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高强度间歇训练的功效和应用特点。(20 分)
答: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功效及应用特点:
高强性间歇训练法是发展糖酵解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磷酸盐与糖酵解供能混合代谢系统的供能能力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可有效的提高运动员在磷酸盐与糖酵解供能系统条件下的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以及糖酵解供能状态下技、战术运用的规范性、稳定性和熟练性。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短(40 秒之内) ;速度力量的负荷强度较大,心率负荷指标多在每分 190 次左右,间歇时间极不充分,以心率降至 120 以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评定依据;练习内容多为单个技术或组合技术;练习的动作结构基本稳定:能量代谢系统主要启用磷酸原系统以及乳酸能系统。
2、简述运动负荷的含义及其计量方法。(20 分)
答:运动负荷是指在运动训练活动中,各种练习施加于运动员机体生理的和心理的训练刺激。
运动负荷由负荷量和负荷强度所构成负欲量是指负荷对于机体刺激量的大小,负荷强度是负荷对于机体刺激的深度。
1、反映负荷强度的指标有训练学指标和生物学指标。
训练学指标举例,在体能主泉类项目竞速类项目,以抓举为,比赛竞技强度为 158 公斤,设定训练负荷强度为 130 公斤,那么他的训练负荷强度系数为 130公斤÷158 公斤=82.3%。那么这 82.3%就是这节课的训练强度.
生物学指贷有心率、尿蛋白、血乳酸等。
2、反映负荷量的指标也分为训练学指标和生物学指标。
其训练学指标有练习时间、练习次数、位移时间和负荷重量、如体能主导类中长跑项目,它的训练负荷量指标是跑步练习的公里数或特定段落的练习次数。技能主导类的运动项目则可计量不同类型练习的次数。
3、简述运动技术和战术的区别和联系(20 分)
答:区别
1、概念不同
运动技术是指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
战术能力是指运动员(队) 掌握和运用战术的能力,是运动员(队)整体竞技
能力水平的重要构成部分。
2、训练方法不同
技术训练常用方法有直观法与语言法、想象法与表象法完整法与分解法、减难法与加难法,想象训练法。战术训练法有直观法与语言法、想象法与表象法。虚拟现实训练法、程序训练法、模拟训练法、实战法。
3、基本要求不同
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有 9 个,包括
(1)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系
(2)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
(3)处理好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
(4)处理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
(5)处理好合理的内部机制与正确的外部形态的关系;
(6)抓好技术风格的培养
(7)处理好"学习"因素与训练'因素的关系
(8)改善动作基本结构,提高技术组合水平
(9)重视运动技术创新
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有 6 个,为
(1)把握项目制胜规律
(2)培养战术意识
(3)培养战术运用能力
(4) 处理好个人战术行为与集体越术配合的关系
(5)重视战术组合
(6)加强战术创新研究
4、影响因素不同
技术训练的影响的因素有主体因素和客体因素。
战术能力的影响因素有军事学和谋略学因素、心理学和思维学科因素、形态学与体能、技能因素。联系:技术和战术都是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为提高竞技能力,从而取得就是的运动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
4、论述选材,训练和比赛的关系(30 分)
答: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的开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
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起始性工作。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比赛即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按统- -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队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比赛是训练的杠杆,只有通过比赛,运动训练的成果才能得到社会的公认。选材、训练和比赛都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的选材挑选出了具有优越的先天性遗传竞技能力的可造之材,还必须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的训练才能有效的发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并使得运动员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现,选材为成功的训练准备了重要的前提条件,但如果没有科学的训练,没有通过比赛表现出来,再好的素材也不能成为优秀的选手,如果通过训练获得的竞技能力没有通过比赛表现出来,那么也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
成果的参加比赛是运动员训练的最终目的。运动训练内容和安排应该力求符合各个运动项目的特点和竞赛规则的要求,最终求得在比赛中充分的表现出已经具备的竞技能力。同时运动竞赛的特定条件和气氛,为创造高水平运动成绩提供了平时训练中难以具备的良好条件,而运动成绩也只有在专门组织的比赛中表现出来,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
5、论述教练员选择训练内容的主要依据。(30 分)
答:言之有理即可
1、确定训练目标,围绕目标确定训练内容
2、状态诊断,判断运动员的状态拿
3、9 大原则,与之密切相关的竞技需要原则、适宜负荷原则、适时恢复原
则、区别对待原则等
4、训练时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手段
5、具体训练怎么安排的,训练计划
6、假设 2020,7 年月 1 日将举行全国大学生锦标赛,你作为主教练
将带领运动员参赛,请结合自己的专项,制定一份准备此次比赛的周
期训练计划并分析该计划的主要特点。(30 分)
结合专项制定即可
答:运动训练过程的阶段性特征,是通过许多连绵不断的大小周期循环往复而表现出来的,包括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消失三个阶段的一个完整训练过程,称为一个训练的大周期。
(一)准备时期的训练计划:
(1)训练任务 和时间:基本任务就是要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并培养和促进
竞技状态的形成。时间:1、5~2 个月。
(2)训练方法、手段和负荷特点:准备时期的素质训练,以持续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为主,这两种训练方法的特点是负荷的量较大,强度相对较小。准备时期的技、战术训练,均以分解主为主,
(二)比赛时期的训练计划:
(1)训练任务和时间:训练任务包括发展运动员的专项竞技能力和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表现自已已具有的竞技能力这样两个方面。时间:不少于 1 个半月。
(2)训练方法、 手段和负荷特点:比赛时期训练发展体能主要采用重复法,发
展技能主要采用完整法,并较多地采用比赛法,、比赛时期负荷强度大而负荷的
量较小,从计划的安排上要注意做到:1、安排好负荷的节奏 2、技术、战术的
掌握达到高度熟练和自动化 3、通 过适当的热身赛和其他适应性比赛 4 采取各
种措施激励运动员的进取动机
(一)恢复时期的 训练计划:
(1)训练任务 和时间:训练任务:(1) 通过负荷内容、量度、组织形式及训练环境的改变,达到从心理上和生理上消除疲劳的目似上(2)是认真总结全年训练经验与教训,并制定下一-年度的训练计划,时间:单周(1~1、5 个月)
双周(2~3 周)
(2)训练方法、 手段和负荷特点:为了达到恢复的目的,在恢复时期宜以游戏、
变换法为主进行训练。手段分为自然恢复和积极恢复。负荷应降低练习强度,保持一定的量。在训练中多采用蛙众训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