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3年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分析题期末考试必备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0:06:25
文档

2013年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分析题期末考试必备

2013年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分析题期末考试必一、材料一: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胜利者抢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在将来交付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被人们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法国)维克多·雨果材料二:从前我们只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的那样惨,条约又订的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吴玉章的回忆文章(1)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指哪两个国家?文中的“
推荐度:
导读2013年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分析题期末考试必一、材料一: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胜利者抢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在将来交付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被人们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法国)维克多·雨果材料二:从前我们只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的那样惨,条约又订的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吴玉章的回忆文章(1)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指哪两个国家?文中的“
2013年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分析题期末考试必

一、材料一: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胜利者抢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在将来交付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被人们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法国)维克多·雨果

材料二:从前我们只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的那样惨,条约又订的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吴玉章的回忆文章

(1)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指哪两个国家?文中的“夏宫”指的是哪里?(3分)

答、英国、法国    圆明园

(2)材料二中“订的那样苛刻”的条约指什么?这一条约对我国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答、《马关条约》,它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殖民掠夺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的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使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3)从上述材料的史实中我们要吸取怎样的教训?(2分)

答、落后就要挨打(或我们要刻苦学习、振兴中华等其他类似内容)

二、“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 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美)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使》

(1)文中提到的“伙伴”和“果园的主人”究竟是指谁?“果子”指什么?(3分)

答、“伙伴”指英法侵略者,“果园的主人”指中国清。“果子”指列强从清手中非法夺取的各项侵略权益。

(2)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史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分)

答、第二次鸦片战争

(3)当“伙伴”与“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美国公使出来调停时,你认为他会维护“果园主人”的利益吗?为什么?(5分)

答、美国不会维护清的利益,他只会以调停为名,要求清妥协退让,满足英法的侵略要求。因为美国是英法的帮凶,他也想在中国夺取侵略权益。(5分)

三、“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全球通史》

(1)你认为材料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答、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2)    对文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有哪些?请列举出来。

答、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痛打“洋队”;左宗棠抗击沙俄收复的斗争;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等清军将领抗击日军斗争。

(3)针对中国19世纪这种“入侵和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请说说看。

答、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富于反抗精神;落后就要挨打。

四、美国著名进步作家——马克• 吐温对近代历史上发生在中国的斗争极为关却,1900年8月12日,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现在全中国都站起来了,我的同情完全在中国人民方面。欧洲的匪徒们曾经欺凌他们多年,我希望他们能把外国人都轰走,永远不让他们再回去。”

(1)“现在全中国都站起来了”指什么事情?(4分)

答、义和团运动。

(2)在近代历史上,“欧洲的匪徒们”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手段开始对中国的欺凌?

答、1840年,通过非正义的侵略战争——鸦片战争。

五、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独秀文存》

请问:⑴此文首先发表在什么刊物上?当时中国文化界兴起了什么运动?(2分)

答、《新青年》或《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

⑵“德”、“赛”两先生实际指什么?此口号是谁最先提出的?(2分)

答、是指民主与科学;陈独秀

⑶此运动在前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8分)

答、提倡民主,反对;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发起冲击。

六、材料一:本日(6月5日)因北京学生被捕消息传沪,晨间学生结团出发,先在南市要求商号罢闭,……于是俄倾之间南市一律罢闭……(10日)有火车、轮船机工及钱业大司均罢工之事,人心大慌。——摘自《上海交行1919年6月5日、10日电函》

材料二:曹、陆、章已令准免职,津埠本日开市,北京学界刻已筹议上课……沪市各界希悉力劝解。——摘自《内务部1919年6月11日致沪市务界电》

1以上材料所反映的情况发生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中?(2分)

答、五四运动

②材料一的史实说明了该运动的发展到了哪一阶段,这一阶段的新特点是什么?(5分)

答、第二阶段,工人阶级成为斗争主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

2材料二中的“曹、章、陆已令准免职”说明了什么?(2分)

答、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七、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若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材料二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革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 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发’指大平军、‘捻’指捻军军),可以勤远略(抵抗外国侵略)。”    ———曾国藩

(1)你知道材料表述的是什么运动吗?这场运动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洋务运动,为了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强兵富国,以维护清朝的统治。

(2)请列举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工业及民用工业各二个。(4分)

答、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写出其中二个即可)

(3)场运动的目的有没有达到?请你举例说明此结果。(3分)

答、没有(1分),洋务运动之后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再次失败,所以洋务运动没有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2分)

八、材料一  鸦片烟,真狡狯……这是西洋要将中国害。女子变妖怪,男子变痴呆。未老身先死,已死身不埋。   ——摘自《中国历史》 华东师大版

 材料二  1840年爆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摘自《中国历史》 华东师大版

1、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是什么时候?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走私鸦片? 

答、19世纪上半期。清朝的闭关和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顽强抵制了英国工业产品的倾销;而鸦片走私却可以牟取暴利,于是英国商人便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2、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清有何举动? 

答、鸦片输入危害巨大。派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并在虎门销烟

3、概括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重要原因。这是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 

答、中国武器落后,英国“船坚炮利”。不是。因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治、综合国力落后(或以清为代表的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先进的资本主义)

九、材料一:“以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茧国家,直到消灭阶级差别”;“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剥削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可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

                                     ——一大通过的《中国党第一个纲领》

材料二: (一)消除内乱,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二大通过的《中国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材料一中,一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什么?(4分)

答、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主义;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

(2)材料二同材料一比,党在当时的对象和目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答、现阶段是民主,党的任务是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

十、    材料1:“师夷长技以自强”

    材料2:“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3:“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平均地权”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三个政治派别的主张。答、洋务派  维新派  资产阶级派

(2)请列出三个政治派别的代表各一位        答、李鸿章  康有为  孙中山

十一、材料一:窃闻与日本议和,有割奉天沿边及一省,补兵饷二万万两及通商苏、杭,听机器洋货流行内地,免其厘税等款,此外尚有缴械、献俘、迁民之说。阅《上海新报》,天下震动,闻举国延诤,都人惶骇。又闻臣民不敢奉诏,思戴本朝。人心之固,斯诚列祖列宗及我皇上深仁厚泽,涵濡煦覆,数百年而得此。

    材料二:不变法而割祖宗之疆土,驯至于亡,与变法而光宗庙之威灵,可以太强,孰轻孰重,孰得孰失,必能辨之者。不揣狂愚,窃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变之之法,富国为先。……——均摘自康有为等《公车上书》

    (1)材料一中,“与日本议和”是指什么历史史实? 答、签订《马关条约》

    (2)依据材料二指出挽救民族危亡的办法是什么?  答、变法图强

    (3)这次“上书”的结果和影响如何?

答、结果失败,但却轰动了全国,揭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十二、1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清忙于庆祝活动。14年—15年,外敌入侵,清军在战争中惨败。针对此事,有人在北京城门上写了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10分) 

(1)“三军败绩”指的是中国在哪次战争中失败?答、甲午中日战争

(2)“割地求和”指的是清签订什么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答应割让了中国哪些地方给日本?该条约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答、《马关条约》;(2分)割让辽东半岛、、澎湖列岛给日本;(2分)

《马关条约》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殖民掠夺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的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使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历史诊断(8分)

下面是有关辛亥的一段文字,请找出4处错误并改正。

1911年10月10日,党人在湖北宜昌发动。取得胜利后,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就有十几省宣布脱离清。12月,宣布的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大总统。第二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1912年为旧历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叫做“辛亥”。

错误:                             改正:                               

错误:                             改正:                               

错误:                             改正:                               

错误:                             改正:                               

答、宜昌——武昌;大总统——临时大总统;人民共和国——;1912年——1911年

中国党成立的历史条件和意义是什么?

答:(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党成立的思想基础。

  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是党成立的阶级基础。

  各地党早期组织的建立是党成立的干部和组织条件。

  国际的帮助是党成立的外部条件。

  (2)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林则徐上书道光帝指出: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材料二】“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①材料一指出鸦片的输入给中国造成了哪些危害?

 

 ②材料二表明了林则徐决心做什么?

 

 ③根据以上材料,你觉得林则徐是一位怎样的历史人物?     

2.阅读下列材料: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抢掠,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从他们的行为看,胜利者也可能是强盗。”

①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场战争里? 

 

②材料中的“两个强盗”分别是什么国家?

 

 

③在准备整修圆明园的时候,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要把他改造成为现代化的休闲娱乐公园,一种认为还是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来保持圆明园的残园断壁。你同意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3.阅读下列日本首相和李鸿章的一段对话:

    李鸿章              伊藤博文

伊藤:停战多日,期限甚促,和款应从速定夺,我已备有改订条款节略……中堂(指李鸿章)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

李鸿章:难道不准分辨?

伊藤:只管辩论,但不能减少。

李鸿章:既知我国为难情形,则所求者,必量我力所为。

伊藤:日限既促,故将我所能做到者,直言无隐,以免多方辩论。

回答:

(1)指出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对话的时间和地点。

 

(2)伊藤博文谈话时咄咄逼人的原因是什么?

  

(3)结果签订了什么条约?它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4.“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①谭嗣同参加的“戊戌变法”在历史上另有一个名称是什么?

 ②除了谭嗣同之外,再举出发动这场变法的另两位主要领导人。(4分)

 

③变法为什么会遭到失败?(2分)

 

④上述诗句反映了谭嗣同为改革而勇于牺牲的精神。你觉得他的牺牲值得吗?请说出你的理由。(4分)

5.[材料1] 1905年,孙中山从欧洲抵达日本,为集中力量,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等团体的成员,于8月在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材料2]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称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的指导思想。

回答:

(1)孙中山联合各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什么?

 

 

(3)根据材料说明辛亥的性质是什么?

6.“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1)这是哪次运动中发出的豪言壮语?

 

(2)这次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3)材料中中国的土地“不可以断送”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4)这次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5)材料表现了什么精神?

7.“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颜。”

 ①上段材料出自何人之手? 

 

 ②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③举两例说明红军长征所遇到的困难。

 

 

 

 ④红军长征中,两次会师的地点在哪里?

 

 

 ⑤我们应该学习红军的什么精神?

 

文档

2013年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分析题期末考试必备

2013年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分析题期末考试必一、材料一: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胜利者抢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在将来交付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被人们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法国)维克多·雨果材料二:从前我们只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的那样惨,条约又订的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吴玉章的回忆文章(1)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指哪两个国家?文中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