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月 日
工 程 名 称 | 分部工程 | 土方工程 | ||||
分项工程名称 | 沟槽开挖(北侧K0+090-K0+539段污水管道) | |||||
交底内容: 一、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 根据设计要求,沟槽底部开挖宽度1.42m。 二、施工要求 1、熟悉图纸,核实地下水位,地上地下构筑物以及施工环境等情况。 2、据测量员提供的导线点和水准点进行测量放线,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建立临时水准点,要求保护好控制桩、放样点等测量标志。 3、沟槽底部开挖宽度为1.42m,沟槽采用放坡开挖方式,放坡系数1:0.67。 4、挖槽断面要根据土质情况,即要考虑管道结构施工的方便,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 全,同时也应考虑尽量少挖方,少占地。开挖断面图见附页。 5、沟槽采用挖掘机挖槽,严控并确保槽底结构不被扰动或破坏,槽底设计高程以上20厘米左右宜采取人工清挖,同时修整边坡。 6、挖出的土方,应根据下管的需要、施工环境、交通条件等,妥善安排堆存位置,多余 土方应及时外运。 7、槽边单面堆土高度不得大于2米,距沟槽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1米。若施工时有施工 机具或车辆通行,其堆土边缘距槽边的距离,应根据运输工具而定。 9、不得靠结构强度较差的墙体堆土,消防栓、测量标志、各种检查井盖附近不得堆土。 10、施工期间,根据实际情况开挖排水沟以解决施工排水和防止地面水、雨水流入沟槽。 11、、沟槽内的积水要及时排除,严禁在水中施工作业。 12、、当开挖沟槽发现已建的地下各类设施或文物时,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并通知有关单位处理。 | ||||||
交底单位 | 接收单位 | |||||
交 底 人 | 接 收 人 |
年 月 日
工 程 名 称 | 分部工程 | 土方工程 | |||||||||
分项工程名称 | 沟槽开挖(北侧K0+090-K0+539段污水管道) | ||||||||||
交底内容: 13、沟槽开挖断面图 3.52m
2.3m
1.42m 三、质量标准 沟槽开挖的允许偏差 序号 | 检查项目 | 允许偏差(mm) | 检查频率 | 检查方法 | |||||||
范围 | 点数 | ||||||||||
1 | 槽底高程 | ±20 | 两井之间 | 3 | 用水准仪测量 | ||||||
2 | 槽底中线每侧宽度 | 不小于施工规定 | 两井之间 | 6 | 挂中线用钢尺量测,每测计3点 | ||||||
3 | 沟槽边坡 | 不陡于规定 | 两井之间 | 6 | 用坡度尺量测, 每测计3点 |
交底单位 | 接收单位 | |||||
交 底 人 | 接 收 人 |
年 月 日
工 程 名 称 | 分部工程 | 管道主体工程 | ||||||||
分项工程名称 | 管道基础模板(北侧K0+090-K0+539段污水管道) | |||||||||
交底内容: 一、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 根据规范要求,该工程采用与设计混凝土厚度等厚的槽形钢模板。 二、施工要求 1、模板按放线位置支起,钉铁橛固定,间距为0.8~1米,弯道处应适当加密,间隙可用木楔嵌紧,不得使用碎石塞垫,以防松动,模板接头10~15厘米处,应作成相同厚度,外侧用挡板加固,底面与基层表面应密贴,以防漏浆。接头处应严密无隙,有得有离缝、错缝,顶面应齐平,不得有高低。 2、支好模板后,在内侧均匀涂刷一薄层脱模剂,一般采用石灰水、肥皂水或掺水柴油、废机油、乳化剂、以利脱模。 3、立好的模板应标高准确、线条顺直,内侧和顶部应光滑、平整,棱角整齐、稳定牢固。 4、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复核模板的平面位置和标高,并检查其牢固程度,保证不变形、不漏浆、不移位,在浇筑过程中,应有专人检查模板有无位移和沉陷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5、拆模时应先拆除模板支撑、铁钎等,清除模板外侧残余的混凝土,然后再用扁头小撬棒轻轻插入模板的一头,慢慢向外撬动。撬动时应垫塞木楔块,不得损伤混凝土边角和企口。 6、拆下的模板必须放平,及时拔出圆钉,妥善保管。 三、质量标准: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项目 | 允许偏差(mm) | 检验频率 | 检验方法 | |||||||
范围 | 点数 | |||||||||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 钢模板 | 2 | 每个构筑物或每个构件 | 4 | 用钢板尺和塞尺量 | |||||
表面平整度 | 钢模板 | 3 | 4 | 用2m直尺和塞尺量 | ||||||
模内尺寸 | 钢模板 | ±10 | 3 | 用钢尺量,长、宽、高各一点 |
交底单位 | 接收单位 | |||||
交 底 人 | 接 收 人 |
年 月 日
工 程 名 称 | 分部工程 | 管道主体工程 | ||||||
分项工程名称 | 管道基础(北侧K0+090-K0+539段污水管道) | |||||||
交底内容: 一、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 1、根据设计要求,污水管道φ400钢筋混凝土管道,平基施工宽度0.694m、厚度0.10m 、所用的材料 C15商品砼 。 2、槽底经验收合格后进行平基施工。 二、施工要求: 1、浇筑前应检查模板是否牢固,高程及平面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2、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模板中的尘渣、异物。 3、模板上及其内应清除干净,钢模板接触面涂抹油或脱模剂。 4、浇筑平基时应严格控制基础面高程,以便于保证管道安装的高程。 5、混凝土采用商品砼,混凝土用流槽卸料,不能直接向槽中倾倒。 6、浇筑时要用平板振动器充分振捣,但不能出现离析现象,砼表面保持毛面。 7、浇筑混凝土时,按试验要求留混凝土抗压强度试块。 8、浇完混凝土后采用草袋洒水养护,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30%以上时方可拆模。 9、在铺筑砼过程中遇雨,应及时架好防雨罩,操作人员可在罩内继续操作。 三、质量标准 管道基础的允许偏差 序号 | 项目 | 规定值或允许差 (mm) | 检查数量 | 检验方法 | ||||
范围 | 点数 | |||||||
1 | 混凝土强度 | 符合规范要求 | 每个 验收批 | 1 | 符合规范要求 | |||
2 | 平基 | 中线每测宽度 | +10,0 | 每10m测1点,且不少于3点 | 挂中心线钢尺量测,每侧一点 | |||
高程 | 0,-15 | 用水准仪测量 | ||||||
厚度 | 不小于设计要求≥0.1m | 用钢尺量测 |
交底单位 | 接收单位 | |||||
交 底 人 | 接 收 人 |
年 月 日
工 程 名 称 | 分部工程 | 管道主体工程 | |||||||||
分项工程名称 | 管道铺设(北侧K0+090-K0+539段污水管道) | ||||||||||
交底内容: 一、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 1、根据设计要求,管道采用D400承插式钢筋混凝土Ⅱ级管(带橡胶圈)。 2、管道基础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管道铺设施工。 二、施工要求 1、下管前检查基础面高程、中线、宽度,清理基础表面的杂物。 2、吊车机械下管应有专人指挥,操作人员精力集中,听从指挥。根据沟槽深度、土质、环 境情况等确定吊车距槽边的距离。 3、操作时沟槽上下密切配合,稳管时防止碰撞。 4、调整管子高程时,所用垫块必须坚固。 5、采用边线法或中线法控制管道中心线。 6、稳管顺序从下游排向上游。井位处稳管时,应控制好检查井的内净尺寸。 7、在管径稳管后,应进入管内检查接口情况,减少错口现象。 三、质量标准 管道铺设的允许偏差 序号 | 检查项目 | 允许偏差 (mm) | 检验频率 | 检验方法 | |||||||
范围 | 点数 | ||||||||||
1 | 水平轴线 | 15 | 每节管 | 1 | 经纬仪测量或挂 中线用钢尺量测 | ||||||
2 | 管底高程 | ±10 | 每节管 | 1 | 用水准仪测量 |
交底单位 | 接收单位 | |||||
交 底 人 | 接 收 人 |
年 月 日
工 程 名 称 | 分部工程 | 管道主体工程 | |||||||||
分项工程名称 | 管道抹带、接口(北侧K0+090-K0+539段污水管道) | ||||||||||
交底内容: 一、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 根据设计要求,污水管道橡胶圈外加1:2水泥砂浆抹带。 二、施工要求 1、需要抹带的管口用剁斧将浆皮凿毛并清刷干净。 2、用1:2水泥砂浆捣实管间缝隙。 3、管内接缝用1:2水泥砂浆抹平压光,管间缝隙表面应与内管壁平顺。 4、在带的两侧安装好弧形边模。用水泥浆一遍,并抹长一层水泥砂浆,厚度为15㎜,随即 压实使与管壁粘结牢固。 5、待第一层水泥砂浆初凝后,抹第二层水泥砂浆与模板平齐,待初凝后抹光压实。 6、抹带完成后4—6小时方可拆模。 7、抹带接口应及时用草帘覆盖,并洒水养护。 三、质量标准 抹带接口允许偏差 序号 | 项 目 | 允许偏差(mm) | 检验频率 | 检验方法 | |||||||
范围 | 点数 | ||||||||||
1 | 宽度 | +5 | 两井之间 | 2 | 用尺量 | ||||||
2 | 厚度 | +5 | 两井之间 | 2 | 用尺量 |
交底单位 | 接收单位 | |||||
交 底 人 | 接 收 人 |
年 月 日
工 程 名 称 | 分部工程 | 管道主体工程 | ||||||||
分项工程名称 | 管座模板(北侧K0+090-K0+539段污水管道) | |||||||||
交底内容: 一、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 根据规范要求,该工程采用与设计混凝土厚度等厚的槽形钢模板。 二、施工要求 1、模板按放线位置支起,钉铁橛固定,间距为0.8~1米,弯道处应适当加密,间隙可用木楔嵌紧,不得使用碎石塞垫,以防松动,模板接头10~15厘米处,应作成相同厚度,外侧用挡板加固,底面与基层表面应密贴,以防漏浆。接头处应严密无隙,有得有离缝、错缝,顶面应齐平,不得有高低。 2、支好模板后,在内侧均匀涂刷一薄层脱模剂,一般采用石灰水、肥皂水或掺水柴油、废机油、乳化剂、以利脱模。 3、立好的模板应标高准确、线条顺直,内侧和顶部应光滑、平整,棱角整齐、稳定牢固。 4、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复核模板的平面位置和标高,并检查其牢固程度,保证不变形、不漏浆、不移位,在浇筑过程中,应有专人检查模板有无位移和沉陷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5、拆模时应先拆除模板支撑、铁钎等,清除模板外侧残余的混凝土,然后再用扁头小撬棒轻轻插入模板的一头,慢慢向外撬动。撬动时应垫塞木楔块,不得损伤混凝土边角和企口。 6、拆下的模板必须放平,及时拔出圆钉,妥善保管。 三、质量标准: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项目 | 允许偏差(mm) | 检验频率 | 检验方法 | |||||||
范围 | 点数 | |||||||||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 钢模板 | 2 | 每个构筑物或每个构件 | 4 | 用钢板尺和塞尺量 | |||||
表面平整度 | 钢模板 | 3 | 4 | 用2m直尺和塞尺量 | ||||||
模内尺寸 | 钢模板 | ±10 | 3 | 用钢尺量,长、宽、高各一点 |
交底单位 | 接收单位 | |||||
交 底 人 | 接 收 人 |
年 月 日
工 程 名 称 | 分部工程 | 管道主体工程 | |||||
分项工程名称 | 管座(北侧K0+090-K0+539段污水管道) | ||||||
交底内容: 一、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 1、根据设计要求,肩宽0.694m、肩高0.10m 、所用材料为 C15商品砼 。 2、管道铺设经验收合格后进行管座施工。 二、施工要求 1、浇筑前应检查模板是否牢固,高程及平面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2、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模板中的尘渣、异物。 3、模板上及其内应清除干净,钢模板接触面涂抹油或脱模剂。 4、管座砼浇注时砼基础表面应先凿毛并冲刷干净,在管道两侧同时浇注。 5、管座护管砼须振实,与管壁结合紧密坚固稳定,特别注意管口处的震捣密实,斜角表面应拍平抹光 6、浇筑混凝土时,按试验要求留混凝土抗压强度试块。 7、浇完混凝土后采用草袋洒水养护,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30%以上时方可拆模。 8、管道基础护管砼管座的浇筑应在管道闭水试验合格后进行,无闭水试验要求的管道应在管口接缝抹口施工完毕后进行。 三、质量标准 管座的允许偏差 序号 | 检查项目 | 允许偏差(mm) | 检查数量 | 检查方法 | |||
范围 | 点数 | ||||||
1 | 管座 | 肩宽 | +10,-5 | 每个验收批 | 每10m测1点,且不少于3点 | 钢尺测量,挂高程线钢尺量测,每侧一点 | |
肩高 | ±20 |
交底单位 | 接收单位 | |||||
交 底 人 | 接 收 人 |
年 月 日
工 程 名 称 | 分部工程 | 附属构筑物工程 | ||||
分项工程名称 | 污水检查井(北侧K0+090-K0+539段) | |||||
交底内容: 一、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 根据设计要求,污水检查井大小尺寸均为φ1000圆井,盖板式。 二、施工要求 1、污水检查井位置为K0+090、K0+130、K0+170、K0+210、K0+250、K0+290、K0+338、K0+370、 K0+410、K0+450、K0+490、K0+530、K0+539处, 2、砌筑前打扫基础表面,清除杂物,保持基础表面无积水,按各井位置和规定尺寸放样、复 核。砖材浇水湿润,调配砌筑砂浆应随拌随用,并必须在初凝前用完。 3、检查井砌筑,在砌筑基础面上铺筑砂浆后方可砌砖墙,砌时应上下错缝,内外搭接;灰缝砂浆厚度为10㎜,应饱满、平整;每砌一层砖,用条帚适量洒水并用泥刀将砂浆刮入砖缝,不得直接浇水灌缝,以防跑浆;砌圆井时应随时掌握直径尺寸。砌砖时应随时将挤出的砂浆刮平并将表面残余砂浆及时清除干净;井筒砌至一定高度时,应采用1:2水泥砂浆进行墙体抹面(要求内外壁抹面)。抹面厚度一般10㎜以下,用水泥板搓平,待初凝后及时抹光,并注意湿润养护。管口应与井壁平齐,管口周围应用低强度等级的砼填实抹平、压光。检查井流槽按设计要求砌筑,流槽高度污水管应为满管。 4、砌完井室后,应及时安装井圈、井盖,用小细线挂线校核高度。 (1)井内壁相互垂直,灰缝沙浆饱满,粘结牢固,抹面平整,不渗不漏,无裂缝。 (2)井内无垃圾,剩余砂浆等杂物。 | ||||||
交底单位 | 接收单位 | |||||
交 底 人 | 接 收 人 |
年 月 日
工 程 名 称 | 分部工程 | 检查井 | |||||||||
分项工程名称 | 北侧K0+090-K0+539段污水检查井 | ||||||||||
交底内容: (3)井盖完整不破裂,无缺角,高程符合设计要求。 6、冬季情况下,砌完即用草袋(或养护毯)覆盖,注意保温,并洒水养护。 7、检查井细部做法: (1)污水检查井踏步安装在北侧。 (2)例如:管径≤1000的,砌筑圆井。圆井直径为两管径对角线的距离(见下图),即图中AB的距离。井身砌筑24墙。 二、质量标准 检查井的允许偏差 序号 | 检查项目 | 允许偏差 (mm) | 检查数量 | 检查方法 | |||||||
范围 | 点数 | ||||||||||
1 | 井室尺寸 | 长、宽 | ±20 | 每座 | 2 | 用钢尺量测 | |||||
直径 | ±20 | 每座 | 2 | 用钢尺量测 | |||||||
2 | 井口高程 | 路面 | 与道路一致 | 每座 | 1 | 用水准仪测量 | |||||
3 | 井底高程 | ±10 | 每座 | 2 | 用水准仪测量 | ||||||
4 | 踏步安装 | 水平及垂直间距、外露长度 | ±10 | 每座 | 1 | 用尺量测偏差较大值 | |||||
5 | 脚窝 | 高、宽、深 | ±10 | 每座 | |||||||
6 | 流槽宽度 | +10 | 每座 |
交底单位 | 接收单位 | |||||
交 底 人 | 接 收 人 |
年 月 日
工 程 名 称 | 分部工程 | 土方工程 | |||||||
分项工程名称 | 沟槽回填(北侧K0+090-K0+539段污水管道) | ||||||||
交底内容: 一、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 1、根据设计要求及回填断面,回填材料采用回填砂、麻饼土。 2、管道施工完成并经检验合格后及时回填。 二、施工要求 1、污水管道回填深度为2.30m,其中K0+090-K0+338段回填砂至管中,管中以上回填麻饼 土,K0+338-K0+539段管顶以下回填砂,管顶以上回填麻饼土,沟槽回填前必须将槽内杂物等清除干净,槽内不得积水,严禁带水填土。 2、不得回填淤泥、腐殖土,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碎砖、石块以及大于10㎝的硬土块。 3、沟槽两侧应同时均匀回填,两侧高差不得超过30㎝,以防管道位移; 4、回填砂应灌水振捣密实。沟槽两侧及管顶以上50㎝范围内的填土必须分层整平,宜用小 型夯实工具夯实,虚铺厚度为20~25cm。 5、管顶50㎝以上的填土,应分层回填、整平、压实。每层虚铺厚度为20~30㎝。 6、回填材料的应逐层压实,且不得损伤管道;分段回填时,相邻段的接茬应呈接梯形,且不得漏压。 7、检查井、雨水口及其井室周围的回填,应在现浇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规定时进行;井室周围应与管沟同时回填,不能同时回填,应留台阶形接茬。 三、质量标准 沟槽回填土压实度 序号 | 项目 | 最低压实度(%) | 检查数量 | 检查方法 | |||||
重型击实标准 | 轻型击实标准 | 范围 | 点数 | ||||||
1 | 胸腔部分 | 管侧 | 87 | 90 | 两井之间或1000㎡ | 每层每侧一组(每组3点) | 用环刀法或采用《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中其他方法 | ||
管顶以上250mm | 87±2(轻型) | ||||||||
2 | 由路槽底算起的深度范围(mm) | ≤800 | 次干路 | 93 | 95 | ||||
>800~1500 | 次干路 | 90 | 92 | ||||||
>1500 | 次干路 | 87 | 90 |
交底单位 | 接收单位 | |||||
交 底 人 | 接 收 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