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初二上物理力学的练习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0:21:09
文档

初二上物理力学的练习

力学一1、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要产生力,必须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另一种是物体间不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物体间的吸引、排斥等。(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另一个物体也对这个物体施加力。(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二是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力的描述:(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2)力的单位:
推荐度:
导读力学一1、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要产生力,必须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另一种是物体间不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物体间的吸引、排斥等。(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另一个物体也对这个物体施加力。(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二是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力的描述:(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2)力的单位:
力学一

1、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要产生力,必须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另一种是物体间不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物体间的吸引、排斥等。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另一个物体也对这个物体施加力。

(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二是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力的描述: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来表示。

(3)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来表示力的方向,并注明力的大小,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做力的示意图。

3、弹簧测力计:

工作原理:弹簧在一定的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伸长的长度跟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因此弹簧测力计刻度盘上刻度线的分布是均匀的。

正确使用方法:

(1)使用时首先要看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2)认清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以便读数快速准确。

(3)测力前要观察指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如果没有对齐,先要校零。

(4)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5)使用时,最好轻轻地拉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在外壳上。

(6)读数时,指针靠近哪条刻度线就取哪条刻度线的值。

★弹力:

    弹性: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做弹性。物体在弹性范围内发生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塑性: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发生形变,变形之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这类物体发生的形变叫非弹性形变。

    弹力: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均属于弹力。

例1、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物体就一定存在力的作用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会产生力  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就一定改变

例2、如图,电灯静止不动,则灯受到的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

A、天花板      B、地球      C、电线          D、灯罩

例3、脚踢球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脚是施力物体,所以不受力的作用   B、脚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C、脚受到的力的施力物体是球  D、脚踢足球的力和球对脚的作用力同时发生

例4、用绳子系住水桶提水,手受到竖直向下的力,它的施力物体是( )

A.水桶 .地球 .手 .绳子

例5、人在划船时,是什么力使船前进( )

A.人对船的推力  B.船桨对水的推力 .水对桨的推力  .水直接对船的推力 

例6、图中弹簧测力计测量范围是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指针所指示的示数是          N,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要使弹簧伸长的方向与           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练习题:

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物体受力的同时也一定在施力

C.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以下所给出的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 )     

A.在弯曲的路上汽车匀速转弯        

B.小孩沿笔直的滑梯匀速下滑

C.熟透的苹果从树上下落            

D.行驶的火车开始减速进站

3、分别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要产生相同的效果,则这两个力( )

A、只要大小相等就可以            

B、只要方向相同就可以

C、作用在物体的同一处就可以      

D、必须具有相同的三要素

4、足球前锋队员面对已封住角度的守门员,轻轻地将球一挑,足球在空中划过一条抛物线进入球门.若不计空气阻力,足球离开脚面后使其在空中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施力物体是( )

A.前锋队员  .足球  .地球  .守门员

5、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人推车时,人也受到车给的推力       

B.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一定不会发生力的作用

C.用手捏一个易拉罐,易拉罐变瘪了,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D.排球运动员扣球使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6、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它受到的力是( )

A、只有重力    B、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   

C、重力和它对桌面的支持力    D、重力、支持力和压力

7、一位走江湖的气功表演师,对围观的群众讲,他功夫很高,能把自己坐于其内的盆抬起(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我国有众多气功门派,有的练到一定层次后,就能有上述“功夫”

B.这位气功表演师一定是得到过大师的指点才练成此“功夫”的

C.这是迷惑群众的谎言,不可能是真实的

D.“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有决心苦练,就能练就此“功夫”

8、下列事实中,属于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有( )

A.用力拉弹簧,弹簧变长 .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

C.静止在路边的汽车 .运动员投出的标在空中前行

9、以下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同时,甲物体也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B.推出去的铅球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铅球始终受到推力的作用

C.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相互平衡的两个力,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可能相同

10、弹簧测力计的钩上分别挂了几个物体,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0N时,这个物体可能是(    )   

A、一袋方便面   B、一根大头钉  C、一张课桌  D、一只鸡

11、(多选)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人推车时,人也受到车给的推力      

B、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一定不会发生力的作用

C、用手捏一个易拉罐,易拉罐变瘪了,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D、排球运动员扣球使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2、(多选)在下列现象中,力的作用效果引起物体形变的现象是( )

A.车座下的弹簧被压缩                  

B.用力拉弓弦,把弓拉弯

C.在足球场草坪上滚动的足球越滚越慢    

D.铅球落在地面上,砸了一个圆坑 

13、(多选)在下列现象中,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事例是( )

A.微风吹来,柳枝摇摆                 

B.关闭发动机后,汽车越来越慢 

C.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    

D.用力将橡皮筋拉长 

14、以下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的几种现象:

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了变化; ②用力握弹性小皮球,皮球变形了; ③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了; ④用力扳铁丝,铁丝弯曲了; ⑤用力压弹簧,弹簧变短了; ⑥撑杆运动员在撑杆起跳时竹竿变弯了。 在这些现象中,属于弹性形变的是__________。

15、以下事例中:(1)撑杆跳高运动员跳高时把撑杆压弯;(2)踢出去的足球最后停下来.事例(1)说明力可以改变       ,事例(2)说明力可以改变       .

16、卵击石,石头没有损伤而鸡蛋破了,这一现象中,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小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大小。

17、如图所示,将分别载有一根条形磁铁的两辆小车同时释放后,小车向相反方向运动,最后静止。此现象说明的物理知识有: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状态,磁极间作用力的大小随磁极间距离的增大而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8、在跳板跳水这一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对它的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却不同,前者主要是改变了跳板的          ,后者主要改变了运动员的              。

19、游乐场里的碰碰车是孩子们喜欢玩的,当两辆车对碰时,都会向后运动,这既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又说明力的作用可以_____________。

20、投出去的铅球在重力作用下沿曲线运动,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发生改变,铅球落地时将地面砸出了一个小坑,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

21、在A点沿与水平面成30°角斜向右上方拉小车,拉力为50N,请在图中画出拉力的示意图。

22、如图所示,电灯受到电线的6N的拉力,请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来。

思考题:

1、小红在建筑工地上看到简易吊车,她想通过自身的体验来了解这种简易吊车竖直在地面上的支撑直杆所受的力.回家后,她找来一根细绳和一根塑料直尺,仿照简易吊车的结构组成如下图的三角支架,绳的一端绕在手指上,杆的一端顶在掌心,在A处挂一重物时,绳对手指以及杆对掌心均有作用力.对这两个作用力的方向判断完全正确的是( )

2、一条弹簧,受到15 N的拉力时长8厘米,受到5 N的拉力时长6厘米,受到10 N的拉力时,弹簧长_______厘米,没有受到拉力时,弹簧长_________厘米。 

3、甲、乙两位同学各用200N的力沿相反的方向拉测力计,测力计的示数为(   ) 

A、400N;  、200N;  、100N;  、0N。

4、在研究弹簧的伸长与外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 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作出的F—x图线如图所示。

⑴由图可知,该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1 N,弹簧的伸长增加___________厘米;

⑵该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5、某中学的物理兴趣小组,想探究水平抛出的小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大家经过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1:小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可能与小球的质量有关。

猜想2:小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可能与小球水平射出的速度有关。

猜想3:小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可能与小球下落的高度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精心设计了实验,找来精密计时器,一个可将小球以任意所需速度射出的弹射器,并将弹射器水平固定在铁架台上,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得到下表中数据。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的问题:

(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序号为               的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序号为                的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3,应选用序号为               的实验。

 (2)实验结论:小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与               有关。

力学二

重力: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的三要素:   

①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比值用g来表示,g=9.8N/kg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

②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竖直向下是指和物体所在处的水平面垂直向下指向地心的方向) 

③重力的作用点: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物体的重心和物体的形状、材料是否均匀有关,质地均匀、规则形状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如一个金属环的重心在圆环所在圆的圆心上。降低重心可以提高稳度。  

例1、下列有关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与地面接触的物体才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B、所有物体的重心都在物体上

 C、地球上所有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D、在空中运行的物体或漂浮在水中的物体将不受重力 

例2、打出去的篮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的力是(不计空气阻力)(       )

  A.手对球的推力  B.重力 .不受力  D.手对球的推力和重力

例3、如图所示,质量为10kg的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试画出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练习题:

1、如果没有重力,就不会出现下列哪个现象(     )

 A.河水不能流动    B.杯中的水倒不进嘴里  C.人一跳起来就会离开地球   D.人无法握住鸡蛋

2、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它受到的力是(    )

A、只有重力   B、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 C、重力和它对桌面的支持力  D、重力、支持力和压力

3、关于9.8N/kg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正确的是(    )

 A、9.8N等于1、9.8kg等于1N

 C、质量是9.8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4、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为19.6N,则它的质量为(    ) 

 、2、19.6kg  C、1.2kg  D、1kg

5、一根绳子承受的最大拉力是120牛,每块砖质量是2.5千克,用这根绳子一次最能吊起多少块砖(   )

    A.4块        B.4.8块         C.5块         D.6块

6、月球对其表面物体的引力只有地球对地面物体引力的六分之一,设想我们乘宇宙飞船到达月球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质量为6kg的物体,在月球上只有1kg

B. 在地球上重为600N的人,在月球上重为100N

C. 一个金属球在月球上的质量仅为它的地球上的六分之一

D. 一根轻弹簧,在地球表面将它拉长1cm需要6N的拉力,在月球上只需要1N的拉力

7、熟透的苹果从树上落下来,对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对苹果有吸引力,而苹果不吸引地;.地球对苹果的吸引力大于苹果吸引地球的力;

   C.地球对苹果的吸引力等于苹果吸引地球的力;  D.地球对苹果的吸引力小于苹果吸引地球的力.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质量跟它受到的重力成正比 

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表面

C.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D.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重9.8牛,可以写成1千克=9.8牛

9、关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10、下列图像中,能表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是( )

11、如右上图所示,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块秒表的重力时,使测力计内弹簧伸长的力是( )

  A.秒表的重力 .秒表和测力计的总重力    C.秒表对弹簧的拉力    D.弹簧对秒表的拉力

12、在墙上挂像框时,可自制一个重锤来检查像框是否挂正,如图所示,这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             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

13、踢毽球是人们喜爱的体育活动。如图所示,用脚将毽球踢起,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空中的毽球最终要落向地面这是由于         的缘故。

14、金字塔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要保证它不倒就需要把石条砌水平,古埃及人是如何做到的呢?有人猜想他们使用到了如图所示的工具―水平仪,该工具的物理原理是                            。

15、在图中作出投出的实心球在空中飞行时所受力的示意图。(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16、小明同学用一根细线拴住一块20g的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匀速圆周运动。请你图中画出橡皮所受重力示意图。

17、有一辆货车总重1.4×105N,到达一座桥的桥头时,司机看到桥头有一块如图所示的警示牌.试通过计算说明该车过桥是否安全?

18、小明是学校举重队的队员,体重500N的小明最多可以举起65Kg的杠铃,则

(1)小明的质量是多少? (2)小明举起杠铃时,需要用多大的力?(g取10N/Kg) 

19、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如果空气阻力相对物体的重力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地看作自由落体运动。为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同学小王有如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

猜想三: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为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几位同学用三个金属球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⑴为了验证猜想一,应比较实验序号____和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小敏同学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她让质量相等的铁球和纸团同时从三楼由静止开始下落,她发现两者下落时间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珍珍观察到电风扇、台灯等有个大而重的底座,可使它们不易翻倒。物体的稳定程度(稳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她猜想:可能与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重心高低及支持面的大小有关。

如何比较物体的稳度大小呢? 她发现,让不同的物体倾斜相同的角度时,有的物体翻倒,有的物体不翻倒,翻倒的说明其稳度较小。于是,她将物体放在表面粗糙的水平木板上,让木板绕O点转动,通过观察物体刚好翻倒时木板转过的角度的大小(物体不滑动),来比较物体稳度的大小,如图:

在探究物体的稳度大小与物体重心高低的关系时,她制作了三块重相同、外形完全相同、重心高低不同的圆柱体,如右图、乙、丙所示。实验时,将它们依次放在木板上,分别记下让它们刚好翻倒时,木板转过的角度的大小。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123
重心离支持面高度
物体刚好翻倒时木板转过的角度较大
稳度较大
(1)物体刚好翻倒时木板转过的角度越小,间接反映了物体的稳度越           (选填“大”或“小”)。

(2)在以上探究稳度大小与重心高低关系的实验中,应控制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和     的大小不变,这种实验方法叫     法。

(3)实验现象表明,物体的重心越         ,其稳度越大。

(4)依据以上结论,卡车装货时,应把重的货物装在       层(选填“上”或“下”),可使货物不易翻倒。

思考题:

21、下表是小英同学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时得到的实验数据。

实测物体质量m/Kg

重力G/N

比值G:m/N・Kg-1

物体1

0.10.989.8
物体2

0.21.969.8
物体3

0.32.949.8
⑴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和             。

⑵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是:                                           。

⑶在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g为9.8N/kg,但经过科学家的精确测量,发现在不同的地理位置g值存在着微小差异。下表为各个不同城市的g值大小,观察分析表中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地点赤道广州武汉上海北京纽约莫斯科北极
g值大小

9.7809.7889.7949.7949.8019.8039.8169.832
地理纬度23o06′30o33′31o12′39o56′40o40′55o45′90o
①g值相同的城市是                   ;g值差异最大的城市是                    。

②猜想g值变化的可能原因是                                                    。

22、小华按课本“动手动脑学物理”的要求在一条长线的一端系一个螺母做成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单摆,观察摆动的过程,小华发现螺母每摆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似乎相同。于是他对螺母来回摆动一次所用时间t有了两个猜想:(a)t可能与螺母的质量m有关;(b)t可能跟线的长度l有关。

(1)为验证猜想,除线和几个质量m已知的螺母外,小华还需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华在不同条件下,测出螺母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后,得到下表中的一些数据。

序号

螺母的质量m/g

线的长度l/cm

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s

1301202.2
2401202.2
3501202.2
450901.9
550601.5
①为了研究t和质量m的关系,可对应选择序号为____________的数据进行分析;

②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初步结论:t与____________无关,与___________有关;

(3)实验中发现,螺母摆动一个来回所用时间很难测准,请你帮小华设计一个更好的测量方法?

力学三

摩擦力:

(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摩擦力用f来表示)

(2)摩擦力的分类:

    A.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f = μ N 

    B.静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将要运动而未运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静摩擦力与外力相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f=F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与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4)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5)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变滑动为滚动;使接触面彼此离开。

例1、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前不用将指针调零            B.使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任意大小的力

C.读数时,视线应正对指针与刻度盘垂直     D.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必须竖直提着用

(2)如图所示,此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__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_。图中所示读数为     ,由此可推断此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g=10N/kg)

(3)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 的实验中,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A、为了测定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弹簧测力计沿      方向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      运动,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从弹簧测力计示数得出。 

B、比较图甲和图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得到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C、比较图甲和图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得到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D、综合上述实验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

E、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质量为500g的木块在桌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滑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时,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N,方向    。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大为4N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变大”、“不变”、“变小”)。此时的木块还在匀速直线运动吗? 

例2、下图是小宇“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操作过程,铁块和木块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木块表面比铁块表面粗糙。实验时,小宇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1)甲图中铁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              N。

(2)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

(3)乙、丙两图中铁块和木块叠放在一起的目的是使              相同,比较乙、丙两图可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

例3、某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木板上的滑块通过轻绳绕过定滑轮,绳的另一端悬挂托盘。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的砝码,使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测量滑块的滑动摩擦力,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

  ①木板的质量m1   ②滑块的质量m2

  ③砝码的质量m3      ④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4

(2)滑块的滑动摩擦力表达式为f =_________。 

(3)该实验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                                    ____。

(4)该实验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请你写出其中的一点: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对有关的问题分析如下:

(1)他们利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直线拉着木块沿长木板滑动,此时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       力,实验时,先在竖直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调零,然后再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测出的摩擦力       实际摩擦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他们应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           :实验中应用了        的研究方法。

(3)实验中他们发现很难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的稳定性,很难读数,原因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小明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乙所示,利用该装置的优点是:                  。

力和运动

1.运动状态:

(1)运动状态的改变。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即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有五种可能:

①由运动到静止;②由静止到运动;③运动由快到慢;④运动由慢到快;⑤物体改变运动方向。

物体的速度大小或方向只要有一个发生改变,我们就认为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了。

(2)平衡状态(运动状态不变)分两种:一是物体处于(保持)静止状态;二是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两种情况,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都没有改变,就称为平衡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运动定律,通常又叫做惯性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2)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3)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3.惯性:

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物体的惯性。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之一,即不论物体是否运动,怎样运动以及是否受力,都有惯性。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也越大。质量较大的大货车,启动慢,刹车也慢。

   

例1、如图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请回答:

(1)三次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它在平面上开始运动的速度_______。

(2)实验为了让小车受到不同的阻力,采用的做法是: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是: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  ,速度减小得越_____。

(4)根据实验结论,可推理得出:运动的小车如所受的阻力为零,小车将做_______运动。

(5)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  )

  A.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B.科学家猜想的基础上

  C.直接实验结果的基础上    D.实验和科学推理相结合的基础上

(6)画出小车在毛巾表面运动过程中的受力示意图。 

(7)汽车在快速行驶过程中,突然前方有行人横穿马路,司机紧急刹车,坐在副驾驶位置的人幸亏系着安全带,才没有破窗飞出。请你解释这一现象。答:刹车前人和车都是     的。刹车后车速突然减慢,坐在副驾驶位置的人由于具有    ,要保持原来的    状态。因此,若不系安全带就可能会破窗飞出。

(8)小丽同学通过上面的探究学习了解到的知识,思考了一个问题: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最高点时,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会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图中的黑点表示小丽同学)

(9)一辆小型汽车的质量是1.2 t,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大小是汽车车重的0.2倍,此时汽车的牵引力大小是   ,汽车所受地面的支持力大小是   (g=10N/kg)。

例2、.理想实验是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以大量可靠的事实为基础,以真实的实验为原型,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出物理规律。理想实验能深刻地揭示物理规律的本质。如图所示,是伽利略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实验设想的步骤有:

① 减小右边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该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释放的高度。

② 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 继续减小右边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作持续的匀速运动。

④ 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1)请将上述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              (只要填写序号). 

(2)在上述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面关于这些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

A.① 是事实,②③④ 是推论         B.② 是事实,①③④ 是推论

C.③ 是事实,①②④ 是推论         D.④ 是事实,①②③ 是推论

例3、牛顿曾研究过这样一个问题:他发现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方向落回地面,于是牛顿提出了一个“大炮”的设想,下图是他画的“大炮”草图——在地球的一座高山上架起一只水平大炮,以不同的速度将炮弹平射出去,射出速度越大,炮弹落地点就离山脚越远。他推想:当射出速度足够大时,炮弹将会如何运动呢?牛顿通过科学的推理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著名的“牛顿大炮”的故事,故事中牛顿实际也用到了理想实验的研究方法。

(1)研究中牛顿基于的可靠事实是                                    。

(2) 根据以上资料和牛顿的“大炮”草图,推测牛顿当年的重要结论是                            。如今,牛顿当年的推测已变成了现实,人们应用他的推论,利用现代科技制成了在通讯领域大显身手的     。

(3)想想看,初中物理学习中,你在研究什么问题时用到过理想实验的方法?请举一例。

练习题:

1、一个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当其所受到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则物体将(    )

A.立即停止运动   B.运动速度越来越慢    C.仍做匀速圆周运动   D.做匀速直线运动

2、日常生活中,惯性现象既有利,也有弊.以下属于利用惯性“有利”的一面是 (    )

A.赛车在转弯时滑出赛道     B.高速路上汽车限速行驶

C.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     D.人踩到西瓜皮上会滑倒

3、小明和小强对有关惯性和运动的知识进行讨论,正确的是(     )

A.汽车运动时有惯性,静止时没有惯性         

B.汽车刹车时有惯性,匀速直线运动时没有惯性

C.宇宙中除机械运动外,再也没有其他形式的运动

D.选择不同参照物,同一物体在同一时刻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

4、在下列事例中,利用了惯性的是(  )

A.货物装上卡车后,要固定好   B.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要保持车距

C.汽车上装有安全带     D.汽车进站,常常提前一段距离就关闭发动机,以节约燃料

5、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一定运动

B.如果物体只受一个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改变

C.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会慢慢停下来

D.在平衡力作用下,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6、如图所示,一杯水放在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突然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

①列车突然向右启动          ②列车突然向左启动

③列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    ④列车向左运动时突然刹车

A.①或②        B.①或③       C.②或③       D.②或④

7、对于下列几种现象,不能用物体具有惯性来解释的是(    )

A.苹果从树上落向地面    B.子弹离开口后,能继续向前飞行很远

C.同一跳远运动员,“助跑式跳远”比“立定式跳远”的距离大

D.汽车在刹车或启动时,乘客会有前倾或后仰的感受

8、如图(a)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观察到如图(b)所示的现象.由此可判断(    )

A.小车突然加速运动B.小车突然减速运动C.小车保持匀速运动D.小车可能加速、也可能做减速运动

9、对于“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历史上经历了漫长而又激烈的争论过程.著名的科学家伽利略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其核心含义是(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物体只要运动就需要力的作用

C.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D.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

10、乘坐公共汽车,当身体突然向前倾倒时,说明此时汽车正在       ;当身体突然向右倾倒时,说明此时汽车正在       。

11、一个物体在20N的拉力作用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当速度达到10m/s时,突然撤掉拉力,该物体将做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12、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一段距离后会停下来,是由于受到      的作用;若运动的足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则它将做         运动。

13、如图所示,沿水平方向抛出的小球能向前运动是由于          ,但小球还在不断下落,这是由于                                 。

14、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当它持续受到一个沿水平向右的力的作用时,它的速度_    __,撤去此力后,它的速度将___   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如图,匀速前进的车厢内,有一水平光滑桌面上放有质量分别为500g和200g的甲、乙两个物体,当车子突然刹车,两个物体在滑出桌面前,甲物体__  __追上乙物体(填“能”或“不能”)。

16、某兴趣小组用以下实验装置“探究从斜面上下滑的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让木块分别从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下滑,最终静止在与斜面相接的水平木板或铺上棉布的板上。用刻度尺测量每次开始下滑时的高度h和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离s,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数水平板面高度h/m

水平距离s/m

1木  板

0.201.00

2木  板

0.402.00
3木  板

0.603.00
4铺上棉布的板0.200.50
5铺上棉布的板0.401.00
6铺上棉布的板0.601.50
(1)分析1、2、3次实验:木块在木板上滑行的水平距离s与在斜面上释放时的高度h的关系式为s =     ;

(2)分别比较1与4,2与5,3与6次的实验可得:当木块在斜面上释放的高度相同时,木块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离s与        有关;

(3)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思考题:

1、用绳子拉着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做圆周运动,绳子拉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认为与小球的运动速度有关。于是他用一根橡皮筋连接一个小球,让小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以一定速度作圆周运动(如图所示)。改变小球的运动速度,做几次实验,记录现象如下表。

小球质量/克

小球速度橡皮筋长度/厘米

1510
15较快15
15很快18

 

(1)小球在桌面作圆周运动时,其运动状态     改变(选填“可能”、“ 一定”或“ 一定不”)。

(2)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小球的运动速度越大,那么橡皮筋的伸长就越      。

(3)小明用橡皮筋替代绳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4)小玲查阅资料后知道作圆周运动的小球受到的拉力与小球的运动速度、小球的质量以及圆周的半径有关。据此,小玲认为用橡皮筋代替绳子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请说出理由                         。

2、小华观察到从课桌上滑落的橡皮和纸片等下落到地面的时间不同,“物体在空气中由静止开始下落,落到地面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华猜想可能与物体在下落方向上和空气接触面积的大小、物体下落的高度及物体的质量有关。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小华设计制作了两个纸锥。

如图所示,在一张复印纸上取下一个3/4圆,围成一个圆锥,交界处用胶水粘牢,制成一个大纸锥A,将复印纸剩余的部分揉成纸团C;取同一规格的一张复印纸,按同样的方法制成一个小纸锥B,剩余的部分揉成纸团D。

在完成了两个纸锥及纸团的制作后,小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纸锥下落高度h/m

纸锥内的纸团情况下落时间t/s

1A8.32纸团C放入

6.2
2A5.55纸团C放入

4.5
3B5.55纸团D放入

2.0
4B5.55纸团未放入3.1
⑴在小华的实验探究中,所需的器材除了复印纸、胶水、皮卷尺、量角器、圆规外,还必需要用到的一个器材是       。

⑵比较表中序号为       、       的两组数据可知,纸锥下落的时间与纸锥在下落方向上和空气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⑶比较表中序号为3、4的两组数据可知,纸锥下落的时间与              有关。

⑷实验中小华在学校教学楼大厅内释放纸锥,这样就避免了风的影响;另外他还尽可能地提高释放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

文档

初二上物理力学的练习

力学一1、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要产生力,必须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另一种是物体间不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物体间的吸引、排斥等。(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另一个物体也对这个物体施加力。(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二是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力的描述:(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2)力的单位: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