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概况及场地现状
1-1 区域位置
·地块位置
本地块距离青岛市中心约40公里,据即墨市中心约2公里,处于即墨市区与即墨经济开发区交界处,是集居住、景观、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城市区域。 1-2 开发区域概要
·基地条件
用地现为净地,用地的西北部地势偏高,但坡度起伏不大。宗地内没有可值得保留的树木,场地有较多的土方。一条横穿宗地的泄洪河道有待建堤和清淤。
·设计条件
用地性质:居住用地
用地面积:15.08万平方米
综合容积率:1.6
日照:大寒日连续2小时
建筑层数:4-18层
车位比:1:0.6
绿化率:35%
·设计依据
本次设计应满足以下地方法规和规定:
《青岛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办法》2003年青岛市人代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青岛市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管理办法》青岛市令第149号
此外,还应满足国家和地方其他相关规范和规定。
·项目定位
根据项目的区域位置和客户来源等条件,本项目主要采用情景洋房、高中层住宅,结合河道现状,塑造较好的景观资源,开发即墨城较高档生活区。
2.设计构思
2-1以人为本的街区骨架
·该地的最大特色是,北街区和南街区相连,有河流贯穿。这条河流被灵活运用,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步行者网络。
·北街区设置中心广场,南街区两端设置广场,通过设置将各主要出入口相连接的社区轴,使社区充满活力。
2-2 良好的绿色网络系统
·居住区道路采用环状,基本上可通往各住宅街区。这条居住区道路沿线尽可能较大范围的设置绿化轴。
·该绿化轴包含散步道,由树木林立的植被、草地、庭院灯构成,形成了社区化的绿化轴及景观轴。
·这条轴线与被高层建筑群包围的大规模公共空间相连,形成街区的绿色网络。
2-3空间变化丰富的居住区设计
· 在社区轴沿线,通过设置多层住宅,使其形成以人为中心的人文社区轴,提升了高层住宅群的开放性。
·社区轴对应的是多层住宅,其侧面墙壁面对公共开放空间,公共社区轴对应的是隐私相对高的住宅的同时,利用住宅楼侧面墙壁的连续性形成具有韵律感的景观空间。
·中心部分的社区轴、河流部分成为了整个地块的低层空间,宗地周围形成了高层化景观。
2-4丰富的景观空间
·结合即墨市泄洪统一规划,进行河道整备,治理沿河景观,形成统一的连续河道空间。
·在公共社区轴线缓冲地带利用树丛、围墙等障碍设计保护居住者的隐私。
·形成具有槐树、悬铃木、松树等有青岛特色的街路、开放空间。
2-5 与环境共生
·依据用地特点,沿河、道路、生活轴规划有秩序的景观空间,美化生活环境。
·形成便利性、舒适性共存的空间。
·通过高木、地被植物的积极植栽、雨水的渗透等,充分考虑室外场地规划的合理性,减少对环境的负荷。
3.总体布局设计说明
3-1环境共生
基地的骨骼构成:基于规划的形态和周边道路及建筑物和泄洪河道横穿用地的特点,小区将分为南、北两部分即北侧街区和南侧街区。
·宗地形态分为南、北俩街区,并且对应干线道路设置主要出入口。
·北侧街区是大型街区群,自东侧道路设置主要入口,自北侧道路设置次要道路,通过居住区道路将此连接。
·南侧街区自南侧干线道路设置主要入口,并设定环状居住区道路。
·考虑到北侧街区和南侧街区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将其相互连接。
3-2用广场、社区轴形成以人为中心的街区骨架
3-3住宅的规划
·住宅组团形态根据区域位置不同,从保持与周边环境一致出发,居住区组团从整体构成上分为多层和高层两种组团。在居住区环状道路内侧为多层组团,外侧为高层组团,两者之间夹有9-11层住宅,缓冲了高层和低层的空间对比。
·居住区各组团的出入口均设置在环状居住小区的道路上,减少了组团内的过往交通量,方便了组团管理。
·多层组团户数为16户-48户,停车率为100%,高层组团户数为33户-400户,停车率为53%。
·中心部分的社区轴、河流部分成为了整个地块的低层空间,宗地周边成为了高层化景观。
·高层住宅群因为是采用平行布局,我们通过连续住宅楼和独栋楼的高低配合与错位布置,尽可能避免单一景观的出现。
3-4 交通·动线规划
·机动车的主要出入口设置在南侧街区的鹤山路和北侧街区东侧的泰山一路;次要入口设置在北街区的黄河三路,与基地内部的小区环状道路构成机动车主要的交通流线。
·步行者动线的景观轴,与机动车动线相分离。通过与河边绿化景观的结合以及多层住宅的人文尺度设计,形成安全、舒适的步行空间。步行者出入口主要是沿横贯小区的情景步行者中轴线两侧,通过小区环状道路和组团周边的服务性道路把步行者空间联系起来,形成步行者动线。使人们在道路节点、出入口空间、广场及绿地等处,可以充分享受丰富的自然和人文的景观。
·道路剖面
居住小区环状道路,作为本次规划的基本骨架,其道路断面针对不同的周边环境和住宅特点,进行了多种断面设计,丰富了道路的表情,并作为生活休息、交流的场面得以充分利用。
·住宅服务道路作为住宅入口空间,确保住宅墙面与道路的10m间距,并通过道路绿化的精心设计,营造安全、便利的生活空间。
·步行街社交轴作为整个居住区的景观轴、社交轴,结合两侧的情景洋房花园洋房丰富的立面表情,并通过街景小区及绿化布置,创造优雅舒适的居住氛围。
·沿河社交轴,高低错落的绿化景观设计,45m宽敞的屋外开放空间,让人们行走其间,忘记都市的喧嚣和不安,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与其他居民的相遇、交流,唤醒了久违的邻里之情。
3-5 停车场规划
·整个基地的停车率为60%,停车系统根据组团区域分为地上和地下两种形式。
·地上停车系统主要布置在各组团的外侧,其中4层情景洋房按户数100%停车系数,地上总停车720台。(按2.5m*5m计算)
·地下停车场主要是沿外侧道路布置在周边的高层住宅组团区域。并与人防工程相结合,建立3个地下停车场。占用面积28600平方米,停车700台。(按40平方米/台)
·停车场分布
类型 | 台数 | 相对比例 |
地上停车场 | 720 | 51% |
地下停车场 | 700 | 49% |
合计 | 1420 | 100% |
·商业设施
在宗地南侧热闹的干线道路沿线,住宅楼底层设置商业设施(约200平方米)。
·幼儿园
幼儿园设置在宗地东侧的主要出入口空间。1400平方米规模,沿河设置。
·物业用房
物业用房按照建筑面积的0.5%计算,约1200平方米,将其设置在东侧住宅楼底层。
·换热站、变电所、垃圾收集点
该居住区是以广场、社区轴线为中心,形成丰富的内部空间为宗旨。因此,服务设施在这条轴线看不见的未利用地区,采用了集约布置规划。
·公共设施面积一览表
类型 | 面积 |
物业用房(按建筑面积0.5%) | 1200 |
换热站 | 300 |
变电站 | 1000 |
垃圾收集点 | 80 |
幼儿园 | 1400 |
商业设施 | 2000 |
合计 | 5980 |
·沿情景大道步行街为小区绿化主轴。通过轴间绿化和环状小区绿化带相连接,步行街和小区道路上建立较大的街区广场,较宽敞地方建立广场和塑造小区,形成点与线相结合的绿化空间网络。
·结合组团不同场所变化,改变围合形态与尺度。在多层区用花坛、灌木或低矮围墙将组团住宅围合起来,以强化或显示高档住宅的地位。
· 根据各组团区域的定位形式不同,尽量将庭院及其周边空间绿地形成最大限度的便利、交往、保护隐私、安全、静谧的内部空间。
·小区楼体形态与排布总体上是西部与中间为低层,到周边为大体量的中高层,呈高低起伏的山谷形,充分展现出人文尺度空间与自然景观、都市景观的和谐与美感。
·变电、换热、垃圾收集等公建设施远离景观轴。
4.户型设计及立面风格
4-1立面风格定位:
水是青岛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充满着诱人的魅力。我们基于基地特征以及海文化的背景,定义了地中海风格为本期建筑风格的发展方向。
首先,青岛与欧洲大部分城市一样,他们都临近海水,气候宜人;其次,青岛保留了大量的欧式建筑,为欧洲风情小镇的形成提供了文脉支持。此外西班牙风格安逸却又不失高尚品质的建筑风情,与小区整体定位以及氛围非常吻合。蕴含了闲适、浪漫却不乏宁静的地中海生活方式。
4-2立面处理手法:
立面设计通过运用传统地中海式建筑元素,在立面体量、材质、细部等的处理,使设计风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建筑体量的处理上,结合由下而上的层层退台,体块的穿插组合,基座厚重的体量处理等,都体现着建筑根植于大地的气质韵味。在材料质感方面,我们通过浅色涂料搭配,褐色毛石,红色的屋顶,展现了明快浪漫的空间氛围。建筑细部通过圆润的线脚,宽大的圆拱,欧式柱式及亲切的木质花架及护窗,以及仿古的突阳台、烟囱、钟塔等经典元素,诠释了西班牙风情所蕴含的闲适却不乏宁静的生活理念。
5.经济技术指标
规划用地面积 | 150800平方米 | |
总建筑面积 | 270252平方米 | |
建筑基底占地面积 | 23265平方米 | |
住宅建筑面积 | 235255平方米 | |
公建建筑面积 | 6330平方米 | |
建筑密度 | 15.5% | |
绿地率 | 35% | |
总户数 | 2356户 | |
容积率 | 1.6 | |
停车位 | 1420 | |
其中 | 地上车位 | 720 |
地下车位 |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