材料和粗细相同。

要探究音调高低跟粗细的关系时,保持材料和长度相同。

要探究音调高低跟材料的关系时,保持长度和粗细相同。

【解答】

该实验中所用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长度的关系,保持材料和粗细相同,选择和。

若拨动琴弦和,的长度、材料都相同,但的横截面积小于的横截面积,琴弦的音调高,这表明:当弦的材料相同、松紧相同、长度相同时,弦越细,音调越高。

【答案】

玻璃板,确定像的位置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蜡烛和蜡烛不等大等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解析】

(1)使用平面镜时,只能成像,而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用玻璃时,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出像的位置;

(2)根据平面镜所成的是像是虚像的特点,应在物体一侧观察。

(3)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4)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蜡烛和蜡烛的像不能完全重合。若蜡烛和蜡烛不等大,蜡烛与蜡烛的像也不会重合。

【解答】

图中是玻璃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蜡烛所在这一侧;

.在平面镜后放一张白纸,从镜前观察平面镜有没有成像,若有像,则为实像,若没有像,则为虚像,方案可行。

.在蜡烛处放一张白纸,绕过平面镜,在镜后观察白纸上有没有像,若有像,则为实像,若没有像,则为虚像,方案可行。

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无法与蜡烛的像重合。可能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若蜡烛和蜡烛不等大,也会造成蜡烛与蜡烛的像无法重合,

【答案】

不变

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不可能

【考点】

光的折射规律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解析】

(1)根据表格中入射角为的情况进行分析;

(2)根据表格中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分析;

(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入射角相同时,光射入玻璃和水中时折射角的大小关系,由此分析。

【解答】

当空气中的入射角为时,水中的折射角和玻璃中的折射角都为,故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

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空气中的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但折射角始终小于入射角,故光从空气射入其它介质时,折射角不可能达到;

由表格可知,入射角相同时,光射入玻璃的折射角为,光射入水中时折射角为,玻璃对光的偏折能力更强。所以两个外形完全一样的水凸透镜和玻璃凸透镜,玻璃凸透镜的焦距应更短,水凸透镜”的焦距更大。

文档

2021-2022学年-有答案-上海市某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3)

2021-2022学年上海市某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一本八年级物理书的质量约为()A.克B.克C.千克D.千克 2.如图在飞机旁边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耳罩的作用是(    )A.防止噪声的产生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防止风吹到头部 3.口技是民间表演技艺,演员表演时主要模仿声音的()A.音色B.音调C.响度D.振幅 4.“尺子”让手机变成刻度尺,如图,用“尺子”测量的矿泉水瓶高度,显示为“”。请判断此时所选择的长度单位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