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主题 | 保护环境 | |
单元地位 | 本单元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单元。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词语,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习作要求是“学写倡议书”。倡议书属于应用文,围绕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等话题展开,与单元主题相呼应,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思考和对环保必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应用文写作的能力。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中,通过具体例子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应如何抓关键句,把握一段话的主要观点。 引导学生写观点类文章,以满足社会交际的需求,满足学生自我表达的需要,使习作成为学生自我表达的工具,激发学生自主习作的内在动机。 | |
单元目标 | 课程标准 | 1.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本单元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通过习作一进行这一方法的训练。 |
教材分析 | 本单元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四篇课文。《古诗三首》前两首分别描绘了南北不同的美景;第三首以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景色,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只有一个地球》证明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青山不老》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扎根晋西北十五年,执着种树的感人事迹。《三黑和土地》是一首现代诗,展示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在土地失而复得后的喜悦以及对土地诚挚的热爱。这些课文体裁和题材不同,体现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号召人民要爱护环境、珍爱地球家园。 本单元语文要素“抓住关键词语,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围绕这个语文要素,本单元进行了系统的安排。《只有一个地球》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关键句,把握主要观点,并体会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得出最后结论的。《青山不老》让学生关注课题,思考为什么说“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引导学生结合诗句,把握农民看待土地的态度。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中,通过具体例子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应如何抓住关键词句,把握一段话的主要观点。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写倡议书”,习作主题围绕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等话题展开,与单元主题相呼应,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思考和对环保必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应用文写作的能力。 | |
学情分析 | 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他们对晋西北的自然状况,环境守卫者的故事比较陌生。《三黑和土地》所体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生活离学生比较远,对翻身做主、土地失而复得对农民的意义不够了解。 六年级学生经过五年的训练, 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阅读课文时,能够按照要求概括主要内容;能够结合关键语句,抓关键词语交流感受,对于“抓住关键词语,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容易理解。 应用文的练习,学生并不陌生。留言条、感谢信都练习过。抓住观点来写倡议书,应该不是太难,主要格式的掌握,内容的条理上下些功夫。 | |
单元目标 | 1.会写14个字,会写2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能借助注释,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词大意,感受诗词之美。 3.能抓住关键句,把握课文的主要观点,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4.和别人协商事情,能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歪曲,不断章取义;尊重不同意见,讨论问题时,态度要平和,以理服人;表达观点时,要简洁明了,有理有据。 5.能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做到格式正确,内容清楚。 6.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归纳学习古诗词的方法,能通过抓住关键句,把握一段话的主要观点;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了解冰雹积累传统文化常识。 | |
单元评价 | 一、评价目标 1.会认会写本单元“涯、莺”等14个生字,学会“晶莹、慷慨”等20个词语。 2.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意,感受诗词之美。 3. 能抓住关键句,把握课文的主要观点。 4. 能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做到格式正确,内容清楚。 二、评价任务 1.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生字词认准字音,描红、抄写、默写生字生词,背诵、默写古诗。 2.《只有一个地球》说出文章的主要观点,结合关键语句,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体会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说出这个观点的。 3.《青山不老》体会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4.《三黑和土地》了解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说出自己对土地的新感受。 三、评价时间 课堂及时评价、课后巩固练习测评、作文讲评 四、评价实施 1.利用默写的形式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评价。 2.通过四人小组检查古诗背诵进行评价。 3.通过默写检查词语、古诗的掌握。 4.利用《新课堂》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5.第六单元测试卷。 五、评价工具 1.17、18、19课的词语听写,默写《古诗三首》 2.《新课堂》17、18、19和第六单元练习题 3.学生的习作 4.第六单元检测题 | |
学习进程 | 一、课时分配 17《古诗三首》 2课时 18《只有一个地球》 2课时 19*《青山不老》 1课时 20*《三黑和土地》 1课时 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 1课时 习作《学写倡议书》 2课时 《语文园地六》 2课时 共11课时 二、课时主题 (一)《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1.单元整体导读。 2.学习“涯、莺”2个生字。 3.三首古诗读正确、流利,背诵《浪淘沙》。借助画面感受黄河的豪迈气概。勾画表示时间的词语,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找出详略,分清课文内容的主次。 第二课时 1.有感情朗读,背诵《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 2.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江南春景的特色和田园山水的风光之美,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的特点。 (二)《只有一个地球》 第一课时 1.会写“莹、裹”等12个生字,“晶莹、摇篮”等20个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说出课文表达怎样的观点。 第二课时 1.结合关键语句,了解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说明观点的。 2.结合实际。设计环保宣传语,并与同学们交流。 (三)《青山不老》 1.默读课文,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体会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 (四)《三黑和土地》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2.能说出自己对土地的新感受。 (五)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 习作一《家乡的风俗》 1.和别人协商事情,能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歪曲,不断章取义。 2.尊重不同意见,讨论问题时,态度要平和,以理服人。 3.表达观点时,要简洁明了,有理有据。 (六)习作:学写倡议书 第一课时 1.能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 2.做到格式正确、内容清楚。 第二课时 习作讲评、修改习作。 (七)语文园地六 第一课时 1.通过朗读“交流平台”,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出归纳学习古诗的方法。 2.能通过抓住关键句,把握一段话的主要观点。 第二课时 1.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2.了解并积累传统文化常识。 三、活动设计 1.收集、积累、交流关于江南的诗句。 2.开展“保护环境”交流会。 四、实施方式 1.规范汉字的书写,利用写字课,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3.引导学生总结背诵方法,提高背诵效率。 4.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学习。 5.进行积极有针对性的评价,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五、学习资源 1.查找搜集黄河、江南及地球资源、晋西北和土地改革的相关资料。 2.课文朗读资料 3.教师制作课件 4.学生的习作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