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评价目的
掌握好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当今时代对学生的迫切要求。为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与实践能力,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操作技能转变的情况进行评价,以促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方式,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思维需求。
二、评价原则
a)评价方法多样化。《信息技术》不能只凭借书面测试和操作技能评价学生,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评价, 如:面试、口试、课堂观察、课后访谈、竞赛、操作性考试等,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b)评价时间全程化。《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应该伴随于教学的全过程,既要有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要重视学生在每一阶段的学习表现,及时总结, 及时进行评价。
c)评价主体多元化。 要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师生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
三、评价内容。《信息技术》课重点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实践能力、合作意识。
学习评价,分为认知能力评价和操作实践能力评价。
认知能力评价,是评价学生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的要求范围内,对有关信息技术 内容的认识和初步理解能力。各年级的考察范围,应根据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来确定。
操作实践能力评价, 是评价学生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的要求范围内, 在认知基础 上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并把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评价方法,学生学习评价通过课堂观察评价和阶段性评价两种途径进行。见下表:
表一:学生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观察记录表
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
项 目 | 优秀 | 良好 | 一般 |
是否上课认真听讲,认真思考,努力学习, 形成正确认识。 | |||
是否积极参与讨论,主动探究新知,勤于动手动脑,有创新精神。 | |||
是否上课注意安全用电,爱护公物,遵守课堂纪律。是否讲究卫生,爱护环境,保持机房干净、整洁。 | |||
是否与本组成员合作密切,共同完成本节课学习任务。 | |||
对信息技术课是否有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 |||
教师总评 | |||
学生本人反馈 |
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 学年______学期______阶段______
项目 | 内容 | 自评 | 互评 | 师评 |
知识技能 | 掌握《信息技术》课的基本内容,热心参与,细心 探究,学会每一章的操作 知识。 | |||
操作技能 | 交流合作, 目标明确,积极大胆动手 操作,操作得当 | |||
交流合作 | 积极参与本小组学习,互 相配合,互相学习,共同 进步,团结协作,共享信 息资源。能运用各种沟通 的方法进行交流与合作。 | |||
学习能力 | 有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对学过的内容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能利用学过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探究和创新精神。 | |||
个体行为 | 对学习知识和操作有积 极的态度,能与本组成员 密切合作,自觉遵守课堂 纪律,不妨碍他人学习, 爱老师、爱同学,乐于助 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