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设计《花灯》 | ||||
课题 | 江西美术出版社第三册第十七课 | |||
作者及工作单位 | 周浩 白舍小学 | |||
教材分析 | ||||
花灯,也称“灯彩”,是我国流传甚广且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工艺。每逢喜庆时节,我国民间喜爱张灯节彩,祝贺祈福。民间巧匠广取天然或人造材料,并用扎糊、雕塑、绘画、剪贴和刺绣等各种技法,创造了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花灯艺术。本课以花灯为题材内容,通过赏灯、说灯、做灯、评灯实施教学活动,旨在了解“花灯”这一民间艺术。 | ||||
学情分析 | ||||
低段年级的学生,通过感官体验各种媒材、工具的特性,运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尝试简单的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 ||||
教学目标 | ||||
知识目标:◆了解元宵节的由来和花灯的历史,以及各类花灯的艺术特点。 能力目标:◆掌握制作彩扎花灯的基本方法和要领,感受制作花灯作品的工艺特点。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相互合作的工作作风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 ||||
教学重点和难点 | ||||
教学重点:手工制作与民间工艺相结的素质培养。 教学难点:制作方法及外观造型设计学习。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一)、欣赏感受导入课题
| 1、教师播放课件,营造元宵节的气氛,学生欣赏,谈谈感受。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做一盏漂亮的花灯,也来闹闹元宵节。 3、板书课题:花灯。 |
欣赏,谈感受
|
让孩子感兴趣
| |
(二)、欣赏分析作品,指导创作
| ★ 欣赏分析作品 1、播放一些花灯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参考,讲解一些关于花灯的知识,让学生在理论上对花灯有点基本的认识,然后分类讲解每一种花灯的材料、造型特征、艺术价值等等。 ★ 指导创作 1、教师出示一个花灯成品,请学生上台将它一步一步地拆开,引导学生观察、逆向分析花灯制作过程,教师做适当的示范: 5、穿绳挂花灯 4、黏贴组合 3、剪图 2、绘画图稿 1、思考设计造型 | 学生欣赏,分析
| 【直观又生动地吸引了学生的视觉、听觉,使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留恋、向往,激起学生制作花灯的兴趣。】 欣赏学生花灯作品,提问:这些花灯真漂亮,它们用了一些什么材料呢?和民间花灯作品有什么不同?你想制作一个什么样的花灯呢?
| |
(三)、合作创作
| 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并对学生制作上的问题及时解决。 | 学生小组合作
| 让学生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创作。加强学生的交流、互动和合作。以求作品的创作呈现更为丰富的表现力。
| |
(四)、分享创作与小结
| 1、将学生作品悬挂展示。 2、选二组小朋友代表将该组的构思、设计意图,说说给大家听。 3、选一二名小朋友评价(喜欢哪组作品,为什么?说说自己在制作中遇到的困难。) | 喜欢哪组作品,为什么?说说自己在制作中遇到的困难。
| 小结 【采用提问方式,使学生赏、说、做、评结合,发现学习和美育相融。】
| |
板书设计 | ||||
1、思考设计造型 2、绘画图稿 3、剪图 4、黏贴组合 5、穿绳挂花灯 |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
1、将学生作品悬挂展示。 2、选二组小朋友代表将该组的构思、设计意图,说说给大家听。 3、选一二名小朋友评价(喜欢哪组作品,为什么?说说自己在制作中遇到的困难。 | ||||
教学反思 | ||||
课后反思: 优点:1、本节课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课前搜集很多关于元宵节的资料,这样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中去,使学生很好的了解元宵节的风俗习惯。2、在课上以量的实物和图片启迪学生的想象创造思维并且教师注重学生设计方法上的指导使学生设计制作出效果较好的花灯。3、通过让学生分组进行集体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合作能力也可提高作业的质量同时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在学生搜集资料方面督促不到位,使有些学生投机取巧。在学生制作过程中引导还不够,有些小组学生他工制作比较乱,不能教好的完成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