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分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21:50:07
文档

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分析

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分析作者:***来源:《启迪·下旬刊》2020年第01期        摘要:在小学教育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重要的教育学科,其符合德育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可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必要性。基于此,本文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三个方面分析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推进,明确了小学教育应当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推荐度:
导读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分析作者:***来源:《启迪·下旬刊》2020年第01期        摘要:在小学教育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重要的教育学科,其符合德育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可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必要性。基于此,本文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三个方面分析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推进,明确了小学教育应当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分析

作者:***

来源:《启迪·下旬刊》2020年第01期

        摘要:在小学教育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重要的教育学科,其符合德育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可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必要性。基于此,本文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三个方面分析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推进,明确了小学教育应当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发展目标,并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从而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应当顺应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规避一些错误的行为。由于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构建自身思想价值观和法制观的重要阶段,所以《道德与法治》课程必须要不断提升其教学水平,从而保证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1、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

         从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情况来看,还存在许多方面的不足,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学目标不明确,采用的教学方式也较为单一。《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保证小学生的健康和全面发展。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水平较低,而且并不重视这一门学科,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同时,受到传统观念教学观念影响,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是刻板的按照教学案例来进行,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力水平,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并不高,实际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第二,忽略教学评价的科学性。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但是部分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制教学时,只是为了完成教学考核目标,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讲授,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而且不能够真正地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高成绩,而是能够真正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因此,教师应当正确认识《道德与法治》,转变教学观念,并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2、提升小学道德与发展教学水平的策略

        2.1;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实现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的变化,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法制观念。具体而言,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直观的展示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道德与法制的知识内容;第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可以引入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小事,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景,以此展开教學内容的讲授,让学生能够日常生活中的形成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和法制观念。比如,在教学《上学不迟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上学歌》,创设情境,引导这一课内容的学习,然后在通过多媒体课件讲授《爱迟到的小鱼莎莎的故事》,让学生能明白上学不迟到,在上学之前要自己整理自己的书本的道理。

        2.2; 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而且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此,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制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形成自身的道德价值观和法制观。具体来说,就是需要教师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深入了解教材的内容,并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比如,在教学《感恩》这一课时,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告诉学生要学会感恩,学生并不能够真正地理解感恩的涵义和情感,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时,可以适当地引入学生父母亲辛勤劳作的画面或者从学生父母的生活经历出发,让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学会感恩父母。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法制观。

        2.3; 积极开展多样的实践活动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而且也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这样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教学内容,积极组织开展多样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也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教师也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延伸,结合教学主题,开展体验、调查等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和体验教学内容。比如,在教学《我们在公共场所》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开展关于“校园公物”的调查活动,让学生观察校园,认识校园中哪些是公物,哪些与“我”的生活和学习相关,了解校园公物使用的情况,从而关注于“爱护公物”这一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能够在学生思考“爱护公物”的过程中,实现真正的教学目标。

        结语: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德育学科。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从而有效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水平,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法制观。

        参考文献:

        [1]张竞心.探究道德与法制新教材的时代价值[J].中国校外教育,2019(09):25-26.

        [2]曾学元.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活动设计[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09):135-136.

文档

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分析

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分析作者:***来源:《启迪·下旬刊》2020年第01期        摘要:在小学教育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重要的教育学科,其符合德育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可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必要性。基于此,本文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三个方面分析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推进,明确了小学教育应当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