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汽车检测与维修综合实训》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面向汽车后市场岗位群(包括汽车机修、汽车电工、汽车客服及销售、汽车检测、汽车企业管理等)能力培养的一门综合技术很强的核心课程,其前期学习领域课程主要有《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与空调》、《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汽车底盘拆装实训》、《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实训》等,后续学习领域课程主要有《汽车综合故障诊断》、《毕业实习》等。
2.课程任务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现代汽车性能检测的原理、方法、标准及汽车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掌握现代汽车故障波形分析、数据流分析、故障码读取等先进诊断方法,并初步具备分析故障、诊断故障及排除故障的能力;具有查找相关技术资料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工作奠定一定的实践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发展概况及汽车维修服务中心概况。
(2)熟悉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基础理论及汽车检测设备基础知识。
(3)熟悉汽车发动机各项检测设备、检测程序、注意事项、诊断标准等。
发动机检测包括发动机功率检测、气缸密封性检测、汽油机点火波形观测、点火正时和供油正时检测、发动机综合性检测等。
(4)熟悉汽车底盘各项检测设备、检测程序、注意事项、诊断标准等。
汽车底盘检测包括传动系游动角检测、车轮定位检测、转向参数检测、车轮平衡检测、悬架装置与转向系间隙检测、悬架装置工作性能检测等。
(5)熟悉汽车电控系统(包括电控发动机、电控自动变速器、防抱死制动系统等)检测诊断技术,包括专用工具、检测诊断设备仪器、检测诊断程序和注意事项等。
(6)熟悉汽车常见故障诊断程序、排除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7)熟悉整车各项检测设备、检测程序、注意事项、诊断标准等。
整车检测包括汽车动力性检测、汽车燃油经济性检测、汽车前照灯检测、汽油车尾气检测等。
2.能力目标
(1)熟练使用专用工具、汽车检测诊断设备仪器。
(2)能够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查阅相关技术资料。
(3)掌握对发动机有关参数(或项目)检测,包括发动机功率、气缸密封性、汽油机点火波形、点火正时、发动机综合性等;并能进行结果分析等。
(4)掌握对汽车底盘有关参数(或项目)检测,包括传动系游动角、车轮定位、转向参数、车轮平衡、悬架装置与转向系间隙、悬架装置工作性能等,并能进行结果分析等。
(5)掌握用诊断仪读取故障码、数据流、曲线波形,并能以此进行故障分析、判断与排除。
(6)掌握电控系统主要电子器件检测方法。
(7)掌握汽车常见故障判断与排除方法。
(8)掌握对汽车整车有关参数(或项目)检测,包产汽车动力性、汽车燃油经济性、汽车制动性、汽车车速表指示误差、汽车前照灯、汽油车尾气等,并能进行结果分析。
3.素质目标
(1)具备较好的人际沟通、团队协作等职业核心能力。
(2)具有根据岗位变化和工作需要学习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3)具有较好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一定的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好的职业能力。
(4)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即能根据生产条件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应变对策的能力。
(三)参考学时:105学时
(四)课程学分:11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 学习情境 | 学习任务 | 学时分配 | 教学形式 |
1 | 发动机机械系统检测与诊断 | 任务一:发动机功率检测与分析 | 2 | 实训教学 |
任务二:气缸密封性检测与分析 | 2 | |||
任务三:汽油机点火波形检测与观测 | 7 | |||
任务四:汽油机点火正时的检测和调整 | 9 | |||
任务五:发动机综合性能检测 | 4 | |||
2 | 汽车底盘机械系统检测与诊断 | 任务一:传动系游动角检测与分析 | 2 | 实训教学 |
任务二:车轮定位检测与调整 | 7 | |||
任务三:转向参数检测与分析 | 7 | |||
任务四:车轮平衡检测与调整 | 7 | |||
任务五:悬架装置与转向系间隙检测与分析 | 2 | |||
任务六:悬架装置工作性能检测与分析 | 2 | |||
3 | 电控系统检测诊断技术 | 任务一:电控系统专用工具和检测诊断设备仪器的使用 | 3 | 实训教学 |
任务二: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诊断的程序和方法 | 7 | |||
任务三:OBD-Ⅱ随车诊断系统 | 7 | |||
任务四:防抱死制动系统检测诊断故障的程序和方法 | 7 | |||
4 | 整车检测与诊断 | 任务一:汽车动力性检测与分析 | 2 | 实训教学 |
任务二:汽车燃油经济性检测与分析 | 7 | |||
任务三:汽车车速表指示误差检测 | 7 | |||
任务四:汽车前照灯检测与调整 | 7 | |||
任务五:汽油车尾气检测与分析 | 14 |
5 | 汽车典型故障诊断 | 任务一:奇瑞A3、现代伊兰特、一汽速腾等轿车不能起动故障诊断 | 14 | 实训教学 |
任务二:奇瑞A3、现代伊兰特、一汽速腾等轿车电控发动机怠速不稳故障诊断 | 14 | |||
任务三:奇瑞A3、现代伊兰特、一汽速腾等轿车发动机异响故障诊断 | 14 | |||
任务四:奇瑞A3轿车电控自动变速器不能换档故障诊断 | 14 | |||
任务五:奇瑞A3、现代伊兰特、一汽速腾等轿车ABS系统或CAN总线故障诊断 | 14 | |||
理论学时 | 8 | |||
机动学时 | 6 | |||
综合性技能考核学时 | 14 | |||
合计学时 | 210 |
1.教学方法
(1)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要求主讲教师在现场讲解并示范操作,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这种边教边学、边学边做的交互式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达到了教、学、做合一,手、脑、机并用的效果。
(2)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动思考,自动作业,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通过对该课程教学内容的分析、归纳、提炼,开发几个典型工作任务。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寻找完成任务的途径,最终到完成任务的成果,并通过展示和评价。通过实施这样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整个教学围绕工作任务的解决展开,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引导学生自动思考,自动作业,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3)典型案例教学法——启发思维、激励情趣、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每一个典型的、针对性强的、真实的案例,把相关的基础理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基本方法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形成深刻、形象、牢固的记忆,对启发思维、激励情趣、提高学习效率起到重要作用。
(4)分组讨论教学法——让学生成为教室的主角
本课程在组织教学时,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对某一项目进行讨论和评价,特别是对典型故障排除等项目时,教师要按3-4人一组进行讨论,教师适当旨导,学生相互交流,这样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团队精神,让学生成为教室的主角。
(5)渗透教学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对于职业能力中的核心能力(自学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外语能力等)必须更注意采取渗透到所有课程中去的方式,而不仅仅依赖集中授课。
以上介绍了5种教学方法,其中第一种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教学教程中每种教学方法并不是孤立的,而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2.评价方法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操作情况和实训成果所进行的评价;终结性考核评价,是在教学结束时,对学生进行期末考试评价。
考核方式 | 过程考核(40%) | 期末考核(60%) | ||
分组练习/课堂提问 | 实习报告 | 课堂出勤 | ||
20% | 10% | 10% | ||
考核实施 | 由教师根据学生课上分组实训表现及课上表现情况进行打分 | 根据学生平时交实习报告及完成质量情况进行打分 | 根据学生出勤情况进行打分(包括按时出勤、请假、旷课、迟到) | 根据学校考试规定,由相关实习指导老师命题 |
考核标准 | 每组成员课堂实训表现情况:15% 课堂表现情况(理论讲授):5% | 能够按时、完成报告5% 报告内容正确5% | 按时出勤10% | 考试题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适当加入口述等考核形式。 |
学习情境1 | 发动机机械系统检测与诊断 | 教学学时 | 24 | ||
学习目标 | |||||
1、熟练使用专用工具、汽车发动机检测诊断设备仪器。 2、能够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查阅相关技术资料; 3、掌握对发动机功率检测与分析; 4、掌握对发动机气缸密封性检测与分析; 5、掌握对汽油机点火波形检测与观测; 6、掌握对汽油机点火正时的检测与调整 7、掌握发动机综合性检测。 | |||||
学习内容 | |||||
1、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基础理论及汽车检测设备基础知识 2、专用工具、汽车发动机检测诊断设备仪器的使用; 3、发动机功率的检测与分析; 4、发动机气缸密封性的检测与分析; 5、汽油机点火波形的检测与观测; 6、汽油机点火正时; 7、发动机综合性能的检测。 | |||||
教学条件 | |||||
专业教室 1、做学教一体化教室; 2、与任务相关的实训用车、实训台; 3、检测诊断设备。 | 教学媒体 1、《汽车故障诊断检测技术》教材和实训指导书等; 2、相关车型的维修手册; 3、视频教学资料、教学课件、练习题。 | 教师要求 1、实训指导教师; 2、双师型教师; 3、企业指导老师。 | |||
教学方法及课堂组织形式 | |||||
1、在教室采用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法组织教学; 2、通过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典型案例引入教学法和分组讨论教学法实施教学; 3、教学实施步骤如下:引入典型案例→学生分组讨论 →制定工作计划 →学生进行检测并分析(或排除故障)→ 工作任务评价 |
学习情境2 | 汽车底盘机械系统检测与诊断 | 教学学时 | 27 | ||
学习目标 | |||||
1、掌握对传动系游动角检测与分析; 2、掌握对车轮定位检测与调整; 3、掌握对转向参数检测与分析; 4、掌握对车轮平衡检测与调整; 5、掌握对悬架装置与转向系间隙检测与分析; 6、掌握对悬架装置工作性能检测与分析。 | |||||
学习内容 | |||||
1、传动系游动角的检测与分析; 2、车轮定位的检测与调整; 3、转向参数的检测与分析; 4、车轮平衡的检测与调整; 5、悬架装置与转向系间隙的检测与分析; 6、悬架装置工作性能的检测与分析。 | |||||
教学条件 | |||||
专业教室 1、做学教一体化教室; 2、与任务相关的实训用车、实训台; 3、检测诊断设备。 | 教学媒体 1、《汽车故障诊断检测技术》教材和实训指导书等; 2、相关车型的维修手册; 3、视频教学资料、教学课件、练习题。 | 教师要求 1、实训指导教师; 2、双师型教师; 3、企业指导老师。 | |||
教学方法及课堂组织形式 | |||||
1、在专业教室采用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法组织教学; 2、通过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典型案例引入教学法和分组讨论教学法实施教学; 3、教学实施步骤如下:引入典型案例→学生分组讨论 →制定工作计划 →学生进行检测并分析(或排除故障)→ 工作任务评价 |
学习情境3 | 电控系统检测诊断技术 | 教学学时 | 25 | ||
学习目标 | |||||
1、掌握对电控系统专用工具和检测诊断设备仪器使用方法; 2、掌握对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诊断的程序和方法; 3、熟悉OBD-Ⅱ随车诊断系统; 4、掌握对防抱死制动系统检测诊断故障的程序和方法。 | |||||
学习内容 | |||||
1、电控系统专用工具和检测诊断设备仪器的使用; 2、电控系统检测诊断的程序和方法; 3、OBD-Ⅱ随车诊断系统。 | |||||
教学条件 | |||||
专业教室 1、做学教一体化教室; 2、与任务相关的实训用车、实训台; 3、检测诊断设备。 | 教学媒体 1、《汽车故障诊断检测技术》教材和实训指导书等; 2、相关车型的维修手册; 3、视频教学资料、教学课件、练习题。 | 教师要求 1、实训指导教师; 2、双师型教师; 3、企业指导老师。 | |||
教学方法及课堂组织形式 | |||||
1、在专业教室采用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法组织教学; 2、通过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典型案例引入教学法和分组讨论教学法实施教学; 3、教学实施步骤如下:引入典型案例→学生分组讨论 →制定工作计划 →学生进行检测并分析(或排除故障)→ 工作任务评价 |
学习情境4 | 整车检测与诊断 | 教学学时 | 37 | |
学习目标 | ||||
1、掌握对汽车动力性检测与分析; 2、掌握对汽车燃油经济性检测与分析; 3、掌握对汽车车速表指示误差检测; 4、掌握对汽车前照灯检测与调整; 5、掌握对汽油车尾气检测与分析。 | ||||
学习内容 | ||||
1、汽车动力性的检测与分析; 2、车燃油经济性的检测与分析; 3、汽车车速表指示误差的检测与分析; 4、汽车前照灯光照位置和灯光强度的检测与调整; 5、汽油车尾气的检测与分析。 | ||||
教学条件 | ||||
专业教室 1、做学教一体化教室; 2、与任务相关的实训用车、实训台; 3、检测诊断设备。 | 教学媒体 1、《汽车故障诊断检测技术》教材和实训指导书等; 2、相关车型的维修手册; 3、视频教学资料、教学课件、练习题。 | 教师要求 1、实训指导教师; 2、双师型教师; 3、企业指导老师。 | ||
教学方法及课堂组织形式 | ||||
1、在专业教室采用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法组织教学; 2、通过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典型案例引入教学法和分组讨论教学法实施教学; 3、教学实施步骤如下:引入典型案例→学生分组讨论 →制定工作计划 →学生进行检测并分析(或排除故障)→ 工作任务评价 |
学习情境5 | 汽车典型故障诊断 | 教学学时 | 70 | ||
学习目标 | |||||
1、掌握对电控发动机不能起动故障诊断; 2、掌握对电控发动机怠速不稳故障诊断; 3、掌握对发动机异响故障诊断; 4、掌握对电控自动变速器不能换档故障诊断; 5、掌握对ABS系统或CAN总线故障诊断。 | |||||
学习内容 | |||||
1、电控发动机不能起动故障、怠速不稳故障的故障诊断; 2、发动机异响故障的故障诊断; 3、电控自动变速器不能换档故障的故障诊断; 4、ABS系统或CAN总线故障的故障诊断。 | |||||
教学条件 | |||||
专业教室 2、做学教一体化教室; 2、与任务相关的实训用车、实训台; 3、检测诊断设备。 | 教学媒体 1、《汽车故障诊断检测技术》教材和实训指导书等; 2、相关车型的维修手册; 3、视频教学资料、教学课件、练习题。 | 教师要求 1、实训指导教师; 2、双师型教师; 3、企业指导老师。 | |||
教学方法及课堂组织形式 | |||||
4、在专业教室采用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法组织教学; 5、通过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典型案例引入教学法和分组讨论教学法实施教学; 6、教学实施步骤如下:引入典型案例→学生分组讨论(故障原因) →制定工作计划→学生进行检测并分析(或排除故障)→ 工作任务评价 |
(1)《汽车故障诊断检测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3.6出版 王小飞主编
(2)《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出版 张建俊 主编
七、实验(实训)室及设备配备标准
1、校内实训基地
(1)《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实训室条件
实训室功能:可按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实现做学教一体化和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训现场可实现多媒体教学。
实训室所需设备配备
实验(实训)教学类别 | 实验(实训)教学场所 | 实验(实训)教学任务 | 实验(实训)设备 | ||||
序号 | 名称 | 单位 | 数量 | 参考价格(单价) | |||
技能实训 | 发动机实训场地 | 发动机机械系统检测与诊断 | 1 | 实训用车 | 台 | 4 | 15200 |
2 | 举升机 | 台 | 4 | 14500 | |||
3 | 实训用电控汽油机台架 | 台 | 2 | 7500 | |||
4 | 解码器 | 台 | 4 | 12000 | |||
技能实训 | 汽车综合检测实训场地 | 汽车底盘机械系统检测与诊断 | 1 | 四轮定位仪 | 台 | 1 | 129800 |
2 | 废气分析仪 | 台 | 2 | 16500 | |||
3 | 轮胎平衡机 | 台 | 1 | 11600 | |||
4 | 轮胎拆装机 | 台 | 1 | 13700 | |||
技能实训 | 汽车综合检测实训场地 | 电控系统检测诊断技术 | 1 | 气缸压力表 | 个 | 4 | 1260 |
2 | 真空表 | 个 | 6 | 1260 | |||
3 | 点火正时灯 | 台 | 3 | 0 | |||
4 | 发动机转速表 | 个 | 3 | 1300 | |||
5 | 听诊器 | 个 | 1 | 460 | |||
6 | 解码器 | 台 | 4 | 12000 | |||
7 | 万用表 | 个 | 10 | 220 | |||
8 | 燃油压力表 | 套 | 2 | 2520 | |||
技能实训 | 汽车综合检测实训场地 | 整车检测与诊断 | 1 | 实训用车 | 台 | 4 | 15200 |
2 | 举升机 | 台 | 4 | 14500 | |||
3 | 万用表 | 个 | 10 | 220 | |||
4 | 燃油压力表 | 套 | 2 | 2520 | |||
5 | 常用工具 | 套 | 3 | 19000 | |||
6 | 工具车 | 台 | 3 | 1900 | |||
7 | 解码器 | 台 | 4 | 12000 |
技能实训 | 汽车综合检测实训场地 | 汽车典型故障诊断 | 1 | 实训用车 | 台 | 4 | 15200 |
2 | 举升机 | 台 | 4 | 14500 | |||
3 | 解码器 | 台 | 4 | 12000 | |||
4 | 常用工具 | 套 | 3 | 19000 | |||
5 | 工具车 | 台 | 3 | 1900 |
仿真实训室配备汽车仿真实训软件,学生在进行实际操作之前,先通过仿真操作来“感性”认识操作方法、步骤和正确工艺,这对接下来的实际操作实训很有帮助。
2、教学资源配置
(1)配置双师素质教师、理实一体化教室、充足的实训设备;
(2)配置汽车仿真实训室、配备有多媒体,通过图表、绘画、影像等显示,使学生能够获得大量直观、生动、形象的信息;
(3)建立课程网站,提供有关电子教案、课件、教学录相、实训指导、习题、常见问题解答、参考资料等, 同时不可以发布教学信息,网上讨论等等,达到资源共享,在线互动,扩展学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