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技術處ITIS計畫/產業分析師 鄭文嘉
一、前言
偏光板在大型化的趨勢下,所佔材料成本比例也逐漸加重, 17吋面板的材料中,偏光板比例約佔14%,但32吋面板偏光板佔材料比例即增加為23%。偏光板主要由保護膜(Protective Film)、TAC膜(Triacetate Cellulose Film三醋酸纖維素薄膜)、PVA(Poly Vinyl Alcohol聚乙烯醇)、PSA(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s)、黏著劑(Adhesive Glue)、離型膜(Release Film)所組成,有時為特定用途會貼上廣視角膜(Wide View Film)及增亮膜等,TAC膜與PVA為偏光板中之主要材料,目前全由日本廠商所供應。
二、偏光板技術發展趨勢
偏光板自1938年發明以來,製程原理和材料並無太大改變,在製造流程中染色、延伸、貼合、乾燥仍為主要步驟,近年來為因應大型化、車用以及中小型尺寸等不同客製化需求,衍伸出許多發展技術,以追求目的來分主要可分為廣視角、高解析度等不同目的,如下所示。
(1) 廣視角
●廣視角膜WV/SWV(用於TN-LCD)
由於TN-LCD的視角有限,因此必須貼上廣視角膜來彌補此一缺點,目前TN-LCD加廣視角膜仍是最廉價的廣視角技術,並廣為使用。
●補償膜(與MVA技術搭配)
MVA廣視角技術為日本富士通公司所開發出,由於MVA技術的特性,仍須加一層補償膜,加上補償膜後可有效的提昇視角及對比。
●抗靜電(與IPS技術搭配)
IPS廣視角技術由於液晶排列的特殊方式,因此必須在偏光板上添加抗靜電功能,防止液晶誤動。
(2) 高解析度
●抗眩AG(Anti-Glare)
光線被過度集中時會讓觀看時感覺不適,抗眩功能是在偏光板表面加上許多細小粒子來造成光線的發散,避免光線被過度集中。
●HC(Hard-Coating)
將偏光板做表面硬度處理,可加強偏光板硬度以防止日常生活無意的刮傷。
●AR/LR(Anti-Reflection/Low-Reflection)
在光線下觀看面板時,由於額外光線的反射會造成人眼所接受的光線過於強烈,因此需將偏光板做AR/LR處理降低反射進人眼的光線強度,其中AR生產成本較高,但反射率和膜品質也較好,AR與LR的比較如表一所示。
表一 AR與LR比較表
AR | LR | |
生產方式 | 乾式/Batch/真空濺鍍 | 濕式/Roll/塗佈 |
層數 | 4~6 | 1 |
膜品質 | 優 | 良 |
反射率 | <0.5% | 1.0~2.0% |
反射色相 | 藍紫色 | 灰色 |
成本 | 高 | 低 |
應用 | 小尺寸 | 大尺寸 |
(3) 其他
●抗污處理
為防止日常生活髒污所做之表面處理,使污漬沾上後容易去除。
●貼增亮膜
為增加面板的亮度,可在偏光板中貼上增亮膜,目前最常使用之增亮膜為3M的DBEF與日東的PCF兩種,此外還有利用膽固醇液晶的CBEF增亮膜,但是尚未量產。
三、結語
目前偏光板為提供不同的客製化需求,已發展出許多不同技術,偏光板的技術發展為因應大型化的需要,廣視角、AR/LR和抗眩將是未來最主要的發展功能。若未來偏光板廠商能突破上游原材料之侷限,再搭配上述技術以提昇其價值,應能突破現有局面,創造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