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小学美术教案六篇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0:09:10
文档

小学美术教案六篇

小学美术教案六篇小学美术教案篇1第一部分独树一帜的中国画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优良传统和部分代表性作品。2、了解宋代以来肖像画的理论精华。3、了解当代人物画的发展。内容结构:文献记载的肖像画理论和创作实践。古代人物画的不同样式举例:历史故事画(如《步辇图》),肖像画中的行乐图(如《幽篁坐啸图》)和标准像。默记默画的典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的人物形象塑造。重点和难点:结合作品讲授古代肖像画理论的深刻认识和价值。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两个学生到讲台演示人物画的常
推荐度:
导读小学美术教案六篇小学美术教案篇1第一部分独树一帜的中国画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优良传统和部分代表性作品。2、了解宋代以来肖像画的理论精华。3、了解当代人物画的发展。内容结构:文献记载的肖像画理论和创作实践。古代人物画的不同样式举例:历史故事画(如《步辇图》),肖像画中的行乐图(如《幽篁坐啸图》)和标准像。默记默画的典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的人物形象塑造。重点和难点:结合作品讲授古代肖像画理论的深刻认识和价值。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两个学生到讲台演示人物画的常


小学美术教案六篇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第一部分 独树一帜的中国画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优良传统和部分代表性作品。

  2、了解宋代以来肖像画的理论精华。

  3、了解当代人物画的发展。

  内容结构:

  文献记载的肖像画理论和创作实践。

  古代人物画的不同样式举例:历史故事画(如《步辇图》),肖像画中的行乐图(如《幽篁坐啸图》)和标准像。

  默记默画的典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的人物形象塑造。

  重点和难点:

  结合作品讲授古代肖像画理论的深刻认识和价值。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两个学生到讲台演示人物画的常用创作手段——面对面写生。揭示今天的课题传神写照——人物画。

  体验过程

  回想刚才的一幕,让学生讨论如果让你来画这位同学,你会如何去表现?

  老师:讲述郭子仪如何明白唐代两位著名画家的水平高低的故事,引出人物画的灵魂——传神写照

  二、鉴赏过程 

  1、通过多媒体,师生共同鉴赏古代人物画作品:(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唐·阎立本《步辇图》历史故事画 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这幅画描写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远道前来迎文成公主入藏的吐蕃使者禄东赞时的情景。李世民坐在宫女们抬着的步辇之上,他穿的是平常的装束,但眉宇间很有神采。禄东赞身穿团花衣,立于一名朱衣执笏引班的之后,神情恭谨而机警。不画背景,以人物身躯的大小标示社会地位的高低贵贱,这是早期人物画所常用的表现手法。

  唐·阎立本《古帝王图卷》历史故事画 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表现的是自汉至隋十三个帝王: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吴大帝孙权、蜀昭烈帝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图卷以每一位帝王及男女侍从为一组,每位帝王的上角都有墨笔楷书庙号、姓名及在位年数等。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全方面进行鉴赏,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特点。)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默画典范 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反映了五代时期人物画创作所达到的成就。它以连环图画形式表现了五个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的情节,以展现夜宴活动的丰富内容,即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画中主要人物有十余人,反复出现于五个情节之中,合共46人次。其中多数是见于记载的真实人物,即韩熙载与他的宾客太常博士陈雍、门生舒雅、紫微朱铣、状元朗粲、和尚德明、教坊副使李家明及其妹、女伎王屋山等。图中成功地表现了韩熙载的形象,不但画出了他的外形特征,而且比较深入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特殊心理状态。韩熙载是南唐政权中比较有政治见识的,但由于他来自北方,言行又不守名检,受到朝廷的猜忌和权臣的排挤,不得不借放

  纵行径以示消沉,以图自保。画中韩熙载有志不得伸,抑郁苦闷的情绪由于夜宴欢乐气氛的反衬而得到深化与加强。画中的其余人物则主要是围绕五个不同的情节,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和人物之间的呼应、联系,表达其精神状态和统一的环境气氛。其中以起首的“听乐”和第四段“清吹”表现得最好。

  (通过鉴赏此幅作品让学生理解古代人物画理论精华,宋苏轼的“得其人之天”,南宋陈郁“写形不难,写心惟难。”)

  鉴赏其它样式的人物画作品:

  行乐图——清·禹之鼎《幽篁坐啸图》

  标准像——明清肖像画(让学生体验不样式人物画作品的各自特点)

  三、拓展练习

  选择不同的画比较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

  第二部分 独树一帜的中国画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__,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准确的审美观。

  2、情感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将教材内容有机地转化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自我感受,自我激励和相互合作中大胆想象,讲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以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重点:赏析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风貌,同时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难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直观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分组合作活动等。

  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山水画挂图布置教室环境,设计多媒体课件。

  2、全班分成八个小组,推选出小组长。

  布置预习:

  1、熟悉课文内容。

  2、收集一些与山水画有关的诗与画。

  教学过程:

  (一) 教师导入 (3-4分钟)

  1、 由学生背诗,强调中国画常把诗与画相结合,尤其是中国山水画更注重这重情景交融的意竟。

  2、切入课题《中国古代山水画》(板书课题)

  (二) 欣赏 (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 (7-8分钟)

  1、电脑平台边放音乐边放映欣赏图片,这些在不同时期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图片都作了简单介绍,让学生的视听觉充分地感受美,欣赏美

  2、屏幕显示图片: 东晋 顾恺之《洛神赋图》

  ——介绍中国山水画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已作为人物画的陪衬出现了。

  3、屏幕显示图片: 隋 展子虔 《游春图》

  ——此画是我国目前发现存世最早的一幅山水卷轴画,展示早期山水画的基本风貌即青绿法,标志山水画已成画科。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4、屏幕显示图片 五代 董源《潇湘图》(水墨代表作)

  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青绿代表作)

  ——比较俩幅作品在技法上的不同,(实物投影仪演示笔法上的几种皴法)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技法娴熟,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把中国的山水画推向了高峰。

  5、屏幕显示图片: 明 戴进《风雨归舟图》 清 石涛《淮扬洁秋图》

  ——结合时代背景,介绍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强调此时山水画已发展成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流。

  6、欣赏小结:归纳板书

  1-魏晋时期 萌芽

  2-隋代时期 

  3-唐宋时期 高峰

  4-元明清时期 主流

  (三)重点欣赏(北宋,南宋,元代的山水画作品)(10-15分钟)

  1、通过 设疑 讨论 解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来完成 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刚才的浏览欣赏相信同学对我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脉络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受,从大家的表情我可以感受到此时你们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很想再进一步去理解山水画的内涵。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欣赏几幅较典型的山水画作品:

  2、电脑平台显示图片:北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

  南宋 马远《寒江独钓图》,

  元代 倪赞《六君子图》。

  3、抢答题:小组讨论抢答

  (1)这三幅画在选材和表现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

  (2)这三幅画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提示意境概念)

  (3)你比较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4、重点欣赏小结: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刚才的回答都很精彩,大家不但能很仔细的观察画面,而且还能深入画的内涵,讲出具有一定水准的主观感受。这段时期的山水画确实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你看从北宋的无我之境到南宋的诗画结合,再到元代的有我之境,意义深远。欣赏这些绘画作品确实让人回味无穷。

  下面就让我们用这种方法来欣赏我们家乡的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作品《富春山居图》。 富

  春山居图局部

  (四)小组比赛 (10-15分钟)

  1、展示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及提示要点。

  2、小组成员根据提示共同欣赏讨论,小组长执笔记录,教师巡堂组织并指导。

  教师总评

  (五)课后总结与反馈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教学设计

  四、教学目标的确立:

  1、背景:丰富学生的阅历,积淀专业修养,提高审美能力。

  2、要点: ①知道中国古代雕塑一般的表现形式。

  ②了解中国古代雕塑发展历程。

  ③对其代表作品欣赏,了解其艺术特点。

  3、教学重难点:古代雕塑呈现形式和重要作品的欣赏。

  五、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探究课题:用多媒体展示乐山大佛的图片,提问

  1、 你知道雕塑的名字吗?说说有关信息。

  2、 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雕塑的材料可以是石头、金属、泥土、木头等。)

  3、 雕塑和绘画相比在外在的形式上有什么不同?(雕塑是有实在体积的形象,我们用手就可以摸得着。)

  (一)雕塑的涵义

  雕塑──雕塑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在实在的三维空间内占据一定的空间位置塑造可视的静态艺术形象的一个艺术门类。作为雕塑作品而言,三维空间的体积是其艺术语言最根本的东西,所以作品本身的凹进、凸现、间隔、断裂、穿透、大小是雕塑作品的目的之一。尽管雕塑也可以实现由三维到二维空间的转换,但是立体空间才是其生命根本之所在。

  (二)雕塑的种类

  下面两件雕塑作品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从表现形式可分为圆雕、浮雕(这里将浮雕和圆雕以概念结合实例的形式让学生理解)

  (三)想一想:

  怎样欣赏雕塑作品?

  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通过感受、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进一步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形象美、材质美、艺术性)

  教师板书: 陵墓雕刻 佛教石窟造像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教学活动1、陵墓雕刻

  陵墓雕刻产生的背景:

  在封建社会里,帝王、贵族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炫耀其显赫声势,而盛行厚葬。在他们的陵墓区里,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制作了大量陵墓雕刻作品。这些雕刻作品代表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最重要的部分。

  欣赏:中国古代雕塑──陵墓雕刻

  欣赏任务:霍去病陵墓雕刻

  教师提出问题:①说 一说:霍去病墓石雕的艺术特点

  ②学生讨论,回顾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作回答。

  形体单纯、古朴,构思独特,气魄雄伟,力量沉厚。作者通过岩石的自然形态,产生联想,某些部位甚至不施一凿一锤,极富艺术创造力。

  教学活动2、中国古代雕塑──石窟造像

  佛教造像产生的原因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段长期割据的时期,人民生活极端困苦,自然地会向往有一个能他们的救星出现统治者也需要一种法宝来证明自己作威作福是理所当然的,使人民甘愿受宰割。佛教就这样出现了。因此当时的统治者都大力推崇佛教,开凿石窟雕造佛像。

  欣赏任务:我国四大石窟简介

  在我国,自魏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开始凿的石窟有15处,其中最著名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以下四个石窟群:

  A 甘肃敦煌石窟 B 甘肃天水城东麦积山石窟

  C 山西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南崖的云冈石窟D 河南洛阳市南郊的龙门石窟

  (四)教师总结

  1、陵墓雕刻产生的社会原因:是帝王贵族为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炫耀其显赫声势,盛行厚葬而产生的。

  2、佛教石窟造像产生的原因:在战乱的年代,人民要寻求得到解脱的精神支柱,统治者要寻求巩固政治的理论根据。佛教恰恰提供了这样包治百病的精神药方。随着佛教的传播,石窟雕刻得以产生。

  3、石窟造像、陵墓雕刻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时代特点:在什么样的特定社会环境里,就有什么样与之相适应的作品的出现。没有游离于时代背景之外的艺术。如陵墓雕刻与佛教造像。

  民族风格:古朴庄重、深沉雄大、气魄宏伟、想象神气、富于审美理想,是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突出的特点。

  六 课后拓展作业(上查阅)

  查阅《秦始皇兵马俑》《断臂维纳斯》的相关资料,试比较它们的艺术特点

小学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感受古今中外的罐和壶的造型特点,了解有关器皿的文化,掌握简单制陶的技法。

  (2)学会用多种形式和手法进行创作、表现出罐和壶。

  (3通过欣赏各种罐和壶,体会其中的美学内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能领略罐和壶的艺术美感,用多种形式表现罐和壶。

  教学难点:能运用多种艺术的手段,表现出不同形式的罐和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女娲补天》的一段动画,收集古今中外的罐和壶的图片和介绍资料制成课件,一个陶罐和一个瓷壶。

  学生准备:绘画用具,课前关于罐和壶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思路:

  (1)动画导入:

  从《女娲补天》的动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泥土是生命之本,伴随人类文明使用至今,人们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发明了用黏土制陶的方法,制作了许多造型各异的器皿。

  (2)欣赏:

  A、从古至今在造型、纹样上有代表性的罐和壶图片。

  B、国外从古至今有代表性的罐和壶图片。

  C、艺术大师的作品以及现代的一些奇特造型的罐和壶。

  (3)说感受

  A、现代的罐和壶与古代的罐和壶有了哪些区别?你喜欢现代的罐和壶,还是喜欢古代的罐和壶?

  B、你见到了哪些材质的罐和壶?

  C、你喜欢古代罐和壶上的纹样吗?你知道上面的纹样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4)创作练习

  用所带来的绘画用具创作、表现,画一画自己喜欢的罐和壶。

  作业展示:创设情境,举办一个“罐和壶的创意空间站”,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让学生评选出最受欢迎的10项设计。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古今中外的罐和壶的图片、陶泥、制陶的简单工具(泥土、垫纸板、水罐、抹布)。制作好的作品若干。

  学生准备:绘画用具、课前关于罐和壶的资料。

  教学思路:

  1、看陶

  A、欣赏艺术大量作品及古今中外的罐和壶的图片。

  B、欣赏制作好的陶罐和陶壶的作品。

小学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运用所学知识,装饰美化节日的教室

  2: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到美的真正魅力来自于自己的亲手创造。

  重点难点:

  重点:发挥各自的特长,团结合作

  难点:制作,把握整体效果

  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绘画工具和手工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整体规划

  1: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元旦就快到来了,大家有什么美好的心愿和祝福呢?(学生讨论)

  2:怎样来美化我们的教室呢?老师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让学生各抒己见,并引导学生讨论怎么样才能更完美的效果,看谁的主意好)

  我们学了美术字,可在黑板上写上漂亮的节日标语,我们学过剪纸,窗户上可贴上美丽的`窗花,我们学过彩练、纸花,可在教室中间向四周拉彩练,挂上好看的纸花,有书法和美术特长的同学可在教室贴上自己的大作。。

  3:谁来完成每一项工作呢?看哪些同学自告奋勇地上?

  (提醒学生根据自己特长,可制作,也可以组为单位。注意不要冷落任何一个学生。)

  二:提出要求,大胆创作

  1:分组拿出一个美化和计划,把具体任务和内容落实到每一个人,再分头创作。

  2:在创作和制作过程中,有分工又要有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把握整体效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学生分头行动,播放欢快的音乐,制作气氛。

  4:教师参与到各个小组的制作中,与学生同乐,并适时提出一些问题,肯定和鼓励学生。

  三:观摩,分享成功喜悦

  共同观摩大家的劳动成果,一起来说说各自的特色,教师引导学生评议、肯定和鼓励。然后教师点评。

  同学们,今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美化了教室,创造了美。美的生活、美的世界哪里来?靠的就是我们的知识,我们的双手!让我们一起来把生活装点得更加绚丽多彩!

小学美术教案 篇4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认识民族纹样的内容美,感受民族纹样的样式美

  2、画画自己喜欢的民族纹样,能在平面图形设计中选择喜欢的民族纹样来装饰

  3、尊重民族文化,感受民族纹样的艺术魅力,发现并创造生活美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受民族纹样的造型美和形式美,把自己喜欢的民族纹样装饰在平面图形中

  2、难点:能把喜欢的民族纹样运用于平面设计,体现出较好的色彩搭配和构成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搜集具有民族纹样的物品,彩笔、画纸 (教师)有民族纹样的相关物品,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设计:

  1、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普通花布和有民族纹样的花布(最好是实物)。

  比一比,两块花布的纹样有什么不同?

  小结:民族纹样的花布更别致,这些民族纹样在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学习《生活中的民族纹样》

  2、了解民族纹样的运用

  (1)出示:民族风的服饰、鞋、包。

  体会:民族纹样使服饰、鞋、包更漂亮

  (2)出示:名族风的家居布艺

  体会:民族纹样使布艺更美丽、环境更舒适

  4、认识民族纹样

  (1) 美在变化与统一

  ① 出示:白族刺绣小围兜

  猜一猜:这个小围兜为谁设计?美在哪里?

  口水兜上有什么纹样?

  纹样是怎么构成的?

  小结:图案中有动物纹样和植物纹样,对称的构成方式,色彩丰富 ② 出示:彝族刺绣肚兜

  看一看:肚兜上的图案美在哪儿?

  肚兜上有什么纹样?

  花纹是怎样构成的?

  选用哪些颜色搭配的?有什么寓意?

  小结:直立对称的构成方式。中间是人物纹样和花草纹样;周围是连续花草纹。 它主要有三种颜色:红色表达热情、豪放;黑色表达严肃、尊贵;黄色表达和平、亲切。

  (2) 美在对称与平衡

  出示:白族扎染方巾

  想一想:在抽象的图案中你看出了哪些纹样?

  这个图案花纹是怎样构成的?

  用什么颜色搭配的?

小学美术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泥工课可以是学生更加接近大自然。雕泥板在泥工课中属于浮雕。通过雕泥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增强立体意识,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有助于以后泥工课的开展和深入。

  本课的内容包涵了欣赏与创作。通过欣赏,学生可以广泛地接触艺术家们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与兴趣。

  二、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范画,了解作品的作用,尝试利用刀刻或用泥皮、泥条来做自由制作、装饰和表现,根据自己的兴趣制作出形态各异的作品,发挥潜能。并通过展示、相互交流、收藏等形式,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大胆利用工具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作品的立意与创作要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四、教学准备:

  师:范作、泥板、刻刀等。

  生:泥、刻刀以及自选的一些工具。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步了解浮雕艺术。

  1、拿出已经做好的干透的你班拓印。

  2、学生尝试拓印并了解(活字印刷术)及浮雕的概念。

  3、说说你见过哪些类似的艺术作品。

  二、欣赏范图,感受不同时代、地域的作品。

  1、浮雕艺术的作用:美化生活,演绎历史、陶冶情操、收藏等。

  2、浮雕艺术的材质:多为泥石或木。

  3、浮雕艺术的形式:不拘泥于外形,可以是多种多样。

  4、浮雕艺术的内容:多样化,动物、花鸟、人物、历史故事以及抽象图形。

  5、存在的形式:单幅或成组。

  三、讨论探索。

  1、选择学生图片资料展示,并请学生表述。

  2、教师展示实物及图片,供学生欣赏。

  3、以小组为单位,跺脚度地讲述某一幅作品。

  四、勾勒草图。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勾勒草图。

  2、教师巡回指导。3、立意要新,有独特个性,并要主义形式美感。

  六、动手制作。

  七、教师

  第二课时

  一、欣赏小组作业。

  将每个小组的草图展示。请创作者讲述设计意图。

  二、讨论和研究。

  1、通过互评可以对创作草图做适当调整。

  2、研究用何种方法进行制作。

  三、学生尝试制作。

  (1)、用泥皮、泥条粘贴的方法做浮雕装饰。

  (2)用刀刻的方法来绘制。参照范图用半圆雕和浮雕结合的方法。

  四、展示交流。

  1、相互交流。

  2、教师。

  3、可以选择部分作品涂釉烧制。

  五、教师。

  (1)侧重于学生作品的新颖、独创性。

  (2)可以摆放在房间内装饰。

  六、教后记:

小学美术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报头题饰和尾花设计”是搞好黑板报、美化环境的好帮手,好的“报头题饰和尾花设计”犹如一束小花,给__和版面带来阵阵清香。一般来说,报头、题饰是墙报、黑板报等文字块面标题和装饰图案的组合;尾花是一种简洁小型的装饰纹样,一般点缀在__结尾的空白处。本课是上两节内容的延续,都属于平面设计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知识教学的连贯性,要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内容组织教学。

  (二)教学目标

  ①了解和认识“报头题饰和尾花设计”在板报中的作用。

  ②掌握报头、题饰和尾花的基本设计方法。

  ③利用所学过的设计知识选择材料进行设计和装饰。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有关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材料:如彩色水笔、水粉或水彩颜料。

  (二)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上节课的板报知识,引入课题。

  ●赏析:中外优秀作品,通过分析、比较,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

  ●讨论:尊重学生个人观点,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言论和独到见解。

  ●表现:一__或几__,结合设计一个“报头题饰和尾花”。

  ●展示:结合知识点进行多种形式的,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作业过程:采用“补充式”学习形式,注重课前材料的准备,作业过程。

  ●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的板报设计知识,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一次自办小报比赛或积极参加校园小报活动。

  三、学习建议:

  ●是否在课前准备了充分的材料。

  ●是否形象设计得简洁、别致、有创意,起到突出板报主题的作用。

  ●是否有集体合作。

文档

小学美术教案六篇

小学美术教案六篇小学美术教案篇1第一部分独树一帜的中国画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优良传统和部分代表性作品。2、了解宋代以来肖像画的理论精华。3、了解当代人物画的发展。内容结构:文献记载的肖像画理论和创作实践。古代人物画的不同样式举例:历史故事画(如《步辇图》),肖像画中的行乐图(如《幽篁坐啸图》)和标准像。默记默画的典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的人物形象塑造。重点和难点:结合作品讲授古代肖像画理论的深刻认识和价值。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两个学生到讲台演示人物画的常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