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鉴定申请评审书
课题名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三生
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合与渗透研究》
课题立项
批文号: 云教电【2009】15号
课题研究单位:新华乡中心小学
****** ***
结题与鉴定形式: 通讯结题
填表日期: 2012年3月31日
云南省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
一、研究人员及成果情况(以下由课题负责人填写) | |||||||||||||||
课题名称 |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三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合与渗透研究》 | ||||||||||||||
研究起止时间 | 2009年10月——2010年10月 | ||||||||||||||
结题日期 | 2012年3月 | 结题或 鉴定方式 | 通讯结题 | ||||||||||||
组织结题 鉴定单位 | 云南省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省电教馆) | ||||||||||||||
主要研究 人员姓名 | 单 位 | 学 历 | 职务和职称 | 课题研究中所承的工作及主要贡献 | |||||||||||
胡广扬 | 新华乡中心学校 | 大专 | 校长、小高 | 统筹规划,领导实施 | |||||||||||
王新善 | 新华乡中心学校 | 大专 | 副支书、小高 | 领导实施 | |||||||||||
张定荣 | 新华乡中心学校 | 本科 | 小一 | 课题申报 | |||||||||||
周永正 | 新华乡中心小学 | 本科 | 校长、小一 | 具体实施课题研究 | |||||||||||
尹兴礼 | 新华乡中心小学 | 大专 | 主任、小一 | 收集整理资料 | |||||||||||
提交鉴定 的课题成果 主件、附件目录 (可另附文稿) | 主件: 成果论著《“三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渗透初探》 附件: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 《三生教育之我见》 | ||||||||||||||
二、研究课题自我鉴定:主要从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目标的达成(因果关系)对照教育科研的“科学性、规范性”,以及研究的“难易程度”和“应用价值”及“创新性”等方面进行 | |||||||||||||||
2010年4月7日,我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三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合与渗透研究》顺利开题。两年多来,在新华乡中心学校的领导下,新华中心小学的全体语文教师具体实施了课题的研究任务,通过开题培训,参与者明确了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以及所依托的研究方法。课题组成员均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充分挖掘“三生”教育资源,在整合渗透中以应用研究为主,凸现生命教育的价值。课题研究中,重反思,重实践,并不断创新三生教育的拓展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囿于课题组成员的水平结构不齐,对照教育科研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还是有一定的不足,在下一步的研究中,我校将继续加强教师实施课题的能力培训,以期实现课题研究的成果在教学实践中有效整合。 实践证明,通过两年的研究,课题的实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参与研究的教师了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整合与渗透三生教育的目的,知道了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初步掌握了在语文教学中整合与渗透三生教育的一般规律,基本能准确处理好语文教学与三生教育的关系,寻找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是课题的实施,提高了教师在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将三生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与渗透意识,也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研究出一些有科学性、实效性、可操作性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三生教育整合与渗透的案例,开发充实了学校的校本教材。 因此,我校课题组已完成了课题实施方案中所定的研究内容,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特向评委专家组申请评审鉴定,给以结题。 | |||||||||||||||
三、结题报告要点: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重要调整、主要成果、存在问题,下一步的研究和可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另附文稿) | |||||||||||||||
一、学校简况及课题申报研究背景 腾冲县新华乡中心小学是新华乡所在地的中心完小,现有十五名教职工,十一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42人,其中住校生达200人。生源辐射面广,几乎涉及全乡各村社和德宏州梁河县的部分寨子。 实践已经证明,三生(生命、生存、生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具有健全人格公民的迫切需要。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是语文学科人文精神的充分体现,也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重要举措。 但是在过去一段时期内,三生教育并没有系统的开展起来,尤其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三生教育的挖掘内容缺乏系统性,渗透方式单一,相关知能缺乏完整性。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课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已认识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生命、生存、生活教育为主题的教学,既能实现教学内容的重组,又能在教学方法上实现弹性综合,这样的教学无疑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同时也使得学生的相关知识系统化。所以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将三生教育在语文学科中整合与渗透,也是为了使语文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语文知识与人的生命、生存、生活息息相关,使它呈现出生命态,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和提升他们的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基于此,我校申报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三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合与渗透研究》课题。 二、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和人员调整 在2010年4月7日的开题动员大会上,课题组就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标和内容、思路方法以及实施步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做了《让生命教育走进校园》的开题培训。 在课题实施的初期,课题组抓好了课题实施教师的研究能力培训,重点做了《如何有效利用远程教育平台,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和《如何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整合远教资源,开展“三生”教育研究》培训,并对教材进行了解读和培训。为课题的成功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每学期开学后,根据学校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组集体备课,就语文教材中的“三生”教育课题资源进行挖掘,并撰写教学设计。 课题组组织开展“三生”教育示范课探讨教研活动,同级组、同课题同步进行听评课,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三生”教育课题教学设计竞赛。 学年结束,课题组实施人员撰写“三生”教育论文。 在研究的过程中,虽然学校的教导主任几次调整,但在课题组的领导下,一直把课题的实施当做学校首要工作来抓,保证了课题研究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三、取得的主要成果 1、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学习的平台。 课题的实施,提高了教师在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将三生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与渗透意识,也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 2、通过研究,教师撰写了一些有科学性、实效性、可操作性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三生教育整合与渗透的案例和多媒体课件,开发充实了学校的校本教材。 3、参与教师将研究的实践上升到理论水平,撰写了一些有质量的论文。其中张定荣老师的《“三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渗透初探》已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其余论文学校已汇编成册,并在全乡交流。 课题负责人签名: 胡广扬 2012年3月31日 | |||||||||||||||
四、课题研究成果 | |||||||||||||||
具体研究 成果名称 | 形式 | 承担人 | 发表(出版)参赛情况 | ||||||||||||
参赛时间 | 发表刊物 | 字数 | |||||||||||||
《“三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渗透初探》 | 论文 | 张定荣 | 《云南现代 教育探索与实践》 |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 | 论文 | 董生钦 | ||||||||||||
《三生教育之我见》 | 论文 | 尹兴礼 | ||||||||||||
《简单的错不简单的处理》 | 论文 | 杨春菊 | ||||||||||||
《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 论文 | 周永正 | ||||||||||||
五、课题研究视频(课件、资源)成果: | ||||||||||||||
视频 成果名称 | 形 式 | 承担人 | 获奖(出版)情况 | |||||||||||
日期 | 颁奖(出版)单位 | 时间长度 | ||||||||||||
《望庐山瀑布》 | 课件 | 杨世娇 | ||||||||||||
《生命桥》 | 课件 | 刘斌 | ||||||||||||
《司马迁发奋写史记》 | 课件 | 杨秋丽 | ||||||||||||
六、参加中期检查评估活动简况(摘要) | ||||||||||||||
2010年12月底接到课题中期评估验收的文件通知后,我校课题组迅速组织,对应相关要求,仔细梳理,对2010年4月7日课题开题后所做的工作做了简要整理并上报。 总结中期以前的主要成果是课题研究组成员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三生教育资源,积极撰写教学设计并进行反思,通过远程教育平台,以示范课和公开课的形式,深层次研究三生教育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渗透。 但囿于课题组成员的水平结构不齐,对照教育科研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课题组认为我校的研究工作还是存在明显的不足,决定在后期的研究中,加大课题培训和课题组成员的自学力度,以期实现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 | ||||||||||||||
七、采用结题形式及建议 | ||||||||||||||
我校建议评审专家组,将本课题采用通讯评审、鉴定方式结题。 | ||||||||||||||
八、课题研究单位审核意见: | ||||||||||||||
我校已经按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完成了本课题全部研究内容,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并已向评审专家组提交相关资料对本课题进行结题评审、鉴定,本申请书填写内容真实,课题参与人员适合课题研究,单位为课题实施提供了所需师资等条件、本单位同意承担项目的管理和信誉保证,望评审专家给予结题。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
九、专家组结题或鉴定意见:测重于过程性和课题研究成果的评价,也可进行延伸性评价等,限800字 | ||||||||||||||
专家签名 年 月 日 | ||||||||||||||
十、省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省电教馆)核查意见 | ||||||||||||||
盖章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