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88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研究过程中,每当孩子摸白鼠时就向其呈现铜棒尖锐的敲击声音,这一行为违背了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哪项原则( )
A.客观性 B.发展性
C.教育性 D.系统性
2.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通过对其子陈一鸣进行持续808天的追踪观察,来研究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这一研究方式称为( )
A.横向研究 B.个案研究
C.常规研究 D.纵向研究
3.以下哪项不属于间接观察法( )
A.谈话法 B.对偶故事法
C.图示量表法 D.两难故事法
4.访谈者可以在访谈时对谈话的内容和方向有所控制,既让受访者用自己的语言和概念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又掌握谈话过程的主动权。这体现了访谈研究的( )
A.可靠性 B.灵活性
C.有效性 D.广泛性
5.研究者在阅读研究文献时,用一些符号(着重号、问号、划线等)将文献的重点、难点、疑问、新观点等标记出来,这种积累文献的方法叫( )
A.抄录式 B.提要式
C.札记式 D.批语式
6.勒温提出的关于行动研究的四环节模式是( )
A.计划一考察一行动一反思 B.计划一行动一考察一反思
C.计划一行动一反思一考察 D.计划一考察一反思一行动
7.在行动研究的方法与技术分类中,脑力激荡属于( )
A.行动探究讨论 B.批判性试验
C.情景分析与问题解决方法 D.自我报告技术
8.集中量数是反映一组观测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常用的集中量数有( )
A.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差异系数
C.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差异系数
D.加权平均数、众数、差异系数
9.研究的一致性程度被称为( )
A.区分度 B.效度
C.信度 D.难度
10.研究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不能专门设计一组家长进行放任型教育,这体现了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特殊性之一( )
A.持久性 B.实践性
C.推测性 D.有条件的控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空,每空1分,共15分)
11.课题选择要遵循进取性、需要性、_________、创造性、前沿性和_________等原则。
12.抽样时要注意,选取的样本必须要具有总体的性质和特点,这样才能具有_______。
13.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有很多,主要有_________、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三大类。
14.资料审核后,研究者要根据标准答案对合格的原始资料逐一进行判分或_________,评分标准要具体,要有明确的操作定义,最好运用评分者________来说明评分的可靠性。
15.取样观察法是以________为样本的研究方法,包括_________和事件取样法。5-138
16.在编制访谈问题时,应注意问题的编排顺序和问题反应方式的选择。在编排问题时,一般应遵循_______原则。
17.单因素实验设计模式是将一种__________ (可有两个以上层次)用一组或多组实验形式,进行最有效的实验过程安排。
18.按记载事实的符号形式分类,教育研究文献可分为_________、图像型和__________。
19.采用等距随机抽样从l80名幼儿中抽取30人为研究对象,则抽样的间隔距离应为_______。
20.差异量数是反映一组数据_______程度的统计量。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1.学前教育科学假设
22.学前教育观察研究
23.真实验
24.开放式评定问卷
25.参考文献查找法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7分,共l4分)
26.简述学前教育经验总结研究的基本要求。
27.简述事件取样观察法的优缺点。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8分)
28.从某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和某幼儿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中各随机抽取40名学生进行某项能力评估,测试结果如下:学前教育本科学生平均成绩81分,标准差14.7;学前教育专科学生平均成绩78.5,标准差13.6。
试问: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层次学生与专科层次学生在这项能力上是否在显著性差异?(取 =0.05,Z =1.96)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共26分)
29.论述撰写论文时应注意的问题。
30.结合实际,论述学前教育行动研究的意义。
七、应用题(本大题共12分) 31.结合例子,说明使用评定问卷研究时应注意的问题。
全国2009年10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参
课程代码:0088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C 2、D 3、C 4、B 5、D
6、B 7、C 8、A 9、C 10、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空,每空1分,共15分)
11、意义性、可行性 12、代表性
13、收集资料 14、评定等级、信度
15、行为、时间取样法 16、漏斗顺序
17、自变量 18、文字型、音像型
19、6 20、差异、离散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1、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提出课题之后,人们依据已知的事实和教育科学理论与知识,对所要研究的学前教育现象和规律提出初步的假定,这些初步的假定就是学前教育科学假设。
22、学前教育观察研究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客观对象,收集、分析事物感性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23、真实验能够随机抽取与分配被试,被试具有同质性,能够系统操纵自变量,严格地控制无关因素。
24、开放式评定问卷是在问卷上只提出问题,不列出答案,让评定者根据被试的实际情况作出回答。
25、参考文献查找法,也叫追溯查找法,即以文章或专著末尾所附参考文献目录为基础,追踪查找有关文献资料的方法。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7分,共l4分)
26、(1)筛选先进的幼教经验,选择总结对象要有代表性,具有典型意义。
(2)要依据客观事实,反映经验的本来面貌。
(3)要全面考察,注意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4)要正确区分现象与本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5)要有创新精神,摆脱旧观念的束缚。
27、一、优点
1、事件取样观察法是在自然情景中,观察行为事件的全貌,了解行为的发生、变化、终结。
2、研究行为事件的范围广泛,不像时间取样观察法只限于观察行为出现频率高的外显行为。
3、研究者根据预先制定好的行为事件编码记录表进行资料收集,有助于集中资料,也有助于组织压缩资料,因此收集资料的时间相对是经济的。
二、缺点
1、事件取样观察法收集的是定性资料,不像用时间取样观察法收集的资料容易定量化,最好应考虑量化指标。
2、事件取样观察法收集的是预定的某种完整行为资料,忽略了与该事物相关的条件与情景。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8分)
28、(1)建立假设
H0:μ1=μ2(大班男女幼儿在数学能力方面无显著差异)
(2)选择检验统计量并计算其值
两总体方差未知,但两样本为大样本,故可选用下列的Z检验方式:
(3)取α=0.05,Z0.05=1.96
(4)比较并做出统计决断
∵|Z|=0.79<1.96=Z0.05 ∴P>0.05,差异不显著,接受虚无假设H0
(5)结论
学前教育本科层次与专科层次学生在该项能力上无显著差异,此结论有95%的可靠性,也存在5%推断失误的可能性。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共26分)
29、(1)观点和材料要相结合,通俗性和科学性要相结合。
研究报告一定要有具体材料,更重事实,从事实中引出观点。
(2)要重视研究方法和结果的阐述,研究的价值是以方法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可靠性为条件的。
材料不够确切的,没有经过核实的不要拿出来。看研究方法与结果部分,就可知道这篇文章的科学性了,我们应当十分重视。方法部分要讲得清楚,交待得具体,条理分明。结果部分要形象吸引人,说服力强。有图有表有说明,图文并茂,就会使人一目了然。
(3)分析讨论时要用辩证的观点,不要把问题讲死,要实事求是,要加强理论的探索,提高论文的理论水平。
(4)材料收集后不要急于动笔,要深思熟虑。
在考虑时,还要参阅有关资料,这样才能理出清楚的头绪来。酝酿好了后再动笔写出详细的提纲,这样可避免返工。文字上要写得精确、明白、易懂、扼要。科研报告不是文学作品,不需要加入许多艺术性语言。
30、(1)为反思型教师教育思潮的兴起做了很好的前期方准备和实践探索工作;
(2)是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性中介;
(3)是大教育研究结构层次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4)教师参与学前教育的教学改革,教育改革更彻底;
(5)使教育研究方法产生变革;
(6)沟通幼儿园、家庭与社会;
(7)为广大幼儿教师提供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案例;
(8)是提高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七、应用题(本大题共12分)
31、(1)问卷项目要有针对性,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
(2)问卷项目组成要标准化。
(3)问卷项目数量应适中。
(4)封闭式问卷与开放问卷相结合。
(5)问卷题目在编制时应注意避免社会系统误差。
(6)问卷的试题应做到公平、公正。
(7)正式评定问卷制定前,要进行预测和信度、效度的检验。