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下列所示的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是( )
A. . .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转动的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B.由于运动是绝对的,所以描述运动时无须选定参考系
C.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D.平均速度的大小称为平均速率
3.下面关于加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列车启动时的速率为零,加速度也为零
B.加速度逐渐减小时,物体一定在做减速运动
C.加速度与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一定在做减速运动
D.匀速行驶的高速列车,由于其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很大
4.物体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若以该运动方向为正方向,且在任意连续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量相等,关于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0,做匀速运动
B.若﹤0,做匀减速运动
C.若﹤0,做加速度逐渐变大的减速运动
D.若﹥0,做加速度逐渐变小的加速运动
5.关于运动的概念和物理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就是质点运动的方向
B.“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选取的参考系是云
C.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其加速度一定越大
D.“第5s内”指的是在4s初到5s末这1s的时间
6.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为-5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物体速度的变化量是-5m/s
B.该物体的速度每秒内一定增加了5m/s
C.该物体的速度每秒内一定减少了5m/s
D.该物体的加速度-5m/s2一定比2m/s2的加速度大
7.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越大,物体速度变化越快 .加速度越大,物体速度变化越大
C.加速度就是物体增加的速度 .物体速度为0,加速度也必然为0
8.下列物理量不属于矢量的是( )
A.时间 .加速度 .位移 .速度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坐在火车上的乘客看到铁路旁的电杆迎面向他飞奔而来,乘客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的
B.研究“神十一”的轨迹时,“神十一”可以视为质点
C.物体在5s内指的是物体在第4s末到第5s初这1s的时间
D.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10.在交通出行中,人们广泛使用手机导航软件。下表是某次行程结束时软件显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里程 | 267公里 |
用时 | 2小时58分 |
平均时速 | 90公里/小时 |
最高时速 | 118公里/小时 |
B.“2小时58分”是指时间间隔
C.“90公里/小时”是指瞬时速度
D.“118公里/小时”是指平均速度
11.一质点始终向着一个方向做直线运动,在前位移内平均速度为v,后位移内平均速度为2v,则物体在位移x内平均速度大小是( )
A.v .v .v .v
12.田径运动场跑道周长是 400m。某同学参加800m体测,他跑完全程回到起点。则他的路程和位移分别是( )
A.0m,0m .0m,800m .800m,0m .800m,800m
二、填空题
13.某人从A点出发向东行驶6 km,再向北行驶10 km,又向南行驶2 km,他运动的路程是______km ,位移的大小是______km。
14.汽车沿一直线单向运动,第一秒内通过5m,第二秒内通过10m,第三秒内通过20m后停下,则前两秒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后两秒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m/s,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_______m/s。
15.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______电源,通常的工作电压在______V以下,电源频率为50Hz时,每隔0.02s打一次点,如果每打5次取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为______。
16.一个足球以4m/s的速度撞到竖直墙壁上,被墙壁以3m/s的速度大小反弹回来,足球与墙的作用时间为0.2秒,求这个过程中足球速度的变化量是______m/s,足球的平均加速度是______m/s2。
17.赛欧轿车的最高时速可达160公里/小时,指的是______速度,上海内环高架线上汽车限速为60公里/小时,指的是______速度。(选填平均或瞬时速度)
18.一个皮球从高的地方落下,碰撞又反弹起,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该球经过一系列碰撞后,最终停在地面上,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皮球的位移是________。
19.一个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 在7s末的速度是12m/s, 这个速度是指___________速度。(填“平均”或“瞬时”)
20.我国将“高分四号”卫星成功发射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卫星轨迹是以O为圆心、半径等于R的圆周。P、Q为轨迹上两点,且OP⊥OQ。卫星从P运动到Q过程中,路程为_________,位移大小为________
三、解答题
21.某著名短跑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时间与位移信息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数据,分析运动员运动快慢是否变化,如何变化。若要更仔细地了解运动员的运动快慢情况,你认为该获取哪些信息,如何获取这些信息?
22.一质点沿直线做单向的运动,若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4 m/s,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6m/s,求
(1)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2)其它条件不变,若物体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4m/s,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6m/s,则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是多少?
23.如图为某一质点的位移—时间图像,请通过图像回答以下问题:
(1)t=0时刻该质点的位置,2 s末时该质点的位置;
(2)前2 s该质点的位移,第3 s内该质点的位移。
24.某质点由A点出发做直线运动,经5s向东运动了30m到达B点,又经过5s再次前进了60m到达C点;在C点停了4s后又向西行,又经过6s运动120m到达A点西侧的D点,求:
(1)质点由A点刚好到达C点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2)质点运动全程(AD)的平均速度
25.渔民在河水中划船逆水上行,通过某桥下时,不慎将一钓竿掉在水里,t秒后才发觉,并立即掉头追赶,在桥下游s处赶上,设渔民划船的速率恒定不变,若船调头所用的时间忽略不计,则渔民返回追上钓竿所用的时间是多少?河水的流速为多大?
26.出租车上安装有速度表,计价器里安装有里程表和时间表,出租车载客后,从高速公路入口处驶入高速公路.并从10时10分55秒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10 s时,速度表显示54 km/h,求:
(1)这时出租车离出发点的距离;
(2)出租车继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表显示108 km/h时,出租车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时间表显示10时12分35秒,此时计价器里程表示数应为多少?(出租车启动时,里程表示数为零)
【参】***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x-t图像的斜率等于速度
A.图表示物体速度逐渐变大,A错误;
B.图表示物体速度逐渐减小,B错误;
C.图表示物体静止,C错误;
D.图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D正确。
故选D。
2.C
解析:C
A.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与物体是否转动无关,A错误;
B.由于运动是绝对的,所以描述运动时必须选定参考系,才能描述物体的相对运动快慢,B错误;
C.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故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C正确;
D.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度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故平均速度的大小不是平均速度率,D错误。
故选C。
3.C
解析:C
A.列车启动时的速率为零,但加速度不为零,速度即将发生变化,故A错误;
B.加速度减小时,说明速度变化更慢了,此时物体也可能是速度增加的变慢了,故B错误;
C.加速度与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的速度将减小,物体一定在做减速运动,故C正确;
D.匀速行驶的高速列车,速度不变化,故加速度为零,故D错误;
故选C。
4.A
解析:A
A.=0说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没有发生改变,则物体做匀速运动,故A正确;
BC.﹤0说明,物体运动的速度在逐渐减小,通过任意相等位移所用时间将逐渐增大,由加速度可知,加速度逐渐减小,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故BC错误;
D.﹥0说明物体运动的速度逐渐增加,通过任意相等位移所用时间将逐渐减小,由加速度可知,加速度逐渐增大,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5.B
解析:B
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是从起点指向终点的方向,如果物体做往复运动,质点运动的方向可能与位移的方向相反,A错误;
B.“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以“云”为参考系,月亮在运动,B正确;
C.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运动物体的速度很大,但速度变化的很慢,加速度可能很小,C错误;
D.“第5s内”指的是在4s末到5s末这1s的时间,D错误。
故选B。
6.D
解析:D
A.每秒钟的速度变化量为-5m/s,A错误;
BC.不能确定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BC错误;
D.正号和负号只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不表示加速度的大小,该物体的加速度-5m/s2一定比2m/s2的加速度大,D正确。
故选D。
7.A
解析:A
ABC.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即加速度越大,物体速度变化越快,BC错误A正确;
D.物体速度为0,加速度不一定为零,例如火箭发射的瞬间,D错误。
故选A。
8.A
解析:A
时间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加速度、位移、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故选A。
9.B
解析:B
A.坐在火车上的乘客看到铁路旁的树木迎面向他飞奔而来,乘客是以火车为参考系的,A错误;
B.研究“神十一”的轨迹时,可以忽略“神十一”的大小和形状,可以视为质点,B正确;
C.物体在5s内指的是物体从零时刻到第5s末这5s的时间,C错误;
D.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但是路程不是位移,D错误。
故选B。
10.B
解析:B
A.“267公里”是行程开始到行程结束路径的长度,是路程,A错误;
B.“2小时58分”是行动开始到行动结束之间的时间,是时间间隔,B正确;
C.“90公里/小时”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平均速率,C错误;
D.最高时速是指瞬时速度,D错误。
故选B。
11.B
解析:B
设前位移的时间为t1,则有
设后位移的时间为t2,则有
则物体在位移x内的总时间为t,则有
则物体在位移x内平均速度大小为
故选B。
12.C
解析:C
运动员沿跑道跑完两圈,路程等于轨迹长度,即800m;位移等于初、末位置的距离,即位移为零。
故选C。
二、填空题
13.10
解析:10
[1]某人从A点出发向东行驶6 km,再向北行驶10 km,又向南行驶2 km,运动的路程为18 km。
[2]假设从A点出发向东行驶6 km到达B点,再向北行驶10 km到达C点,又向南行驶2 km到达D点,如下图所示
则位移大小为AD的距离,为10 km。
14.5151167
解析:5 15 11.67
[1]前两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2]后两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3]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15.交流801
解析:交流 8
0.1
[1][2]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通常的工作电压在8V以下
[3]时间间隔
16.
[1] 规定以垂直墙壁向里为正,则速度变化量为
[2] 加速度为
17.瞬时瞬时
解析:瞬时 瞬时
[1][2]赛欧轿车的最高时速160公里/小时是指在某时刻的速度,不是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所以最高时速是瞬时速度;上海内环高架线上汽车限速为60公里/小时,指的是最高时速,故为瞬时速度。
18.5
解析:5
[1]通过得路程为轨迹长度
[2]通过的位移为初末位置间距离
19.瞬时
解析:瞬时
平均速度指的是一段时间内速度平均值,瞬时速度指的是某一时刻的速度,“7s末”指的是某一个时刻,所以此时的速度是瞬时速度。
20.R
解析:
[1] 路程是轨迹的长度,卫星从P运动到Q,运行了圆周的四分之三,则路程为
[2] 位移的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根据几何关系知,位移大小
三、解答题
21.见解析
0~20m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20~40m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40~60m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60~80m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80~100m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由以上计算知,运动员先加速,60m后速度逐渐减小了一些。若要更仔细地了解运动员的运动快慢情况,应该获取更短时间内运动员通过的位移,可以采用频闪相机来记录间隔相等时间运动员经过的位置。
22.(1)5 m/s(2)4.8 m/s
【解析】
试题分析:(1)平均速度为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根据两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求得总位移,再由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得平均速度.(2)根据前后两段位移及平均速度可求得两段时间;再由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得全程的平均速度.
(1)设一半的时间为t,由平均速度公式可得:、,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
(2)设一半的位移为x,则由平均速度公式可得:、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点睛】对于平均速度一定要明确应采用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进行求解,故应先想办法求出总位移和总时间,再来求平均速度.
23.(1)2 m,8 m ;(2)6 m,0
(1)由图像可知,在t=0时刻,该质点的位置
2 s末时该质点的位置
(2)前2 s该质点的位移
第3 s内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因此该质点的位移为0。
24.(1);(2),方向向西
(1)以向东为正方向,质点运动的起点为A,到达C点时位移为:
=30m+60m=90m
时间为:
5s+5s=10s
该过程平均速度大小:
m/s
(2)全过程的位移为:
m
时间为:
s
平均速度:
m/s
负号表示方向向西.
25.t,
以河岸为参照物,设船的划行速度为V船,水流的速度为V水,则木料落水后即以速度V水顺流而下,设船向上游运动的时间为t1,船向下游运动的时间(即船回程追赶的时间)为t2,则在t1时间内小船向上游前进的路程为:
S1=(V船-V水)t1
在时间t1+t2内木料向下游漂流的路程为:
S2=V水(t1+t2);
在时间t2内小船向下驶的路程为:
S3=(V船+V水)t2;
依题意得:
S3=S2+S1
即:
(V船+V水)t2=V水(t1+t2)+(V船-V水)t1=V水t2+V船t1;
于是:
V船(t1-t2)=0
因为V船≠0,所以
t1=t2=t;
故水流速度为:
V水=;
26.(1)75m;(2)2700m
(1),由速度公式可得:,故
,
由位移时间公式得,
,
(2) ,由速度位移关系可得,汽车达到最大速度经过的位移为:
,
这时汽车从静止载客开始,已经经历的时间t′,可根据位移公式:
,
这时出租车时间表应显示10时11分15秒。出租车继续匀速运动,它匀速运动时间t″应为80s,通过位移
,
所以10时(12分)35秒时,计价器里程表应显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