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0届高考地理山岳的形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0:07:53
文档

2010届高考地理山岳的形成

高三地理学科4.2山岳的形成复习学案制作人张艳华备课组长马世科【学习目标】1、描述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的基本形态,认识地貌要素在自然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说明山岳对交通运输(选线与选点)的影响;分析山区交通选线以距离换高程的“之”字形为主的原因。3、判断地质构造规律对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生产实践的指导性。【课前预习】(一)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1、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的两种基本形态是和。2、从形态上看,背斜一般是,向斜一般是;从岩层新老关系来看,背斜中心部分岩层,两翼,向斜中心部分岩层
推荐度:
导读高三地理学科4.2山岳的形成复习学案制作人张艳华备课组长马世科【学习目标】1、描述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的基本形态,认识地貌要素在自然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说明山岳对交通运输(选线与选点)的影响;分析山区交通选线以距离换高程的“之”字形为主的原因。3、判断地质构造规律对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生产实践的指导性。【课前预习】(一)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1、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的两种基本形态是和。2、从形态上看,背斜一般是,向斜一般是;从岩层新老关系来看,背斜中心部分岩层,两翼,向斜中心部分岩层
高三地理学科   4.2山岳的形成   复习学案

制作人 张艳华   备课组长  马世科      

 【学习目标】

1、描述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的基本形态,认识地貌要素在自然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说明山岳对交通运输(选线与选点)的影响;分析山区交通选线以距离换高程的“之”字形为主的原因。

3、判断地质构造规律对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生产实践的指导性。

【课前预习】

(一)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

1、褶皱的基本单位是          ,褶曲的两种基本形态是          和          。

2、从形态上看,背斜一般是          ,向斜一般是          ;从岩层新老关系来看,背斜中心部分岩层          ,两翼          ,向斜中心部分岩层          ,两翼部分          。

3、背斜成谷的原因是          ,向斜成山的原因是          。

4、          ,统称为褶皱山。

5、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          ,之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          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          。

6、如果断层的位移以垂直运动为主,则其中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          ,如我国的          、          等;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          ,如我国的          、          、          等。

7、由          ,统称为断块山地。

8、火山由          和          两部分组成。没有破坏的火山口的形态是          ,有时会积水成          ;破坏了的火山口呈          状态。火山锥是由          和       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       ,上部          ,下部          。

(二)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在山岳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          高,          大。因此人们通常优先建设_________           较低、          较小的          ,其次才是

2、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主要分布在          和          。

3、在山岳地区交通线路迂回前进。线路弯曲程度和总长度一般要               相应的     和丘陵地区。

【课内探究】

一.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及划分

    地球的岩石圈并非整体一块,而是被——些断裂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叫做板块。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大的板块又可分为若干个小的板块。

(2)板块运动及地壳活动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3)板块运动与全球地貌

    板块的相对运动引起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

板块相对移动方向形成地貌举  例

边界类型
板块张裂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生长边界
板块相撞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海沟、岛弧、

海岸山脉

太平洋西部岛弧、安第斯山、

山脉

消亡边界
板块与板块相撞巨大山脉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
(4)板块边界与地貌

①生长边界(海岭、断层)―板块张裂―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海洋(大西洋、红海等)、海岭(海底山脉、大洋中脊等)

②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等)―板块挤压―大洋板块与板块相撞―形成海沟、岛弧链、海岸山脉等。

二、根据地层分布特点判断地壳变动过程的方法

1.根据地层性质

根据地层,尤其是沉积岩层组成物质的颗粒大小,组成成分和颜色,可以推断沉积时的环境特征。如:

地层物质组成推知的环境
石灰岩地层海洋环境
红色页岩地层湿热环境
含煤地层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茂密
3.根据地层相互关系 

地层状态推知的地理环境
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甚至颠倒

地层出现缺失

原因可能有①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地壳隆起,使当地的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 ②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 ③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上下两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而成;上覆新的岩层,是因为以后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而成。
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围岩形成之后发生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三、研究地质构造及其规律的意义

构造名称实践意义原因或依据
背斜石油、天然气埋藏区岩层封闭,易于储油、储气。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核心的上部,中间为石油。
隧道的良好选址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核心部位。(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为水道)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向斜地下水储藏常有“自流井“分布

底部低洼,易汇集形成地下水。
水库坝址选择点物质坚实,基础牢固
钻探应在向斜构造处岩层中含有煤、铁矿石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
断层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岩隙水易沿着断层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
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避开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易渗漏。
【典型例题】

例1、读下图,回答:

(1)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           ,属于向斜的是              。

    (2)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             ,原因是                          ;向斜在地貌上是                  ,原因是                                       。

    (3)找油气应在图中的           处,找地下水应在            处。

    (4)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       处,原因是                         。

 例2、下图为 “赤道上六大板块的分布示意图”,且①板块主要位于10°W-60°E。读图完成(1)-(3)题。

(1).⑥板块是(    )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美洲板块

(2).根据板块构造理论,②③两大板块碰撞而形成的山脉是(    )

A.喜马拉雅山        B.安第斯山           C.落基山           D.阿尔卑斯山

(3).主要位于①板块上的的地理特征有(    )

A.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

B.没有亚热带气候类型的分布

C.流经西岸的洋流为暖流,流经东岸的洋流为寒流

D.东海岸有世界著名的渔场

[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根据右图,回答l~2题:

1.图中所示的地貌类型是    (    )

  A.背斜                 B.断块山

  C.向斜                 D.风蚀丘陵

2.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

  A.褶皱作用              B.断裂作用

  C.风化与风蚀作用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

右图为一典型褶曲剖面,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褶曲中,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

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

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

D.自中心向两侧由新到老

4.图示山岭是(      )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5.下列高原是由岩浆活动形成的是(    )   A.黄土高原   B.哥伦比亚高原       C.青藏高原        D.云贵高原

读某山岳景观示意图,完成6~7题。

6.    形成图示山岳景观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冰川侵蚀作用   B.流水溶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流水沉积作用

7.    该山岳景观所分布的我国高原地区具有的特征是     (    )

   A.地表形态千沟万壑       

B.地表崎岖不平,森林覆盖率高     

C.降水较丰富,地表水较丰富    

D.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8.下列关于火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火山由火山口与火山锥两部分组成    

B.破坏后的火山口呈半封闭状态

C.火山锥一般由多次火山喷发形成,上部坡度较缓,下部坡度较大

D.火山锥是由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

9.在地貌上,大的断层常形成(  )

①裂谷或陡崖  ②向斜和背斜   ③山岭或谷地  ④高大的山脉或沟谷、河流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二、综合题

10.读“长江三峡地区地质构造图”回答

⑴三峡地区所处山地的名称是          ,从山岳类型来讲,属于     山。该地区的外力作用以          作用为主。

⑵从岩性与地质构造分析,你认为①、②、③、④四处中被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坝址选中的是     处,理由是                                          。

⑶图中各处山地的成因分别是:①                 ,③                。二者的区别在于                                                   。

1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地形看:A为            ,B为               。从地质构造看,A是            ,判断的依据是                                                         ,B是               。

(2)A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B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

12、(08上海地理)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1)——(3)题。(10分)

(1).地质剖面图上,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____、____、____。图中,陡崖出现在___处。甲处成为谷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中数码①②③④所示地层中,有可能找到大量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数码是__,有可能找到恐龙蛋化石的地层数码是____,早期人类遗迹应该到数码__代表的地层中去寻找。

  (3).地球演化过程中,灭绝的恐龙等生物种属不可复生,这说明了地理环境的演化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性

文档

2010届高考地理山岳的形成

高三地理学科4.2山岳的形成复习学案制作人张艳华备课组长马世科【学习目标】1、描述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的基本形态,认识地貌要素在自然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说明山岳对交通运输(选线与选点)的影响;分析山区交通选线以距离换高程的“之”字形为主的原因。3、判断地质构造规律对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生产实践的指导性。【课前预习】(一)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1、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的两种基本形态是和。2、从形态上看,背斜一般是,向斜一般是;从岩层新老关系来看,背斜中心部分岩层,两翼,向斜中心部分岩层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