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年(一)期(数学)科 姓名 代会弟 2018年 8 月17日
本册教材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教材的编者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继承了认数和计算相结合,加法和减法穿插编排,突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较好的做法。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本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格局《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加法和减法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一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直观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出暴怒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能力培养主要方向:
1.让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主动建构、理解数学概念,活的数学方法,发展用数学进行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获得用数学的体验。
2.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数概念的建立,对儿童学习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3.培养学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造精神。 5.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就能力。 |
( 一 )年( 一 )期( 数学)科 2018 年 8 月 17 日
周 | 日期 | 节 | 教学内容 | 实际 进度 | 备注 |
1 | 8.20-8.24 | 4 | 准备课2节② 位置2节② | ||
2 | 8.27-8.31 | 4 | 1—5的认识 | ||
3 | 9.3-9.7 | 4 |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 ||
4 | 9.10-9.14 | 4 |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 ||
5 | 9.17-9.21 | 4 | 认识图形(一)② 6、7的认识和加减法② | ||
6 | 9.24-9.30 | 3 |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 休一天 | |
7 | 10.1-10.5 | 休五天 | |||
8 | 10.8-10.12 | 4 | 6、7的认识和加减法 8、9的认识和加减法 | ||
9 | 10.15-10.19 | 4 | 8、9的认识和加减法②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② | ||
10 | 10.22-10.26 | 4 |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 ||
11 | 10.29-11.2 | 4 | 整理和复习 | 期中考试 | |
12 | 11.5-11.9 | 4 | 11--20各数的认识 | ||
13 | 11.12-11.6 | 4 | 数学乐园② 认识钟表② | ||
14 | 11.19-11.23 | 4 |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 ||
15 | 11.26-11.30 | 4 |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 ||
16 | 12.3-12.7 | 4 |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 ||
17 | 12.10-12.14 | 4 | 总复习 | ||
18 | 12.17-12.21 | 4 | 期末复习 | ||
19 | 12.24-12.28 | 4 | 期末复习 | 期末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