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调皮幼儿行为的教育策略》 |
作者:伦志华 被浏览:717 次 |
转变调皮幼儿行为的教育策略
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幼儿园 伦志华
【摘要】
一提到调皮的幼儿,相信很多教师会很头疼,因为在幼儿活动过程中,一些调皮幼儿爱打架,爱争吵,他们的行为会给集体活动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要观察调皮幼儿,查找调皮行为的原因。例如,闲坐时间太长,或活动过于剧烈;好奇心强,求知欲高;认识水平低,自控能力差;内心想做好,却事与愿违;教育不当,引起幼儿逆反。
二要研究转变调皮幼儿行为的教育策略。例如,学会宽容,尊重鼓励;精心组织活动,调动积极情感;移情换位,正确引导;细心呵护,信任赏识。
【关键词】调皮 幼儿 教育策略 个性
【正文】
一提到调皮的孩子,相信很多幼儿教师都会头疼,因为调皮儿童在课堂上对老师讲解的内容不感兴趣时,就会注意力分散,坐立不安,甚至还会发出怪声,做鬼脸,或者做其他调皮的动作,课下爱和别的小朋友打架。他们的行为给幼儿园活动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影响活动的有序进行,扰乱教师的情绪,更有甚者妨碍其他孩子的正常活动。在每个班级中,往往会有几个调皮的孩子,他们精力旺盛,好动;思想活跃,点子多;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个别幼儿还会伴随攻击性行为。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作家冰心曾说过:“淘气的男孩是好的,调皮的女孩是巧的。”在教育工作中,我们更应关注那些调皮淘气的孩子,运用不同的教育措施,转化他们的问题行为,促进孩子在自身基础上获得发展,为其以后的人生奠定基础。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调皮行为,改善师幼关系加强组织纪律,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呢?
(一)观察调皮幼儿,寻找行为原因
1.闲坐时间太长,或活动过于剧烈
幼儿的大脑皮层尚未成熟,大脑对各器官动作的控制能力差,其兴奋过程大于抑制过程。在集体活动中,如果让幼儿闲坐的时间过长,则容易引起他们的捣乱行为,或讲悄悄话、或做一些小动作;在一些较为剧烈的体育活动中,他们也会在有趣的竞赛过程中越来越兴奋,尤其是那些调皮儿童,会在教师不留神的时候,打起“野外之战”。所以,幼儿闲坐的时间不要太长,要适当活动,不能太剧烈。
2.好奇心强,求知欲高
幼儿的好奇心很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幼儿往往爱到处乱跑,看见什么都想摸一摸;对什么问题都爱问个“为什么?”看到同伴有些“新奇”的举动,也爱偷偷模仿。这些行为很多被教师认为是捣蛋行为。其实,调皮玩耍,往往有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也有助于许多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玩耍满足了孩子们的欲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和同伴们一起玩耍,完善了孩子的个性、发展了相应的社交能力。调皮的孩子有许多优点:聪明伶俐,乐观,朝气蓬勃,有幽默感,乐于交往,富于幻想,勇敢大胆,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倾向。所以,幼儿的早期教育只能是在玩中学,切莫只学不玩或多学少玩,否则就违背了儿童教育学和儿童行为科学的规律。引发老师发怒的,往往是由于幼儿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却因操作不当所导致的调皮行为。
3.认识水平低,自控能力差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但有的幼儿由于长期得不到成人的赞扬或关心,或认为自己很笨、很丑,缺乏自信心,从而产生自卑感,他们借助于调皮行为,如无故推人、揪揪女孩子的辫子,破坏同桌的手工作品等,借以引起老师的关注,维护自己的自尊。有些好打架的调皮孩子,每次只要老师叫一声他的名字,他便会自觉地走到老师面前去说:“老师,我错了,我再也不打人了。”认错态度非常诚恳,可事情没过多久,他又犯下同样的错误。这是他想以此引起老师和同伴的注意,但是由于幼儿的认识水平低,不知道如何去交往和沟通,一当遇到问题,自控能力差,就容易引起调皮行为。
4. 内心想做好,却事与愿违
有的幼儿在读书或唱歌时,会突然提高音调,拉长声音,与众不同。他的原意是想更好地读,更好地唱,结果却相反,引起课堂混乱的现象。这时,如果是因为他不了解或忘记了行为的规则,可以再一次的提醒他,让他孩子体会和了解。但要注意的是,在提醒他时,要注意表情和声调,不要用喊叫的方式,要用坚定、温和的声调来对孩子说明或提出要求:“记得吗?齐读或者齐唱的时候,高低快慢要和别的小朋友一样,才不会妨碍别人。”教师在向幼儿解释规则时,应该避免预先就认定幼儿太调皮,不听话,例如:“你要我说几百次,才会听话!”这会让孩子更加任性和固执。
5. 教育不当,引起幼儿逆反
不正确教育方法会引发幼儿的淘气行为。有的教师过于顺从幼儿,幼儿自然只把教师的话当作耳旁风而不加理睬。还有的教师给幼儿提出的要求过高,并且违背幼儿的兴趣和愿望,幼儿不愿意照着做,所以故意调皮捣蛋。
(二)探讨转变调皮儿童行为的策略
1. 学会宽容,尊重鼓励(附表)
教育情境 | 对调皮幼儿(一般情况) | 对一般幼儿 (一般情况) | ||
语言指导 | 行为指导 | 语言指导 | 行为指导 | |
在院子里乱跑 | 不要跑!(呵斥) | 一把拉住他 | 别跑了,别摔着。 | 拉住他的手 |
上课做小动作 | 又乱动什么! | 拉他坐正 | 认真听! | 一个鼓励的眼神 |
鞋带开了 | 让你到处乱跑!过来! | 帮他绑好鞋带 | 你的鞋带开了,快来,老师帮你绑好! | 边扎鞋带边告诉他,回家要多练习系鞋带。 |
回答不上提问 | 上课不认真,怎么会回答! | (批评的眼神) | 哦!还没想好,先坐下。 | 用手做一个往下的动作 |
午休时不睡觉 | 就你还不睡! | 拍他一下肩膀 | 快睡吧!睡好了才会长高! | 摸摸他的头,哄他入睡 |
顽皮是孩子的天性,是任何一个孩子生理、心理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的必然现象。顽皮的孩子往往比较聪明,有个人主见,意志比较坚强,只要善于引导,顽皮的孩子更有可能成为一个极具创造力的人。调皮归调皮,毕竟不是恶劣的坏行为,只要不是经常地出自愤怒、残忍或怀有恶意的、会使人身体受到伤害的行为,都应当大度一些、宽容一些,从幼儿的成长过程来看,淘气行为是天生的,它是孩子不断走向成熟的必要“演出”。那些调皮的幼儿,也期望得到同伴的好评和老师爱的尊重,爱是相互的,只有以正面教育,幼儿才会有好的行为。
2.精心组织活动,调动积极情感
人往往趋向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回避消极的情感体验,这是一种先天性的行为倾向,幼儿尤其如此。教师在组织活动中,不应一味地责怪幼儿不听话,认为调皮的幼儿不守纪律,如果从幼儿的情感需要上去考虑,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利用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去组织活动,使幼儿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则调皮会成为一种新的活力,他们会更加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晨间活动是一项较难组织的活动,由于幼儿来园时间不一,来园早的幼儿活动时间长,易疲劳,调皮的孩子更是花样百出。教师要关注调皮儿童在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精心组织教育活动,以满足不同幼儿对积极情感体验的需求。
3. 移情换位,正确引导
调皮的幼儿会经常做错事,然而犯错的原因有各种,简单过多的责备会使孩子产生负面影响。面对调皮的幼儿,教师首先要静下心,宽容他们的幼稚无知,再坚持正面教育为主,了解幼儿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和实质,与幼儿进行交流协商,耐心诱导幼儿认识错误,判断是非,最后引导他们如何控制自己的调皮行为,将懂得的道理转化为实际行动,使幼儿向好的方向转化。当幼儿调皮的时候,教师可以静静地注视他,用比平时更温柔的目光对视着他游离不定的眼神,告诉他此刻老师的心情是怎样的,请他说说这样做对不对。
有的调皮幼儿比较倔强,这时,可以试试移情换位教育方式。移情是指理解、分享他人或群体情感,换位指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就个别的对其进行严厉而耐心的教育,不轻易在小朋友面前批评指责,以免伤害他们自尊心。对抑制力较差的幼儿,尽量采取“打预防针”的方法,如眼神和手势等,提醒他们抑制自己的不良行为,采取鼓励诱导的方法帮助他们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也要让幼儿充分思考。脑筋不去活动,不去思考,就会“生锈”。所以绝对不能让脑袋荒废,要培养幼儿的思考力,就要让他们多想。能思考,才能自己处理事情,判断是非。因此,不须抱怨幼儿调皮、犯错误,因为幼儿可以在错误中思考及学习,锻炼和提高思考能力。
4. 细心呵护,信任赏识
孩子的心是透明澄澈的,有如无瑕的美玉,教师要细心呵护他们,相信孩子,也就相信了自己的教育。如在公开课活动之前,老师不必对个别调皮的孩子千嘱咐万叮咛,要他们注意少出格,要安分守己;也不必让这几个调皮的孩子暂且在别的班上呆一节课,或在座位安排上离老师再近一些,以便能及时制止他们的调皮行为。教师还是相信孩子吧!乐于让孩子们去操作、去动手、去交流,这也是调皮孩子最容易表现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做:对着孩子笑一笑——鼓励他大胆地去做!对着孩子摇摇头——你要注意你的表现!给孩子说句悄悄话——你让老师很骄傲!我们应清楚地知道每个孩子都是要求上进的,在这么多观摩公开课教师的前面,他们更要求进步和表现,何不相信他们,给他们一个进步的空间呢!
实践证明,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合理地组织活动,分层次满足不同需要的孩子,运用亲和性的语言,借助于眼神,引导幼儿自己认识行为,正确判断自身行为的正确性,幼儿的调皮行为会大大减少。即使是对待特别调皮、经常犯错的幼儿,也要保护他们心灵深处最敏感的角落——自尊、自爱之心。
禁止孩子顽皮,亦等于禁止及阻碍他的智能发展。顽皮是孩子的天性,顺应幼儿的生长规律,不要为幼儿的淘气调皮而烦恼。只要教师采取正确的方法,幼儿一定会更加健康地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