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 填写时间: 2011年11 月10日
课题名称 | 商住楼设计 | ||
学生姓名 | 专业、学号 | ||
毕业论文基本要求、重点需要研究的问题 | 1、设计基本要求 福州市拟在市区某地段建造一幢商住楼,它包括商业营业部分:商场;办公用房、服务用房、会议室及辅助用房等;住宅等,总建筑面积5000 m2 左右。具体要求见附录。 2、主要设计内容 设计内容主要包括设计方案、设计总说明、总平面布置图、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等。 3、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布局合理化、科学化,建筑功能适用; (2)配筋率适当,符合规范要求; (3)柱的抗震、风载计算; (4)尽量使设计达到经济合理 | ||
计划 进度 安排 | |||
应收集的 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 1、现行建筑设计规范; 2、《建筑设计资料集》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6、已学的所有专业基础及专业课教材等 |
系(教研室)主任(签名):
分管院长(签章):
附:
建筑设计部分
一、基本要求
(1)认真贯彻“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原则。
(2)进一步掌握建筑与结构设计的全过程、基本方法和步骤,认真考虑影响设计的各项因素。
(3)认真处理好结构与建筑的总体与细部的关系。
(4)了解和掌握与本设计有关的设计规范的规定,并在设计中正确运用它们。
(5)正确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结构体系和结构布置,掌握多层建筑结构的计算方法和基本构造要求。
(6)认真编写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并绘制相应的图纸。
二、设计条件
(一)自然条件
1、建筑场地地段情况见图所示,场地地势平坦
2、气象条件:
风向:东南风;
风压:0.7;
3、建筑物层数与层高
层数:5~7层
层高:按规范要求选取.
三、房间组成及面积要求
(1)营业部分:500~800m2
(2)住宅建筑标准:
户 型 建筑面积 层高 套数
四室两厅,一厨二卫 约150m2 2.8~3.0 自定
三室两厅,一厨二卫 约120m2 2.8~3.0 自定
四、设计成果应反映的内容
(1)总平面图1:500
(2)首层平面图 1:100或1:150
(3)标准层平面图 1:100或1:150
(4)立面图 1:100或1:150
(5)剖面图 1:100或1:150
(6)单元平面图 1:50
(7)设计说明
结构设计部分
毕业设计是实践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全部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本次毕业设计的任务是完成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结构设计施工图,要求每位同学通过本次设计工作,能对过去几年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完整系统地理解和运用,从而达到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之目的。
一、设计资料
1. 本工程按7度近震设防,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1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2. 地面粗糙度为B类。
3. 基本风压:0.70 kN/㎡。
4. 结构环境类别:一类。
5.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基准期为50年,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6. 荷载:查阅《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二、设计要求
1. 结构选型与布置
根据建筑方案初步确定出所有构件尺寸,画出标准层平面的结构布置图。
2. 板、连续次梁及楼梯设计计算
完成—沉降单元内一层楼(屋)盖设计;完成一根连续次梁的设计。
完成一部楼梯设计。
3. 框架梁柱截面设计
完成一榀框架设计。
三、基础设计
1. 基础设计依据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2. 根据本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基础的类型;
3. 钢筋砼柱下条形基础设计包含条形基础的选型与布置,内力分析,配筋计算,拉梁的配筋计算等。
4. 桩基础设计包含桩基的选型与布置,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计算,拉梁、承台的内力分析、配筋计算等。
四、建筑结构电算
每位同学都必须运用PKPM等软件完成框架的内力分析与配筋计算。
五、施工图绘制
1. 应用AutoCAD绘制一榀典型框架配筋详图,抗震框架节点构造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要求。
2. 应用AutoCAD绘制基础平面布置图,基础(或承台、桩身)大样图等。承台、桩身大样可套用图集,但应根据新规范要求修改、完善。
3. 应用AutoCAD绘制板配筋详图及次梁配筋详图。
4. 应用AutoCAD绘制一部完整楼梯的配筋图。
六、成果要求
1. 计算书:要求计算无误、条理清楚、书写工整。构件编号、断面、配筋、材料等均应与图纸相符合,(一律采用A4打印纸)。
2. 施工图:要求清楚、规范地表达设计意图,施工图深度应符合《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深度及总说明要求》2002版。
图纸应按统一规定的折叠方式折叠好,连同装订成册的设计计算书放入资料袋中缴交。
七、场地土条件
场地整坪标高罗零高程为4.000 m,地下水位:地表以下1.4米,无侵蚀性。
地质勘察资料见下表:
土层 | 厚度(m) | 天然重度kN/m3 | 承载力特征值kN/m2 | 桩侧阻力特征值qsia,桩端端阻力特征值qpa(kPa) | |||||
预制桩 | 沉管灌注桩 | 冲钻孔灌注桩 | |||||||
桩周 | 桩端 | 桩周 | 桩端 | 桩周 | 桩端 | ||||
耕植土 | 0.30 | 15 | |||||||
粘土(Ⅰ) | 1.20 | 18 | 120 | 30 | 20 | 15 | |||
淤泥(Ⅰ) | 4.20 | 15 | 45 | 12 | 12 | 12 | |||
粘土(Ⅱ) | 4.50 | 18.5 | 160 | 40 | 1000 | 30 | 1500 | 30 | 1200 |
淤泥(Ⅱ) | 8.50 | 16 | 70 | 15 | 15 | 15 | |||
粘土(Ⅲ) | 4.20 | 19 | 220 | 45 | 3000 | 40 | 2000 | 40 | 2000 |
含砾粘土 | 5.00 | 20 | 260 | 60 | 4500 | 50 | 3800 | 50 | 3200 |
角砾粘土 | 未钻穿 | ||||||||
属三类建筑场地 |
1. 参考书
(1)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混凝土结构》,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合编,清华大学主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结构力学》教材
(3)《钢筋混凝土结构》教材
(4)《建筑抗震设计》教材
(5)《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
2. 标准、规范、图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出版,200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图集号03G101-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出版,2003.
《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图集号03G329-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出版,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