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完整版)仪器分析习题及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21:47:17
文档

(完整版)仪器分析习题及答案

光谱概论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表达式表述关系正确的是()。A....2.下述哪种性质可以说明电磁辐射的微粒性()。A.波长.频率.波数.能量3.光量子的能量正比于辐射的()A.频率和波长.波长和波数C.频率和波数.频率、波长和波数.下面四个电磁波谱区中波长最短的是().X射线.红外光区.紫外和可见光区.无线电波5.下列四种电磁辐射中能量最小的是()。A.微波.X射线.无线电波.g射线二、简答题1.简述下列术语的含义:(1)电磁波谱(2)发射光谱(3)吸收光谱(4)荧光光谱2.请按照波长和能
推荐度:
导读光谱概论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表达式表述关系正确的是()。A....2.下述哪种性质可以说明电磁辐射的微粒性()。A.波长.频率.波数.能量3.光量子的能量正比于辐射的()A.频率和波长.波长和波数C.频率和波数.频率、波长和波数.下面四个电磁波谱区中波长最短的是().X射线.红外光区.紫外和可见光区.无线电波5.下列四种电磁辐射中能量最小的是()。A.微波.X射线.无线电波.g射线二、简答题1.简述下列术语的含义:(1)电磁波谱(2)发射光谱(3)吸收光谱(4)荧光光谱2.请按照波长和能
光谱概论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表达式表述关系正确的是( )。

A. . . .

2.下述哪种性质可以说明电磁辐射的微粒性( )。

A.波长 .频率 .波数 .能量

3.光量子的能量正比于辐射的( )

A.频率和波长 .波长和波数     

C.频率和波数 .频率、波长和波数

 .下面四个电磁波谱区中波长最短的是( )

 .X射线 .红外光区 .紫外和可见光区 .无线电波

5.下列四种电磁辐射中能量最小的是( )。

A.微波 .X射线 .无线电波 .g 射线

二、简答题

1.简述下列术语的含义:(1)电磁波谱(2)发射光谱(3)吸收光谱(4)荧光光谱

2.请按照波长和能量递减的顺序排列下列常见的电磁辐射区:紫外光、红外光、可见光、X射线、无线电波。

3.常见的光学分析法有哪些类型?

光谱概论习题答案

A.D.C.A.C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呈带状光谱,其原因是(  )

A.分子中价电子运动的离域性质

B.分子中价电子能级的相互作用

C.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伴随着转动能级的跃迁

D.分子中电子能级的跃迁伴随着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2.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中,极性溶剂会使被测物的吸收峰(  )

A.消失 .精细结构更明显 .位移 .

3.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某有色物质在某浓度下测得其透光率为T;若浓度增大1倍,则透光率为(  )

A.T.T.T.2T

4.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有色化合物的浓度,相对标准偏差最小时的吸光度为(  )

A.0.0.0.0.443

5.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A.吸收光谱曲线表明吸光物质的吸光度随波长的变化而变化

B.吸收光谱曲线以波长为纵坐标、吸光度为横坐标

C.吸收光谱曲线中,最大吸收处的波长不一定为最大吸收波长

D.吸收光谱曲线不能表明吸光物质的光吸收特性

6.在紫外分光光度法中,参比溶液的选择原则是(  )

A.通常选用蒸馏水           

B.根据加入试剂和被测试液的颜色、性质来选择

C.通常选用试剂溶液

D.通常选用褪色溶液

7.下列四种化合物中,在紫外区出现两个吸收带的是(  )

A.乙醛 .乙烯

C.1, 5-己二烯 .2-丁烯醛

8.助色团能使谱带(  )

A.波长变短 .波长变长

C.波长不变 .蓝移

9.不能用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定性参数是(  )

A.吸光度 .最大吸收波长

C.吸收光谱的形状 .吸收峰的数目

10.以下四种化合物,能同时产生B吸收带、K吸收带和R吸收带的是(  )     

A. .

C. .

1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中,使用参比溶液的作用是(  )

A. 消除试剂等非测定物质的影响

B. 吸收入射光中测定所需要的光波

C. 调节入射光的光强度

D. 调节仪器透光率的零点

12. 扫描K2Cr2O7硫酸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时,一般选作参比溶液的是(  )

A. 蒸馏水 溶液

C. K2Cr2O7的水溶液 的硫酸溶液

13.在比色法中,显色反应的显色剂选择原则错误的是(  )

A. 显色反应产物的e值愈大愈好

B. 显色剂的e值愈大愈好

C. 显色剂的e值愈小愈好

D. 显色反应产物和显色剂,在同一光波下的e值相差愈大愈好

14.某分析工作者,在光度法测定前用参比溶液调节仪器时,只调至透光率为95.0%,测得某有色溶液的透光率为35.2%,此时溶液的真正透光率为(  )

A. 40.2%   B. 37.1%  C. 35.1%   D. 30.2%

15. 下列化合物中,不适合作为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用的溶剂是( )

A.水 .苯 .乙腈 .甲醇

二、简答题

1.电子跃迁的类型有哪几种?

2.具有何种结构的化合物能产生紫外吸收光谱?

3.为什么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时要加入盐酸羟胺溶液?

4.在没有干扰的条件下,紫外分光光度法为什么总是选择在λmax处进行吸光度的测量?

5.举例说明紫外分光光度法如何检查物质纯度。

三、计算题

1.一有色溶液符合Lambert-Beer定律,当使用2cm比色皿进行测量时,测得透光率为60%,若使用1cm或5cm的比色皿,T及A各为多少?

已知一化合物的水溶液在1cm吸收池中的吸光度为0.240,其摩尔吸光系数为1.20×103 L·mol-1·cm-1,试计算此溶液的浓度。

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铁标准溶液浓度为2.7×10-5 mol/L,其有色化合物在某波长下,用1cm比色皿测得其吸光度为0.392,试计算百分吸光系数和摩尔吸光系数 e(MFe=55.85)。

某试液用3.0cm的吸收池测量时T=60%,若用1.0cm、2.0cm和4.0cm吸收池测定时,透光率各是多少?

5.精密称取试样0.0500 g,用0.02 mol/L HCl 稀释,配制成250 ml。准确吸取2.00ml,稀释至100ml,以0.02mol/L HCl为空白,在263nm处用1cm吸收池测得透光率为41.7%,试计算试样的百分含量。(已知被测物摩尔质量为100.0,ε263为1200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参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B  4.C  5.A  6.B  7.D  8.B  9.A  10.C

11.A  12.B  13.B  14.B  15.B

二、简答题(省略)

三、计算题

1.解:当使用1cm比色皿时, T = 77.5%

当使用5cm比色皿时, T = 27.9%

 

2.解:

 

3.

解:已知A=0.392,l=1cm,c=2.7×10-5 (mol/L)

由,

4.解:

5.解:

 

红外分光光度法习题

一、选择题

1.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主要是由下列哪种能级的跃迁产生?(   )

A.分子中电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B.分子中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C.分子中转动、平动能级的跃迁             

D.分子中电子能级的跃迁

2.某化合物受电磁辐射作用后,振动能级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光谱波长范围是(   )

A.紫外光      B.X射线       C.红外线       D.可见光

3.以下四种物质中,不吸收红外光的是(   )

A.SO2            B.CO2       C.CH4        D.Cl2

4.分子产生红外吸收的必要条件之一的是(   )

A.分子振动时必须发生偶极矩的变化       

B.分子振动时各原子的振动必须同步

C.分子振动时各原子的振动必须同相         

D.分子振动时必须保持对称关系

5.分子式为C9H9ClO3的化合物其不饱和度为(   )

A.6        B.5        C.4          D.2 

6.H2S分子的振动可以产生的基频峰数是(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7.在RCOX分子中,当X分别是以下哪个取代基时,羰基的振动频率最大(   )

A.H     B.CH3        C.Cl         D.F

8.醇类化合物的红外光谱测定中,νOH随溶液浓度的增加,频率降低的原因是(     )

         A.分子间氢键加强                        B.溶液极性变大

             C. 诱导效应随之变大                     D. 共轭效应加强

9. 红外光谱中,吸收峰的绝对强度一般用(   )表示

A.A        B.T%        C.ε        D.(100-T)%

10.在醇类化合物中,νOH随溶液浓度的增加向低波数方向移动的原因是(   )

A.形成的分子间氢键随之加强     B.溶液极性变大

C.诱导效应随之变大             D.溶质与溶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11.形成氢键后νOH吸收峰的特征为(     )

          A.形成氢键后νOH变为尖窄的吸收峰          

          B.峰位向高频移动,且峰强变大

         C.峰位向低频移动,峰强增大,峰形变宽         

         D.峰强不变,峰形变宽

     12. 乙炔分子的振动自由度为(       )

         A. 5            B. 6              C. 7             D.9

          13.多原子分子有四种振动形式,一般来说,吸收峰强度最大的振动形式是(      )

         A. γ            B. δ               C. νs           D. νas

  二、简答题

1.试简述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

2.1-丙烯和1-辛烯的红外光谱有什么不同之处?

3.红外光谱中,C-H和C-Cl键的伸缩振动峰何者强,为什么?

4.下列两个化合物,C=O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出现在较高的波数区的是哪个?为什么?

5.压片法绘制固体试样的红外光谱时,常用的分散剂是什么?为什么常用此分散剂?

6.下列化合物能否用IR光谱区别?为什么?

7.CH3-C≡C-CH2-CH2-NH2在IR区域内可能有哪些吸收?

8.测定样品的UV光谱时,甲醇是良好的常用溶剂,而测定红外光谱时,不能用甲醇作溶剂,为什么?

9.下列化合物在4000~1650cm-1区域内有何吸收?

10.下列化合物A与B在C-H伸缩振动区域中有何区别?

三、谱图解析题

1.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11H16,红外光谱如下图所示,试推测其结构式。

C11H16的红外吸收光谱图

2.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10H12,其IR光谱如下图所示,试判断该化合物的结构。

C10H12的红外吸收光谱图

3.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0H10O4,测得其红外吸收光谱如下图所示,试推导其化学结构。

C10H10O4的红外吸收光谱图

 

红外分光光度法习题参

一、选择题

1.B  2.C  3.D   4.A   5.B   6.B  7.D   8.A  9.B  10.A  11.C  12.C  13.D 

  

三、谱图解析题

1.解: 

2.解:

3.解: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习题参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C  4.A  5.C  6.D  7.C  8.C  9.D  10.B  11.D  12.A  13.B  14.D  15.C  

三、计算题

1.解:设试液中锑浓度为Cx,为了方便,将混合溶液吸光度比计为[Asb/Apb]1,而将分别测定的吸光度比计为[Asb/Apb]2

由于:ASb = KSbCSb , APb =KPbCPb

故:KSb/KPb =[Asb/Apb]2 =1.31

[Asb/Apb]1= =0.808

Cx = 1.02(mg/ml)         

2.解:以各溶液中所加入铜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以A为纵坐标,得一线性回归方程,再外推至纵轴为零处,所对应的横坐标的绝对值,即为试样的浓度。计算回归方程为A=0.083C+0.257,Cx=3.096(μg/ml)。    

 

核磁共振波谱法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若外加磁场的强度H0逐渐加大,则使原子核自旋能级的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所需的能量是(     )

A.不变     B.逐渐变大     C.逐渐变小     D.随原核而变

2.乙烯、乙炔、苯质子化学位移值大小顺序为(     )   

A.苯>乙烯>乙炔    B.乙炔>乙烯>苯

C.乙烯>苯>乙炔    D.三者相等

3.质子的化学位移有如下顺序:苯(7.27)>乙烯(5.25)>乙炔(1.80)>乙烷(0.80),所致原因为(     )

A.诱导效应          B.杂化效应和磁各向异性效应的协同作用

C.磁各向异性效应    D.杂化效应

4.化合物CH3CH2CH2Cl中,质子存在的类型共为(     )

A.二类      B.三类    C.四类     D.无法判断

5.下列不适宜核磁共振测定的核种是(     )

A.12C     B.15N     C.19F     D.31P

6.下列哪一组原子核不产生核磁共振信号(     )

A.2H、14N     B.19F、12C     C.12C、1H     D.12C、16O

7.在外磁场中,其核磁矩只有两个取向的核是(     )

A.13C、19F、31P          B.1H、2H、13C

C.2H、19F、13C          D.19F、31P、12C

8.对CH3CH2OH的NMR氢谱,以下几种预测正确的是(     )

A.CH2中质子比CH3中质子共振磁场高

B.CH2中质子比CH3中质子共振频率高

C.CH2中质子比CH3中质子屏蔽常数大

D.CH2中质子比CH3中质子外围电子云密度高

9.下列化合物中,质子化学位移值最大的是(     )

A.CH3Br     B.CH4     C.CH3I     D.CH3F

10.下列化合物中,质子在低场共振的是(     )。

A.CH3Br     B.CH3Cl     C.CH3F     D.CH4

11.关于1H-NMR谱,下面叙述错误的是(     )

A.1H-NMR谱可以给出质子的类型和化学环境

B.1H-NMR谱可以给出质子的分布

C.1H-NMR谱可以给出质子间的相互关系

D.1H-NMR谱可以鉴别化学环境相似的烷烃

12.关于磁等价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组内核的化学位移相等

B.与组外核偶合时偶合常数相等

C.无组外核干扰时,组内核因不相互偶合,峰不裂分

D.无组外核干扰时,组内核相互偶合,但不裂分

13.使用300 MHz核磁共振仪测得化合物中某质子和TMS间频率差为600 Hz,如使用600 MHz核磁共振仪测得该质子化学位移值为(     )

A.2.0 × 10-6     B.0.20     C.2.0     D.20

14.三个质子HA、HB和HC,其屏蔽常数σB > σA > σC,这三个质子在共振时,若ν固定,则所需要的外磁场强度H0的排列次序为(     )

A.H0A> H0B > H0C          B.H0B > H0C > H0A

C.H0C > H0A > H0B           D.H0B > H0A > H0C

15.将氢核置于磁场H0中,该原子核除了自旋以外,还会产生Larmor运动,Larmor公式的表达式为(     )

A.νL = γH0/2p     B.νL = γ/2p     C.νL = γH0     D.νL= γH02p

二、简答题

1.哪些核种具有核磁共振现象?

2.采用核磁共振仪测定某物质的1H-NMR谱,氢核的进动频率随着外磁场强度H0的增大而增大,但其化学位移值d 不变化,为什么?

3.测定NMR谱时,一般要将样品配制成稀溶液进行,为什么?

4.为什么用d 值表示化学位移值,而不用共振频率的绝对值表示?

5.为什么NMR测定中选用四甲基硅烷(TMS)作为内标物?当没有TMS时,为什么也可用氘代试剂的溶剂峰作为参照物进行标记?

6.三个不同质子A、B和C通过扫频法进行测定产生共振时,其进动频率大小顺序为下νA > νB >νC,试问哪个质子所受的屏蔽最大,哪个质子所受的屏蔽最小?

7.三个不同质子A、B和C,其屏蔽常数大小顺序为σA > σB > σC,试问这三个质子发生共振时,哪个所需外磁场强度最大?

8.乙烯、乙炔质子的化学位移值分别为5.25和2.88,试解释乙炔质子化学位移值低的原因。

9.在CH3(a)CH2(b)CH2(c)Cl中存在a、b、c三种质子,哪种质子的化学位移值相对于TMS最大?哪种最小?为什么?

10.化学位移是如何产生的?

三、谱图解析题

1.某含溴化合物C3H7Br的1H-NMR谱如图1所示,已知da 0.98(t),db 1.82(sex),dc3.20(t),积分高度a : b : c = 3 : 2 : 2,且Jab = Jbc = 7.5 Hz,试解析其的结构。

图1  化合物C3H7Br的1H-NMR谱

2.某含溴化合物C3H7Br的1H-NMR谱如图2所示,已知da 1.(d),db 4.03(sept),积分高度a : b = 6 : 1,试解析其结构。

图2  化合物C3H7Br的1H-NMR谱

3. 某含氯化合物分子式为C5H9ClO,各质子化学位移值分别为:da 1.08(t),db2.44(q),dc 2.82(t),dd 3.72(t)。其1H-NMR谱如图3所示,试解析其结构。

图3  化合物C5H9ClO的1H-NMR谱

4.某无色针状结晶(甲醇中)的分子式为C8H10O2,其1H-NMR谱(300MHz,DMSO-d6)如图所示,试解析其结构。

 

核磁共振波谱法习题参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B  4.B  5.A  6.D  7.A  8.B  9.D  10.C  11.D 12.C  13.C  14.D 15.A 

三、谱图解析题

1.解:推测未知物结构式为:

                      

2.解:推测未知物结构式为:

3.解:推测未知物结构式为:

                       

4. 解:

质谱法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质谱图中强度最大的峰,规定其相对丰度为100%,这种峰称为(     )

A.分子离子峰    B.基峰    C.亚稳离子峰    D.准分子离子峰

 2.关于MS,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数最大的峰为分子离子峰

B.强度最大的峰为分子离子峰

C.质量数第二大的峰为分子离子峰

D.A、B、C三种说法均不正确

3.在通常的质谱条件下,不可能出现的碎片峰是(     )

A.M+2    B.M-2    C.M-8    D.M-18

4.如果母离子和子离子质量分别为120和105质量单位,则亚稳离子m*的m/z是(     )

A.91.9    B.99.2    C.105    D.120

5.丁烷的质谱图中,M与M+1的百分相对丰度是(     )

A.100 : 1.1    B.100 : 2.2    C.100 : 3.3    D.100 : 4.4

6.二溴乙烷质谱的分子离子峰M、M+2与M+4 的相对丰度比为(     )

A.1 : 1 : 1    B.2 : 1 : 1    C.1 : 2 : 1    D.1 : 1 : 2

7.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发生麦氏重排的是(     )

A.  B.  C.  D.

8.丁酮质谱中m/z为29 的碎片离子来源于(     )

A.α裂解    B.i裂解    C.麦氏重排裂解    D.RDA反应

9.分子离子峰强度与结构的关系为(     )

A.一般熔点低、不易分解、易升华的样品,分子离子峰的强度大

B.具有分支或其它易裂解的侧链时,分子离子峰强度增大

C.共轭体系越长,分子离子峰强度越大

D.碳链长度增加,分子离子峰强度增加

10. 下列不属于质谱离子源的是(        )

A.EI    B.CI    C.TOF    D.MALDI    

 

    二、简答题

1.质谱仪由哪几部分组成?

2.质谱仪为什么需要高真空条件?

3.试简述电子轰击离子源的离子化原理及优缺点。

4.什么是准分子离子峰?哪些离子源容易得到准分子离子?

5.常见的质量分析器有哪几种?

6.试说明单聚焦磁质量分析器的基本原理及它的主要缺点。

7.为什么双聚焦质谱仪能提高仪器的分辨率?

8.有一束含有不同m/z值的离子通过一个具有固定狭缝位置和恒定加速电压V的单聚焦磁质谱仪,磁场H由小到大扫描,首先通过出口狭缝而被检测的是m/z最小还是最大的离子?为什么?

9.有一束含有不同m/z值的离子通过一个具有固定狭缝位置和恒定磁场H的单聚焦磁质谱仪,加速电压V由小到大扫描,首先通过出口狭缝而被检测的是m/z最小还是最大的离子?为什么?

10.质谱仪的性能指标有哪些?

 

三、结构解析题

1.正庚酮有三种异构体,某正庚酮的质谱如图1所示。试确定羰基的位置。

图1  正庚酮的质谱图

2.已知图2为正丁基苯(M=134)的质谱图,试写出主要碎片离子的断裂机理。

图2  正丁基苯的质谱图

3.某未知物分子式为C5H10O2,已知其IR谱中,在~1735 cm-1处呈现一强吸收峰,且在3300~2500 cm-1区间呈现一中等强度的宽峰;其质谱如图3所示,试解析其结构。

图3  未知物C5H10O2的质谱图

4.未知物的质谱图如下所示,试解析其结构。

图4  未知物的质谱图

 

5.未知物的质谱图如下所示,试解析其结构。

图5  未知物的质谱图

 

质谱法习题参

一、单项选择题

1.B;2.D;3.C;4.A;5.D;6.C;7.D;8.B;9.C;10.C

三、结构解析题

1.解:该正庚酮为庚酮-2。

2.解:各主要碎片离子的断裂机理如下所示:

           

3.解:未知物C5H10O2为2-甲基丁酸。

4.解:正丁醛

5.解:2-己酮

波谱综合解析习题

1.某未知物A的波谱如图所示,试解析其结构。

未知物A的MS谱

未知物A的1H-NMR谱

未知物A的13C-NMR谱

未知物A的IR谱

2.已知某未知物B的分子式为C6H15N,其波谱如图所示,试解析其结构。

未知物B的MS谱

未知物B的1H-NMR谱

未知物B的13C-NMR谱

未知物B的IR谱

3.某未知物C的波谱如图所示,试解析其结构。

未知物C的MS谱

未知物C的1H-NMR谱

未知物C的IR谱

4.某未知物D的波谱如图所示,试解析其结构。

未知物D的MS谱

未知物D的1H-NMR谱

未知物D的IR谱

 

波谱综合解析习题参

1.解:未知物A为:

2.解:未知物B为:

3.解:未知物C为:

4.

色谱分析法基本理论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色谱分析法定性的参数是(    )

A.保留值       B.基线宽度       C.峰面积     D.半峰宽

2.在同一色谱系统中,对a、b、c、d四组分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它们的k值分别是0.5、1.2、1.3、3.0,当用相同的洗脱剂洗脱时,最先被洗脱出柱的是(    )

A.a组分         B.b组分       C.c组分     D.d组分

3.衡量色谱柱柱效的指标是(    )

A.相对保留值       B.分离度      C.容量比    D.理论塔板数

4.Van Deemter 方程式主要阐述了(    )

A.色谱流出曲线的形状                  B.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情况

C.色谱峰展宽及柱效降低的动力学因素    D.塔板高度的计算

5.载体填充的均匀程度主要影响(    )

A.涡流扩散项                  B.纵向扩散项  

C.流动相传质阻抗项            D.固定相传质阻抗项

6.色谱定量分析时,要求进样量准确及实验条件恒定的方法是(    )

A、外标法      B、内标法       C、归一化法    D、内标对比法

7.对一个被分离物质来说,在给定的吸附剂上,要想减小溶质的K值,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减小溶剂的强度         B.增加溶剂的强度        

C.减小点样量             D.增加柱长

8. 某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为mA(g),浓度为CA(g/ml),在流动相中的质量为mB(g),浓度为CB(g/ml),则此组分的分配系数是(    )

A.mA/mB      B.mB/ mA          C.CA/CB             D.CB/ CA

9.在色谱分析中,组分在固定相中停留的时间为(    )

A. 死时间     B. 保留时间     C. 调整保留时间      D. 分配系数

10.容量因子(k)与保留时间(tR)之间的关系为(    )

A.     B.        C.        D.

 

二、简答题

1.请简述色谱法的两大理论。

2.何为最佳流速?在实际操作中是否一定要选择最佳流速?为什么?

3.为什么保留因子(容量因子)不等是色谱分离的前提条件?

4.试简述色谱法定性和定量的依据。

5.一个组分的色谱峰可以用哪些参数描述?这些参数有何意义?

6.某一色谱柱从理论上计算得到的理论塔板数很大,塔板高度很小,但实际分离效果却很差,试分析原因。

 

三、计算题

1.化合物A和B在色谱柱(n=12100)上分离,两色谱峰的峰宽为WA=80秒,WB=83秒,计算:

(1)A和B在此色谱柱上的分离度R;

(2)若使A、B两组分完全分离,则理论塔板数至少应为多大?

 

2.在某一液相色谱柱上组分A流出需15.0min,组分B需25.0min,而不溶于固定相的物质C流出需2.0min。试问:

(1)B组分相对于A的相对保留值是多少?

(2)组分A在柱中的保留因子是多少?

色谱分析法基本理论习题参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D  4.C  5.A  6.A  7.B  8.C  9.C  10.A

二、简答题

答案略。

三、计算题

1.解:(1)由 

得: 

(2)若使A、B两组分完全分离,则R≥1.5

∵  

∴  

 

2.解:(1)

(2)

 

经典液相色谱法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某组分在以丙酮作展开剂进行吸附薄层色谱分析时,欲提高该组分的比移值,可选择的展开剂是(    )

A.环己烷     B.乙醚    C.氯仿    D.乙醇

2.纸色谱中滤纸所起的作用是(    )

A.固定相    B.展开剂    C.吸附剂    D.惰性载体

3.纸色谱中可用于鉴定氨基酸的显色剂是(    )

A.荧光黄    B.苯胺      C.茚三酮    D.溴甲酚绿

4.使两组分的相对比移值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变薄层厚度         B.改变固定相粒度     

C.改变固定相种类       D.改变展开温度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采用纸色谱进行分离时,样品中极性较小的组分比移值大

B.采用正相分配色谱进行分离时,样品中极性较小的组分先被洗脱出柱

C.采用分子排阻色谱进行分离时,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组分先被洗脱出柱       D.采用离子交换色谱进行分离时,样品中高价离子后被洗脱出柱

6.在柱色谱法中,可以用分配系数为零的物质来测定色谱柱中的(    )

A.固定相的体积    B.柱内总体积    C.填料孔隙的体积    D.死体积

7.影响硅胶吸附色谱中硅胶吸附能力的因素有(    )

A.被分离成分的极性大小       B.洗脱剂的极性大小

C.洗脱剂的酸碱性大小         D.硅胶的含水量

8.在正相液固色谱中,下列化合物的保留值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A.酮<醛<醚<酯   B.醛<酮<酯<醚   C.醚<酯<酮<醛    D.酮<酯<醛<醚

9.在以硅胶为固定相薄层色谱中,若用某种有机溶剂为流动相,则在展开过程中迁移速度慢的组分是(    )  

A.极性大的组分                    B.极性小的组分

C.挥发性大的组分                  D.挥发性小的组分

10.正相分配色谱常用的流动相为(    )

A.亲水性溶剂    B.亲脂性溶剂    C.酸的水溶液    D.碱的水溶液

二、简答题

1.试简述正相色谱、反相色谱及各自适用于分离的物质。

2.以苯-甲醇(2:3)为展开剂,在硅胶薄层板A上,某物质的Rf值为0.6,在硅胶薄层板B上,该物质的Rf值为0.5,试问A、B两板所用硅胶哪个活度级别大?

3.试简述边缘效应及产生的原因。

4.薄层色谱如何检视斑点?

5.简述氧化铝作为吸附剂的特性及应用范围。

6.试述如何应用“相似相溶”原则选择分配色谱的固定液。

 

三、计算题

1.某薄层板展开A、B两物质,已知A、B的相对比移值为1.2。展开结束后,B的斑点中心距原点距离为8.5cm,溶剂展距为15cm,请问A的斑点中心距原点多远?A的比移值是多少?

经典液相色谱法习题参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C  4.C  5.C  6.D  7.D  8.C  9.A  10.B

二、简答题

答案略。

三、计算题

解:

气相色谱法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速率方程,在高流速情况下,影响柱效的因素主要是 (    )  

A.传质阻力   B.纵向扩散   C.涡流扩散   D.弯曲因子

2.若其他条件相同,仅理论塔板数增加一倍,则两相邻峰的分离度是(    ) 

A.原来的2倍                B.原来的 倍 

C.原来的1/倍             D.原来的1/2倍

3.气液色谱中,被分离组分与担体的相互作用常常会导致(    )

A.形成非常窄的洗脱峰          B.过度的涡流扩散    

C.拖尾峰的形成                D.降低检测器的灵敏度

4.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    )

A.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温度     B.样品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   

C.固定液的沸点                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5.提高热导检测器灵敏度的方法是(    )

A.增加载气流速                 B.增加检测器温度

C.适当提高桥电流               D.增加气化室温度

6.在气相色谱中,直接表征组分在固定相中停留时间长短的保留参数是 (    )

A.死时间       B.调整保留时间    C.相对保留值   D.保留指数

7.使用热导检测器时,应选用的载气是(    )

A.H2         B.He         C.Ar           D. N2

8.在气相色谱中,填料为涂有角鲨烷的红色担体,载气为氮气,先流出色谱柱的组分是(    )

A. 甲烷      B. 乙烷      C. 丙烷       D. 丁烷

9.当载气线速度较小,速率方程中的分子扩散项起主要作用时,为提高柱效可采用的载气是(   )  

A.CO2           B.H2         C.N2         D. He

10.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化学原料药中有机溶剂的残留量,宜采用的检测器是 (    )

A.热导检测器                 B.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C.电子捕获检测器             D.火焰光度检测器

二、简答题

1.简述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自的作用。

2.若要用气液色谱分离苯(bp80.1℃)与环己烷 (bp80.7℃)的化合物,应该如何选择固定液?并说明组分流出顺序。

3.简述气相色谱法中常用的色谱定量方法及其各自的优缺点和使用范围。

4.当各参数发生下列改变时:(1)柱长缩短;(2)固定相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4)相比减少是否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为什么?

5.样品在进样器以塞子状进样,起始谱带非常窄,但经色谱柱分离后谱带变宽,试问这一现象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

6.在气相色谱法中,固定相确定之后柱温是最重要的分离条件。试问柱温对色谱分析有何影响?如何选择柱温?

 

三、计算题

1.一根 2 m长的填充柱的操作条件及流出曲线的数据如下:

   流量 20 mL/min( 50℃)       柱温 50℃

   柱前压力:133.32 kPa           柱后压力101.32kPa

   空气保留时间0.50 min           正己烷保留时间3.50 min

   正庚烷保留时间4.10 min

(1)计算正己烷,正庚烷的调整保留体积;

(2)如正庚烷的半峰宽为0.25 min,用正庚烷计算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和理论塔板高度;

(3)求正己烷和正庚烷的分配比k1和k2。

 

2.用气相色谱法测一个乙酯样品中游离的乙醇,取2.00mL样品进样,得到乙醇峰面积0.85cm2。再取样品5.00mL和25.00mL乙醇混合,取混合液2.00mL进样,得到乙醇峰面积1.45cm2。计算乙醇在样品中的质量分数。(已知乙醇密度0.7g/mL,乙酯密度0.901 g/mL)

气相色谱法习题参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D  5.C  6.B  7.A  8.A  9.C  10.B

二、简答题

答案略。

三、计算题

1.解:(1)

          

(2)W1/2(正庚烷)=0.25min

        n=5.54×(t/W1/2)2=5.54×(4.10/0.25)2=1490

H=L/n=200/1490= 0.13cm

(3)

    

 

2.解:设2μL样品中含乙醇,则5mL样品中含乙醇

2μL混合液中含乙醇

因为乙醇含量与峰面积成正比

 

x=11.04

所以乙酯中乙醇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对高效液相色谱的H-u曲线描述正确的是(    )

A.与气相色谱一样,存在着Hmin       B.H随流动相的流速增加而下降

C.H随流动相的流速增加而上升        D.H受流动相的流速影响很小

2.高效液相色谱中,使用最多的固定相为化学键合固定相,它是用化学反应的方法将(    )键合在载体表面上而形成的。

A.固定相     B. 流动相    C. 固定液的官能团    D.流动相的官能团

3.下列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器中,其检测原理依据朗伯比尔定律的是(    )

A.紫外检测器                  B.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C.示差折光检测器              D.电导检测器

4.对HPLC色谱法定量方法描述正确的是(    )

A.常用归一化法                      B.标准曲线过原点常用外标一点法

C.标准曲线不过原点常用外标一点法    D.标准曲线过原点常用外标两点法

5.HPLC与GC的比较,可忽略纵向扩散项,这主要是因为(    )

A.柱前压力高                      B.流速比GC的快

C.流动相黏度较小                  D.柱温低

6.在液相色谱中,梯度洗脱适用于分离(    )

A.异构体                     B.沸点相近,官能团相同的化合物

C.沸点相差大的试样           D.极性变化范围宽的试样

7.当用硅胶为基质的填料作固定相时,流动相的pH范围应为(    )

A.在中性区域    B.5-8       C.2-8        D.1-14

8.在液相色谱中,常用作固定相又可用作键合相基体的物质是(    )

A.分子筛    B.硅胶     C.氧化铝    D.活性炭

9.在反相色谱法中,若以甲醇-水为流动相,增加甲醇的比例时,组分的容量因子k与保留时间tR的变化为(    )

A.k与tR增大    B. k与tR减小    C. k与tR不变    D.k增大,tR减小

10.分离有机弱酸、弱碱与中性化合物的混合物样品,应选用(    )

A.离子交换色谱          B.吸附色谱 

C.正相分配色谱           D. 离子抑制色谱

 

二、简答题

1.简述高效液相色谱仪主要部件及其作用。

2.简述HPLC中,紫外检测器的检测原理及其局限性。

3.简述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化学键合固定相的优点。

4.简述高效液相色谱常用检测器及其适用范围。

5.什么是梯度洗脱?试比较梯度洗脱与气相色谱中的程序升温之间的异同点?

三、计算题

1.在ODS柱上分离乙酰水杨酸和水杨酸混合物,结果乙酰水杨酸保留时间7.42min,水杨酸保留时间8.92min,两峰的峰宽分别为0.87min和0.91min,问此分离度是否适合定量分析?

 

2.用反相HPLC测样品中芦丁的质量分数。选对氨基苯甲酸为内标。方法如下:准确配制1mg/mL浓度的芦丁标准溶液和对氨基苯甲酸标准溶液,精取芦丁标准溶液2.00mL、4.00mL、6.00mL、8.00mL、10.00mL,分别置于25mL容量瓶中,同时各加入内标溶液2.00mL,定容。各进样三次,进样量10μL。得芦丁色谱峰面积与内标物峰面积之比得平均值分别为1.43、2.86、4.29、5.73和7.16。精称样品0.2070g,溶解,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精取10.00mL于25mL容量瓶中,同时加入内标溶液2.00mL,定容。进样量10μL,三次进样得芦丁色谱峰面积与内标物峰面积之比得平均值为5.10。计算样品中芦丁的质量分数。(以芦丁与内标体积比对面积比作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Ai/As=1.433V芦丁/V内标-5×10-3   r=0.9999)

高效液相色谱法习题参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A  4.B  5.D  6.D  7.C  8.B  9.B  10.D

二、简答题

1.答:键合相的优点主要有:①使用过程中不易流失;②化学性能稳定,一般在pH2~8的溶液中不变质;③热稳定性好,一般在70℃以下不变性;④载样量大,比硅胶约高一个数量级;⑤适于作梯度洗脱。

2.答: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常用的检测器有: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示差折光检测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等。紫外检测器适用于检测有紫外吸收的物质。荧光检测器适用于能产生荧光或其衍生物能发荧光的物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适用于无紫外吸收(或较弱)的物质如糖类等。

3.答:液相色谱中引起色谱峰扩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包括涡流扩散、流动的流动相传质阻力、滞留的流动相传质阻力以及柱外效应。在气相色谱纵向扩散比较显著,而液相色谱中纵向扩散的影响较弱,往往可以忽略。另外,在液相色谱中还存在比较显著的滞留流动相传质及柱外效应。

4.答:在一个分析周期内,按一定程序不断改变流动相的组成或浓度配比,称为梯度洗脱,梯度洗脱是改进液相色谱分离效果的重要手段。 梯度洗脱与气相色谱中的程序升温类似,但是前者连续改变的是流动相的极性、pH值或离子强度,而后者改变的是温度。程序升温也是改进气相色谱分离效果的重要手段。

5. 答:液相色谱中提高柱效的途径主要有:

(1)提高柱内填料装填的均匀性;

(2)改进固定相;

(3)选择粒度小的固定相;选用低粘度的流动相;

(4)适当提高柱温。

三、计算题

1.解:

分离度>1.5,符合定量分析要求。

2.解:样品用量以25mL容量瓶中量为准计算,则与标准品用量相对应。

所以,样品用量为0.2070/100×10=0.02070(g)=20.07(mg)

以标准溶液浓度对面积比作曲线,回归方程为5.10=1.433-5 V芦丁/V内标×10-3

γ=0.9999,由回归方程求出25ml中样品含芦丁7.1mg。所以芦丁的含量为7.1/20.7=34.3%

高效毛细管电泳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现代高效毛细管电泳与传统电泳法相比具有相当高的分离效率.这是由于现代高效毛细管电泳采用了……………………………………………(      )

   A.高压泵            B.毛细管分离柱和高压泵       

C.高压泵和高流速    D.毛细管分离柱和高电压

2. 在CZE中,阴阳离子迁移,中性分子也向阴极迁移,靠的推动力是…(     )

   A. 液压          B. 电压            C. 电泳流          D. 电渗流 

3. 下列CE分离模式中,溶质以权均淌度差异而产生分离的模式有……(     )

A.毛细管区带电泳(CZE)           B.胶束电动力毛细管电泳(MEKC)

C.毛细管凝胶电泳(CGE)         D.毛细管等电焦聚(CIEF)   

4.在CE中,荷电粒子的迁移速度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

A.电场强度(E)            B.介质特性(γi、ε、η)     

C.电渗淌度(μos)              D.毛细管长度( L )          

5.下列毛细管电泳法中属于自由溶液电泳型分离模式的是……………(      )

A.毛细管区带电泳            B.毛细管电色谱     

C.毛细管凝胶电泳            D.胶束电动力学毛细管色谱    

6.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不能分离的物质是…………………………………(     )

A.有机、无机离子            B.两性化合物        

C.中性有机分子              D.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肽、核酸等 

7.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分析最有效的分析方法是………………………(       )

   A.毛细管色谱法               B.毛细管电泳法   

C.液相色谱法                 D.离子色谱法

8.在毛细管电泳中,下列哪种措施对提高柱效没有贡献………………(      )

A.增大工作电压       B.提高电渗速度      C.增大缓冲溶液pH值    

D.增大有效长度和毛细管长度之比       

9. 增加分离电压是提高CZE分离效率的途径之一,但提高电压容易导致………………………………………………………………………(     )

   A.电压不稳定      B.焦耳热     C.不易控制       D.涡流扩散

10.影响毛细管电泳分离效率的主要因素是……………………………(      )

A.电渗流大小      B.电渗流方向    C.焦耳热      D.毛细管性质 

二、简答题

1.简述HPCE分离机制和特点及其与HPLC的区别?

2.什么是电渗流及电渗淌度?

3.MEKC与CZE的分离模式有何区别?

4.为什么HPLC的柱效通常低于HPCE?

5.什么是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

高效毛细管电泳习题参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B   4.D  5.A  6.C  7.B  8.C  9.B  10.A 

色谱联用技术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苯乙酸进行定量分析,在ESI源中应选用的检测方式为(     )

A.正离子模式          B.负离子模式

C.电子轰击模式        D.选择离子模式

2.下面不属于全二维气相色谱法优点的是(     )

A.峰容量大          B.检测灵敏度与质谱相当

C.分析速度快        D.可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

3.总离子流色谱图是(     )对时间作图

A.紫外吸收强度               B.某几个质荷比的离子强度

C.单一质荷比的离子强度       D.总离子强度

4.下面方法中能提高分析系统对样品的定性能力的是(     )

A.HPLC-HPLC          B.2D-TLC

C.LC-MS               D.HPLC-GC

5.下列哪种扫描模式一般不用于组分的定量分析(     )

A.全扫描               B.选择离子监测

C.选择反应监测         D.多反应监测

6.色谱与质谱联用的关键技术是(     )

A.色谱          B.质谱单元

C.接口          D.柱切换

7.在色谱-色谱联用技术中,两级色谱间选择不同分离模式的为(     )

A.GC-GC          B.SFC-SFC                                                                                                                                                                                                                                                   

C.LC-LC          D.HPLC-CE

8.下面的描述中,不属于GC-MS联用中EI电离源优点的是(     )

A.稳定、灵敏度高、操作方便

B.电离效率较高和结构信息丰富

C.是化学电离源

D.有大量的标准谱图被收录成库

9.采用GC-MS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通过(     )检测方式可提高分析的灵敏度。

A.全扫描               B.选择离子监测

C.中性丢失扫描         D.大气压离子化

10.采用(     )方法最适于五味子中的挥发油成分的定性分析

A.CE-MS          B.GC-MS

C.LC-MS          D.TLC

二、简答题

1.简述LC-MS联用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2.试述三重四极杆质量分析器的原理和特点。

3.什么是选择反应监测模式,有何优势?

4.什么是全扫描模式?可获得哪些谱图形式?

5.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时,检测条件的优化主要考虑哪些方面?

色谱联用技术参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B   3. D   4. C   5. A   6. C   7. D   8. C   9. B   10. B

文档

(完整版)仪器分析习题及答案

光谱概论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表达式表述关系正确的是()。A....2.下述哪种性质可以说明电磁辐射的微粒性()。A.波长.频率.波数.能量3.光量子的能量正比于辐射的()A.频率和波长.波长和波数C.频率和波数.频率、波长和波数.下面四个电磁波谱区中波长最短的是().X射线.红外光区.紫外和可见光区.无线电波5.下列四种电磁辐射中能量最小的是()。A.微波.X射线.无线电波.g射线二、简答题1.简述下列术语的含义:(1)电磁波谱(2)发射光谱(3)吸收光谱(4)荧光光谱2.请按照波长和能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