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经济学说史教学大纲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0:19:48
文档

经济学说史教学大纲

《经济学说史》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编码:110213210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开课学期:第五学期课程类型:专业方向课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教学手段:板演一、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系统掌握经济学说、经济范畴和规律产生发展的历史。揭示经济学说在社会经济发展变革和阶段斗争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阐明经济理论的实质及其发展规律,使学生能针对中国经济的具体实践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并自觉参与我国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同时为学习其他分支经济学科理
推荐度:
导读《经济学说史》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编码:110213210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开课学期:第五学期课程类型:专业方向课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教学手段:板演一、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系统掌握经济学说、经济范畴和规律产生发展的历史。揭示经济学说在社会经济发展变革和阶段斗争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阐明经济理论的实质及其发展规律,使学生能针对中国经济的具体实践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并自觉参与我国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同时为学习其他分支经济学科理
《经济学说史》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课程编码:110213210

学     时:48学时                   学分:3学分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课程类型:专业方向课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教学手段:板演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系统掌握经济学说、经济范畴和规律产生发展的历史。揭示经济学说在社会经济发展变革和阶段斗争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阐明经济理论的实质及其发展规律,使学生能针对中国经济的具体实践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并自觉参与我国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同时为学习其他分支经济学科理论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绪论(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绪论学习,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内容及其目的。

教学重点:经济学说史的研究内容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经济学说史的学科特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一、经济学说史的研究内容及其特点。

二、经济学说的历史发展。

三、学习研究经济学说史的目的。

思考题:

名词解释

经济学说史 

问答题

1.从经济学说与经济学说史的关系说明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说史。

2.经济学说史的分期或分篇的依据是什么? 

第一章  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古希腊的经济思想;了解阿奎那的经济思想及异教和农民的经济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阿奎那的经济思想。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一节  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

一、概述

二、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三、柏拉图的经济思想

四、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

第二节  古代罗马的经济思想

一、概述

二、古代罗马奴隶主的经济思想

三、早期教的经济思想

第三节  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一、概述

二、阿奎那的经济思想

三、异教和农民的经济要求

四、奥雷斯姆和莫利诺斯的经济思想

思考题:

名词解释

1.亚里士多德的生财之道 

2.柏拉图的“理想国” 

3.瓦罗的《论农业》 

4.公平价格

问答题

1.简述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2.简述阿奎那的经济思想及其特点。

第二章  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重商主义的主要经济思想,并了解重商主义在英国和法国实践的效果和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商主义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重商主义发展的两个历史阶段,早期与晚期重商主义的异同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一节  概述

一、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

第二节  重商主义的发展

二、早期重商主义

三、晚期重商主义

第三节  托马斯·孟和柯尔培尔的经济思想

一、托马斯·孟的经济思想

二、柯尔培尔的经济

思考题:

名词解释

1.货币差额论

2.重金主义

3.贸易差额论

4.重工主义

5.早期与晚期重商主义

问答题

1.重商主义有哪些基本经济思想?

2.试析托马斯·孟的经济思想。

第三章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领会这是从重商主义向古典经济学的过渡阶段。古典经济学开始由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分析资本主义,研究资本主义发展之路。了解古典经济学先驱者的经济思想在英国古典经济学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威廉·配第的经济理论。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一节  概述

一、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第二节  威廉·配第的经济理论

一、威廉·配第的生平与著作

二、政治经济学方法

三、一般经济理论——价值、分配和货币

四、经济增长理论的萌芽

第三节  17世纪末——18世纪中叶英国经济思想的发展

一、配第以后的英国经济学家

二、配第以后的英国经济思想的发展

思考题:

名词解释

1.配第的价值论和地租论 

2.休谟的货币数量论 

3.诺思和马西的利息论

问答题

1.简评从配第到休谟、马西在经济学说史发展中的作用。

2.威廉·配第在经济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第四章  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重点了解法国古典经济学产生初期的经济理论及其观点,理解法国重农学派经济思想的萌芽,并由此理解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形成所具有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布阿吉尔贝尔的经济理论,了解其在经济学上的贡献和局限性。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一节  概述

一、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第二节  布阿吉尔贝尔的经济理论

一、布阿吉尔贝尔生活的时代

二、布阿吉尔贝尔的经济思想及其经济改革计划

第三节  坎蒂隆的经济理论

一、坎蒂隆的生平和著作

二、坎蒂隆的一般经济理论

三、重农主义思想的萌芽

思考题:

名词解释

1.比例价格

2.坎蒂隆的价值观

问答题

1.试评述布阿吉尔贝尔的主要经济思想。

2.坎蒂隆的重农理论有哪些内容?

第五章  重农学派的经济理论(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首先,通过介绍18世纪中叶法国的社会经济状况,让学生了解重农学派为什么在法国产生,理解重农主义的基本特征;其次,指导学生重点理解和掌握魁奈的经济学说,尤其要理解和掌握他的“纯产品”理论和《经济表》在经济学上的贡献和局限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农主义的基本特征;魁奈的经济学说 ;《经济表》体现的思想。魁奈的经济表是本章难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一节  概述

一、法国资产阶级前夜的社会经济状况

二、重农学派的形成

三、重农学派学说的特点

第二节  魁奈的经济学说

一、魁奈的生平和著作

二、“纯产品”学说

三、社会阶级结构

四、资本理论

五、魁奈的《经济表》

六、魁奈的经济和主张

第三节  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一、杜尔哥的生平和著作

二、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理论的发展

三、杜尔哥的经济主张和社会改革

思考题:

名词解释

1.自然秩序 

2.纯产品 

3.阶级划分 

4.资本划分

问答题

1.简论魁奈《经济表》的成就与缺陷。

2.杜尔哥在哪些方面发展了魁奈的经济理论?

第六章  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首先,通过介绍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叶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让学生了解亚当•斯密经济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其次,介绍亚当•斯密的代表作《国富论》,理解《国富论》的基本思想和结构,理解亚当•斯密的社会观和方;第三,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要掌握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重点在于掌握他的价值理论,三个阶级和三种收入理论、资本理论和再生产理论。掌握亚当•斯密的价值理论,有助于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渊源,而了解其价值理论的二重规定,也可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思想渊源。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国富论》中体现的社会观与方;掌握斯密的经济理论,包括他的分工学说 、价值理论 、三个阶级和三种收入理论、资本理论和再生产理论。教学难点为方上的二重性产生的原因及其体现。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一节  亚当·斯密 简介

一、斯密所处的时代及其生平

二、斯密的著作

三、斯密的方

第二节  价值和货币理论

一、价值的两个意义与两种价值规定

二、三种收入构成价值

三、斯密的货币理论

第三节  工资与剩余价值理论

一、劳动工资理论

二、剩余价值和利润理论

三、地租理论

第四节  生产劳动与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一、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

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第五节  经济自由与国际贸易理论

一、经济自由主义

二、国际贸易理论

思考题:

名词解释

1.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2.劳动价值论

3.斯密的教条

4.货币论

5.看不见的手

6.绝对优势与相对优势

问答题

1.评斯密的剩余价值理论。

2.简述斯密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3.简述“斯密的教条”在斯密再生产理论上的作用。

4.评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

第七章  李嘉图的经济理论(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首先,通过介绍19世纪初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让学生了解大卫•李嘉图经济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其次,理解大卫•李嘉图的社会观和方;第三,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大卫•李嘉图的经济理论。大卫•李嘉图的经济理论,以分配论为中心,而用价值论贯穿其全部理论体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和掌握李嘉图的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一节  李嘉图简介

一、李嘉图所处的时代及其生平

二、李嘉图的著作

三、《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的结构和基本思想

四、李嘉图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价值和货币理论

一、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

二、李嘉图价值理论的缺陷和矛盾

三、货币及货币数量论

第三节  分配理论

一、工资、相对工资论

二、利润论、工资与利润对立学说

三、地租论、利润与地租对立学说

第四节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理论

一、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动力与前景

二、资本主义财富增进的条件与途径

三、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国内外经济

第五节  李嘉图之后的古典经济学余波

一、概述

二、琼斯、拉姆赛对古典经济学的发展

思考题:

名词解释

1.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2.价值理论的两大矛盾

3.货币数量论

4.相对工资论

问答题

1.李嘉图在价值理论上有哪些成就与缺陷?

2.李嘉图的阶级利益对立的结论在经济理论上的依据是什么?

3.简述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在历史与现实上的意义。

第八章  西斯蒙第的经济理论(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西斯蒙第经济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其次,了解西斯蒙第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对象与方法;第三,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西斯蒙第的经济理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西斯蒙第对政治经济学方法和对象的论述;西斯蒙第的再生产和经济危机理论。本章难点为怎样理解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在学说史上的“反动性”。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一节  西斯蒙第在经济学说史上的地位

一、西斯蒙第经济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西斯蒙第的生平和著作

三、西斯蒙第在经济学说史上的地位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

一、政治经济学的对象

二、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第三节  价值学说、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区分

一、价值学说

二、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区分

第四节  再生产和经济危机理论

一、资本和收入

二、生产和消费

三、经济危机理论

第五节  社会改革设想

一、社会改革主张

二、社会改革思想的实质

思考题:

名词解释

1.政治经济学

2.内在价值和相对价值

3.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4.再生产理论

问答题

1.为什么说西斯蒙第在经济学说史上占有特殊地位?

2.简述西斯蒙第的价值学说。

3.西斯蒙第是怎样论述经济危机的必然性的?

第九章  西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经济学说(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发展阶段,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经济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经济思想。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一节  概述

一、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发展阶段

二、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地位

第二节  圣西门的经济学说

一、圣西门的生平和著作

二、圣西门的社会历史观

三、圣西门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评

四、圣西门的实业制度

第三节  傅立叶的经济学说

一、傅立叶的生平和著作

二、傅立叶的社会历史观

三、傅立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四、傅立叶的和谐制度

第四节  欧文的经济学说

一、欧文的生平和著作

二、欧文的合作公社

三、欧文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思考题:

名词解释

1.圣西门的实业制度

2.实业家

3.分配原则

4.傅立叶的危机论

5.分配论

6.欧文的分配论

问答题

1.试析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经济学说在经济学说史发展中的意义。

2.空想社会主义者是如何批判资本主义的?

3.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有哪些有意义的观点?

第十章  19世纪初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和理解19世纪初期围绕劳动价值论的理论论战,以及李嘉图学派解体的原因。

教学重点与难点:李嘉图价值理论的两个根本矛盾以及李嘉图学派解体的真正原因。教学难点为李嘉图学派解体的原因。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一节  马尔萨斯的经济学说

一、概述

二、人口理论

三、价值、利润、地主论

四、有效需求不足危机论

第二节  萨伊的经济学说

一、概述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三分法”

三、价值学说

四、分配理论

五、销售理论

六、经济思想

第三节  李嘉图学派的解体

一、19世纪20年代英国经济学界的大论战

二、解决李嘉图体系矛盾的不成功尝试

三、麦克库洛赫进一步使李嘉图理论庸俗化

思考题:

名词解释

1.马尔萨斯的人口规律 

2.马克思的人口规律 

3.有效需求不足论 

4.萨伊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 

5.效用价值论 

6.萨伊定律

问答题   

1.简评马尔萨斯人口理论。

2.简评萨伊的经济理论。

3.詹姆斯·穆勒与麦克库洛赫是如何解决李嘉图理论体系的矛盾的? 

第十一章  19世纪30——60年代的资产阶级经济学(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19世纪30——60年代英法两国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的进一步发展概况,理解这一时期的学说在经济学说史中的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教学重点与难点:西尼尔的纯经济学和“节欲论”;巴师夏的和谐经济论;约翰·穆勒在经济学说史上完成的第一次大综合。教学难点是约翰·穆勒经济学说的历史地位及其特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一节  西尼尔的经济学说

一、西尼尔的生平和著作

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命题

三、价值理论

四、利益协调分配论

五、西尼尔的经济主张

第二节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一、约翰·穆勒的生平和著作

二、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

三、价值国际价值理论

四、分配理论

五、改良主义的经济思想

第三节  凯里的经济学说

一、凯里的生平和著作

二、再生产费用价值论

三、分配理论

第四节  巴师夏的经济学说

一、巴师夏的生平和著作

二、服务价值论

三、分配论

思考题:

名词解释

1.西尼尔的价值论 

2.节制论 

3.约翰·穆勒的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 

4.工资基金论 

5.凯里的再生产费用价值论 

6.巴师夏的服务价值论

问答题   

1.简评西尼尔的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命题。

2.简析凯里与巴师夏的阶级利益和谐论。

第十二章  德国历史学派和美国制度学派的经济学说(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德国历史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特点和研究方法,理解和掌握历史学派的先驱者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论”,以及美国制度学派的经济学说。

教学重点与难点:李斯特的经济学说和美国制度学派的经济学说。难点是李斯特的经济学说。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一节  概述

一、德国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美国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历史学派的先驱者李斯特的经济学说

一、李斯特的生平、著作和学说特色

二、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

三、关税保护和生产力理论

四、关税保护和经济发展阶段论

第三节  旧历史学派的经济学说

一、历史学派的形成和学说特点

二、罗雪尔的经济学说

第四节  新历史学派的经济学说

一、新历史学派的形成和学说特点

二、新历史学派的主要经济观点

三、新历史学派的经济

第五节  制度学派的经济学说

一、制度学派的形成和学说特点

二、凡勃伦的制度经济学说

三、康蒙斯和密契尔的经济学说

思考题:

名词解释

1.官房学派 

2.生产力理论 

3.社会发展阶段 

4.制度 

5.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

6.商业循环

问答题

1.简评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

2.简评罗雪尔的经济学的历史方。

3.新历史学派的基本经济学说和主张是什么?

4.制度学派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的分析有何意义和局限?

5.凡勃伦有哪些主要经济思想?

第十三章  边际效用学派的经济学说(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首先,让学生了解边际效用学派形成的历史背景,了解“边际”;其次,理解奥地利学派和数理学派以及美国边际学派的研究方法、经济学说,能对边际学派与古典学派进行比较和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说,边际效用价值论并进行评价;数理经济学派的经济学说。教学难点为边际效用价值论。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一节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说

一、奥地利学派的先驱者及其代表人物

二、奥地利学派的方

三、边际效用价值论

四、生产性物品的价值理论

五、客观价值理论

六、边际效用价值论的错误

七、庞巴维克的资本论和时差利息论

八、利息的形态

第二节  数理学派的经济学说

一、数理学派概述

二、杰文斯的“最后效用价值论”

三、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论”

四、“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趋线”

第三节  美国学派的经济学说

一、美国边际效用学派的主要代表

二、新的三分法和静态经济学、动态经济学

三、边际生产力决定工资、利息论

四、动态分析和过渡性利润论

思考题:

名词解释

1.边际效用论

2.边际效用价值论

3.一般均衡论、

4.局部均衡论

5.无差异曲线、

6.边际效用基数论及序数论

问答题

1.评析边际效用价值论。

2.简评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

3.简析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理论。

第十四章  马歇尔的经济学说(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马歇尔的主要经济学说,重点掌握“均衡价格论”和“国民收入分配理论”。了解马歇尔怎样实现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二次大综合。

教学重点与难点: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马歇尔的分配理论;马歇尔怎样实现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二次大综合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一节  概述

一、马歇尔的时代

二、马歇尔的生平和著作

第二节  马歇尔经济学说体系和方特点

一、经济学说体系的特点

二、方的特点

第三节  需求理论

一、欲望、效用和需求规律

二、需求弹性

三、消费者剩余

第四节  供给理论

一、生产要素

二、生产成本

三、供给规律和供给弹性

第五节  均衡价值理论

一、价值与均衡价格

二、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三、时间长短与均衡价格

四、垄断与均衡价格

第六节  分配理论

一、工资

二、利息

三、利润

四、地租

思考题:

名词解释

1.局部均衡

2.需求弹性

3.消费者剩余

4.组织

5.内部经济

6.外部经济

7.供给价格

8.供给弹性

9.均衡价格

问答题

1.简析马歇尔经济学说的特点。

2.简述马歇尔经济学说体系的核心——均衡价格论。

3.简评马歇尔提出生产第四要素的内容及其理论意义。

第十五章  20世纪20——30年代的西方经济学说(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这一时期是传统西方经济学向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主要有张伯伦的垄断竞争学说、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理论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张伯伦的垄断竞争学说、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理论。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一节  概述

一、理论与实际的矛盾

二、资产阶级学说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第二节  不完全竞争学说

一、不完全竞争学说的产生

二、张伯伦的垄断竞争学说

三、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理论

四、对不完全竞争学说的几点评价

第三节  均衡理论的发展

一、传统经济学的消费者均衡理论

二、希克斯对均衡理论的发展

第四节  货币数量伦与威克塞尔的累积过程理论

一、资产阶级货币理论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二、费雪及其交换方程

三、实际余额效应

四、通货膨胀与“费雪效应”

五、威克塞尔的累积过程理论

六、剑桥方程式

七、对货币理论的评论

思考题:

名词解释

1.纯粹竞争

2.垄断竞争

3.不完全竞争

4.边际原理

5.边际替代率

问答题

1.简评垄断竞争理论。

2.简析以序数效用论和以基数效用论为基础的需求理论的异同。

3.试析20世纪20—30年代货币数量论的主要发展线索。

第十六章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是《经济学说史》的重点内容。首先,让学生了解凯恩斯经济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其次,介绍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基本结构、基本内容;第三,理解和掌握凯恩斯的经济理论;第四,理解凯恩斯的经济观点,并联系我国的经济现实进行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凯恩斯《通论》的含义与历史地位;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理解凯恩斯的经济观点,并联系我国的经济现实进行评价。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一节  概述

一、凯恩斯的生平与著作

二、凯恩斯所处的时代

第二节  凯恩斯的基本经济理论

一、国民收入的概念和宏观经济问题

二、萨伊定律与凯恩斯定律

三、消费函数

四、投资诱导

五、资本边际效率

六、利息率

七、凯恩斯的理论体系

第三节  凯恩斯的经济观点

一、凯恩斯的经济建议

二、实行凯恩斯的经济建议的措施

第四节  凯恩斯理论的源流

一、《通论》思想的先驱者

二、凯恩斯学说的影响

第五节  对凯恩斯理论的分析与评论

一、唯心主义的理论体系

二、舍本求末的建议

三、不良的实践效果

四、凯恩斯学说与我国宏观经济管理

思考题:

名词解释

1.凯恩斯定律

2.消费函数

3.资本边际效率

4.利息率

5.货币

6.财政

问答题

1.如何理解“凯恩斯”?

2.如何看待凯恩斯的经济观点?

3.简析凯恩斯理论对当代的影响。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

1.全面掌握经济学说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

2.系统把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3.树立用发展观点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去研究经济理论。

4.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任务之后,自觉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中存在问题进行研究的热情和不断地反思,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见解、新方法。

四、课程学时分配:

《经济学说史》,共48学时,其中理论讲授48学时。

周次章节及教学内容累计学时
1绪  论

第一章  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第二章  重商主义经济思想

3
2第三章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章  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6
3第五章  重农学派的经济理论

9
4第六章  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

12
5第六章  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

15
6第七章  李嘉图的经济理论

18
7第七章  李嘉图的经济理论

21
8第八章  西斯蒙第的经济理论

第九章  西欧空想社会主义考的经济学说

24
9第十章19世纪初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27
10第十一章19世纪30—60年代的资产阶级经济学30
11第十二章  德国历史学派和美国制度学派的经济学说

33
12第十三章 边际效用学派的经济学说

36
13第十四章  马歇尔的经济学说

39
14第十五章  20世纪20—30年代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说

42
15第十六章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45
16总复习、讨论48
五、课程习题要求:每章后的思考题按要求认真完成,计入总成绩。

六、课程主要参考书:

1. 选用教材

《经济学说史教程》(第二版),陈孟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2.参考书目

《经济学说史》,鲁友章、李宗正,人民出版社,1983年。

《西方经济思想史教程》,晏智杰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新编经济学说史教程》,赵峰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西方经济学说史》,尹伯成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文档

经济学说史教学大纲

《经济学说史》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编码:110213210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开课学期:第五学期课程类型:专业方向课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教学手段:板演一、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系统掌握经济学说、经济范畴和规律产生发展的历史。揭示经济学说在社会经济发展变革和阶段斗争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阐明经济理论的实质及其发展规律,使学生能针对中国经济的具体实践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并自觉参与我国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同时为学习其他分支经济学科理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