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0:18:49
文档

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海南新石器时代遗存,距今约6000年。同一时期,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是().元谋人.北京人C.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2.春秋战国时期,学派纷呈。其主张能体现题2所示内容的学派是()层面日常规范个人用礼仪规则来要求自己,可以不犯错误家族父母健在时,要对他们表示尊敬和爱戴君主遵守礼仪规则,臣民就听从他召唤题2表.墨家.儒家C.道家.法家3.第一手史料接近或直接
推荐度:
导读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海南新石器时代遗存,距今约6000年。同一时期,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是().元谋人.北京人C.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2.春秋战国时期,学派纷呈。其主张能体现题2所示内容的学派是()层面日常规范个人用礼仪规则来要求自己,可以不犯错误家族父母健在时,要对他们表示尊敬和爱戴君主遵守礼仪规则,臣民就听从他召唤题2表.墨家.儒家C.道家.法家3.第一手史料接近或直接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海南新石器时代遗存,距今约6000年。同一时期,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是( )

 .元谋人 .北京人

C.半坡居民 .河姆渡居民

2.春秋战国时期,学派纷呈。其主张能体现题2所示内容的学派是( )   

层面日常规范
个人用礼仪规则来要求自己,可以不犯错误
家族父母健在时,要对他们表示尊敬和爱戴
君主遵守礼仪规则,臣民就听从他召唤
题2表

 .墨家 .儒家

C.道家 .法家

3.第一手史料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

 .历史剧《三国》 .罗贯中《三国演义》

C.司马光《资治通鉴》 .诸葛亮《出师表》

4.“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期特有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②叶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④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

A.①②③ .②③④

C.①③④ .①②④

5.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见证之一。关于题5图货币演变的说法比较恰当的是( )

 .由自然形成向人工制作演变 .由手工制作发展为机器制造

C.在金属货币流通中出现纸币 .在流通中纸币多于金属货币

6.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决策权同皇帝控制。该机构是( ) 

 .锦衣卫 .军机处

C.中书省 .六部 

7.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史实推论
A明末宋应星撰写《天工开物》成为世界医药学重要文献
B明朝修筑故宫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结晶
C1662年郑成功收复

正式纳入清朝版图
D清朝实施实行闭关锁国 

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于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
8.据载,清的都不知道人要求的领土有多大,兴安岭离乌苏里江有多远,还有哪些内容在《尼布楚条约》中尚未确定。材料中“人要求的领土”位于我国( )

 .东北 .西北

C.东南 .西南

9.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辩”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提倡实业救国

C.物况天择,适者生存 .提倡民主、科学

10.题10图所示近代某一战争形势示意图。下列表述中与这场战争相关的是( )

 .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 .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

C.实现了孙中山的理想 .完成了民主任务

11.读题11表,指出北京大学校名及办学地点变化的原因是( )   

时间学校名称办学地点
1912年

北京大学北平
1937年

临时大学(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共同组成)长沙
1938年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昆明
1946年

北京大学北平
题11表

A.外来侵略 .政权更迭

C.国共合作 .军阀割据

12.1945年9月,会客时说:“我们的目标是‘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打算正相反。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据此判断,这次会客是在( )

 .广州 .重庆

C.西安 .北平

13.到1952年底,这项经济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60%的农村人口,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据此判断,这项改革是( )

 .土地改革 .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1954年,中国、印度、缅甸再次重申:“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而现时存在的恐惧和疑虑,则将信任感所代替”。由此可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

 .在中、印、缅之间达成基本共识 .消除了中、印、缅之间的矛盾

C.已被世界各国接受 .已写入《联合国宪章》

15.楹联可反映一定的历史信任。在“万里长征,后人应识别前人苦;十年浩劫,前事当为后事师”中,“前事”指的是( )

 .万里长征 .大跃进运动

C.文化大 .十一届三中全会

16.读题16表:《转口贸易的主要市场及比率(1971-199年)》。表中中国内地“比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71年(比率)

1981年(比率)

1991年(比率)

日本(18.9%)

中国内地(19.3%)

中国内地(28.7%)

新加坡(11.6%)

美国(11.5%)

美国(20.9%)

印尼(9.1%)

印尼(10.2%)

德国(6%)

题16表

A.“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改革开放的实施

C.“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中国重返联合国

17.题17图所示内容体现了( )

  

  

 A.世界各国空前团结 .世界贸易自由化完全实现

C.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18.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希腊“极盛时期”具有深远影响的是( )

 .海外贸易 .文化教育

C.军事外交 .民主政治

19.英军统帅盖奇1774年给伦敦的报告中惊呼:“遍及整个美洲的激情把所有的人联合在一种共同的事业中……全体人民达到这样的狂热程度,以致准备进行疯狂的尝试。”报告中“共同的事业”是指( )

 .维护国家统一 .摧毁封建统治

C.确立君主立宪 制 .推翻英国殖民统治

20.18世纪80年代后,英国工业品产量增长迅速,积累了大量资金,工业持续加速。推动工业“持续加速”的动力是( )

 .畜力、水力 .改良蒸汽机

C.石油 .电力

21.1915年初,军医活沃伊洛夫斯基在写给亲人的信中说:“战争使我们不断地贬低人的身份和尊严,只留下动物的本能。”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

 .士兵对战争漠不关心 .士兵不惧怕死亡

C.战争使士兵丧失了人格和尊严 .战争使士兵斗志昂扬

22.题22表是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一组数据。由此可见( )

国民收入(%)

农业产值(%)

生铁产量(万吨)
规定指标数应增102

应增50

1700
实际完成数增加60

下降14

616
题22表

A.实际完成数额与预期相差甚远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

C.工业产品质量好、种类多 .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23.1941年6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去25年来,没有谁比我更彻底地反对主义……进攻苏联,只不过是企图进攻不列颠岛的前奏。因此,苏联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也是美国的危难。”这反映出( )

A.丘吉尔不再反对主义 .英美已结成反法西斯同盟

C.苏联存亡事关英美的命运 .苏联欲拉拢英美抵御德国

24.通过让出部分国家主权,进行国家间的联合,达成区域和平,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是一项重大尝试。二战后,这一“尝试”的典型事例是( )

 .北约 .华约

C.国家联合体 .欧洲联盟

25.苏联解体后,国际关系中“敌、我、友”界限变得比较模糊,非此即彼、“你死我活”的“冷战”逻辑逐渐失效。下列表述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

 .超级大国美国独霸世界 .各国之间政治分歧已经消失

C.竞争合作、妥协共处趋势增强 .多极化国际格局形成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26小题13分,27小题12分,共25分。)

26.(13分)近代以来,莘莘学子求新知于世界,学成归来,报效祖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72年到1875年,大清王朝先后派出120名官费留学生,踏上美国的土地。耶鲁大学校长波特致清廷的亲笔信中称:“贵国派遣的青年学生,各门学科都有极佳的成绩……他们的道德,也无不优美高尚,足以为贵国增光。他们虽然年少,却都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关系祖国荣誉,因此谨言慎行。”

——钱钢、胡劲草《大清留美幼童记》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把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的理论与解决中国遭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侵略压迫的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新的学说。

——王介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见题26图

题26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清王朝派幼童赴美留学的目的。概括波特校长赞赏中国留学生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学说”名称。该学说首先成为哪一场运动的指导思想?这场运动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5分)

 (3)有学者认为,20世纪历代留学生回国后对中国和建设事业都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理解。(3分)

 (4)综上所述,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概括归国学子在哪些层面作出了贡献?(2分)

27.在区域文明发展进程中,各国实力此消彼长,先进国家影响巨大,其引发的区域变化值得深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3年,美国佩里将军的舰队陈兵东京湾,日本无力抵御它们。十年前,美国人在鸦片战争中,对中国也曾这样耀武扬威……与中国截然相反不同的是,19世纪   60年代,日本宣告了一个迅速改革和西方化时代的到来。

——(美)史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二  18年,明治颁布《大日本帝国》,核心内容见题27图。

   材料三  14年,朝鲜爆发农民,引发日清战争。战争的胜利,使日本国民对大中华文化固有的“赞赏”、“崇敬”心理开始崩溃,隐藏在内心的劣等感,迅速向“差别”、“轻蔑”的意识逆转。一种新型的近代清国观开始形成,大和民族自身的优越感迅速转变成时代思潮的主流。从此,日本对邻国开始盛气凌人了。

   日清战争重组了东亚国际关系,欧美列强在东亚的强权秩序被削弱,东亚国际关系体系不情愿地接受了新生强国日本。清国失去了对朝鲜的独占权和国土。国内内乱蜂起,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

——宗泽亚《明治维新的国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的相同困境。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60年代日本“迅速改革”的重要历史事件。(2分)

   (2)根据题27图,指出《大日本帝国》对日本“西方化时代到来”有何重要意义?(3分)

   (3)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日清战争”又称什么战争?根据材料三指出这场战争使日本国民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同时,给东亚国际关系带来了什么变化?(5分)

   (4)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实中,你得到什么认识?(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
答案CBDACBDADBABA
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答案ACBCDDBCACD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26小题13分,27小题12分,共25分)

26.(1)自强求求富(1分)

成绩优异;道德高尚;维护国家尊严(2分)

(2)三民主义(1分)

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制度;创立中华(3分)

(3)留学生是创立中国党的重要力量;为新中国政权建设作出贡献;推动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3分)

(4)科技层面;制度层面;思想层面等(2分)

27.(1)受到外国入侵;(1分)明治维新(1分)

(2)确立分权,提供法律保障(3分)

(3)甲午中日战争(1分)

国民心理变化;对中华文化由赞赏到蔑视;日本国民心理从劣等感到优越感(2分)

东亚国际关系变化;东亚秩序开始由日本主导;东亚局势进一步动荡(2分)

(4)面对危机,要革新进取;国家强大,不可恃强凌弱;国家间协商合作,才能实现共赢等(2分)

评分说明:

1.文字表述不要求与参完全一致。

2.符合题意,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

文档

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海南新石器时代遗存,距今约6000年。同一时期,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是().元谋人.北京人C.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2.春秋战国时期,学派纷呈。其主张能体现题2所示内容的学派是()层面日常规范个人用礼仪规则来要求自己,可以不犯错误家族父母健在时,要对他们表示尊敬和爱戴君主遵守礼仪规则,臣民就听从他召唤题2表.墨家.儒家C.道家.法家3.第一手史料接近或直接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