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名称:_________图书管理系统_______
设计环境:_________windowsXP 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吕林、徐康_______ _
专业班级:___________计算机0603班_________
姓 名:曾小忠_、毛彬、张亮、张荣鹏、王思扬
设计日期: 2009年 5 月19日至 2009年6 月 1 日
设计报告日期: 2009 年 5 月 27 日
目 录
一、背 景 4
1.1摘要: 4
二、需求分析 5
2.1图书管理系统的开题分析: 5
2.2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完成功能主要有: 5
2.3关系模式: 5
三、概念结构设计 6
3.1图书管理系统流程图: 6
3.2 E-R图: 7
3.3数据字典: 9
3.4数据表的实现: 10
四、物理结构设计 11
4.1根据数据表设计应用程序: 11
五、软件功能实现 12
5.1具体操作界面: 12
六、课程设计总结 13
6.1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13
6.2呜谢: 13
七、参考文献: 14
背 景
1.1摘要: 随着图书馆规模的不断扩大,图书数量也相应的增加,有关图书的各种信息量也成倍增加,面对着庞大的信息量,传统的人工方式管理会导致图书馆管理上的混乱,人力与物力过多浪费,图书馆管理费用的增加,从而使图书馆的负担过重,影响整个图书馆的运作和控制管理,因此,必须制定一套合理、有效,规范和实用的图书管理系统,对图书资料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
另一方面,IT产业和Internet获得了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已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引起信息管理的,实现了信息的自动化处理,提高了处理的及时性和正确性。
关键词:图书管理、系统
我们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是:图书管理系统。
本组成员是:曾小忠、毛彬、张荣鹏、王思扬、张亮。当我们想到课程设计的题目的时候,就开始分配了任务:首先3个人一起构思,设计系统的需求关系,具体细节由毛彬同学负责。本课程设计中涉及到的具体E-R图由张亮同学负责。由E-R转化成数据表的具体工作由张荣鹏同学具体构思。最后一起设计具体的应用程序,以上是我们小组具体任务安排。下面就是我们的具体实践过程安排。
周一:系统的需求分析、功能分析
周二:数据库设计-------概念设计(E-R图的设计)、数据字典等
周三:数据库设计-------逻辑设计(表及视图的设计)
周四:数据库设计-------物理设计
周五:软件功能设计与实现
需求分析
2.1图书管理系统的开题分析:
图书馆有图书管理员若干名,他们负责已购图书的编目和借还工作,每名图书管理员的信息包括账号和密码。
读者可在阅览室读书,也可以通过图书流通室借还书,读者的信息包括读者ID,姓名,借书数目,班级,专业。系统为不同读者生成不同读者ID。
每部书在系统中对应唯一的一条图书在版编目数据,书目的基本信息包括书号,书名,作者,出版商,以及本资料室拥有该书的册数,不同书目的书号不相同。
图书馆对于同一书目的图书可拥有多册,图书信息包括图书ID,书号,当前状态。每一本书在系统中被赋予唯一的图书ID。
一名读者最多只能借5本图书,且每本图书最多只能借一个月。读者借书是需由图书管理员登记读者ID,所借图书ID,借阅时间和应还时间,读者还书时图书管理员在对应的借书信息中记录归还时间。
当书目的可借图书的数量为零时,读者可以对其进行预约登记,即记录读者ID,需要借阅的图书书号,预约时间
2.2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完成功能主要有:
1. 读者基本信息的输入,包括借书证编号、读者姓名、班级、专业。
2.读者基本信息的查询、修改,包括读者借书证编号、读者姓名、班级、专业等。
3.书籍类别标准的制定、类别信息的输入,包括类别编号、类别名称。
4.书籍类别信息的查询、修改,包括类别编号、类别名称。
5.书籍库存信息的输入,包括书号、书名、著者、出版社、出版日期、登记日期。
6.书籍库存信息的查询,修改,包括书籍编号、书籍名称、等。
7.借书信息的输入,包括读者借书证编号、书籍编号、借书日期。
8.借书信息的查询、修改,包括借书证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等。
9.还书信息的输入,包括借书证编号、书籍编号、还书日期。
10.还书信息的查询和修改,包括还书读者借书证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还书日期等。
11.查询,删除,包括读者借书证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等
2.3关系模式:
(一)管理员(账号,密码)
(二)读者(借书证编号,读者姓名,专业,班级,借书数目)
(三)书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著者,出版社名称,标注)
(四)借阅(借书证编号,书籍编号,书名,读者借书时间)
(五)还书(借书证编号,书籍编号,书名,读者还书时间)
(注:关系模式四和五,在数据表设计中将合并成一张表实现)
概念结构设计
3.1图书管理系统流程图:
3.2 E-R图:
根据1)所要实现的功能设计,可能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逻辑结构功能。
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划分的实体有:书籍信息实体、读者信息实体、借还记录信息实体,管理员实体。用E-R图一一描述这些实体(其中矩形代表实体,椭圆代表属性,菱形代表联系)。
3.2.1管理员信息实体E-R图:
图3-1:
图3-1 管理员信息实体E-R图
3.2.2读者信息实体E-R图:
图3-2:
图3-2 读者信息实体E-R图
3.2.3书籍信息实体:
图3-3 :
图3-3书籍信息实体E-R图
3.2.4借还信息实体E-R图:
图3-4:
图3-4借还信息实体E-R图
3.2.5总的E-R图:
图3-5:
图3-5 图书管理系统E-R图
3.3数据字典:
3.3.1表3-1 PASSWord 管理员信息表:
表中列名 | 数据类型 | 可否为空 | 说明 |
UserName | varchar | not null(主键) | 用户名 |
PW | Varchar | not null | 用户密码 |
表中列名 | 数据类型 | 可否为空 | 说明 |
学号 | varchar | not null(主键) | 读者借书证号 |
姓名 | varchar | not null | 读者姓名 |
班级 | varchar | not null | 读者班级 |
专业 | varchar | null | 读者专业 |
借书量 | datetime | null | 借书数量 |
表中列名 | 数据类型 | 可否为空 | 说明 |
书号 | Varchar | Not null(主键) | 书籍编号 |
书名 | Varchar | Not null | 书籍名称 |
著者 | Varchar | Not null | 书籍作者 |
出版社 | Varchar | Null | 出版社名称 |
标注 | Varchar | Not Null | 是否被借出 |
表中列名 | 数据类型 | 可否为空 | 说明 |
书号 | Varchar | Not null(外主键) | 书籍编号 |
学号 | Varchar | Not null(外主键) | 读者借书证号 |
书名 | Varchar | Not null | 书籍名称 |
借阅日期 | Varcha | Not null | 借书日期 |
应还日期 | Varcha | Not null | 应还日期 |
由E-R图设计具体的数据表如下图:
3.4.1数据表3-1管理员信息表: 3.4.2数据表3-2读者信息表:
3.4.3数据表3-3图书基本情况表(BOOK):
3.4.4数据表3-4借还基本情况表(STUDBR):
物理结构设计
4.1根据数据表设计应用程序:
4.1.1登 录 界 面(Login):
4.1.2主 界 面(MainFrm):
添 加 用 户(AddUser): 修 改 密 码(ModifyPW):
软件功能实现
5.1具体操作界面:
5.1.1借 书(Borrow): 还 书(Return):
5.1.2编辑学生信息界面(EditStud): 编辑图书信息界面(EditBook):
5.1.3编辑借/还书档案界面(EidtStudBR):
课程设计总结
6.1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在期末课程设计中,我们所选择的是设计一个图书管理系统,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尝试与创新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挑战的过程,毕竟以前没有作过,缺少经验。现在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图书管理系统,这本身就是一个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所以大家都很兴奋,不同程度的投入了很高的热情与努力。虽然有的同学没能帮上忙,但也在默默的给我们加油。在具体的设计与实施中,我们看到并感受到了一个管理系统从无到有的过程,对具体的设计步骤、思路、方法、技巧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感受深刻。
在设计中我们基本能按照规范的方法和步骤进行,首先对现有的系统进行调查,并查阅有关资料,最后确定设计方案,然后设计并制作,实施过程中我们深刻的认识到认真执行管理系统软件标准的重要性,我们由于对管理系统软件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不太了解,缺少行为操作准则,所以在设计中手法比较生硬,主与次也没能很好把握住,这些方面通过这次我们都要加强了解。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们被分配以小组为单位去完成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制作,所以小组内的分工和相互协调很重要,大家可以在分工中扬长避短,个及所长,这样可以很好的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并有效的缩短开发时间,但我们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缺乏人员管理与沟通,导致人力资源浪费,可以说是不足之处,且迫切的需要思考和改进,这一点必须指明。这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将会非常重要。
6.2呜谢:
感谢本组同学王振、李志同学在本次课程设计过程中给我提供的资料帮助,以及在设计E-R图时的一些细节问题的帮组。在本次课程设计当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指导老师巢老师在给我们班每一小组都具体的指导,当她了解到我们其他知识没学好时,又给我们补其他课的知识。确实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所以我只想对老师说声:“辛苦了!”感谢巢老师给我们小组的指导。
参考文献:
[1]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http://www.csdn.net
[3]陈润.数据库设计与实例开发[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4]http://www.5jia1.com/uchome/megaapp.php?menu=assn&ac=blog&id=1081270&gid=165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