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2-06 23:37:02 浏览次数: 247
三亚交通综合规划及主城区交通整治规划快速推进
规划快讯:
三亚交通综合规划及主城区交通整治规划正在积极推进,力争年内市区交通状况明显好转!请广大市民关心支持!欢迎提出宝贵意见!(意见反馈邮箱:info@sanyaup.com.cn )
近年来,我市作为国际性热带海滨风景旅游城市,旅游发展态势强劲,进入黄金发展期,发展的新趋势是:“观光→度假、组团→散客、季节性→全年性”,旅游交通特征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以旅游大巴为主体的出行比例不断降低,以个体化、个性化、多样化的交通需求日益提高;私家车“自驾游”不断增加、“租赁车”业务快速发展。
随着我市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机动车出行也不断增加,城市居民日常通勤出行和生活出行也给城市交通带来较大的压力。旅游交通与城市内部交通的叠加效益进一步加剧城市交通的压力。
目前,我市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已经在中心城区初步显现,在旅游黄金季节已较为突出。交通拥堵在空间上体现为局部的城市主要节点与路段,如月川桥(路-迎宾大道)、新风桥(新风街-路-河西路-河东路) 、正南路-路 、榆亚大道路段(大东海);在时间上体现为高峰时段的临时性拥堵。
上述存在问题,对我市居民与外来游客的快速便捷出行造成了较大的困扰,对此三亚市非常重视。自2009年5月开始,经认真研究已正式启动了《三亚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三亚市中心城区综合交通整治规划》两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上述两项工作具体由三亚市规划局与三亚市交警支队负责组织,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编制。目前此项工作正在全力快速推进中,中期方案已编制完成。在前述工作基础上,为了有效应对今年春节期间的交通高峰期,作为整个交通专项规划实施的一部分,我市已按照上述两规划的整体思路,先行启动了《2010年春节前综合交通整治方案》,共部署了七大整治工程。现将有关规划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图1:综合交通规划研究范围示意图
图2:中心城区综合交通整治规划研究范围示意图
图3:前期调研
一、 规划编制的背景
近期批准的《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将对包括三亚在内的海南全省国际化旅游的发展带来巨大推动力。另一方面,三亚在新一轮海南省规划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逐步明确了成为全岛旅游龙头和南部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目标。
二、三亚城市交通当前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和省发展战略背景下,面对新一轮三亚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国际热带滨海风景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定位,现状三亚城市交通系统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常规性的旅游交通组织模式难以适应国际化高标准的旅游交通服务要求。目前三亚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建设属于传统的中小型城市发展模式,没有将旅游交通与常规城市交通区别对待,必然影响旅游交通服务水平的提升。
2、对外交通系统发展缺乏整合,对城市旅游发展的应对不足:凤凰机场容量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三亚旅游可进入性的关键因素之一;铁路运输在三亚地区旅游交通中的功能和定位尚未明确;“三港分离”建设步伐缓慢;公路对外集疏运仍处于自发组织状态,难以适应旅游经济的进一步提升发展。
3、滨海地区单一的公路交通支撑模式与带状分散组团发展模式间的矛盾突出,市域城乡统筹和旅游发展也缺乏交通网络化支撑。
4、中小型城市的交通系统建设与管理模式难以应对旅游交通与城市交通的双重压力。旅游高峰季节三亚老城区道路交通负荷高于广州、北京水平,常规规范标准的建设标准已经无法适应三亚“中小城市规模、大城市负荷”的显著特点。
三、开展此项工作的目标
针对上述三亚交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三亚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三亚老城区综合交通整治规划》项目编制,从近远期分别开展交通发展对策研究:
《三亚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以支撑未来三亚国际旅游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为根本目标,制定总体规划期内三亚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发展战略对策及系统规划方案,包括:以三亚机场为核心的对外交通系统一体化发展框架、以支撑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的市域交通网络规划、以专业化旅游交通服务体系构建为主导的滨海地区交通走廊规划、支撑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发展的城市道路交通调整规划。
《三亚老城区综合交通整治规划》旨在缓解现状三亚日益增长的交通压力,为综合交通系统的全面升级调整争取缓冲时间。通过交通调查和现场调研,进行老城区交通现状和近期发展问题的综合分析与识别。在此基础之上,立足现状,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基于现状设施,通过有限的工程措施,改造局部节点和路段;挖掘设施潜力,优化交通组织与管理,整顿交通秩序;提升老城区旅游交通服务、构建旅游交通与城市交通相协调的交通系统,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与运行效率,全面缓解老城区交通压力。
四、规划主要内容简介
《三亚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三亚老城区综合交通整治规划》前期调研开展了10余项调查,组织调查人员500余人日,涉及规划局、交警、交通局、、出租车、公交公司、长途车站、机场、火车站、旅游局、主要景区和管委会等10余个部门和单位。回收调查问卷:4000余份,调查记录约4万条。
调查表明我市城市机动化已进入膨胀发展期,机动车总量快速增长给城市交通带来的负荷不断加大,同时个体出行对机动化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城市常住人口规模的扩张及旅游人口的快速增长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双重压力,因此我市需要尽快且有步骤地通过提升改造道路基础设施、发展公共交通系统、优化城市道路路网的功能分区,同时优化调整城市人口及旅游人口的交通出行结构,通过近中远期三个阶段交通规划的实施,构建以专业化旅游交通系统服务为主导、支撑城乡统筹发展的旅游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以支撑我市国际化旅游城市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拟定)
针对三亚国际型旅游城市的交通特点,我市交通专项规划的指导思想为:
1、以枢纽为核心协调组织旅游交通、城乡交通与城市内外交通;
2、合理利用通道实现“由快到慢,从城市到旅游”的分层化交通组织;
3、实现符合东西岸线交通需求差异性的差别化交通组织;
4、强调体现休闲度假氛围的滨海旅游慢行走廊打造。
本次编制的综合交通规划主要将包括区域及对外交通系统、市域城乡统筹交通系统规划、滨海地区交通组织与设施规划、中心城区骨干交通网络规划、旅游交通服务体系五大部分。
未来将打造以综合对外、旅游、城乡、城市交通组织功能,强调城市内外交通转换与服务的6个一级交通枢纽;以综合旅游、城乡、城市交通组织功能,强调跨区交通与区内交通的便捷衔接转换的15个二级枢纽;同时为完善和补充二级交通枢纽的服务,强化区内交通组织,再打造12个三级交通枢纽。通过交通枢纽的打造以点串联东西景区、带动旅游交通和城市交通的线路组织,联通山海河城的城市景观,充分向市民及游客展现三亚城市活力区、高端度假区、滨海酒店区、山地风情区及风景名胜区舒适的旅游休闲度假环境及优美的热带海滨城市景观。
图4:综合交通体系(方案)
图5:市域公路网规划(方案)
图6:中心城区骨干交通网络(方案)
(二)老城区综合交通整治规划(拟定)
对当前老城区交通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确立核心对策,针对重点地区(路、大东海、新风桥等)提出交通疏解和整治方案,对下一阶段交通管理提出实施建议。
其中路沿线整治内容主要包括:
1、完善路网构建分流通道(包括胜利路北延与老铁路的利用、对港务局中学与团结路节点、明珠广场周边等);
2、缓解动静交通干扰(包括a、打通新的支路网。b、充分利用既有通道、拆除部分占路摊位、单位围墙、占路线杆等。c、加强公共停车场的预留和建设。d、长途汽车站搬迁等);
3、通过交通工程对策消除快慢干扰,提高通行能力(包括a、加强系统交通组织,如新增部分信号灯控制路口,确保信号灯协调,干路优先放行等。b、加强交叉口组织和渠化,力争全线提升通行能力25%以上,如路—新风路交叉口、路—团结路交叉口等。c、优化沿线公交设施,包括站点位置优化和全线公交港湾站改造等)。
4、对沿线单位现状共73个出入口(17个/公里)进行调整。
5、其他配套措施
大东海地区整治内容主要包括:
1、路段与交叉口渠化:全线4车道改成6车道,交叉口至少保证4条进口车道,合理设置调头车道,提高通行能力40%以上。
2、优化公交站点:全部采取港湾式方案,6组公交站中2组合并,2组原址改造,2组调整位置。
3、出入口优化调整;
4、对关键节点进行改造,包括下洋田环岛、海榆路交叉口等。
新风桥整治内容主要包括:
路网优化,尽快拓宽桥面。其中近期先行对桥头结点进行交叉口渠化。
交通管理提升方面内容主要包括:
1、交通标志、标识系统;
2、货车、工程车组织管理;
3、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图7:主城区交通综合整治对策
五、近期整治工作实施进展情况
为了缓解老城区春节期间的交通压力,在《三亚老城区综合交通整治规划》思想指导下,我市提出了2010年春节前我市老城区交通整治的七大措施如下:
1、榆亚大道大东海段交通整治;
2、路及周边相关交通整治;
3、交通标志标牌更新;
4、交通监控管理系统更新;
5、春节期间交通管制措施预案;
6、公交、长途车、摩的违章运营行为整治;
7、春节期间违章占路演出、促销活动整治。
目前,大东海段整治子工程已完成,标识标牌、监控管理系统更新即将完成,春节期间交通管制措施预案已编制完成。相信随着以上七项整治工作的实施,我市春节期间的交通状况将得到较大改善,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加快捷的城市交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