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 历史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总分 | ||
46 | 47 | 48 | |||||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1 | 13 |
答案 | |||||||||||||
题号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答案 |
A.中国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战争的胜利 D.反运动
3.“在那个千钧一发的时刻/你的胸膛是一道胜利的高墙/敌人的罪恶口被堵住了/你生命的火花像长虹一样闪耀/……”。该诗赞美的英雄人物是( )
A.邱少云 B.雷锋 C.罗盛教 D.黄继光
4.一位美军高级将领在分析一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时说:“我们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这场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战争被我们称 为 ( )
A.抗日战争 B.战争 C.抗美援朝 D.反
5.下面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产出第一辆汽车 ②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③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④大庆油田建成 ⑤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⑤
6.“芝麻赛玉米,玉米比。”这句话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打油诗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的成果 B.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
C.“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D.“大跃进”时的浮夸风
7. 1956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新中国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
①“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发动起来
②基本完成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③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了重要成果
④中国第一颗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陕西农民侯永禄在日记中写道:7月9日,路一大队第五生产队在我家门口的树底下召开社员会,讨论本队实行哪一种生产责任制。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只有公寿妈和我说是“应该包产到户”……该日记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9.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有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
③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④决定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 祖国获得统一的标志事件是
A.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B.新中国的成立
C.土地改革完成 D.和平
11.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其中被誉为“两
弹元勋”的是 ( )
A.杨振宁 B.李世光 C.邓稼先 D.袁隆平
12.中国人深知“户破堂危,唇亡齿 寒”、“救邻自救”的道理,当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派兵援助时,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便派谁为司令员率入朝作战
A.彭德怀 B.林彪 C. D.刘伯承
13.20世纪50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下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是
①黄继光 ②邱少云 ③ 焦裕禄 ④雷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4.2013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周年,下列歌词产生于抗美援朝时期的是
A.“没有党就没有新中国” B.“学习雷锋好榜样”
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5.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是在
A.新中国成立时 B.抗美援朝时
C.土地改革完成后 D.和平时
16.有一首歌唱道:“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和平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颁布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7.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主要是对—— 进行的改造。
①农业 ②手工业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 ④交通运输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抚州市某地有一社区叫做“豆腐社”,当地老人说这是当年按国家,将从事豆腐制作加工的手工业者组织在一起,建立了“豆腐生产合作社”而得名。这一名称最早可能出现在
A.土地改革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人民公社化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9.中国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有
A.确立了思想的指导地位 B.确立了理论的指导地位
C.正确分析了我国国内主要矛盾 D.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20. 1966年6月,在《有所思》中写道:“一阵风雷惊世界,遍地红绿(指红卫兵)走旌旗。”诗中“一阵风雷”喻指
A.抗美援朝战争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
21.“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这首美丽动人的歌曲唱出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声,歌词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指发生在哪一年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 )
A.1912年元旦,中华成立
B.1921年7月23日,中国党成立
C.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D.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2.和平的时间是 ( )
A.1949年 B.1950年 C.1951年 D.1959年
23.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的战斗英雄,其中“严守纪律,被大火吞噬而壮烈牺牲”的是 ( )
A.黄继光 B.邱少云 C.彭德怀 D.毛岸英
24.建国初期,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 )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优先发展重工业
25.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标志是( )
A. 召开 B. 十一届三中全会
C. 十二大 D. 十四大
二.判断题,10分
( )26,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是朱德。
( )27.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
( )28,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农村实行土地国有制。
( )29.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30.我国“一五”计划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
( )31.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奉行自主的和平外交。
( )32.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标志着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 )33.1954年,周恩来与印度,缅甸总理共同倡导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 )34.1951年,的和平标志着祖国获得了全部。
( )35.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三、对号入座。10分
36.( )雷锋 A抗美援朝英雄人物
37.( )焦裕禄 B“两弹一星”
38.( )王进喜 C青蒿素
39.( )袁隆平 D铁人
40.( )屠呦呦 E东方魔稻
41.( )钱学森 F党的好干部
42.( )黄继光 G好战士
43.( )周恩来 H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44.( )彭德怀 I“求同存异”
45.( ) J抗美援朝司令员
四、材料题,共30分
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歌曲《东方红》:“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
材料二。1949年9月,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说“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摘自《复兴之路》
材料三。歌曲《翻身农奴把歌唱》: ......翻身农奴把歌唱,幸福的歌声传四方。
(1)材料一中的他指谁?(2分)
(2),材料二中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的翻身农奴是在哪一年的什么事件之后?(4分)该事件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2分)
4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的提出,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强国梦”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 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
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三: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1979年元旦社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2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2分)
(3)据材料三,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在什么会议做出的?(2分)
4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初,齐鲁大地开始“包干到户,包产到户”。少数群众惋惜地说,“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前”,但是更多的人坚信:“大包干就是好,大锅饭就是不怎么样。”
材料二。雄赳赳,气昂昂,快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实行什么?(2分) 这一给农村带来了什么变化?(2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重大事件?(2分)发生在哪一年?(2分)目的是什么?(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