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文科)期中考试试题 2017.11
温馨提示:
1. 本试题分为第Ⅰ卷、第Ⅱ卷和答题卡。全卷满分100分。
2. 考生答题时,必须将第Ⅰ卷上所有题的正确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所对应的信息点处,答案写在Ⅰ卷上无效,第Ⅱ卷所有题的正确答案按要求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试题对应题号上,写在其他位置无效。
3. 考试结束时,将答题纸交给监考老师。
第Ⅰ卷 (选择题,共 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静电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下列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
A. 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吸起纸屑
B. 带电小球移至不带电金属球附近,两者相互吸引
C. 小线圈接近通电线圈过程中,小线圈中产生电流
D. 从干燥的地毯走过,手碰到金属把手时有被电击的感觉
2. 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作为点电荷
B. 点电荷一定是电量很小的电荷
C. 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作点电荷
D. 带电体能否看成点电荷,是看它的形状和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是否能忽略不计
3. 真空中,距离为r、带电量均为q的两个点电荷间的库伦力大小为F.若将它们的电荷量都增大到2q,距离增大到2r,则它们之间的库伦力大小为( )
A. F B. F C. 2F D. 4F
4. 在下列各电场中,M、N两点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是( )
A. B. C. D.
5. 点电荷P、Q在真空中产生电场的电场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P、Q都是正电荷 B. P、Q都是负电荷
C. P是负电荷,Q是正电荷 D. P是正电荷,Q是负电荷
6. 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一个带+6×10-8C的电量,另一个带-2×10-8C的电量.把两球接触后再分开,两球带电情况是( )
A. 均为+4×10-8C B. 均为+2×10-8C C. 均为-2×10-8C D. 均为-4×10-8C
7. 如图所示能使原来不带电的导体A、B带电的实验所采用的起电方式为( )
A. 摩擦起电 B. 接触起电 C. 感应起电 D. 以上都不对
8. 在下列匀强磁场中,通电导线受到安培力的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9. 物理理论成果总要推动社会实践科学的应用和发展,下列实践成果中属于应用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偏转原理的是( )
A. 指南针 B. 避雷针 C. 电视显像管 D. 验电器
10. 如图所示,两个单匝线圈a、b的半径分别为r和2r.圆形匀强磁场B
的边缘恰好与a线圈重合,则穿过a、b两线圈的磁通量之比为( )
A. 1:1 B. 1:2
C. 1:4 D. 4:1
11. 如图所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通电直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
导线长度为L,导线中电流为I.该导线所受安培力F的大小是( )
A. F= B. F= C. F=BIL D. F=
12. 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下列物理量的表达式不属于用比值法定义的是( )
A. 磁感应强度B= B. 电阻R= C. 磁通密度B= D. 电场强度E=
13. 关于磁感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磁感线是不闭合的 B. 磁感线有可能相交
C. 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D. 磁感线是客观存在的
14. 演示“磁场中的通电导体受力情况”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电器中依据这一实验现象及相应规律制作而成的是( )
A. 电饭锅 B. 电熨斗 C. 电风扇 D. 电热水器
15. 下列关于电场、磁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电场、磁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们是客观存在的物质
B. 电场和磁场都具有能量
C. 电场线和磁感线都是为了形象描述电场和磁场假想出来的,并不实际存在
D. 电场线和磁感线不一定闭合但可以相交.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16. 如右图所示为某电场的部分电场线,试比较A、B两点的场强EA ______ EB (填“>”、“<”、“=”)。
17. 如图,当一个带正电荷的物体C靠近原来不带电的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使导体靠近带电物体的A端带 ______(填“正”或“负”)电荷,远离带电物体的B端带 _____(填“正”或“负”)电荷.
18. 在匀强磁场中,有一段0.05m的导线和磁场垂直.当导线通过的电流是1A时,受磁场的作用力是0.1N,那么该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 ______ T;当导线通过的电流是0时,那么该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 ______ T.
19. 放射源中有三种不同的粒子,其中一种不带电,另两种分别带正负电荷,置于磁场中,形成如图三条轨迹,则不带电的粒子的轨迹是____________,带负电的粒子的轨迹是____________.
20. 在探究两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一同学猜想可能与两电荷的间距和带电量有关.他选用带正电的小球A和B,A球放在可移动的绝座上,B球用绝缘丝线悬挂于玻璃棒C点,如图所示.实验时,先保持两电荷量不变,使A球从远处逐渐向B球靠近,观察到两球距离越小,B球悬线的偏角越大,再保持两球的距离不变,改变小球所带的电荷量,观察到电荷量越大,B球悬线的偏角越大.
实验表明:两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随其距离的 ______ 而增大,随其所带电荷量 ______ 而增大.历史上法国学者库仑通过更精确的实验探究总结出两点电荷间相互作用力与两点电荷的电荷量、间距的定量关系.此同学在探究中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______
三.计算题:(本题共2题,共20分。要求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重要的演算步骤,推理、说明过程要简洁清晰,有数字计算的题要写出明确的数值和单位,只有最后结果的得零分。)
21.(6分)氢原子核的电荷量,核外电子的量。若核外电子在离核处,已知静电力常量.求:
(1)核外电子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
(2)该处的电场强度的大小。
22.(6分)有一根长的直导线,通有的电流.将此直导线垂直磁场方向放入匀强磁场中,导线受到的安培力,求:
(1)该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2)若将导线中的电流增大为,而其他不变,则该导体受到的安培力是多
大?
23.(8分)如图所示,把一带电荷量为的小球A用绝缘细绳悬吊,若将带正电荷的小球B靠近A,当两个带电小球在同一高度相距r时,小球B在小球A处所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为。已知绳与竖直方向成45°角,A、B两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g=10m/s2,.求:
(1)A球所受的电场力大小;
(2)A球的质量.
高二物理(文科)期中考试试题参 2017.11
一、选择题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答案 | C | D | B | C | C | B | C | A | C | A | C | D | C | C | D |
16. < 17. 负 正 18. 2 2
19. ② ① 20. 减小 增大 控制变量法
三、计算题
21.(6分)
解:(1)核外电子受到的电场力为:
..........................................3分
(2)该处的电场强度为:
..........................................3分
22.(6分)
解:(1)根据得,磁感应强度为:
..........................................3分
(2)根据安培力的大小公式得:
..........................................3分
23.(8分)
解:(1) 由电场强度定义式可知: ...........................3分
代入数据得: ..........................................1分
(2) 对A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根据物体平衡得: ......................................3分
代入数据: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