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演唱歌曲《小小少年》,学会二声部合唱。
二、聆听口哨独奏《小小少年》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和歌唱水平,掌握《小小少年》这首歌曲应该不成问题。
课时目标
一、感受歌曲《小小少年》中塑造的阳光、勇敢的少年形象,引导学生做乐观向上、自信的好少年。
二、能用自然和谐的歌声,自信地演唱歌曲《小小少年》。
三、学会歌曲二声部合唱,掌握弱拍起唱的要领。
教学重点、难点
一、用自然的声音,自信地演唱歌曲《小小少年》。
二、掌握“、”两种节奏型。
三、学会二声部合唱。
教学过程
一、模仿节奏,游戏导入
(一) 模仿节奏,拍一拍
1、教师:“同学们,谁能用身体的小乐器模仿老师的这段节奏?”
教师拍节奏:
2、学生用身体小乐器模仿节奏(全班模仿)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作出评价,如:“这几位同学的想象力真丰富,节奏也非常准确!”
(二)接龙游戏,玩一玩
1、教师:“现在,我们来玩个旋律接龙游戏,要求我们刚刚练习过的节奏,老师唱的最后一个音必须与你接的第一个音相同,看谁接得又准又好。”
1=C
教师:“”
2、学生接龙演唱。
二、发声练习,唱一唱
出示二声部发声练习曲:
1=C-F
1、请同学们坐直,高声部同学唱一遍旋律,看教师指挥,注意弱拍起唱。(教师左手指挥,右手弹旋律)
2、教师:“低声部同学预备。”(同样左手指挥,右手弹旋律)
3、听琴,轻声唱,注意互相倾听。(教师示意两声部合作演唱)
4、两声部合作演唱。
5、比一比谁的声音更自然、动听,想一想歌唱的位置,再用“lü”音来模唱。
6、教师对学生的演唱作出评价,如:合作的很好,体现了少年阳光、朝气、自信的形象等。”
7、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合适的力度演唱。
三、学习歌曲
(一)初听歌曲
教师:“有这样一位阳光自信的少年,他勇敢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烦恼与挫折。他从小失去了母亲,父亲又遭陷害入狱,但是他在女律师的帮助下,以自己的诚实和善良感动了对父亲怀有很深成见的外公,最后使得一家人重新团聚。这个智慧、阳光、勇敢的男孩儿就叫海因切,这个故事来自德国影片《英俊少年》,而影片据说在《小小少年》的歌声中开始的。”(教师播放歌曲《小小少年》)
(二)再听歌曲,找出“的节奏型”
教师:“请同学们再次聆听歌曲,把带有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在教科书上标出来。”
(三)唱曲谱
教师:“请同学们听琴,留意老师的指挥,我们慢速的来唱一遍旋律。”(课件只出示带有高声部曲谱的旋律)(在唱旋律过程中,注意学生音准与节奏,尤其歌曲中“”地方,学生可以数拍唱,唱不准时教师可以教唱)
(四)填歌词,合作唱
1、填词演唱,同学们填词唱前半句,教师唱后半句,第二段交换,注意听琴。(课件出示只带有高声部旋律及歌词)
2、和教师合作填词演唱。
(五)听音乐,完整唱
1、在肯定学生演唱的基础上,继续练唱。
2、请会唱的同学带着其他同学一起演唱。
(六)欣赏电影原版插曲《小小少年》
教师:“海因切是那么勇敢、富有朝气,让我们来听一听他自信的演唱。”
(七)听伴奏,自信唱
1、教师提示:“自信的少年坐姿是怎样的?唱歌的的声音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唱出我们的精神面貌。”
2、知道学生坐姿挺拔,坚定、有力度地演唱歌曲。
(八)唱低声部旋律部分
1、教师提示:“老师在你们的歌声中仿佛看到了那个充满欢乐、自信乐观的小海因切,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首歌曲分几部分?每部分有几个乐句?”
2、教师提炼学生的答案。
3、教师提示:“第三、第四乐句加入和声时,音乐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4、想唱的同学继续跟随音乐演唱。(教师播放音乐,跟随音乐吹起口琴,在出现合唱部分吹奏低声部旋律)
5、学生和着教师的口琴演唱。
(九)二声部合唱
1、练唱合唱部分,教师在钢琴弹奏“la、fa”两个音,左手指挥,右手弹琴。
2、练唱多次,注意平行三度的和声效果,互相倾听,声音要和谐。
(十)领唱、合唱
1、推荐一名学生扮演小海因切,演唱一、二乐句。
2、比一比看看谁的歌声更能打动我们,谁的情绪更加饱满、自信。(教师吹口琴伴奏)
四、课堂延伸---欣赏口哨独奏《小小少年》
教师:“如果说口琴能让你有无尽的遐想,那么口哨伴奏又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呢?”(播放口哨独奏曲《小小少年》)
学生感受口哨音乐带来的不一样的自由与欢乐。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