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8日,正式发布了Libra项目。Libra(天秤座)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字加密货币,不同于BTC等密码私人货币,它是基于现实的资产储备,币值可能会相对稳定。称,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这种全球数字货币的构想为未来货币体系、跨境支付结算体系改革提供了想象空间,并引起了各国央行的密切关注。数字货币发展的最新动向
——从BTC到Libra
数字货币的典型代表BTC属于加密货币。根据数字货币咨询公司Satis Group最近的一份报告,2019年加密货币交易量将激增50%。同时根据CoinMarketCap公布的最新数据,数字货币总市值已经突破2800亿美元,其中BTC占比为65.9%。目前,数字货币币种数量已经增加至2000多种,可见其市值及种类都呈现大幅增长态势。值得注意的是,BTC等数字货币并不是现实的资产储备,导致其币值经常出现较大波动,容易成为投机获利的工具。所以这一类数字货币成为未来数字货币发展方向的可能性较小。
Libra则有可能掀起新一轮数字货币发展的高潮。在发布的同时还公布了Libra官方网站。Libra协会表示,与之前数字货币币值波动大、难以推广的特点相比, Libra能
未来数字货币的基本特征和前景展望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 宗 良
宁波大
学 郑嘉仑够在保持币值稳定的基础上实现去中心化,并且能够通过的影响力实现较快的推广普及。指出,Libra是建立在安全可靠的区块链基础上,由的Libra协会治理的数字货币。此外,Libra锚定货币篮子的特征也吸引了各国央行的注意。通过锚定由多国法币组成的货币篮子,Libra将可以实现计价功能。
各国对新型数字货币的态度及Libra面临 的难题
自Libra项目发布以来,各国央行对Libra的态度主要分为三种情形:一是积极派,如法兰西银行和瑞士国家银行对Libra的发行持肯定态度。不过,目前表达积极观点的国家为数较少,多数国家表示担忧和观望。二是中立派,秉持着开放的态度,在看到Libra创新性的同时,并没有明确地表示希望在本国境内开展Libra业务,认为其目前尚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管体系。如英格兰银行就表示其将会对Libra 保持开放的态度,但并不会敞开大门。三是反对派,以美国为首,在质疑Libra安全性的同时,表示不支持Libra相应项目的开发。美国金融服务委员会在Libra项目发布后不久,便明确反对该项目继续进行。
(一)监管难题及数据隐患
关于Libra争论的焦点是其监管问题。美联储鲍威尔在7月10日向美国国会作证时指出,Libra并不适用于现有的监管框架,需要经过仔细的审查才能推进。各国普遍强调,Libra作为有可能影响未来的重要支付体系,必须受到严格的监管。
事实上,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特点使得许多数字货币很难符合现有的监管模式。这是因为数字货币监管大多涉及其发行和交易的过程,而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点使得数字货币的发行主体不确定,监管组织无法及时跟踪交易过程,或者监管效率低下,无法及时防范金融犯罪的发生。Libra 避开了监管者的参与,使得监管组织很难介入其中。再者,数字货币可以进行跨境交易,这就使得其不能只受到一国的监管,而是要求各国监管机构配合协作,一同进行监管。
作为Libra的发起者和制度的设定者,其在Libra体系当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备受争议。对外宣称其将对数据进行“适当隔离”,以防止可能出现的数据滥用。但是其子公司CaLibra的参与却让人们开始担心,庞大的用户数据是否有可能被CaLibra 使用,而导致用户的隐私泄露等一系列隐患的 发生。
(二)Libra能否在真正意义上保证币值稳定
Libra将锚定由多国法币组成的货币篮子,一些专家质疑其是否具有成为超主权货币的实力。如果数字货币要成为能代替实物货币、可以真正流通的新型货币,那么它的币值必须十分稳定。基于区块链的技术设计使得Libra的币值可能出现较大波动。再者,如果Libra需要锚定货币篮子,则其必须保证货币篮子中各国法币的比例保持稳定,这与其保持自身稳定相悖,其承担超主权货币职能的作用也会受到影响。
(三)Libra的去中心化问题和隐患
从目前的情况看,Libra仍呈现出较高的中心化特征。因为Libra是基于现实的资产储备,而大部分现实的资产又有相当高的中心化,体现在需要特定的中心化机构进行治理,依赖这些资产的Libra能否成功去中心化也就值得怀疑了。作为管理者的Libra
协会是一个利益集团而不是公益组织,它对Libra的去中心化动力和实践效果也值得怀疑。
假设Libra实现了完全的去中心化,那么它可能会逃出全球银行体系的监管,不法分子或许就能够通过Libra实现洗钱、贩毒。而Libra基于区块链技术和去中心化的特征,使监管机构对此类犯罪行为的追踪和定刑取证有了相当的难度。7月8日,Libra项目负责人致信美国参议院,称Libra将接受反洗钱监督和检查。这样看来,Libra似乎也无法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
数字货币的前景展望
未来数字货币可能是兼具有限的中心化监管和以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为技术基础的一种货币,币值较为稳定且具有计价功能。
(一)去中心化和有限中心化结合可能是数字货币的未来
一味地追求去中心化很容易使数字货币缺乏相应的监管和控制,导致其币值波动较大,还可能使其被用于洗钱、贩毒等违法行为。而完全的中心化也有相应的缺陷,体现在需经由第三方进行运营,虽然保证了安全性,但降低了交易效率。
Libra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结合或许能促成超主权数字货币的实现。区块链技术有去中心化的特性,所以需要做的就是赋予其中心化的特征。央行及国际组织监管机构适度的介入是数字货币发展的必然趋势。在2019年7月17日召开的七国集团(G7)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各国就Libra应当接受严格监管这一议题达成高度共识。法国财长布鲁诺·勒梅尔表示:“我们不能容许任何与主权货币功能和角色类似的兑换货币存在,对于加密货币,需要有强有力的监管、承诺和责任,而Libra项目不具备这些条件。”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也同样指出,如果Libra一旦正式开始推进,那么监管就不再局限于七国集团银行的范围了,而是需要全球范围内的监管,包括其他国家央行及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
可见,未来数字货币可能具有与Libra相似的某些特征,并且也需要被各国央行及国际组织监管。如果能够建立一个权威国际组织作为监管和计算中心,同时保证未来数字货币的交易过程有这个国际组织的参与,确保以非营利为目的,或许能够实现去中心化和中心化相结合。
(二)区块链技术将是数字货币发展的关键 环节
区块链技术作为数字货币的核心技术,将会成为实现真正可以全球流通的超主权货币的关键技术。区块链技术点对点网络与共识主动性的特征保证了其极高的安全性,而安全性的保证一直是货币发展的特征。运用了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能从根本上杜绝假币的产生。
值得注意的是,未来数字货币将可以使个人隐私的保护和交易体系的公正透明化充分结合起来,既能保证用户体验,又可以避免可能发生的不公正现象。从这个角度看,区块链技术具备了未来货币所需要的基本特性。
(三)未来数字货币仍应具有较为明显的货币特征
未来数字货币若要成为现代意义上的超主权货币,其必须具备货币特征。未来数字货币需要有计价功能,也需要具备价值储藏功能。为了保证其有计价功能,未来数字货币将需要锚定某个对象,正如现今Libra所做的那样锚定货币篮子。
但是不同的是,未来数字货币对应的货币篮子在由多种法币组成的基础上,其所包含的法币比例或许是动态浮动的,这样可能更有利于货币体系的稳定。一旦币值稳定了,有了现实的资产作为支撑,未来数字货币的价值储藏职能也就实现了。
(四)Libra可能是未来数字货币的雏形
Libra已经表现出较明显的货币特征,同时其所基于的区块链技术也是未来数字货币的底层架构技术,因此Libra可能会是未来数字货币的雏形。未来数字货币应该与Libra一样,有更加合理的铸币机制,主要体现在铸币权不再单单掌握在各国央行手中,凡是能够贡献相应可以抵押资产的个体都拥有铸币过程的参与权。同样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数字货币将能够提供全球性的支付交易网络,建立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基础设施,实现社交和交易的紧密结合。类似地,未来数字货币需要一个有一定中心化特征的协会进行管理组织,但与现有Libra协会不同的是,未来数字货币管理协会不应仅由企业组成,还应有国际组织和各国央行的参与。
(五)未来数字货币应当具有类似电子支付的基础设施
未来数字货币的基础设施应当是用于构建全球化清算结算机制,是一种全新的清算结算网络,能够承担不仅是数字货币,还包括更多金融衍生品的清算结算。这种清算结算机制是信用支付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目前国内的微信和支付宝。但是不同之处在于,微信和支付宝所对应的银行存款,事实上仍是央行的法币,而未来数字货币支付机制直接对应相应的数字货币。通过这样的全球化清算结算机制甚至能够建立全球化的清算结算体系,由于这样的体系拥有统一的货币,或许能够实现真正的全球统一支付交易网络。与现有结算体系(如SWIFT)相比,依托于区块链的Libra结算效率更高、成本更低、速度更快,这将大幅降低跨境结算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全球清算体系。
中国的应对
数字货币的研究及应用,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Libra的出现为探索数字货币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中国应积极对数字法定货币进行研究和开发,在新一轮数字货币发展浪潮中享有相应的话语权。
(一)高度重视数字货币课题
数字货币和区块链将会是引领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领域。数字货币领域的重要突破和变革,将对未来国际货币体系产生重大影响。为此,应当将数字货币的发展与研究提升到战略高度,用长远眼光看到数字货币及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性,甚至将数字货币纳入新的金融发展规划中。
(二)加强面向数字货币的技术研究 与实践
相关资料显示,全球多家央行已开始进行数字货币的理论和概念研究,并且经常就研究结果进行分享和交流。相较于2017年只有35%左右的央行进行试验和概念验证,2018年这一比例已上升到50%。同时许多央行也展开了跨境支付和证券结算的概念验证工作方面的合作。
中国应该抓住数字货币的发展机遇,稳步推进数字货币的技术研究与开发。目前,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已经申请了多项专利,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已经测试成功。下一步,可以鼓励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合作,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引导有优势、有经验的部分高校和先进企业,沿着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的方向
积极探索。未来可探索推进某种类型的数字法币
平稳落地,同时制定数字货币相关的法规,为数字货币的发展保驾护航。
(三)加强国际合作,保持数字货币领域的话语权
中国已经在电子支付方面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但在核心技术如区块链层面等仍需进行研究探索。建议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享相关经验,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国内在电子支付方面领先的企业,如阿里巴巴和腾讯,加强与外国先进企业的交流合作,可考虑准许中国企业加入Libra 协会。加强国际合作有利于保持我国在
数字货币领域国际标准及规则制定方面的话语权。
(四)坚持监管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为新型数字货币发展留下空间
作为一种新的货币形态,数字货币在诞生之初难免有不完美之处,甚至面临很多质疑,但其发展趋势是确定的。因此,在监管上既要保持原则性,又要保持灵活性,允许市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探索,加大央行数字货币资源投入,稳步推进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研究进程,甚至可考虑推进相应数字货币,这样中国才会在全球化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邓磊.稳定币Libra 透视[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9-07-05(A04).[2]李斌.数字货币并不是理想的货币[N]. 证券时报,2019-07-18(A03).
[3]罗玫. Libra 项目带来挑战 中国须未雨绸缪[N].证券时报,2019-07-11(A03).[4]孟冠宇.数字货币法律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5]王帅佳.数字货币与银行竞争的利弊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9(16):62-63.
[6]杨燕青.关于Libra 的6个核心问题及其监管原则[N]. 第一财经日报,2019-07-08(A12).
[7] Algifanri Maulana, Anggia Dasa Putri, Yulia. Development of digital currency technology[J]. 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2019, 1175(1).
[8] Lipton Alex, Hardjono Thomas, Pentland Alex. Digital trade coin: towards a more stable digital currency. [J]. 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 2018, 5(7).
[9] Mohammed Ahmad Naheem. Exploring the links between AML, digital currencies and blockchain technology[J]. Journal of Money Laundering Control, 2019, 22(3).
[10] Robert Kirkby. Cryptocurrencies and Digital Fiat Currencies[J]. Australian Economic Review,
2018, 51(4).
责任编辑:鹿宁宁 罗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