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知:计算时的注意事项。
应会:不要出现这里提及的错误。
1. 概念法则及某些有关规定要记清
例. (初二)从A地到B地,速度为x,从B地到A地,速度为y,往返平均速度不是。
例. (初二)不要把写成a+b。
例. (初二)实数范围内,一个非零的数的偶次方总是正的,奇次方要小心。复数范围内,一个数的偶次方就不一定是正的。
例. (高三)椭圆(双曲线)中计算c开平方时,不要取号,因为由c的定义可知,c不能为负值。
2. 记忆常用结论
为了提高计算速度,除开课本上的公式定理之外,可以记忆下列内容并加以运用:
1-20的自然数的平方;
1-10的自然数的立方;
2、3、5、7的平方根及其对数;
1-6的阶乘;
2的1-10次幂;
;
0°、30°、45°、60°、90°角的三角函数值;
若A+B+C=180°,则有等等;
是1的一个立方根,且的两根是。
3.快中求稳
例如不要把的结果算成1,把lg(a+b)变形为lga+lgb。
4.避免循环运算
如果要求出两数的和、差、积、商,不要一开始便想分别求出这两个数,然后再去求它们的和、差、积、商,而是应该看一看能否直接求出和、差、积、商。
例. (初二)直角三角形周长为,斜边上的中线为1,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解:如图,设BC=a,CA=b,AB=c,那么,。
∵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距离相等,
∴ a=2 ,
那么 ⑴
又据勾股定理有 ⑵
∴ === 。
点评:题目要求bc的值,如果先分别求出b、c之值,再求其乘积,就因循环运算而浪费了时间。
例. (高三)一直线与方程y=16x的曲线相交于P、Q两点,PQ的中点为(3,2),求此直线方程。
解:设直线与y=16x交于P(x,y)、Q(x,y)两点,并设过(3,2)点的直线方程为y-2=k(x-3),
则 ,代入y=16x 得,即 ky-16y+16(3k-2)=0 ,
由韦达定理有 y+ y=,但 M(3,2)为PQ的中点,∴ ,
则 ,∴ k=4 ,故所求得直线方程为 ,即 。
点评:有关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两个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问题,都可以利用韦达定理直接求出,而无须分别求出两个交点的坐标。
5.实数扩充到复数后,有些运算性质发生了改变
例. (高三)实数中(a>0,b>0)是正确的,但在复数中,如果认为,那就错了。
例. (高三)因为虚数无法比较大小,所以不等式的性质和法则也就无用了。
例. (高三)实数中,只表示一个值,复数中,却表示n个值。
例. (高三)复数中,复数有对数,正弦、余弦的值可能大于1。
6.后面要用到前面的计算结果时,一定要先核实再使用。
7.题中无精度要求时,最后的结果可以保留分数、根号、对数等,不必算出近似值,以免浪费时间。
习题:
1.(初二)计算 (精确到0.01)
参:
1.(初二)计算 (精确到0.01)
解法一(先有理化分母):原式=
解法二(不有理化分母):原式≈
点评:用计算机算出的结果为1.720759219,可见在近似计算时,遇分母有根号,一定要先有理化分母,否则误差会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