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共2课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0:19:46
文档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共2课时)

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回答问题再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10个词语意思。3.初步学会缩写句子;能用“因为”、“虽然……还是……”、“简直”、“没有……没有……也没有……”造句。4.研读课文第二段,倡导个性化阅读,构建多元化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了解作者采用现实与幻想对比的手法,通过研读,懂得幻想越幸福,现实越不幸。5.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教学重点】研读课文第二段,通过研读,幻想越幸福,现实越不幸。【
推荐度:
导读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回答问题再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10个词语意思。3.初步学会缩写句子;能用“因为”、“虽然……还是……”、“简直”、“没有……没有……也没有……”造句。4.研读课文第二段,倡导个性化阅读,构建多元化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了解作者采用现实与幻想对比的手法,通过研读,懂得幻想越幸福,现实越不幸。5.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教学重点】研读课文第二段,通过研读,幻想越幸福,现实越不幸。【
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回答问题再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10个词语意思。

3.初步学会缩写句子;能用“因为”、“虽然……还是……”、“简直”、“没有……没有……也没有……”造句。

4.研读课文第二段,倡导个性化阅读,构建多元化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了解作者采用现实与幻想对比的手法,通过研读,懂得幻想越幸福,现实越不幸。

5.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点】研读课文第二段,通过研读,幻想越幸福,现实越不幸。

【教学难点】倡导个性化阅读,构建多元化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第一课时

一、从作者入手,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出示几段话请学生来读: 

1.我年届七十,有机会又读了一遍安徒生童话,颇有以前没有过的感受。因此我深深领悟到,安徒生童话真是可以从小读到老的书。(任溶溶) 

2.在安徒生的童话世界里,虽然他并不经常给你一个甜蜜蜜的大团圆──而是让女孩点完所有的火柴冻死,让锡兵为了得不到的爱情甘心熔化,让小人鱼化成美丽的海水泡沫,让刚刚爱上公主的穷人失手烧掉自己的飞箱──但掩卷之后,我们觉得他的童话世界仍然充满了善良和爱,充满了感动和美。 

3.丹麦大物理学家奥斯忒看到了安徒生的才能。他对安徒生说,如果他的长篇小说能使他出名,那么,他的童话将使他不朽。 

4.列夫•托尔斯泰曾意味深长地问高尔基:“你读过安徒生吗?我读过,十年前,我没读懂,十年后,我终于读懂了,他很孤独,非常孤独!” 

5.我相信,用生命写作的作家无论多稀少,安徒生都是其中一个,他的生活、经历、情感、血液、梦想……一切都在文字中,这使得他的童话拥有丰富深刻的内涵,在儿童和成人的世界里都广受欢迎。仅此一点,就可以把世界上绝大部分童话作家和安徒生区别开来。 

关于安徒生,你了解了什么?关于安徒生,你不解什么? 

二、从故事走近安徒生 

1.简介《卖火柴的小女孩》:《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846年。当时有个朋友要求他为一幅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画写一篇童话。这幅画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母亲的苦难童年。他的母亲幼年讨过饭。安徒生说:“妈妈告诉我,她没有办法从任何人那里讨到一点东西,当她在一座桥底下坐下的时候,感到饿极了。她把手指伸到水里去,沾了几滴水滴到舌头上,因为她相信,这多少可以止住她的饥饿。最后,她终于睡过去了,一直睡到下午。” 

安徒生就怀着这种感情创作了这篇感人的童话的。 

2.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自学生字。检查预习情况。投影出示:

(1)写出正确的读音。

小女孩的一只( )拖鞋也没有了,只( )好赤着脚。

她忘不了( )今天是大年夜,而她却为了生计不得( )不上街卖火柴挣( )钱。

(2)区别组词。

梗( ) 蹒( ) 跚( ) 蜷( ) 焰( )

便( ) 瞒( ) 栅( ) 倦( ) 掐( )

橱( ) 烁( ) 魂( ) 烘( ) 填( )

厨( ) 砾( ) 魄( ) 哄( ) 镇( )

(3)课文讲了(谁)(什么时候)(怎样)(在何处)的事。

正音重点,给多音字组词: 

zhèng(挣钱) zhēng(挣扎) huá(划火柴) huà(计划)  jī(几乎) jǐ(几个)

zhe(拿着) zháo (擦着了)

字形难点:

不要少点:蜷叉

不要多点:旺焰捏

词义重点:辨析“精致、细致”的意思。

三、默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把自己的想法批注在书上。 

四、讲读课文第一段。

1.默读思考讨论:①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②下雪的大年夜里,小女孩在街上是怎样卖火柴的?说明了什么?

2.划出有关说明小女孩悲惨生活的语句。

3.重点理解的句子。

投影字幕:

(1)“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前句是什么意思?后句中的破折号表示什么?

 从这两句话中,说明了什么? (小女孩家里非常贫穷,她自己没有鞋,寒冬腊月出门,穿的是妈妈的大拖鞋。)

(2)“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她可忘不了这个。”

她忘不了什么?大年夜富人享不尽的欢乐和幸福,小女孩有吗?

小女孩忘不了这大年夜,说明了什么?(她和其他孩子一样,向往光明,向往快乐。)

3.小结:大年夜本是孩子和爸爸妈妈团圆欢聚的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候,可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却在人们欢乐的时候光头赤脚,流浪街头,叫卖火柴。她的生活是多么的痛苦悲惨。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从课文第一段中我们了解到:这是一个大年夜,一个举家团聚的日子。街上飘着烤鹅的香味。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却在风雪弥漫的街头叫卖火柴。她又冷又饿,孤苦伶仃。横冲直撞的马车差点把她撞死,素不相识的小男孩欺负她,连她自己的爸爸也要打她。风呼呼地刮着,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小女孩该有多冷啊!新年的脚步近了,而小女孩的结局呢?

二、找结局,确定研究主题。

出示: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引读)

出示: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自己读读,联系第一段,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用上两个幸福?)(明明那么悲惨,那么不幸,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

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有没有同学支持作者的观点,到课文第二段中找找依据。认为“不幸”的同学也从文中找依据,好好读读,找你感触最深的一处,好好研究研究,把自己的体会在4人组交流一下。

三、交流 幸福:

1.她擦燃火柴后,看到了暖和的火炉是幸福的。请学生把有关词句读读。(不完整的多请几位。)

出示: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是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大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再读得幸福点,自己练练。请同学读。

自信自己能读好的同学站起来幸福地读读。

师:读到这里。我仿佛听到了小女孩的声音,你们听到了吗?你们好像听到她在说什么?(多么温暖,多么明亮……)

师:这一刻,她是幸福的,没有了寒冷,她拥有了温暖,舒服。谁来把温暖写一下。她还感受到其他幸福吗?

2.她擦燃火柴后,看到了喷香的烤鹅是幸福的。生朗读:出示:“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更妙的是,这只烤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蹒跚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再幸福地读读,你有什么感受?(可以联系课文第一段)

师:对一个饥饿的人来说,这真是妙极了。

把美妙读出来。生朗读。

师:烤鹅的肚子里填满了梅子和苹果,可以马上就吃,相信那是很幸福的感觉。生板书。

3.看到圣诞树的时候,他是快乐的。出示:”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在向她眨眼。”

随机(学生介绍圣诞节)在西方许多国家过圣诞节,他们的大年夜就是圣诞节的前一天晚上。过圣诞节,有钱的人家,点起漂亮的圣诞树,圣诞树上点上许多蜡烛,挂着玩具画片,有时还会有人扮成圣诞老人,送给孩子们许多礼物,在圣诞树下,孩子们快活极了。

师:小女孩此时也是快乐的,把她当时的心情读出来。女生读。朗读比赛。

这一刻,她是幸福的,她拥有了过年时的快乐。(生板书),继续交流。

4.看到奶奶也是幸福的。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带着喜悦的心情读一读。

奶奶带他走时很幸福。

“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他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幸福地读。你读懂了什么?(读所有幻景)

师:(面色凝重)可是,小女孩向往的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生活,她得到了吗?交流依据:

  (1)不幸:出示:“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温暖的火炉没有了,她只有寒冷)生板书。师:风像一把锋利的刀子,她冷,他冷极了。再读,读出不幸。

(2)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幸福是那么短暂,他只有饥饿)生板书。

师:从这个又厚又冷的墙你联想到什么?(不同,墙里的人烧着火炉,暖烘烘的,而小女孩,她只有饥饿,墙里墙外两种人,两个世界)能把不幸读出来吗?

(3)师:现在夜已经深了,天还下着雪,风四这样的尖冷,小女孩冷得更厉害了,饿得更厉害了。可是属于她的快乐也转瞬即逝的。

生找句:“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简直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师:烛光变成了星光,离她太远了,因为她是不可能坐在圣诞树下,悲凉的心境使她从落下的星星想到“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是病死,冻死还是饿死,充满了忧伤。(生板书)

出示三个句子,你读懂了哪句,说说理解。

分组读。

师:当小女孩再次擦燃火柴,这位唯一疼他的奶奶竟然出现在亮光里,于是小女孩情不自禁地叫起来,想想他当时的心情,该怎么读第十节,先练练。(学生如果讲不出来,在出示前三句话)(她害怕,担心,急切,又有点是绝望)师范读。

师:奶奶出现的时候,他是那么幸福,而想到火炉,烤鹅、圣诞树都那么短暂,她又是那么绝望,那么无奈,她是不幸的,她要留住奶奶,可留得住吗?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又一次擦燃火柴,而这一次与前四次相比,尤其是第一次明显不同。

出示两句话:你从这不同中体会到什么?这和她的不幸有联系吗?

交流:

第一次是不敢的,犹豫的

师追问为什么?

而第5次是毫不犹豫的,果断的,为什么?

朗读体会。体会到了不同,我们也要读出不同的语气,自己试试。

师:从不敢到敢,从一根到一把,这也是小女孩的不幸,她太冷,太饿,又太缺少疼爱。小女孩的幻景是那么幸福,现实是那么不幸。

再来读读这句话,刚才有同学说,这是在写小女孩的幸福,你有新的体会吗?

出示:“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他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出示画面,一幅是幸福生活,一幅是冻死街头)

(这样的地方,对小女孩来说,存在吗?)

(3)升华情感。引言:到现在,两种观点谁说服谁已经不重要了,我们已经感受到幻景越幸福,可这是幻想,永远不可能实现,而小女孩是那么渴望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生活,让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幻想中享受一下吧。

   再读这句话。

小女孩带着寒冷、饥饿、痛苦飞走了,她永远不可能得到她向往的生活。,这就是真正的不幸。她死了,也没有人理解,人们不理解,只知道她穷,她冻死了。我们理解了,而且理解很深。

再读最后一句: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在学生新的理解中结束)

(小女孩只有在幻想中才是幸福的,衬托现实的不幸,对于小女孩来说,死了,就没有了寒冷,饥饿,痛苦,可想而知,在现实中她是不幸的。)

当作者写下小女孩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是,当他写下两个幸福时,他的心情和你们是一样的。带着你的理解朗读句子。

四、作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作文、漫画、录音采访等形式,表现《我和××比童年》,(可以是课文中的小女孩,爸爸,爷爷……)

2.根据课文内容用横线恰当连接词语:

    幻想        渴望    现实

    美丽的圣诞树    温暖    冻死

    慈爱的奶奶     幸福    痛苦

    喷香的烤鹅     食物    寒冷

    美好的地方     爱抚    孤独

    温暖的大火炉    欢乐    饥饿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记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在_________悲惨故事,揭露了________,表达_________。  

板书设计:

            光着头

    一、悲惨生活       大年夜  又冷又饿

            赤着脚

           火炉——温暖

    二、抱回孩子 烤鹅——食物

           圣诞树——欢乐

           奶奶——爱抚

    三、冻死街头:坐、捏、微笑

 【二度修改】

【教后反思】 

文档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共2课时)

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回答问题再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10个词语意思。3.初步学会缩写句子;能用“因为”、“虽然……还是……”、“简直”、“没有……没有……也没有……”造句。4.研读课文第二段,倡导个性化阅读,构建多元化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了解作者采用现实与幻想对比的手法,通过研读,懂得幻想越幸福,现实越不幸。5.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教学重点】研读课文第二段,通过研读,幻想越幸福,现实越不幸。【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