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拨叉课程设计--拨叉零件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0:05:49
文档

拨叉课程设计--拨叉零件设计

拨叉课程设计--拨叉零件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拨叉零件设计学生姓名: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学号:班级:指导教师:机械工程学院1课程设计任务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机械工程学院(系、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班级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学设计题目:拨叉零件工艺设计完成期限:自2011年12月21日至2011年12月29日共1周一、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拨叉材料HT200;铸造圆角R5;拨叉头高40mm,外圆φ40mm,内孔φ26mm;拨叉脚内表面R25mm,外表面R35mm;凸
推荐度:
导读拨叉课程设计--拨叉零件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拨叉零件设计学生姓名: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学号:班级:指导教师:机械工程学院1课程设计任务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机械工程学院(系、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班级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学设计题目:拨叉零件工艺设计完成期限:自2011年12月21日至2011年12月29日共1周一、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拨叉材料HT200;铸造圆角R5;拨叉头高40mm,外圆φ40mm,内孔φ26mm;拨叉脚内表面R25mm,外表面R35mm;凸
拨叉课程设计--拨叉零件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说明书 

课 题:拨叉零件设计 学生姓名: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专 业:

学 号: 

班 级: 

指导教师: 

机械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机械工程 学院(系、部)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专业 班级 课程名称: 机械制造工艺学 

设计题目: 拨叉零件工艺设计 完成期限:自 2011 年 12 月 21 日至 2011 年 12 月 29 日共 1 周 

一、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 

拨叉材料HT200;铸造圆角R5;拨叉头高40mm,外圆φ40mm,内孔φ26mm; 拨叉脚内表面R25mm,外表面R35mm;凸台高25mm;凸台半径6mm凸台孔径φ8mm, 内 二、设计基本内容: 容 对零件(中等复杂程度)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选择毛坯的制造方式;制订零件及 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填写工艺文件;编写设计说明书。 任 三、每个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以下任务: 务 (1)机械加工工艺卡片一张; (2)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一套; 

(3)设计说明书一份。 

起止日期 工作内容 

进 

2011.12.21-2011.12.22 熟悉课题、查阅资料;零件分析,画零件图 度 

2011.12.23-2011.12.25 制订零件加工工艺规程 安 

排 2011.12.26-2011.12.28 填写工艺文件;编写设计说明书 

2011.12.29 交课程设计并答辩 

王先逵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第2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 

主 

徐学林主编,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二版 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8 要 

参 邓文英、郭晓鹏主编,金属工艺学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 考 

资 王巍主编,机械制图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料 

陈立德主编,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2 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指导教师(签字): 2011年 12月 29 日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2011 年12月29 日 

第一章 序 论 ....................................................................... 4 

............................ 4 第二章拨叉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一、拨叉的用途 ........................................................................................................ 4 

二、审查拨叉的工艺性.............................................................................................. 5 

三、确定拨叉的生产类型 .......................................................................................... 5 第三 章 确定毛坯、绘制毛坯简图 ......................................... 6 

一、选择毛坯............................................................................................................ 6 

二、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6 

1.基本参数 ......................................................................................................... 6 第四 章拟定拨叉工艺路线 .......................................................... 8 

一 定位基准的选择 ............................................................................................... 8 

1. 精基准的选择 .............................................................................................. 9 

2. 粗基准的选择 .............................................................................................. 9 

二 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9 

三 加工阶段的划分 ............................................................................................. 10 

四 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 10 

五 工序顺序的安排 ............................................................................................... 10 

1.机械加工工序 ................................................................................................ 10 

2.热处理工序 ................................................................................................... 10 

3.辅助工序 ....................................................................................................... 10 

六 确定工艺路线....................................................................................................11 第五章 机床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用 ....................................... 12 

一 机床设备的选用 ............................................................................................... 12 

二 工艺装备的选用 ............................................................................................... 12 第六章 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 13 

一基本数据及加工余量的估算 ................................................................................. 13 

二求解工序尺寸 ...................................................................................................... 14 

三、 对加工余量进行校核。 ................................................................................... 16 第七章 切削用量的计算............................................................. 17 

1、工序10-粗铣拨叉头和拨叉脚上端面、工序15-粗铣拨叉头和拨叉脚下端面......... 17 

2、工序20孔φ26,孔的精度达到IT10。工序75扩孔φ26..................................... 18 

4工序50精铣拨叉头和拨叉脚上端面半精铣拨叉头和拨叉脚上端面 ........................ 19 

6工序65绞孔φ26粗糙度小余1.6 .......................................................................... 20 第八章 小结 .............................................................................. 20 

第九章 附录(主要参考文献) ........................................... 21 

第一章 序 论 

21世纪现在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民经济增长模式根本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时期。机械工程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适应和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现代高级人才的历史重任。 

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最根本的任务是学习。准确地把握未来科学和技术发展领域的机遇和挑战,客观掌握识我们知识技能的基本出发点。 

大三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机械制造基础》,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并且在我们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进行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我们进行了本次课程设计。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认真查阅资料,切实地锻炼了我们自我学习的能力。另外,在设计过程中,经过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我顺利完成了本次设计任务。 

第二章 拨叉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一、拨叉的用途 

该拨叉应用拖拉机变速箱的换档机构中。拨叉头以φ26mm孔套在变速叉轴上,并用螺钉与变速叉轴连接,拨叉脚则夹在双联变速齿轮的槽中。当需要变速时,操纵变速杆,变速操纵机构就通过拨叉头部的操纵槽带动拨叉与变速叉轴一起在变速叉轴一起在变速箱中滑移,拨叉脚拨动双联变速齿轮在花键轴上滑动以改换档位,从而改变拖拉机的行驶速度。 

该拨叉在改换档位时要承受冲击载荷的作用,因此该零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以适应拨叉的工作条件。该零件的主要工作表面为拨叉脚部槽的两端

面、叉轴孔φ26mm,在设计工艺规程时应重点予以保证。 

二、审查拨叉的工艺性 

分析零件图可知,拨叉头前后两端面和叉脚左右两端面均要求切削加工,且拨叉头的前端由肋板连接,这样节省了材料,且提高了拨叉在换档时的刚度;φ26mm孔和M8mm的螺纹孔的端面为平面,可以防止加工过程中钻头钻偏,以保证孔的加工精度;另外,该零件除主要工作表面(拨叉脚部槽的两端面、叉轴孔φ26mm)和拨叉头下台阶面外,其余表面加工精度均较低,不需要高精度机床加工,通过铣削、钻床的粗加工就可以达到加工要求;而主要工作表面虽然加工精度相对较高,但也可以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采用较经济的方法保质保量地加工出来。由此可见,该零件的工艺性较好。 

三、确定拨叉的生产类型 

依设计题目知:Q=5000台/年,m=1件/台;结合生产实际,备品率a%和废品率b%分别取3%和0.5%。代入公式(1-1)得: 

N=5000台/年1件/台(1+3%)(1+0.5%)=5175.75 ,,

拨叉重量为0.84kg,由附表(1)知,拨叉属轻型零件;由附表(2)知,该拨叉的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 

附表(1)不同机械产品的零件质量型别表 

加工零件的质量/kg 机械产品类型 重型零件 中型零件 轻型零件 电子工业机械 >30 4,30 <4

机床 >50 15,50 <15

重型机械 >2000 100,2000 <100

附表(2)机械加工零件生产类型的划分 

零件特征 

产品类型 

年生产纲领/件 

生产类型 重型零件 中型零件 轻型零件 

单件生产 5以下 20以下 100以下 成 小批 5,10 20,200 100,500 批 中批 100,300 200,500 500,5000 生 大批 300,1000 500,5000 5000,50000 产 

大量生产 1000以上 5000以上 50000以上 

第三 章 确定毛坯、绘制毛坯简图 

一、选择毛坯 

零件材料为 HT200,零件在工作过程中,经常要承受变载荷及冲击性载荷,且它的外型复杂,不易加工。因此,应该选用铸件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精度,由于零件的年生产量为大批生产的水平,该拨叉的轮廓尺寸不大,且生产类型属大批生产,为提高生产率和铸件的精度,宜采用金属型浇铸。毛坯的起模斜度为3这样可以提高生产率,保证精度。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第41页表2.2-5,选用铸件尺寸公差等级为CT-12。 

。 

二、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1.基本参数 

(1)铸件基本形状 机械加工前的毛坯铸件的形状如三维图所示(图2-1) 

(2)尺寸公差 允许尺寸的变动量。公差等于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之代数差的绝对值;也等于上偏差与下偏差的绝对值。据分析,公差等级为普通级。 

图2-1 

(3)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RMA) 在毛坯铸件上为了随后可用机械加工方法去除铸造对金属表面的影响,并使之达到所要求的表面特征和必要的尺寸精度而留出的金属余量。对圆柱形的铸件部分或在双侧机械加工的情况下,RMA应加倍。

1)表示;外表面作机械加工时,RMA与铸件其他尺寸之间的关系可由公式(2-内腔作机械加工相对应的表达式为(2-2)。 

R=F+2RMA+CT/2 (2-1) 

R=F-2RMA-CT/2 (2-2) 

R-铸件毛坯的基本尺寸 

F-最终机械加工的尺寸 

CT-铸件公差 

计算得到: 

拨叉头左右端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取2,拨叉角内表面加工余量取1.5,拨叉角两端面加工余量为2.0,拨叉头孔加工余量2.0. 

(5)加工前毛坯铸造尺寸如图2-2所示 

加工表面 零件尺寸/mm 加工余量/mm 毛坯尺寸/mm 拨叉头左右两端面 40 3 46 

拨叉脚内表面 R25 3 R22 

00拨叉脚上下两端面 3 12 ,0.118,0.1

,0.025,0.8拨叉头孔 4.4 ,26,17.20,0.6

图2-2 

(6)零件表面粗糙度 由零件图可知,该拨叉零件各加工表面的粗糙度ra均大于等于1.6um。因此仅内拨叉头孔需要进行精加工 

第四 章拟定拨叉工艺路线 

一 定位基准的选择 

定位基准有粗基准和精基准之分,通常先确定精基准,然后再确定粗基准。 

1. 精基准的选择 

,0.025根据该拨叉零件的技术要求和装配要求,选择拨叉头后端面和叉轴孔mm,250作为精基准,零件上的很多表面都可以采用它们作为基准进行加工,即遵循了“基

,0.028准统一”原则。叉轴孔mm的轴线是设计基准,选用其作精基准定位加工,260

拨叉脚两端面和拨叉头下台阶面,实现了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的重合,保证了被加工表面的垂直度和平行度要求。选用拨叉头后端面作为设计基准;另外,由于拨叉件刚度较差,受力容易产生碎裂,为了使得机械加工中产生夹紧损坏,根据夹紧力应垂直于主要定位基面,并应作用在刚度较大部位的原则,夹紧力作用点不能作用在叉杆上。选用拨叉头后端面作精基准,夹紧可作用在拨叉头的前端面上,夹紧稳定可靠。 

2. 粗基准的选择 

作为粗基准的表面平整,没有飞边、毛刺或其他表面缺陷。选择拨叉孔轴的外圆面和拨叉脚右端面作为粗基准。采用拨叉孔轴外圆面作粗基准加工内孔,可以使内孔加工比较均匀,精度高。采用拨叉头右端面作粗基准加工左端面,可以为后续工序准备好精基准。 

二 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根据拨叉零件图上各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确定加工件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如表3-1所示。 

表3-1 拨叉零件各表面加工方法 

加工表面 尺寸及尺寸精表面粗糙度Ra/加工方案 备

偏差 度等级 μm 注 拨叉脚上下端IT10 3.2 粗铣-半精铣 40 面 

拨叉头孔 IT8 1.6 粗镗-扩孔-精铰 0.025 26,0

,8,0.05凸台螺纹孔 IT10 3.2 钻-丝锥攻内螺 

纹 

0 拨叉头上下端IT10 3.2 粗铣-半精铣 12,0.1

面 

,0.05 拨叉脚内表面 IT12 6.3 粗铣-半精铣 R25,0.05

凸台 IT12 6.3 粗铣 25 

三 加工阶段的划分 

该拨叉加工质量要求较高,可将加工阶段划分成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几个阶段。 

在粗加工阶段,首先将精基准(拨叉头左端面和叉轴孔)准备好,使后续工序都可采用精基准定位加工,保证其他加工表面的精度要求;然后粗铣拨叉头右端面、粗铣拨叉脚内表面和凸台。在半精加工阶段,完成拨叉头两端面的半精铣加工和钻孔丝锥攻丝;在精加工阶段,进行拨叉角两端面的磨削加工。 四 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选用工序分散原则安排拨叉的加工工序。该拨叉的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可以采用普通型机床配以专用工、夹具,以降低其生产成本。 

五 工序顺序的安排 

1.机械加工工序 

(1)遵循“先基准后其他”原则,首先加工基准---拨叉头上下端面和叉轴孔

,0.025,25mm。 0

(2)遵循“先粗后精”原则,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 (3)遵循“先主后次”原则,先加工主要表面----拨叉头上下端面、拨叉脚上

,0.025

,25下端面和叉轴孔mm,后加工次要表面----螺纹孔。 0

(4)遵循“先面后孔”原则,先加工拨叉头端面,在加工叉轴孔φ26mm孔;先加工凸台,再加工螺纹孔M8mm。 

2.热处理工序 

铸件为了消除残余应力,在切削加工之前做一次热处理进行去应力和人工实效处理。在半精加工前粗加工之后进行一次渗碳处理。精加工之后进行一次去应力退火。 

3.辅助工序 

粗加工拨叉角两端面和热处理后,应安排矫直工序;在半精加工后,安排去

10 

毛刺和中间检验工序;精加工后,安排去毛刺、终检工序。 

综上所述,该拨叉工序的安排顺序为:热处理和时效强化———基准加工——-主要表面粗加工及一些余量大的表面粗加工———主要表面半精加工和次要表面加工———热处理———主要表面精加工。 

六 确定工艺路线 

在综合考虑上述工序顺序安排原则的基础上,表3-2列出了拨叉的工艺路线。 

表3-2拨叉工艺路线及设备、工装的选用 工序工序内容 备注 

机床设备 

号 

00 铸造、清理 

5 热处理 去应力,为切削加工做

准备 10 粗铣拨叉头和拨叉脚上端面 以拨叉头下端面为基

立式铣床X51 

准 

15 粗铣拨叉头和拨叉脚下端面 以拨叉头上端面为基

立式铣床X51 

准 

,0.02520 , 通用镗床 260

25 粗铣拨叉脚R25内表面粗铣 

拨叉脚左右两端面粗 卧式双面铣床 

铣凸台 

卧式钻床 30 钻孔Φ8的内螺纹孔 

35 攻M8的内螺纹 钳工台 

40 检查,去毛刺。 清洗机 

45 低温回火 去应力 

11 

50 半精铣拨叉头和拨叉脚上端互为基准 

面 

立式铣床 

半精铣拨叉头和拨叉脚下端

面 

卧式铣床 55 半精铣R25的拨叉脚内表面 

,0.02560 扩的孔 Z525型立式钻床 ,260

,0.02565 绞孔 , 260

清洗机 70 终检、去毛刺 

第五章机床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用

一 机床设备的选用 

在大批生产条件下,可以选用高效的专用设备,也可选用通用设备。所选用的通

用设备应提出机床型号,如“立式铣床X51”。 

二 工艺装备的选用 

工艺装备主要包括刀具、夹具和量具。在工艺卡片中应简要写出它们的名称,如

“钻头”、“百分表”等。 

拨叉的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所选用的夹具均为专用夹具。 

12 

第六章 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一基本数据及加工余量的估算 

工序10粗铣拨叉头和拨叉脚上端面;工序15粗铣拨叉头和拨叉脚下端面;工

,0.025,0.025序20;铣拨叉脚R25内表面;工序35镗孔;工序75扩的孔 ,,262600

第10、15、20、30、75道工序的加工过程为: 

1以拨叉头下端面为定位基准,粗铣粗铣拨叉头和拨叉脚上端面,保证工序尺寸?

L1、 L2; 

2以拨叉头上端面为定位基准,粗铣拨叉头和拨叉脚下端面,保证工序尺寸L3、?

L4; 

,0.0253以孔的中心线为定位基准,粗铣拨叉脚内表面,保证工序尺寸L5 ,?260

,0.0254镗孔保证工序尺寸L6=10.6mm。即孔的直径加工至mm ,,21.2?260

,0.0255扩孔保证工序尺寸L7=12.6mm即孔的直径加工至mm ,,25.2?260

其中工序10,15,20需要进行工艺尺寸链的计算。 

由图5-1所示加工方案,可找出全部工艺尺寸链,如图5-2所示。求解各工序尺寸及公差的顺序如下: 

13 

二求解工序尺寸 

(图5——1) 

0、L;从图5-1所示知,则L=mm,L=Z=2mm由于工1)求解工序尺寸L461210101,0.1序尺寸L=L-L=44mm,L1-由于是半精铣加工保证的经济精度等级可达到最L11001

终加工要求----IT10,因此确定该工序尺寸公差为IT10,其公差值为0.1mm,故=(44,0.05)mm L1

0.1L =5mm,L=mm,L=Z=2mm.L2=L +L-L=5+18-2=21mm由于是L2122 202212220 2180

半精铣加工保证的经济精度等级可达到最终加工要求----IT10,因此确定该工序

,尺寸公差为IT10,其公差值为0.1mm,故=(210.05)mm L1

(2)求解工序尺寸

14 

L,L34;查《机械加工余量手册》得:L=L=Z3=Z4=2.0mm,L=39mm则304031

L=L-L=39-2=37mm,由于L3是半精铣加工保证的经济精度等级可达到最终33130

加工要求----IT10,因此确定该工序尺寸公差为IT10,其公差值为0.1mm,故=L3(370.05)mm; ,

L=44mm则L=L-L=44-2=42mm,由L于是半精铣加工保证的经济精度等级41441304

可达到最终加工要求----IT10,因此确定该工序尺寸公差为IT10,其公差值为0.1mm,故=(420.05)mm; ,L4

4 求解工序尺寸L5 

5 ;查《机械加工余量手册》得:L=Z=2mm,L=80mm, L=22mm则5o55152L=L-L-L=56mm,因此确定该工序尺寸公差为IT10,其公差值为0.39mm,5515052

L,故=(560.05)mm; 5

15 

三、对加工余量进行校核。 

,0.051)余量Z1的校核 图a中尺寸链Z1是封闭环,计算可得:Z1=mm。 2,0.15环的名称 基本尺寸 上偏差 下偏差 增环L10 46 +0.05 -0.05 减环L1 44 +0.1 0 

Z1 2 +0.05 -0.15 

,0.05余量Z2的校核 图a中尺寸链Z2是封闭环,计算可得:Z1=mm。 2,0.15

环的名称 基本尺寸 上偏差 下偏差 增环L21 5 +0.05 -0.05 增环L22 18 0.1 0 减环L2 21 +0.05 -0.05 

Z2 2 O.2 -0.2 

,0.1

22)余量Z3的校核 图b中尺寸链Z3是封闭环,计算可得:Z3=mm。 ,0.1环的名称 基本尺寸 上偏差 下偏差 增环L31 39 +0.05 -0.05 减环L3 37 +0.05 -0.05 

Z3 1 +0.1 -0.1 

,0.235

2余量Z4的校核 图c中尺寸链Z4是封闭环,计算可得:Z2=mm。 ,0.235环的名称 基本尺寸 上偏差 下偏差 增环L41 43 +0.185 -0.185 减环L4 42 +0.05 -0.05 

Z4 1 +0.235 -0.235 

,0.235

23)余量Z5的校核 图c中尺寸链Z4是封闭环,计算可得:Z2=mm。 ,0.235环的名称 基本尺寸 上偏差 下偏差 增环L41 44 +0.185 -0.185 

16 

减环L4 42 +0.05 -0.05 

Z4 2 +0.235 -0.235 余量校核结果表明,所确定的工序尺寸基本正确。 

第七章 切削用量的计算 

1、工序10-粗铣拨叉头和拨叉脚上端面、工序15-粗铣拨叉头和拨叉脚下端面 

工序10是以拨叉头下端面定位,粗铣拨叉头和拨叉脚上断面端面;工序2是以拨叉头上端面为定位基准,粗铣拨叉头和拨叉脚下端面。由于这两个工步是在一台机床上经一次走刀加工完成的,因此它们所选用的切削速度υ和进给量f是一样的,只有背吃刀量不同。 

(粗铣φ26mm孔两端面 

工件材料: HT200,铸造。 

刀具:硬质合金三面刃圆盘铣刀(面铣刀) ,材料: YT 15 , D = 100mm , 齿数 Z = 8 ,此为粗齿铣刀。 

aaaa因其单边余量:Z=2mm 所以铣削深度:= 2mm 每齿进给量:取= 0.12mm ppff/ Z 铣削速度 V :取 V = 1.33m / s 

1000V,机床主轴转速 n :式(4.1) n,d

式中 V—铣削速度; 

d—刀具直径。 

100010001.3360V,代入式(4.1)得 , n = 300r / min nr,,,254/min,d3.14100,

17 

,dn3.14100300,实际铣削速度 v : vms,,,1.57/1000100060,

进给量: = Zn = 0.12 × 8 × 300 / 60 ? 4.8mm / s vvafff

工作台每分进给量 : = = 4.8mm / s = 288mm / min vfffmm

= 40mm a,

切削工时 

被切削层长度l:由毛坯尺寸可知 l = 40mm , 

22刀具切入长度 : llDDa,,,,0.51~3,,1,,1

22 ,,,,,0.5100100401~37mm,,

刀具切出长度 :取= 2mm ll22

走刀次数为1 

lll,,407212t: 式(4.2) 机动时间t,,,0.17minj1j1f288m

2、工序20孔φ26,孔的精度达到IT10。工序75扩孔φ26 

(1)、选择镗刀的切削用量 

d,20mmA、按加工要求决定进给量:当加工精度为IT10,IT12精度,时,0

a,2mm。背吃刀量 f,0.53mm/rp

、选择镗刀的切削速度 

,,15m/min由表2.15《切削用量手册》,HBS=161,190MPa的灰铸铁。 c

故 

,1000,0.851000,15cn,,r/min,283r/min ,d,,200

(2)确定扩孔切削用量 

18 

1)确定进给量f: f,(0.7,0.8)mm/r×0.7,0.49,0.56 mm/r。 取 f 表

=0.57mm/r。 

2)确定切削速度v及n,取v = 25m / min 表

故 v ' = 25m / min× 0.88 × 1.02 = 11.22m / min 表

n' = 1000v '/(π d ) = 1000 × 11.22mm / min/(π × 24.7 mm) = 286r 表 0

/ min 

-3实际切削速度为 v = π d n ×10 =21.3m/min 0

3、工序30--钻螺纹孔, 

(1)钻φ8mm孔 由于工件材料为45,孔φ8mm,高速钢钻头,查表切削用量得,切削速度=20m/min,进给量f=0.2mm/r, vc

则n=910r/min。 c

取转速为960r/min,故实际切削速度 

Dn,,8,960,,,,24.12m/min\\ ,10001000

4工序50精铣拨叉头和拨叉脚上端面半精铣拨叉头和拨叉脚上端面 

由表面粗糙度Ra3.2查《机械制造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可知三面刃铣刀精

a铣平面进给量f=0.07mm,=1mm,铣削速度v =48.4m/min,已知d=80mm,齿,7z7cw数=10,可得: Z

10001000*45.6v ,,,nr181.53/mins,,d*80

查表《机械制造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可知铣床X51与之最接近的转速

vnr,180/min,因此铣削实际速度为 w实

,dn,*80*180ww vm===45.22/min实10001000

f工作台每分钟进给量为: a2

19 

ffznmm,,,**0.07*10*180126/minaz22 amm,1,

6工序65绞孔φ26粗糙度小余1.6 

确定铰孔切削用量 

1)确定进给量f :f = 1.3 ~ 2.6mm ,取 f = 1.6mm / r 。 表

2)确定切削速度v及n,取 v表 = 8.2m / min 。 

故v ' = 8.2m / min× 0.88 × 0.99 = 7.14m / min 表

n' = 1000v ' /(π d 0 ) 13 = 1000 × 7.14(m / min) /(π × 25mm) = 91.5r 表

-3/ min 取 n = 100r / min ,实际铰孔速度 v = π d n ×10= π × 25mm × 0

-3100r / min×10 = 7.8m / min 

第八章小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然也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标准。在经过一段间的学习之后,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所学应该如何应用在实践中,因为任何知识都源于实践,归于实践,所以将所学的知识要在实践中来检验。 

课程设计期间,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无论在思想,还是学习工作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收获。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理论加上实践,使我对机械加工设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纠正了自己以前很多不对的看法。当然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在查阅了大量的书籍资料之后,对这次设计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作出了初步的原理图,然后经过反复的调试后,逐步修改,尽量使其性能达到完美。这个过程是最困难的过程,也是我收获最大的过程,使我受益匪浅,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的动手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总之,这次设计使我的学习有了更大的信心 

开始我以为一周的课程设计时间太短,学不到实质性的东西。但当我真正着手处理时,才发现整个设计过程都需要我们用心去领悟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去

20 

做。通过这次设计,我感觉我所学的知识还不够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不断地努力学习充实自己。 

第九章 附录(主要参考文献) 

艾兴,肖诗纲主编,切削用量简明手3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8 

曾志新,吕明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武汉理工出版社,2001.7 

李益民主编,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4 

王明珠主编,工程制图学及计算机绘图——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3。 

赵家奇,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2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0. 

21 

文档

拨叉课程设计--拨叉零件设计

拨叉课程设计--拨叉零件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拨叉零件设计学生姓名: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学号:班级:指导教师:机械工程学院1课程设计任务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机械工程学院(系、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班级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学设计题目:拨叉零件工艺设计完成期限:自2011年12月21日至2011年12月29日共1周一、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拨叉材料HT200;铸造圆角R5;拨叉头高40mm,外圆φ40mm,内孔φ26mm;拨叉脚内表面R25mm,外表面R35mm;凸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