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液体某点的绝对压强为58kN/m 2 ,则该点的相对压强为( D )
•A. 159.3kN/m 2
•B. 43.3kN/m 2
•C. -58kN/m 2
•D. -43.3kN/m 2 .
2. 恒定流就是( B )
•A. 同一断面各点的流速均相等的流动
•B. 任一点的运动要素不随时间而变化的流动
•C. 流态沿流程不变的流动
•D. 运动要素沿流程不变的流动
3. 伯努利方程中 表示( C )
•A. 单位重量流体的势能
•B. 单位重量流体的动能
•C. 单位重量流体的机械能
•D. 单位质量流体的机械能
4. 明渠均匀流的特征是( A )。
• A. 断面面积、壁面粗糙度沿流程不变
• B. 流量不变的长直渠道
• C. 底坡不变、粗糙度不变的长渠
• D. 水力坡度、水面坡度、河底坡度皆相等
5. 一垂直立于水中的矩形平板闸门,门宽4m,门前水深2m,该闸门所受静水总压力为( ),压力中心距自由液面的铅直距离为( B )。
•A. 60kPa,1m
•B. 78.4kN,
•C. 85kN,1.2m
•D. 70kN,1m
6. 当动能校正系数α=1.0意味着过水断面上( )
•A. 点流速均相等
•B. 流速分布呈抛物线分布
•C. 流速分布呈对数分布
•D. 过水断面上各点流速大小不等
7. 在紊流中( C )
•A. 液体质点作有秩序的运动
•B. 一层液体在另一层液体上滑动
•C. 液体质点作不规则运动
•D. 粘滞性的作用比动量交换的作用更大
8. 平衡液体中的等压面必为 ( D )
•A. 水平面
•B. 斜平面
•C. 旋转抛物面
•D. 与质量力相正交的面
9. 在同一管流断面上,动能校正系数α与动量校正系数β的比较是( A )
•A. α>β
•B. α=β
•C. α<β
•D. 不定
10. 恒定流液体质点的运动轨迹线与流线( A )
•A. 重合
•B. 不重合
•C. 在某瞬时于某空间点相切
•D. 正交
11. 边界层是指( D )
•A. 流速分布均匀的液层
•B. 粘滞底层
•C. 受粘滞性影响的液层
•D. 粘滞性不起作用的液层
12. 管流的负压区是指测管水头线( C )
•A. 在基准面以下的部分
•B. 在下游自由水面以下的部分
•C. 在管轴线以下的部分
•D. 在基准面以上的部分
13. 在恒定流中( A )
•A. 流线一定互相平行
•B. 断面平均流速必定沿程不变
•C. 不同瞬时流线有可能相交
•D. 同一点处不同时刻的动水压强相等
14. 一元(维)流是指( D )
•A. 运动要素不随时间变化的水流
•B. 流速矢量沿流线不变的水流
•C. 质点轨迹互相平行的水流
•D. 运动要素只与一个坐标有关的水流
15. 对管径沿程变化的管道( A )
•A. 测压管水头线可以上升也可以下降
•B. 测压管水头线总是与总水头线相平行
•C. 测压管水头线沿程永远不会上升
•D. 测压管水头线不可能低于管轴线
16. 紊流过渡粗糙区的沿程水头损失系数λ( D )
•A. 只与雷诺数有关
•B. 只与相对粗糙度有关
•C. 只与绝对粗糙度有关
•D. 与相对粗糙度和雷诺数有关
17. 有两根管道,管1输油,管2输水,均作层流运动。两管的管径、管长、绝对粗糙度及流速均相等,且运动粘滞系数ν1 >ν2 ,则两管道沿程水头损失h f 的关系为( B )
•A. h f1 =h f2
•B. h f1 >h f2
•C. h f1 <h f2
•D. 无法确定
18. 有压管道的测管水头线( C )
•A. 只能沿流上升
•B. 只能沿流下降
•C. 可以沿流上升,也可以沿流下降
•D. 只能沿流不变
19. 均匀流是指( C )的流动
•A. 当地加速度为零
•B. 合加速度为零
•C. 流线为平行直线
•D、流线为平行曲线
20. 层流的沿程损失与平均流速的( C )成正比。
• A. 二次方
• B.1.75次方
• C. 一次方
• D. 1.85次方
21. 管轴线水平,管径逐渐增大的管道有压流,通过的流量不变,其总水头线沿流向应( D )
•A. 逐渐升高
•B. 逐渐降低
•C. 与管轴线平行
•D. 无法确定
22. 压力中心是( C )
•A. 淹没面积的中心
•B. 压力体的中心
•C. 总压力的作用点
•D. 受压面的形心
23. 适用于方程v 1 A 1 =v 2 A 2 的条件是( A )
•A. 恒定元流
•B. 非恒定元流
•C. 恒定总流
•D. 非恒定总流
24. 雷诺数的物理意义是( D )
•A. 重力与惯性力之比
•B. 重力与粘滞力之比
•C. 粘滞力与惯性力之比
•D. 惯性力与粘滞力之比
25. 对于并联长管道,若要求每根管道的水力坡度J相等,则必须每根管道的( A )
•A .流量相等
•B. 糙率相等
•C. 管长相等
•D. 管径相等
26. 陡坡明渠中的均匀流( C )
•A. 只能是急流
•B. 只能是缓流
•C. 可以是急流或缓流
•D. 可以是层流或紊流
27. 临界底坡是( A )
•A. 正常水深等于临界水深时的底坡
•B. 与渠道实际底坡有关的物理量
•C. 不随流量变化的正底坡
•D. 与明渠断面尺寸及糙率无关的物理量
28. 平底渠道中平面闸门的闸孔出流,其闸下收缩断面水深h c 小于临界水深,下游水深ht大于临界水跃跃后水深h c02,则下游发生( B )
•A. 远离式水跃
•B. 临界式水跃
•C. 淹没式水跃
•D. 无水跃的急流
29. 已知水流某处的绝对压强值为2.94N/cm2 ,当地大气压强为10米水柱高,则该处真空度是( D )
•A. 3m
•B. 7m
•C. 2.94m
•D. 没有真空
30. 均匀流断面和缓变流断面上的动水压强( B )
•A. 均按静水压强规律分布
•B. 前者按静水压强规律分布,后者不按静水压强规律分布
•C. 前者不按静水压强规律分布,后者按静水压强规律分布
•D. 均不按静水压强规律分布
31. 在恒定流中( A )
•A. 流线一定互相平行
•B. 断面平均流速必定沿程不变
•C. 不同瞬时流线有可能相交
•D. 同一点处不同时刻的动水压强相等
32. 若管道水流处于阻力平方区,当管中流量增大时,沿程水头损失系数λ( A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不定
33. 渐变流可以是( C )
•A. 恒定均匀流
•B. 非恒定均匀流
•C. 恒定非均匀流
•D. 恒定急变流
34. 判别明渠水流是缓流还是急流可用( D )
•A. 牛顿数
•B. 雷诺数
•C. 欧拉数
•D. 弗劳德数
35. 在棱柱体渠道中,当水流为急流时,断面单位能量( B )
•A. 必沿程减小
•B. 随水深增大而增大
•C. 沿程不变
•D. 随水深增大而减小
36. 计算消力池池深和池长的设计流量一般选择( A )
•A. 使池深和池长最大的流量
•B. 使池深和池长最小的流量
•C. 使池深最大而池长最小的流量
•D. 使池深最小而池长最大的流量
37. 已知水中某点绝对压强为p=49000N/m2 ,如当地大气压强为98kN/m2,其真空高度(以水柱高度计)为( B )
•A. -5m
•B. 0.5m
•C. 5m
•D. 不存在真空
38. 恒定均匀流的正确实例为( C )
•A. 湖面船行后所形成的流动
•B. 绕过桥墩处河流的流动
•C. 流量不变的等直径长直管道中的水流
•D. 暴雨后河中的水流
39. 液体运动总是从( B )
•A. 高处向低处流动
•B. 单位总机械能大处向单位总机械能小处流动
•C. 压力大处向压力小处流动
•D. 流速大处向流速小处流动
40. 对于并联长管道,每根管道的( C )
•A. 流量相等
•B. 切应力相等
•C. 沿程水头损失相等
•D. 水力坡度相等
41. 缓坡明渠中的均匀流属于( A )
•A. 缓流
•B. 急变流
•C. 急流
•D. 渐变流
42. 发生水跃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D )
•A. 从层流过渡到紊流
•B. 从陡坡过渡到缓坡
•C. 从缓流过渡到急流
•D. 从急流过渡到缓流
43. 作用在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的压力中心( A )
•A. 通过受压面的形心
•B. 通过压力体的重心
•C. 高于受压面的形心
•D. 通常低于受压面的形心
44. 非均匀流就是( C )
•A. 断面流速分布不均匀的液流
•B. 断面压强分布不均匀的液流
•C. 流速沿程变化的液流
•D. 压强沿程变化的液流
45. 6×12cm2 的矩形断面有压管流的水力半径为( B )
•A. 2.4cm
•B. 3cm
•C. 2cm
•D. 4cm
46. 有压短管是指( C )
•A. 管道很短
•B. 只计算hf
•C. 要计算hf 、hj 和流速水头
•D. 计算时令hw =0
47. 棱柱体渠道中,当通过的流量一定时,临界水深hc 值随底坡i的增大而( C )
•A. 减小
•B. 增大
•C. 不变
•D. 不定
48. 矩形断面明渠中的均匀流水深h0 =3.5m,临界水深hc =2m。如流量不变,糙率n增大,则弗劳德数Fr的变化是( A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不定
49. 有一溢流堰,堰顶厚度为2m,堰上水头为2m,则该堰流属于( C )
•A. 薄壁堰流
•B. 宽顶堰流
•C. 实用堰流
•D. 明渠水流
50. 多年平均海洋输入陆地的水汽( B ) 陆地输入海洋的径流。
•A. 小于
•B. 等于
•C. 大于
•D. 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
•D. 100m2蒸发池
51. 产流阶段相对于汇流阶段( C )。
•A. 出现早得多
•B. 出现晚得多
•C. 几乎同时发生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52. 已知P(X>x1)=0.5,P(X>x2)=0.6,则x1( A )x2。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53. 等流时线法主要缺陷是未考虑( A )。
•A. 流域调蓄作用
•B. 降雨的分布
•C. 流域流量资料
•D. 流域特性
54. 水文循环的四要素是( D ) 。
•A. 海洋、陆地、大气、河流
•B. 水量、水质、水能、水量
•C. 蒸发、截留、填洼、下渗
•D. 降雨、蒸发、下渗、径流
55. 水位观测读数精确到( B ) 。
•A. 0.1mm
•B. 1cm
•C. 0.1m3/s
•D. 三位有效数
56. 一个流域填湖造田后,洪峰流量( A )。
•A. 增加
•B. 不变
•C. 减小
•D. 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
57. 如果设计洪峰流量为25 m 3/s,则其发生的重现期为( C )。
• A. P( Q>25 m 3/s)
• B. 1 / P( Q ≤25 m 3/s)
• C. 1 / P( Q>25 m 3/s)
•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58. 产流量大小与 ( D ) 无关。
•A. 降雨量
•B. 土壤含水量
•C. 流域特性
•D. 河道特性
59. 局部地区受热引起辐合上升造成的降雨称为 ( C )
•A. 气旋雨
•B. 锋面雨
•C. 对流雨
•D. 地形雨
60. 水位是 ( B )
•A. 水尺的读数
•B. 水面的高程
•C. 断面水深
•D. 水尺的读数+水深
61. 城市化对降雨影响与对径流影响相比,其程度( B )
•A. 大
•B. 小
•C. 相等
•D. 无法确定
62. 城市化地区一般不采用直接由流量资料通过频率计算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主要原因是流量资料不满足 ( A )
•A. 一致性
•B. 代表性
•C. 可靠性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63. 如果流量频率分布曲线的均值和Cs 不变,增大Cv 值,则百年一遇流量设计值( B )
•A. 减小
•B. 增大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 已知闭合流域某时段R=250mm,P=350mm,E=200mm,则△S= ( A )mm。
• A. -100
• B. 100
• C. 150
• D. 250
65. 流域城市化后与城市化前相比,同等降雨条件下,洪峰流量( A )。
• A. 增加
• B. 减少
• C. 基本不变
• D. 无法确定
66. P(X>50)( A ) P(X>100)。
•A. 大于等于
•B. 等于
•C. 小于等于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67. 相对而言,等流时线法比较适合于( C ) 。
•A. 小流域
•B. 中等流域
•C. 大流域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68. 枯水径流变化相当稳定,是因为它主要来源于( B ) 。
•A. 地表径流
•B. 地下潜水
•C. 河网蓄水
•D. 融雪径流
69. 用典型暴雨同频率放大推求设计洪水,则( B ) 。
•A. 各历时暴雨量都不等于设计暴雨量
•B. 各历时暴雨量都等于设计暴雨量
•C. 各历时暴雨量都大于设计暴雨量
•D. 不能肯定
70. 选择典型暴雨的原则是“可能”和“不利”,所谓不利是指( B ) 。
•A.典型暴雨主雨峰靠前;
•B.典型暴雨主雨峰靠后
•C.典型暴雨主雨峰居中;
•D.典型暴雨雨量较大
71. 设计年径流量随设计频率( A ) 。
•a、增大而减小;
•b、增大而增大;
•c、增大而不变;
•d、减小而不变。
•1-4、衡量径流的年际变化常用[c]。
72. 衡量径流的年际变化常用( C ) 。
•a、年径流偏态系数;
•b、多年平均径流量;
•c、年径流变差系数(离势系数);
•d、年径流模数。
73. 相关分析在水文分析计算中主要用于( D ) 。
•a、推求设计值
•;b、推求频率曲线;
• c、计算相关系数;
•d、插补、延长水文系列。
74. 用配线法进行频率计算时,判断配线是否良好所遵循的原则是( C ) 。
•a、抽样误差最小的原则;
•b、统计参数误差最小的原则;
•c、理论频率曲线与经验频率点据配合最好的原则;
•d、设计值偏于安全的原则。a、年径流偏态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