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班 |
姓名 |
课型:精读 主备人:王艳杰 课时:两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重、难点)
3、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法】点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法】预习法、快速浏览法、讨论法、归纳法。
【导学流程】
一、自主预习(第一课时)(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一)、搜集资料,拓展视野。
1、查找有关“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的视频资料观看。
2、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杨利伟及本文写作背景。
1、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
弧( ) 蚀( ) 炽热( ) 负荷( ) 轮kuo( )
俯瞰( ) 稠密( ) 烧灼( ) ao( )游
无虞( ) 本末倒置( ) 屏息凝神( )( )
2、解释词语。
炽热: 俯瞰: 无虞:
本末倒置:
千钧重负:
惊心动魄:
除了这些字词,我认为有些字词也很重要,如:
(三)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关键词句。
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提示:浏览时,可以一目十行地扫视文段,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
(四)再阅读课文,进行批注。
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
2、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五)通过读文,你还发现什么问题或你有什么困惑,请写在下面。
二、课堂探究(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结合教学用书建议,对本文减少琐碎肤浅的分析,将本节课教学重点放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上。)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抽测预习,夯实基础。
(三)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四)快速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2、再默读课文,进行圈点批注,找出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
(五)品读赏析,体会情感(在书中直接做批注)
学习过程:自主品味——小组交流——师生交流
1、思考探究:
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2、本文作者杨利伟在向我们详细介绍“神舟五号”飞船载人飞行的全过程的同时,字里行间还流露出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找出这些句子体会一下,说说你的理解。
例如: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3、谈谈你对课文主题的认识。
〖答题格式:本文记叙(描写了)________的故事(事件经过、事迹、景物),表现了(赞美了、反映了、歌颂了、揭示了、揭 露了、批判了)________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特征),抒发了作者________的感情。〗
(六)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通过学习本文,你明白杨利伟为什么被称为“航天英雄”了吧?什么样的人被称为英雄,是否只有为国捐躯者才能被称为英雄?
2、假如杨利伟到我们学校和大家交流,你会向他提什么问题?
3、课后继续详读《天地九重》,了解内容。
(七)导学反思,收获感悟。
1、我的收获:(知识,能力,规律,方法,情感)
2、我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