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铜合金中铜含量测定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0:08:12
文档

铜合金中铜含量测定

铜合金中铜的测定一、摘要:实验目的:掌握碘法测定铜的方法原理、操作;掌握铜合金的溶解方法;了解用Na2S2O3进行氧化还原滴定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正确配制和保存、标定Na2S2O3。实验结果:两次称取铜合金m1=0.2015g,m2=0.2039g,两次消耗的Na2S2O3溶液的体积V1=15.88ml,V2=16.30ml,从而测得两次铜的质量m’1=0.2015,m’2=0.2039,两者铜含量分别为54.99%和54.21%,相对误差分别为0.71%,两者相差不大,但都严重偏离理论值(80
推荐度:
导读铜合金中铜的测定一、摘要:实验目的:掌握碘法测定铜的方法原理、操作;掌握铜合金的溶解方法;了解用Na2S2O3进行氧化还原滴定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正确配制和保存、标定Na2S2O3。实验结果:两次称取铜合金m1=0.2015g,m2=0.2039g,两次消耗的Na2S2O3溶液的体积V1=15.88ml,V2=16.30ml,从而测得两次铜的质量m’1=0.2015,m’2=0.2039,两者铜含量分别为54.99%和54.21%,相对误差分别为0.71%,两者相差不大,但都严重偏离理论值(80
铜合金中铜的测定

一、摘要:

实验目的:掌握碘法测定铜的方法原理、操作;掌握铜合金的溶解方法;了解用Na2S2O3进行氧化还原滴定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正确配制和保存、标定Na2S2O3。

实验结果:

两次称取铜合金m1=0.2015g,m2=0.2039g,两次消耗的Na2S2O3溶液的体积V1=15.88ml,V2=16.30ml,从而测得两次铜的质量m’1=0.2015,m’2=0.2039,两者铜含量分别为54.99%和54.21%,相对误差分别为0.71%,两者相差不大,但都严重偏离理论值(80-90%)。

二、背景介绍:

背景:生活和生产中的铜往往为铜合金,本实验为最常见的黄铜,即铜锌合金(含有少量的铝﹑镍﹑锰﹑锡﹑硅﹑铅等)。不同的合金的金属元素和含量的不同,性能和作用不同。

实验原理:

1. 铜合金不能直接被酸溶解,可用H2O2和HCl分解试样,H2O2的可能是氧化,配合HCl的酸性,使铜溶解成CuCl2 。

Cu + 2HCl + H2O2 = CuCl2 + 2H2O  

2. Cu2+能和I-反应生成I2,然后用淀粉做指示剂,用Na2S2O3来滴定产生的I2,从而计算出铜的含量。为了减少CuI对I2的吸附,加入NH4SCN,使CuI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CuSCN,使终点变色敏锐。

2Cu2+ + 4I- = 2CuI¯ + I2  或 2Cu2+ + 5I-= 2CuI + I3-  

CuI + SCN- = CuSCN↓ + I-

3. 通常用HAc-NH4Ac或NH4HF2缓冲溶液将溶液的酸度控制为pH=3.5~4.0。酸度过低,Cu2+易水解;酸度过高,则I-被空气中的氧氧化为I2(Cu2+催化此反应)。

Cu2+ +2H2O  = Cu(OH)2 +2 H+    4I-+ O2+ 2H2O= 2 I2+4 OH-

4. Na2S2O3的制备和保存中,Na2S2O3容易风化、潮解,溶液容易被酸、光和微生物分解。所以需要加入Na2CO3控制pH>4.6,同时放在棕色瓶中避光保存一段时间(7-10天后分解趋于稳定),也可以加入少量HgI2抑制微生物生长。

溶解的CO2的作用: Na2S2O3+H2CO3→NaHSO3+NaHCO3+S↓

空气的氧化作用:  2Na2S2O3+O2→2Na2SO4+2S↓

5. Na2S2O3的标定,用KIO3反应,淀粉做指示剂。

IO3-+5I-+6H+ = 3I2+3H2OI2+2S2O32-=2I-+S4O62-

三、实验方法:

实验仪器和药品:

滴定管、碘量瓶2个、容量瓶、小烧杯、量筒等,铜合金、基准KIO3、20%KI溶液、淀粉指示剂、Na2S2O3溶液、H2SO4溶液、NH4HF2缓冲溶液、30%H2O2溶液、1:1盐酸、氨水、醋酸、NH4SCN溶液,加热装置。

实验步骤:

0.1mol/LNa2S2O3的配制:

台秤称量10gNa2S2O3·5H2O,煮沸冷却的蒸馏水溶解于烧杯中,一如棕色瓶中,加入小半勺Na2CO3,摇匀,标签。

标定Na2S2O3:

分析天平精称0.85-0.95g基准KIO3于烧杯中,溶解,转至250ml容量瓶中,稀释定容。移液管移取25mlKIO3于锥形瓶中,加入5ml20%KI溶液和1:1HCl,混匀(变红棕色),置于暗处5-6min。取出后加入600ml蒸馏水,用Na2S2O3溶液滴定,当溶液呈淡黄色时,加入淀粉指示剂(蓝黑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记录数据,计算Na2S2O3的浓度。

铜合金的溶解:

取两个碘量瓶,精确称量0.20-0.25g铜合金,加入10ml(1:1)HCl和2-3ml0%H2O2溶液,盖上蒸发皿,加热使之完全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变黄绿,冷却变绿),然后继续加热使H2O2分解赶尽。

铜合金中铜含量的测定:

待铜溶液冷却后,加入60ml水(变蓝),滴加氨水知道溶液刚刚出现出现稳定的蓝白色沉淀,然后加入8ml醋酸和10mlNH4HF2缓冲溶液(调节pH),然后加入10mlKI溶液,立即变成深奶茶色浑浊。用Na2S2O3溶液滴定,溶液颜色变淡,出现淡黄色时,加入3ml0.5%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溶液浅灰色(黑+蓝+紫的混合色),加入10mlNH4SCN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出现乳白色浑浊(由黑灰色/蓝黑色浑浊变白色),记录消耗的体积,计算铜含量。平行两次实验。

四、实验数据记录、处理和讨论:

标定Na2S2O3溶液数据记录

称量瓶+KIO3质量M1/g

26.1537
称量瓶+KIO3质量M2/g

27.0800
KIO3质量(M2-M1)/g

0.9263
VNa2S2O3初读数/ml

VNa2S2O3末读数/ml

耗用的VNa2S2O3体积/ml

CNa2S2O3 /mol·L-1

0.10830.1082
CNa2S2O3平均值

0.10825
相对偏差4.62×10-4

-4.62×10-4

测定铜含量数据记录

称量瓶+黄铜质量M1/g

(碘)18.5901

(锥)16.7861 

称量瓶+黄铜质量M2/g

18.794016.9876 
黄铜质量(M2-M1)/g

0.20390.2015
VNa2S2O3初读数/ml

VNa2S2O3末读数/ml

耗用的VNa2S2O3体积/ml

Cu%54.9954.21
Cu%平均值

54.60
相对偏差0.71%-0.71%
公式:

CNa2S2O3=(6×WKIO3×25/250×1000)÷(VNa2S2O×MKIO3)  MKIO3=214.0

Cu%=(VNa2S2O3×CNa2S2O3×MCu÷1000)÷M合金×100

根据数据,两次实验平行度较好,但最后结果和理论值相差很大,而其他同学很多也是测得铜含量在50%左右,应该不是自己操作失误,可能的原因黄铜不纯或者是不是书上给定的黄铜。分析整个过程,可以看出Na2S2O3溶液的配制和标定过程没有很大的失误(实际标定值0.1083很接近理论值0.100mol/L),而实验中铜可以看到充分溶解了,加热除H2O2时间也足够,基本排除铜溶解过程中的错误。对于铜合金的滴定,可能原因是调节pH的失误(不精确),使Cu水解,后续滴定变浅黄判断不精确就加入淀粉,导致I2被吸附,后续滴至没有变蓝(此时为黑紫偏蓝),I2浓度还是很高,就加入NH4SCN溶液,根据后续分析,部分实验操作使得I2测定偏低,但不至于偏离如此之大。理论上,黄铜是铜锌合金,网上查得含铜在62%~68%,也有说法锌含量在36-50%的。而书上给的数据是80-90%,大部分同学都是测定在50%左右,所以觉得应该是书上所给的数据有误,同时整个过程中的分析(如上)可能会有少量的误差。

五、体会(注意事项):

1. 铜合金不能直接被酸溶解,可用H2O2和HCl分解试样,H2O2的可能是氧化,配合HCl的酸性,使铜溶解成CuCl2 。由于H2O2能氧化I-,需要煮沸以除尽过量的H2O2 。以防止H2O2 氧化后来加入的I-,使得Cu测定偏高。

2. 铜溶解过程中变绿和变黄绿色,以及稀释后变蓝:在浓盐酸中观察到Cu(II)与Cl-配位形成黄绿色,Cu(I)形成浅黄色配合物。(配合物不清楚组成和颜色变化中物质变化)

3. 酸度(铜离子水解的pH)的调节

酸度过低,Cu2+易水解,使反应不完全,结果偏低,而且反应速率慢;酸度过高,则I-被空气中的氧氧化为I2(Cu2+催化此反应),使结果偏高。本实验用H2SO4酸化(不用HCl,防止络合)。铜的溶解后应该是有大量的HCl,溶液为酸性,故用氨水调节pH直至出现稳定沉淀(没查到沉淀时什么,该步骤是不是先调高再调低?),然后加入8ml醋酸和10mlNH4HF2缓冲溶液,调节pH在3.2-4.0。

4. 加入KI,溶液变成深奶茶色,滴定过程变淡黄:加入碘化钾后,二价铜和碘离子会反应生成白色的碘化亚铜沉淀和棕黑色的单质碘,此时为奶茶/深棕色。用硫代硫酸钠滴定单质碘,滴定到最后时,单质碘浓度很小,溶液由棕黑色变为黄色,因淀粉吸附I3-,使I2不易放出,所以淀粉既不能加入过早,也不能过迟加,以免过终点。

5. Cu2+能和I-反应生成I2,然后用淀粉做指示剂,用Na2S2O3来滴定产生的I2,从而计算出铜的含量。需要KI过量,又不能过多,干扰实验终点观察。且由于CuI沉淀表面吸附I2,使分析结果偏低,终点变色不敏锐。为了减少CuI对I2的吸附,可在大部分I2被Na2S2O3溶液滴定后,加入NH4SCN,使CuI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CuSCN。但由于 6Cu2+ + 7SCN- +4H2O = 6CuSCN↓ + SO42- + 8H+ + CN- 导致可逆反应 :2Cu2+ + 4I- = CuI↓ + I2向左移动,从而使析出的I2减少,测定结果偏低。因此不能早加,只能近终点时加入。加完后要剧烈摇晃促进I2的释放。

6. 加热与冷却的过程中决不能加塞子,以防止冷却过程中瓶内压强太小而打不开塞子。

7. 滴加氨水时会出现深蓝色,其为铜氨络合物。

8. 在沉淀出现时需要加入NH4F,使Fe3+生成稳定的FeF63-,降低了Fe3+/Fe2+电对的电势,使Fe3+不能将I-氧化为I2,减少Fe3+干扰。

9. 新的方法标定Na2S2O3:

K2CrO4标定Na2S2O3,同样是利用氧化剂K2CrO4把I-变成I2,然后标定Na2S2O3。

六、思考题:

题1见体会8和体会5

题2见体会1,我觉得能使用。但应该本实验不能使用HNO3,因为HNO3虽然能氧化铜,但残留的会氧化后来加入的I-,若加热应该可以分解,则会导致CuNO3的热分解。

题3见体会3

题4:加入过量的KI可使反应2Cu2+ + 4I- = 2CuI¯ + I2  或 2Cu2+ + 5I-= 2CuI + I3- 趋于完全。这里KI是Cu2+的还原剂,又是生成的Cu+的沉淀剂,还是生成的I2的络合剂,使生成I3-, 增加I2的溶解度,减少I2的挥发。氧化剂是铜离子。定量测定的原理是利用返滴定,利用I-充分和铜离子反应,然后用Na2S2O3来滴定过量的I-。记过计算可以推出铜的含量。所以网上基本上没有用HNO3的。

七、参考文献:

实验讲义、《无机化学》--宋天佑--高等教育出版社

http://www.smm.cn/newsseo/3044162.html

http://baike.baidu.com/view/603.htm

http://www.docin.com/p-362792990.html

http://sci.upc.edu.cn/chemistry/wwwroot/shiyan07.mht

http://wenku.baidu.com/view/9016956ea98271fe910ef926.html (说铜溶解不能过早加热)

http://wenku.baidu.com/view/ff6a3f8bcc22bcd126ff0c81.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545c9e0100jagw.html

http://jpkc.uzz.edu.cn/fxhx/show/?id=1871  (K2CrO4标定Na2S2O3)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708879.html  (Cu的氯络合物)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341927.html  (奶茶色)

文档

铜合金中铜含量测定

铜合金中铜的测定一、摘要:实验目的:掌握碘法测定铜的方法原理、操作;掌握铜合金的溶解方法;了解用Na2S2O3进行氧化还原滴定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正确配制和保存、标定Na2S2O3。实验结果:两次称取铜合金m1=0.2015g,m2=0.2039g,两次消耗的Na2S2O3溶液的体积V1=15.88ml,V2=16.30ml,从而测得两次铜的质量m’1=0.2015,m’2=0.2039,两者铜含量分别为54.99%和54.21%,相对误差分别为0.71%,两者相差不大,但都严重偏离理论值(80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